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流行地区肝泡状棘球蚴病5例临床分析

2011-08-15 00:43张树荣范宗江李晓梅陈卫华
重庆医学 2011年29期
关键词:泡状棘球绦虫

张树荣,范宗江,李晓梅,刘 苗,郭 军,陈卫华

(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消化内科,昆明650032)

肝棘球蚴病是棘球绦虫的幼虫寄生于肝脏引起的寄生虫病,主要流行于牧区,在我国主要见于西北地区,偶尔也可散发于非流行地区。当发生于非流行地区时,由于医务人员对该病重视不够,会给该病的早期诊断带来困难。近2年来,本院先后收治了非流行地区的贵州某县5例肝泡状棘球蚴病患者。为了提高对非流行地区肝泡状棘球蚴病的认识,本文对这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08年5月至2010年2月,本院共收治来自于非流行地区的贵州某县肝泡状棘球蚴病患者5例,其中男1例,女4例,年龄 22~53岁,平均41岁。所有患者均生活于非流行地区的贵州省某县,最近距离相隔1 km,最远相距3 km,无疫区旅游或久居史,无共同进餐史。当地无明确肝泡状棘球蚴病流行史,所有患者均无食用生肉史,但均有生、熟食物用同一刀、菜板混切史,且有犬类接触史。

1.2 主要临床表现 病程20 d至4个月。主要表现为右上腹胀痛5例,乏力4例,发热2例,体温38~39℃,为不规则发热,无明显规律。1例患者出现食欲不振、体质量减轻等症状。无一例出现黄疸及右上腹包块。

1.3 研究方法 对这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进行随访观察。

2 结 果

2.1 主要辅助检查结果 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及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均正常2例,白细胞总数轻度升高2例,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增高3例。肝功正常4例,转氨酶轻度升高1例,血浆胆红素均正常。包虫IgG抗体阳性3例,阴性1例,另1例未做此项检查。影像学检查病灶均位于肝右叶,大小约8 cm×4 cm~12 cm×7 cm。B超检查示肝右叶囊实性占位性病变,形态多不规则,边界多欠清晰,内无血流、回声不均,部分可见砂状钙化和中心液化等声像图表现。B超检查明确提示肝包虫病可能1例。CT检查示:病灶均位于肝右叶,平扫肝实质内均见低密度或高低混杂密度区实性肿块影,边界不清,大部分病灶内均出现散在颗粒状或斑片状钙化影,所有病灶增强扫描均无明显强化表现,周围正常肝组织强化明显而使病灶边缘清晰,均呈不规则多房型。CT检查明确提示肝包虫病可能2例。

2.2 诊治结果 5例患者术前均考虑为肝多发占位性病变性质待查:(1)肝包虫病待查;(2)肝脏肿瘤待查。均采取手术治疗,切除病灶。术后病理确诊为:肝泡状棘球蚴病。术后嘱患者常规服用阿苯达唑半年以上。

2.3 随访结果 随访5~20个月,未见复发。

3 讨 论

包虫病又称棘球蚴病,是棘球绦虫的幼虫寄生于人体所引起的疾病。棘球绦虫分为细粒棘球绦虫和泡状棘球绦虫两种,前者多见,引起囊状棘球蚴病,称细粒棘球蚴病或肝包虫囊肿病,后者少见,引起泡状棘球蚴病,又称多房型棘球蚴病或泡型包虫病。肝脏是其好发部位,但也可发生于脑、肺、生殖系统等部位[1-3],甚至多器官同时受累[4-5]。本病主要流行于我国新疆、宁夏、甘肃、青海和四川等牧区。

泡状棘球蚴的主要终宿主是狐和狼等野生食肉动物,犬和猫为次要终宿主。啮齿动物如鼠类等为其主要中间宿主,其次是牛及羊等。人类亦可作为中间宿主但并非适宜中间宿主,感染后也可发病。人误食泡状棘球绦虫的成虫孕节或虫卵后,虫卵在胃内孵化为六钩蚴,钻入肠壁末梢静脉和淋巴系统,经门静脉到达肝脏,发育成无数个弥漫性浸润的小囊泡,这些小囊泡聚集而成大块状泡状棘球蚴病[6-7]。

