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灾难 上好科学文化课

2011-10-23 12:22编译蔚蓝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1年11期
关键词:海啸福岛核电站

■编译/ 蔚蓝

直面灾难 上好科学文化课

■编译/ 蔚蓝

四月是日本国气仙沼市学校每年开学的时间,三月的时候学校会举办毕业典礼,就像在万物复苏的春天,学生们也焕发着生机,开始新的生活,走向未来的人生道路。

然而当前这个港口城市正笼罩在海啸过后的阴影中。桥上中学校园大礼堂内,成百上千的难民围裹毛毯,移到后排,以便让来参加典礼仪式的家长们清楚地看到现场情景。伴着帕赫尔贝尔的乐曲,学生们迈上讲台,高唱校歌……两行庄严的队伍相互交汇着,人们眼含热泪,教师向小学部与中学部的毕业生颁发毕业证书(见图1)。

“也许举办这个仪式太早了”,校长菅原城子说,“但是当地社区群众和家长-教师联合会却不这样认为”,“生活终归是要继续的,即便物是人非”,“我们要为这些孩子庆祝,尽管对15岁的学生来说,这是一段残酷的经历,但是幸存下来的孩子更要点亮心灵的希望,继续生活下去”。

面对自然界发出的暴虐,人类能够做什么?疏散训练与持续的科学教育仍然是通往生存之路的关键。3月在日本发生的极具毁灭性的地震和海啸,大规模地破坏了日本许多地区,这对任何年龄的人来说都难以说清为什么。在不给学生造成心灵阴影的前提下,我们要帮助他们知道一些必要的观点。

教师建言献策

杰弗瑞·马丁:我在马里兰州巴尔的摩市的西部高中讲授现代世界史和预科的人文地理。我的方法是向学生提出如“遭遇3月11日11点(美国当地时间)的海啸后,日本人面对的最大困难是什么”等质疑性问题,这些问题没有对或错的答案。我选择了系列视频供学生观看,如国家地理杂志出版的海啸101,视频中海啸爆发时的影像使学生对海啸的破坏力产生实感。接着阅读各类新闻报导,如有关死伤人数、核能方面的问题,又如是否有大余震及重建所需的成本费用等方面的情况。

学生分成各个小组,用拼图演示有关要点问题,并对每篇文章记笔记,列图表说明。最后,让学生评估什么是日本国内面对的最大难题。布置家庭作业,要求查找新闻资料以支持自己论文的观点并上传到班级网站。

土耳其的英文教师柯丽:我的学生是大学生,这周的口语课主要讲日本地震。另外学生们还一起讨论日本、利比亚这两个地方正在发生的情况。我要求学生对事件表达出自己的感受与想法。

新西兰的凯恩·史密斯:对最近发生在新西兰、日本的地震的原因等加以阐述,更清楚地讲解重要的科学概念。教学主要通过地球层状教学软件,即在3D地球模型上绘制出地质勘探局报告的实况数据并制作演示视频。

尼哈·左普(在印度孟买一所平民学校任教):在博客中写道:“今天,由海啸引起的核电站工厂发生爆炸,也许会导致自切尔诺贝利灾难之后最严重的放射物泄漏。周边多数邻国都在密切关注事态进行,日本政府已做好疏散或撤离工作。即使所有的拯救企图都失败了,这些来自日本国的放射物也绝不会到达我国的孟买。”但是,为什么我们还要学习这些呢?因为人类要吸取教训。

布洛克·奥德(加州某私立寄宿制学校应急计划部主任):对学生需要强调的关键问题是体现团体和个人应急准备在应急计划中的重要性。根据25年的工作经验,我认为关键问题是树立学生的信心。在紧急情况发生时,学生要相信学校领导,要知道应该干什么,同时也确信自己掌握处理周边环境的几种办法。1989年,加州洛马普利塔发生里氏7.1级地震,我校的学生就是这样表现的,他们虽然与大多数遭受地震的人一样恐慌,但是当他们意识到学校迅速反映处理,基于精心构思、成熟的应急计划,他们知道下一步做什么,一切都是有序进行。学校应急计划是一份“活”文件,它在有规律的实际练习中完善与修订,而不是仅仅放在架上,像菜谱那样待用。其次,学校应用标准应急管理系统(SEMS),以便能够与当地其他部门协调一致来处理应急事件。联邦应急管理局同时提供说明书和在线教学课程两种方法,用于指导学校操作。再次,学校需要明白通讯联系的重要性。一旦发生灾难,首先出故障的往往是通讯。因此,学校需要设计完整的方案以确保紧急情况下与家长保持联系,以及联系校内各个区域的主要负责人。这就需要内部对讲机、扩音设备、警报系统、UHF波段收音机以及其他同类装置。总之,学校必须重视他们的作用,形成固定方案。学生在学校学到的应急准备措施将使他们终身受用。

