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表演艺术中的几个美学问题

2011-08-15 00:45赵爽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11年4期
关键词:演唱者旋律声乐

赵爽

(杭州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浙江杭州 310002)

声乐表演艺术中的几个美学问题

赵爽

(杭州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浙江杭州 310002)

歌唱自诞生以来深受人们的喜爱。我想之所以有那么多人喜欢歌唱的原因也就在于它是一种自然的状态。它传递着人们内心的感受并用它特有的方式描述着美。那么作为声乐表演者来说,在一个完整的声乐表演活动中,要做许多专业性的工作,大致是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表演前的准备工作,登台瞬间,以及表演之后的改进与完善。这里每一个阶段,都有许多工作要做,也必然有许多需要解决的美学问题。

声乐表演;演唱;心理专注;想象;情感

我国自古就有“丝不如竹,竹不如肉”的说法。意思是说丝弦乐器不如竹管乐器,竹管乐器不如人声的歌唱。人的情感,郁结于中,表达于外。用人的声音来表达情感,那真的可以称为直抒胸臆啊,用歌声来诠释内心感受,的确是从心所欲,收发自如。那也是为什么声乐艺术最贴近人民大众,最容易被接受的音乐表演形式的主要原因。声乐表演是创造者情感外化、演唱者情感升华、观赏者情感共鸣的过程。声乐表演作为创造性审美活动,要在尊重音乐作品的前提下,深刻揭示、完善和再现音乐中的内涵。在一个完整的声乐表演活动中,要做许多专业性的工作,大致是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表演前的准备工作,登台的瞬间,以及表演之后的改进与完善。这里每一个阶段,都有许多工作要做,也必然有许多需要解决的美学问题。下面我想就从这三个阶段入手来具体阐述一下我的理解。

一、登台前的准备

我们声乐演唱者,在登台表演之前,一定要把歌谱转化为音乐,并且要做好心理上的准备,才能够真正把自己心里的音乐用歌声传递给大家。

(一)把歌谱掌握在心中

1.了解歌曲的文学含义——对歌词内涵的挖掘。大家都知道,声乐是文学与音乐的完美结合体。歌曲的歌词和旋律往往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歌曲的主题、形象、情感、意蕴等,首先都是由文学要素“词”来体现的。那么了解歌词的创作背景就显得非常重要,由此才能更好地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和歌词的真正内涵。

对歌词内涵的挖掘当中,读词,也是一步非常重要的工作。歌词中,每一个字和词都是有一定的涵义的,组合在了一起,更是溶进了作者的情感。好的歌词,不但激发了作曲家的创作热情,更能打动欣赏者。我们看歌词不能仅仅停留在歌词的表面,而是从标题开始,到词面的展开,充分发挥智慧和想象力,去挖掘作者的创作思路和情感体验。全面地分析词义,读懂作词者的“潜台词”。

2.抓住音乐旋律——读谱。音乐旋律是一种特殊的语言,有着无穷的玄奥与魅力。一纸曲谱,就是旋律的载体和传播手段。

读谱这部分工作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节奏。在拿到一个新谱子时,不要急着唱出来。先大致看看,找出主要的和难唱的节奏型。节奏是音乐的骨架,找出主要的节奏也就找到了主题,整体先浏览一下,对旋律有一个大致的把握。2.分句分段唱。大致的了解歌曲的曲式结构,不要从头至尾一遍一遍练习,无论是对于识谱,还是对于技术的锤炼都是大有好处的。分段分小节仔细地推敲、练习,采用这样的方法可以大大提高效率、事半功倍。3.注意力度符号,这些符号往往是作曲家留在谱子上的路标,他提醒表演者他的创作意图与走向,所以是万万不可忽视的。往往一首歌曲的灵魂也就体现在这些符号当中。要想更好地理解作曲家的创作意图,就要研究这些力度符号,认真推敲。

