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动脉灌注治疗急性脑梗死的TCD观察与临床意义

2011-06-12 08:05李硕彦冯树贵秦玉瀚杨林涵杨风彩田梁佳李艳华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1年21期
关键词:暗带经颅急性期

孙 丽 李硕彦 冯树贵 秦玉瀚 杨林涵 杨风彩 田梁佳 李艳华 陈 颂

河南平顶山市中平能化集团一矿医院 平顶山 467000

我院神经科于2010-05~2011-06对36例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灌注术治疗前后TCD观察的血流动力学的指标进行检测,以观察急性脑梗死治疗前后的临床变化。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0-05~2011-06住院的颈动脉系统的急性脑梗死患者 36例,男24例,女12例;年龄52~75岁,平均63.5岁;病程6 h~3 d,平均3.87 d;全部患者经头颅CT或M RI确诊为脑梗死,有高血压23例,心脏病8例,糖尿病5例,已排除意识障碍,重要脏器功能衰竭,严重感染者。

1.2 治疗方法 采用20%甘露醇20 mL和生理盐水20 mL+纳洛酮0.4 g,患者仰卧位肩部垫高,抬头后仰,常规消毒后用6号头皮针于胸锁乳突肌前缘平甲状软骨病变侧颈总动搏动处穿刺,成功后缓慢推注药液15~20 min推注完,隔日一次,7次一疗程,灌注前后进行TCD观察。

1.3 检测方法 TCD检查采用德国DWL公司TCD仪,2 MHz探头颈颞窗检测两侧大脑中动脉(MCA),检测参数包括舒张末期流速(Vd)、平均血流速度(Vm)、脉动指数(PI)和阻力指数(RI),同时观察血流频谱形态改变。

1.4 疗效判断 基本治愈:症状和体征基本消失,生活自理。显效:肌力提高Ⅱ级或Ⅱ级以上,生活部分自理。有效:肌力提高Ⅰ级或(和)偏瘫失语好转,生活部分能自理。无效:症状体征无改变。

2 结果

颈动脉灌注前后经颅多普勒检查指标变化比较,见表1。本组基本治愈 18例(50%),显效 12例(33%),有效 5例(14%),无效 1例(3%)。

表1 颈动脉灌注前后经颅多普勒检查指标变化 ()

表1 颈动脉灌注前后经颅多普勒检查指标变化 ()

指 标 治疗前 治疗后10 min 治疗后30 min 治疗后1 h平均血流速度(Vm) 56.46±10.20 72.37±13.20 68.26±9.29 62.14±11.02舒张末期流速(VD) 38.80±1.20 52.40±9.02 48.72±12.40 43.27±14.20脉动指数(PI) 0.96±0.10 0.92±0.09 0.90±0.15 0.95±0.12阻力指数(RI) 0.58±0.06 0.57±0.08 0.56±0.06 0.57±0.07

3 讨论

近年来脑血管病已成为危及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以其发病率高,发病急和病死率高危害人类健康,由此可见脑血管病的治疗是首要问题,特别是急性脑梗死的治疗对减少患者的病残率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急性脑梗死6 h内是脑梗死错过急性期溶栓而采用颈动脉灌注术治疗的最佳时期,随着神经影像学的发展,缺血半暗带的定义逐渐延伸[1],目前磁共振成像(M RI)通过弥散加权成像(DWI)和灌注加权成像(PWI)等方法测定证实了半暗带的存在,半暗带的发现为脑梗死个体化治疗带来了希望,而颈动脉灌注术在脑梗死急性期改善半暗带区的CBF,已被现实所证实[2-3],颈动脉局部灌注药物能提高局部病灶部位血液中的药物浓度。治疗脑梗死的疗效与三个因素有关,即药物能透过血脑屏障,在病灶局部的药物浓度大,接触时间长,而脑梗死急性期出现脑血流减少、中断、缺血、水肿,早期未采用溶栓或用过溶栓,但是出现迟发性缺血性脑梗死而造成脑细胞的损害,在单位时间内用颈动脉灌注法可显著改善半暗带区缺氧缺血细胞,调节脑代谢储备力使受损脑细胞重塑其原本的功能。TCD是一种无创诊疗技术,而且检查简便易行,在临床上常对病人检查甚至可以做脑血流长期监测,它是一种脑血流动力学的检查技术,反映脑血管功能状态,可为脑血管影像诊断提供血流动力学参数,弥补了影像诊断技术在此方面的不足。TCD对血流动力学敏感性高,它可随血管管腔内径的逐渐缩小显示血流速度逐渐增快,出现血流速度,搏动指数,阻力指数的改变,从而确定脑部血流动力学的情况。急性脑梗死是脑血管供血障碍引起的缺血、缺氧导致局限性脑组织变性坏死,我们临床应用甘露醇药物是在清除自由基、减轻脑水肿的同时,也扩大了脑部血流量,降低了血黏度,降低了脑组织的弹性阻力。纳洛酮为阿片受体解抗剂,与阿片受体结合,通过阻断阿片受体对心脑血管动脉及神经感觉和运动传导通路的抑制,从而改变脑组织血流量、降低抑制性神经元兴奋性,易化大脑皮质觉醒。纳洛酮可稳定细胞膜,抑制自由基的生成和释放,阻止脂质过氧化,抑制兴奋性氨基酸释放,从而减轻脑梗死临床症状。本研究结果表明,通过颈动脉灌注治疗脑梗死急性期TCD观察此治疗方法可明显减轻小血管阻力,使脑灌注压增加,使降低的血流速度得以改善,其中Vd增加明显,同时PI、RI显著降低,从而改善缺血半暗带,改善脑部缺氧缺血,调节脑代谢,使受损脑细胞功能恢复,从而使临床症状得以改善,促进病人康复。

综上所述,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是一种有效、无创的检查手段,能反映颅内外各血管及分支的血流动力学变化,且通常只被当做一种检查手段,忽视了它对药物治疗前后的监测作用,操作简便,易于实施,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1]宋兴刚主编.实用脑梗死急救与准介入技术[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1998:9-100.

[2]孟庆良,王成志,魏效林,等.脉灌注瘫复康Ⅲ号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226例分析[J].中原医刊,1999,6(1):23-24.

[3]王强,吕大力,高润清,等.颈动脉加压灌注复方维脑路通合剂治疗脑梗死 320例临床分析[J].中风与神经病学杂志,1999,6(1):50-52.

猜你喜欢
暗带经颅急性期
多模态磁共振成像诊断创伤半暗带的研究进展
经颅电刺激技术对运动性疲劳作用效果的研究进展
DWI联合DTI技术对早期脑梗死缺血半暗带的评估价值
KD患儿急性期h-FABP、PAC-1表达与冠状动脉受损的关系
经颅直流电刺激技术在阿尔茨海默症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基于频域约束子空间法的经颅磁刺激信号去噪
寻找卒中半暗带的思想
经颅磁刺激定位方法的研究进展
一块石头
中国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抑郁障碍的性别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