核能授课计划

内容概述

什么是核电?核电站的工作原理是怎样的?核电的利弊各是什么?通过发生在日本的核能危机使学生了解核电相关内容。

教学工具

接入网络的电脑、投影设备以及关于核电站方面的研究资料、视频等。

预习准备

播放日本核电站危机视频。学生一边观看,一边记录不懂的词汇、概念等,然后要求学生简要叙述视频内容,在白板上列出陌生词汇。教师将指出在视频描述的电站设计中应如何降低最坏风险部分的发生,哪部分燃料高温无法控制,并引起了大量辐射泄漏,提醒学生注意观察电厂内部工作情况和目前安全的部分。然后,使用投影仪播放电视专题片——如何关闭核反应堆以及操作失败的后果。全班观看视频,请学生读出图像的文字说明。要求学生根据所掌握的资料写出有关福岛核电站的3个事实,并提出3个问题。

接下来,学生们分享得到的相关信息,在白板上记录自己的疑问,由教师解释罗列出来的词汇和问题。

最后,教师询问学生是否知道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的其他情况。写下学生们的想法,随后讲解日本福岛电厂的最新状况。

案例教学

用自己的话描述福岛第一核电站的紧急形势;用什么可以对反应堆提供防护和遏制;一共有6座反应堆,由于什么原因使得人们不了解每座反应堆的具体情况;什么是核电厂最需要解决的问题,为什么;当前留守在电站里的工人最大的挑战和最大的危险是什么。

课堂互动

全班分为5组,每组安排一个话题。根据提出的问题,各组利用现有资源找出答案。理解所讨论的话题后,准备一段3~5分钟的电视新闻片,为“观众”提供事件发生的背景,以便使大家明白福岛第一核电站目前状况。新闻片要素包括图表、照片和图片以及其他信息的媒介,在屏幕上播放以增强对事态的理解。

这段新闻演播稿要求与福岛第一核电站信息相关,同时也要联系到美国的核电厂。既可是单独的新闻报道,也可以做成与“专家”的“访谈”节目。

很明显,能源将是新闻稿中的重要话题。海啸造成的后果是日本核能产业的低迷,连带导致美国石油涨价,这两者间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联系。海啸造成的福岛第一核电站危机已经升级,这既是对核电站本身的损害,也将影响到美国及世界的能源政策。

开放式讨论

学生对美国核电的作用展开辩论。核电发展政策是最近少有的,获得民主党和共和党两个党派共同支持的国家能源政策方案。首先,学生阅读并归纳政策制定者的观点以及日本灾难发生后对美国的影响。如,阅读《纽约时报》专栏文章《美国核工业面临新的不确定性》《核电能源存在风险 替代能源芳踪难觅》。

辩论中涉及以下类型的问题:支持核能的论点是什么?反对建设核电站的理由?现在美国能源的其他来源是什么?这些来源安全吗?

课程标准

执行中部大陆区域教育研究所制定的教学标准(K-12基础教育),同时也符合新颁布的国家教育共同核心标准(2010年7月)。

自然灾害与非自然灾害

地震、干旱、洪水和风暴是自然灾害,而由人类活动疏忽或故意而造成的伤亡和毁坏是非自然灾害。日本突发9级地震,而地震引发了海啸。海啸过后,次生灾害接连不断,非自然灾害——核危机的威胁持续演化。

国际原子能机构4月8日报告,发生核泄漏事故的日本福岛核电站形势出现了趋稳的迹象,但形势依然严峻。而在美国的核电站是否会产生同样的问题呢?我们很确定不会。因为,首先美国的国土面积比日本大很多,核电站不会设立在人口住宅区附近。其次,日本核电站之所以发生泄漏,是因为海啸破坏了发电机组,阀门失灵,无法冷却反应堆芯,日本人只能引入海水产生足够的压力。“Mark I”和福岛第一核电站同样都是40年前设计的,都距离大海很远。而新建的核电厂,美国使用“被动冷却系统”,不依靠电动泵,即使断电也可以坚持3天。

技术征服自然,但技术不是万能的,它只能与自然、人类共生。■

(译自The New York Times)

10.3969/j.issn.1671-489X.2011.11.131

猜你喜欢
海啸福岛核电站
如果离我不远的核电站出现泄漏该怎么办
福岛:日本宣布将把污染水倾倒入海
核电站护卫队
核电站的“神经中枢”
连续的海啸
海上核电站提速
Feasibility study on optical vortex generation at Shanghai deep ultraviolet free-electron la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