3.歌词与旋律的完美结合——上口。音乐和语言、歌词和旋律,在声乐作品中,完美地揉合在了一起,两者之间有着相辅相成的关系。歌词是乘着歌声的翅膀,能够飞得更高,达到更好的艺术效果。那么歌者在“组装”歌词与旋律时要注意几个问题:1.中国作品,要注意旋律重音,更要处理好语文逻辑重音。2.外国作品,要以旋律重音为主。3.在字音结合的同时要注意句子的连贯性。4.融合一定的艺术处理。

(二)心理准备要充分

1.对演唱曲目要十分熟悉,以对曲目充分的掌握来加强表演的信心。深刻地理解乐曲的内涵,熟悉要表现的每一个音节。把平时练习中碰到的难题一一攻克。只要我们加强了自己的表演实力,作好了一些必要的准备工作,就完全能建立起表演的自信心。熟悉并把握要表演的歌曲,是克服心理紧张的关键。

2.不卑不亢,要有正确的表演态度。不要心存虚荣和侥幸的心理,对自己的演唱效果有过高的期望,从而给自己造成了严重的心理压力,结果适得其反。我们要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去演唱,声乐表演需要的是严肃和诚实的态度,一心一意地想着要表现音乐,把注意力集中在如何更真切地表达歌曲的内容,不要过多的去考虑演出后观众的反应。

3.运用各种方法缓解紧张情绪。上场前了解演出场地的规模、环境,做到对场地有大致的了解,心中有数。还可以运用心理暗示法,对自己说,我一定行,没有问题。在声乐演唱前还有关键的是,一定要调节好自己的气息,可以做做深呼吸,放松身心,因为声乐演唱比其他人更需要调好自己的气息。

二、登台的瞬间——表演进行时

如何在每次临场表演中都能把平时的积累发挥到最好的水平,甚至使每次临场表演都能成为具有一定程度的即兴性和创造性的表演,这大概是每一位声乐演唱者都渴望达到的一种境界。那么,在声乐表演时如何调节与控制临场的发挥呢,这里需要我们声乐演唱者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够完成声乐表演中关键的一部分。

(一)全神贯注,心无杂念

这里涉及到一个心理专注的问题。心理专注是怎么样一种状态呢,就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指人全神贯注于某一事物忘却其余。著名钢琴家伊丽沙白·卡兰德曾经说过:“只有抛掉一切个人因素才能客观,而客观才能完全像原来的作曲家的心灵流露出来那样清晰地把作品传递给观众。”

对于声乐演唱者来说,道理也是一样的。在演唱的过程中,应该把个人的一切抛在脑后,心里面专注的只能是音乐,作品。排除一切干扰,不要去想此时的观众怎样反应,或是这里要克服什么技术难关,那里要避免什么错误,这是什么曲式,什么内涵。把心放在音乐里。把全部精神都集中在声乐表演本身。正如世界著名歌唱家多明戈谈到他在舞台演唱时说:“在我头脑中一瞬间出现了真空的感觉,这时就只想到歌词和表演中所要求的东西。”

要把自己置身于音乐作品的规定情境中,进入角色。此时的你,不应该只是你自己,更多的是“唱歌”的那个人。要去考虑歌曲情境需要我们做什么,唱出第一个音时,必须一方面用自己的听觉去检查已经发出的声音效果,同时,还要在想象中捕捉即将发出的声音的表象,倾听自己的演唱,用自己的表演与歌声更好地刺激自己进入歌曲中去。形成良好的循环。

因此,声乐表演中的心理专注是保证音乐表演者获得成功的重要心理状态,每一位声乐表演者都必须在平时的练习中,有意识地去培养和锻炼这一心理素质。

(二)声乐表演中的想象心理

声乐表演中的想象在声乐表演过程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心理现象。演唱者对作品的情感的体验、意境的领会,都离不开想象的作用。想象以音乐理论作为基础,演唱者的想象越丰富,声音与变化对象之间的关系的体验也就越清晰,听众对作品的理解就越鲜明。