肝泡状棘球蚴病主要流行于我国西北牧区,而本研究的5例患者均来源于非流行地区的贵州省某县,当地并非牧区,也无明确肝泡状棘球蚴病发病史或流行史。这些患者无疫区旅游或久居史,无共同进餐史。他们如何感染该病不得而知。从该病的流行病学特征来看,这些患者都应该是误食了受泡状棘球绦虫的成虫孕节或虫卵污染或感染的食物,从而发病的。这些患者久居地相距较近,且有犬类接触史,可能由某只外来病犬感染所致。不过,这仅是一种推测而已。

本研究报道的5例患者,其临床表现主要为右上腹胀痛及乏力,少部分患者有发热、食欲不振等症状,无一例出现黄疸及右上腹包块,总体临床表现较轻。可能与病程相对不长有关。而据文献报道[8],肝泡状棘球蚴病患者大多临床表现较重,腹部包块、黄疸及不同程度肝功能损害多见,部分患者甚至可出现脾大、食管静脉曲张和腹水等肝硬化门脉高压征象。更为严重者可发生肝外转移,如转移至脑、肺、肾、纵隔等处,从而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7]。

肝泡状棘球蚴病的诊断主要依据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及B超、CT检查和包虫IgG抗体检测[9-10]。对于非流行地区来说,第一时间就考虑到该病是非常困难和不现实的,但对于肝脏占位性病变来说,不能只考虑到常见的肝脏疾病,如肝脏肿瘤、肝脓肿、肝结核等,思路要开阔一些,否则容易造成误诊[11-12]。若其特点不太符合原发性肝癌、转移性肝癌、肝血管瘤、细菌性肝脓肿、阿米巴肝脓肿等常见肝占位性病变时,就要考虑到肝泡状棘球蚴病。就如本文报道的这5例患者,均生活于非流行地区,也未到过牧区,但也经术后确诊为肝泡状棘球蚴病。因此,非流行地区的医务人员,也应对该病的特征性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有足够的认识。

[1] 杜郭佳,汪永新,赛力克,等.9例脑包虫病临床分析及体会[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9,25(4):361-362.

[2] 刘丽,蒲鹏.肺泡状棘球蚴病的CT表现[J].临床肺科杂志,2007,12(8):838-840.

[3] 刘永珉,罗彩霞,朱马拜.女性生殖系统包虫囊肿21例临床分析[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9,25(10):627-628.

[4] 曹金军,汪胜来,依力哈木,等.多器官泡状棘球蚴病 5例[J].西北国防医学杂志,2009,30(2):148-149.

[5] 李海涛,吐尔干艾力,邵英梅,等.多器官泡状棘球蚴病的诊断治疗[J].中华消化外科杂志,2007,6(3):184-187.

[6] 鲁厚文.肝脏泡状棘球蚴病的CT诊断探讨[J].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2008,17(1):16-18.

[7] 杨继团,胡旭萍,王文鼎,等.泡型肝包虫病肝内外转移的CT及MRI诊断[J].宁夏医学杂志,2008,30(9):823-824.

[8] 王迎,吕永泉.肝泡状棘球蚴病[J].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2001,19(5):316-317.

[9] 敬基刚,李永忠,庄华,等.肝泡状棘球蚴病的超声及病理表现[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8,16(26):3001-3004.

[10]巴图尔·吐尔地,周雁玲,刘红艳,等.肝泡状棘球蚴病的螺旋CT诊断[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7,23(8):1065-1066.

[11]田小林,王海鹏,朱小宝,等.腹腔镜手术治疗肝脓肿临床分析[J].重庆医学,2010,39(12):1570-1571.

[12]吴雄芳,汤净,张建辉,等.肝结核35例临床病理与影像学诊断的分析[J].重庆医学,2009,38(15):1952-1953.

猜你喜欢
泡状棘球绦虫
鲫成鱼绦虫病治疗一例
羊绦虫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诊断方法及其防治
间充质干细胞与细粒棘球绦虫原头节共培养对细粒棘球绦虫原头节活性的影响
棘球属绦虫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生物信息学分析
牛绦虫病的诊断与防治
缺氧对肝泡状棘球蚴原头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CD34表达的影响研究
腺泡状软组织肉瘤的病理诊断
肝泡状棘球蚴病边缘区域 MR 弥散加权成像与组织病理对照研究
多层螺旋 CT 及血管成像对肝泡状棘球蚴血管受侵的诊断价值
基于cox1基因对中国青藏高原地区细粒棘球绦虫遗传多态性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