九年一贯制学校学生课余体育训练管理模式初探

2011-04-02 07:21卢俊
成才 2011年7期
关键词:田径队课余体育训练

■卢俊

九年一贯制学校学生课余体育训练管理模式初探

■卢俊

当前,社会对下一代的教育投资往往集中在艺术教育、文化课外辅导上,却忽视了对孩子身体素质的培养。在学校教育中,中小学体育训练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存在着“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状况。在很多地方的中小学,学生运动员受到在校学业年限制约和升学压力影响,课余体育训练长期缺乏系统性、科学性和实效性,往往以比赛任务为目的,出现了儿童早期训练专项化、成人化的“拔苗助长”现象,使学生运动员的运动生涯短暂如昙花一现,难有作为,不利于田径后备人才的培养。针对以上现状,作为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学校体育组在学生课余体育训练的管理模式和实施策略上进行了探索与思考。

一、九年一贯制学校学生课余体育训练的意义

我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学生在校时间长达九年,教练员可以进行科学的选材和制定出长远的、系统的训练计划,最大程度使学生运动员经过六年(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体育训练的规律,四至九年级)的科学化、系统化训练,保证运动成绩达到较高水平,这是单设中、小学学校不能比拟的。因此探索出一套适合九年一贯制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管理模式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九年一贯制学校可以减少中小学教育教学与体育训练脱节现象的产生,有利于各学段教育教学的过渡和衔接;可以减少教育资源的浪费,有利于使中小学教育资源优化组合,发挥更大的作用;可以减少小学升中学的压力,有利于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和心理负担;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特长,创建特色学校。学校田径队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及任务要求,编制了小学至中学“三段一体”的训练目标,以此来为学生将来成为体育后备人才并进入高一级学校奠定基础。

二、九年一贯制学校学生课余体育训练的实施

(一)课余训练的规划目标

制定田径队的总体目标,应根据学校体育组织管理水平,运动员生源状态,教练员力量,场地设施环境,生活物质基础等主客观条件,特别要争取学校领导对发展运动队的重视。

根据我校具体情况制定出的总体目标为建立并完善适合本校的运动训练体系,优化管理机制,提高科学化训练水平,培养优秀的学生运动员创造优异成绩,为学校争光;同时确保学生运动员在九年级毕业时既有优秀运动的成绩又有优等的文化课成绩。

(二)课余训练的管理

我校课余训练采用对田径队实施目标管理,对运动员个人实施绩效管理的办法。即田径队管理紧紧围绕田径队的总体目标来实施,制定有效的训练管理办法,特别是大型比赛前组织训练时。在田径队管理工作过程中,按照预定的目标,在有限的时间内和特定条件下,用科学方法充分调动运动员的积极性,以最佳效果,达到提高训练水平,创造优异成绩的目的。

在学校里,田径队主要负责部门是体育组,体育组组长具体实施管理和落实训练相关工作,学生处、教务处、教科室、总务处、财务处等各部门协调配合,共同落实训练工作。

(三)课余训练的组织形式

1.田径队的队员选拔

选材与训练是培养优秀竞技选手不可缺少的两个重要方面,寻找和发现先天性竞技能力高,后天可训练性强的运动员是选材的具体目标。九年一贯制学校可从长远利益和目标出发,充分考虑各种成材因素,选出好苗子。根据学校实际情况、体育教师推荐、对家庭情况调查等途径,对照早期选材和基本因素,组建了学校田径队。通过对这部分学生的了解,由教练员负责开展田径训练。我校学生分成三个阶段,有各自的训练目标,分别是:

第一阶段:训练初期(4~6年级)

这个时期重在选材,打基础,形成习惯。儿童时期(8~12岁)运动素质的发展是达到高水平运动成绩的基础,运动素质的训练如与遗传、自然生长、发育配合得好,并注意男女生运动素质发展的敏感期,对后期的专项训练中起着奠基的作用。此阶段,科学有效的选材是为未来创造优异成绩的必备条件。作为基层学校,运用科学的仪器来选材肯定行不通,这就需要教练的一双慧眼和他的经验,通过对身高、体重、臀围、身材比例及身体素质测试,来决定是否符合项目要求。在这个年龄阶段,学生参与训练的积极性很高,但是缺乏持久性及自觉性,田径训练是枯燥无味的,学生经过一段时间训练就会感觉没有意思了,开始有了“三天打渔两天晒网”的惰性想法。为了纠正这个问题,教练在训练中不仅要给学生做好思想工作,还要和学生家长积极沟通,得到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在训练内容里不光要有竞技性练习内容还要选择具有趣味性强,能对身体素质起到锻炼作用的游戏,才能让孩子慢慢地喜欢上田径运动,从而养成良好的训练习惯。

第二阶段:训练中期(7~8年级)