作为演唱者必须通过自己的想象使音乐获得新的充沛的生命力。必须具有强烈的参与意识和创造热情,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去挖掘歌曲潜在的意义、内涵。在一个适度的范围内展开主观的想象与创造。对音乐作品应有自己的解释,这种解释既要符合原作的基本精神,又能体现出表演者的创造个性。即使在同样忠于原作的前提下,不同表演者对于同一部作品或同一角色也可做出具有不同个性的艺术处理,极大地丰富作品的外延和内涵。

比如吴碧霞在演唱山西河曲民歌《天路程两天到》的时候,她是这样理解的:它感动人的不仅仅是歌词本身,更重要的是这首歌里的人所背负的现实生活的艰辛与质朴的情感。”歌词是这样的:“大青山高来乌拉山低,马鞭子一甩我就回口里;那不太大的小青马,我多喂上二升料,三天的路程我两天到。”简简单单的几句话,却讲述了许多的艰苦与辛酸。解放前,山西河曲一带人民的生活非常艰苦,为了养家糊口,家中青壮年的男子经常到口外(今内蒙古西部一带)去打工挣钱(主要是重体力和危险性劳动),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走西口”。这一走也许就意味着生离死别,很多人一去不复返,但不管这些男人在口外多么艰辛,他们只有一个愿望,就是早日回家与家人团聚,所以歌曲叫“三天路程两天到”。故事很简单,但是一个善于观察生活具有丰富想象力的人,就会把这简单的轮廓在头脑中联结成一部有丰富情节的“电影短片”,被这样的情节所感动,有这样内心情感支持,演唱出的声音一定是感人至深的。

因此,只有全面深入地理解影响作品风貌的外部因素及作品形成的内部基因,运用联想和想象进行独具个性的艺术创造,才能使自身的表演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

(三)处理好情感与理智的关系

大家都知道,声乐演唱中,情感的投入是非常重要的,德国音乐家C·P·E巴赫说:“音乐家除非自己也受感动,否则就不能感动别人;它必须感觉到他想要在他的听众中引起的一切效果。”所以,我们在声乐表演中必须真实而生动地传达出音乐中的情感内涵,并且打动听众的心灵。只有真挚深情的演绎作品,才能够打动人。

同时,声乐表演,必须要有一个整体的演出计划。即何时赋予音乐怎样的表情,何时做何种动作,都必须冷静的加以处理。什么地方是低潮、什么地方是高潮,接下来一步应该干什么等等,在演唱过程当中决不能忘掉每一个步骤。

因此在演唱过程当中,没有个人的激情的投入是很难期望表演成功的,但是单纯的感情泛滥,也并不见得是明智之举。声乐表演中的情感与理智的处理是声乐表演当中的一个重要的问题。戏剧美学中有第一自我和第二自我的关系的论述,我相信,从舞台实践的角度来看,也适应于声乐表演艺术。第一自我是演唱者本人这个我。第二自我是演唱者所创造的艺术世界中的我。第一自我是理智的,第二自我则是感情的。情感是需要演唱者有丰富的感情,对作品本身有着很深的理解,要细心地体验乐曲的感情细节,甚至把每个乐句都看成是某种表情内容的代号,也就是说要全身心的投入表演。声乐表演中,感情的投入还需要理智的控制,因为音乐表演对技巧型要求很强,需要良好的生理、心理因素的控制,必须用理性来控制这种感情,使它服从于音乐整体表现的需要,使整个音乐表演给人以统一、和谐的感受。理智和情感二者不可分离,只有理智和情感相统一,表演才能够完美!