这个时期重在稳定,强素质,创造佳绩。12~15岁的青少年已初步具备专项训练的条件,将身体素质相关相近的专项放在一起并配合好此阶段身体素质发展的敏感期能使一般素质及专项素质更好地进行积极性转移。根据初中阶段总目标制订好这个阶段训练计划,目标针对性要强,什么阶段解决什么问题。要合理安排好周训练计划,对于训练内容、训练时间、运动量及运动负荷的调整需要做到科学,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做到提高训练成绩,并不干扰到文化学习成绩。

第三阶段:训练后期(9年级)

这个时期重在拔高,有突破,力求发展。九年级的学生进入到学业、训练双冲刺的关键时期。此阶段,学生一方面面临升学压力,另一方面体育成绩要有突破,两条腿走路,力争成为体育特长生做好冲刺。此时,要调节好学生的身体状态。由于这个阶段,学生的学习压力增大,就需要在训练上根据学生的身体反应来调整训练内容和增减训练量,以保证学生在不受伤的基础上,在不影响学习的情况下,较轻松地完成每天的训练任务。

2.田径队的训练方式

由于我校分东、西校区,根据学段实际我们将小学和初中训练分在两个校区进行。训练时间为1小时30分钟,一周训练五次;中学部训练时间为下午放学后,2小时/课,一周训练六次;赛前一个月中小学进行强化集中训练,地点在东校区。

(四)教练员、运动员的管理方式

1.教练员的聘用

教练员是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组织实施者,也是提升课余体育训练水平的关键。教练员决定着一支队伍的训练质量和比赛风格。选拔思想素质高、专项执教能力强、有事业心、有责任感的教练员,主持田径队的训练工作是课余体育训练的一个重要环节。每一个教练员都有自己的特长、才能和爱好,他们不仅需要通过训练表现出来,而且要得到社会的认可,这样才能产生一种心理满足和价值实现。作为管理者,一方面要用人所长为教练员充分施展才能创造条件,另一方面要善于引导他们正确处理好特长、爱好与非特长和非爱好之间的关系。教练员采取聘任制,通过定岗定责,采取绩效管理和考核的办法。教练员上岗之初与学校签订聘任书(协议书),就队伍的管理、训练计划以书面的形式上报学校体育组备案。教练员一旦聘任,就由他来决定每天的训练计划的落实情况。学校将定期检查和考核教练员的工作情况。通过制度激励和人文关怀充分调动教练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学生运动员的管理

(1)保证时间,认真考勤。体育组与中小学教务处协调,把学生的训练进行通告,确保学生正常的训练时间。教练员对训练学生的出勤认真统计。

(2)奖勤罚懒,合理淘汰。每学年对田径队进行一次调整,从思想和运动成绩方面进行全面考察,奖罚及时兑现。在各级比赛上获得好成绩者,按规定给予奖励,同时,在校报刊及广播中进行宣传表彰,对于违反纪律的运动员按规定及时处理。

(3)正确处理好学训矛盾。牢固树立以学为主兼顾训练的思想,学习和训练同时并进,相辅相成,学习的优秀思维品质可以促进训练,训练产生的持之以恒,克服困难的品质也可以促进学习。

(4)积极争取班主任的支持和配合。如果因为训练而耽误文化学习不仅得不到班主任的支持,更会遭到家长的反对,所以在训练过程中应关注每个运动员的文化学业成绩。通过学生的训练日记及时了解情况,并同班主任及任课教师联系,认真分析训练给学习带来的正、负面影响,摆正训练与学习的位置,扬长避短。遇重大比赛耽误的课程应及时帮其补上,做到学训两不误,培养全面的、高素质、厚基础、强能力的专门型人才。

(五)课余训练的制度与经费保障

据调查显示,目前我市带课余训练的教练员经费主要来源于学校的职能部门经费划拨。我校由体育组组长根据本年度训练竞赛工作的安排情况和教练员月酬劳等综合情况,依据《学校艺体发展规划》,向学校申报专项经费,由学校相关部门审批,专款专用。

实现对运动队目标化管理,必须完善和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因此,学校体育组建立了相应的运动员管理制度、训练管理制度、奖罚制度等。这样不仅激发了教练员和运动员的积极性,也从制度上保障了课余训练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武汉市常青第一学校)

责任编辑 向保秀

人文绿地

《尔雅》鉴赏(节选)

陈思淦

秦汉之际书“尔雅”,系统综合字义佳。

方言字书加整理,经师学者细调查。

百科全书谓“尔雅”,各种知识全包括。

“尔雅注疏”版本多,雅学光芒照中华。

猜你喜欢
田径队课余体育训练
丰富的课余生活
2021年最后悔的事
体育训练教学中的平衡发展
2021年最后悔的事
营养健康与体育训练结合的思考
青少年体育训练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除田径队俄代表团全数战里约
紧贴实战落实《大纲》要求推进航空体育训练创新发展
从体能角皮谈中学课余三级跳远训练
咪咪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