三、表演结束之后的阶段,新一轮的幕后准备

每一次的登台都是对自己演唱的检验和提高,从演唱的作品出发,发掘更多的内涵,并吸取经验,由此确定自己下一个更高的目标。

(一)和作品一起不断地成长

钢琴家傅聪曾经在和鲍蕙荞的对谈中说到:“许多作品会像婴儿般成长。”他认为音乐作品要不断地去挖掘,越伟大的作曲家的作品,越会成长,不断地成长。音乐艺术和其他的艺术相比,有一个真正独一无二的特点,那就是它自己会生长,成熟。“越伟大的作曲家越有说不尽的话,后来的人永远可以去发掘,有时连作曲家本人都会意想不到的。这些作品包含了多少意义啊。(傅聪语)

我想对于声乐作品也是一样的,像一些经典歌剧唱段如《为艺术,为爱情》《人们叫我咪咪》,那么多年来,多少人演绎过,还是在不断地出现新的东西。我们无数次地演绎这些作品,永远在要再一次诠释这些作品的时候,有新的启迪,新的发现。从作品的结构、和声、内涵等东西,都要有一个新的清楚的概念才行。

还有就是精神上的东西,人生就是要经历许多的事,受过苦,经历大风大浪,才能够到达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境界。只有到达了如此境界,有了一定的文化积淀和修养,才能逐渐把心灵和情感真正地溶入到作品的演唱中去,把作品表达得更加有血有肉,更加有生命。

(二)超越自我

每一次的声乐表演,我们都要珍视,每一次表演之后,我们都要总结经验,以寻求下一次的进步。包括同一首作品的演唱。一首歌唱十次还是一首歌吗?事实上,虽然作品还是那个作品,但这十次都是不一样的。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每一次的演唱,必定是带着七分与过去的演唱相类似的稳定成分。但也必定包含着三分新的创作。这时候,作为声乐演唱者,就要寻求新的进步,新的创造。

这里我们要从两方面入手,去做好这个工作。一个是从自我批评与反省开始。通过自己在舞台演唱时的感受和表演之后的回忆来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拿这一次的表演和上一次的做比较。比较对作品的理解,作品的表达,声音技术上的问题,音色、音质,以及在形体表演,和伴奏的配合等等各个方面去考察。另外,还可以通过录音录像,来直观自己在舞台上演唱的状态。仔细的观察,和预想的效果进行比较。

还要从观众那里得到表演后的反馈。不断听取听众的意见。从听众的意见中发现自己的不足,然后去改进,去完善自己的演唱,才能有进步,才能到达新的台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一个人对于艺术,都有自己的审美,不同的观众,有不同的看法。这时候,就需要我们演唱者,有自己的见解,想法,但又不能固步自封。当然,还要多去请教师长,艺术家,因为他们有着比普通群众更加睿智的耳朵,更深层次的艺术修养。

声乐表演是一门复杂的学问,涉及到登台前,表演进行中,以及幕后总结的种种问题。表演的成熟和经验的获得并不是与生俱来的,每一位成功的音乐表演者都要经历一次又一次的实践,在不断感受失败的痛苦和成功的快乐的过程中,逐渐总结出自己的经验,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要经常的演出实践,使自己从心理上适应并喜爱声乐表演的环境。要敢于在人前表演,要善于在人前表演,为自己创造表演的机会,从而为自己积累更多的经验。声乐表演的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要不断学习,不断改进,不断地去完善自己的表演。

[1]傅敏.傅雷与傅聪谈音乐[M].团结出版社,2006.

[2]杨易禾.音乐表演艺术原理与应用[M].安徽文艺出版社,2002.

[3]吴碧霞.试论鱼与熊掌能否兼得——论中外作品演唱的歌唱观念和思维方法[J].音乐教育与创作,2005(4).

赵爽(1981-),女,河南郑州人,杭州师范大学音乐学院2009级硕士,研究方向:声乐演唱与教学研究。

2011-05-14

猜你喜欢
演唱者旋律声乐
声乐表演中音乐素养对美声唱法的重要性
唐代口哨旋律拟解
吟诵的旋律性初探
声乐演唱中弱音技巧的训练与运用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
声乐钢琴伴奏在与演唱者合作中的协调作用
7月,盛夏的旋律
论我国民族声乐演唱者的舞台形体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