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

2011-11-06 07:05姚锡锋
实践·思想理论版 2011年1期
关键词:干部队伍少数民族民族

□姚锡锋

大力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

□姚锡锋

图/阿拉塔宝音

大力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是我们党的一贯方针,是党的民族政策的重要内容,是党的干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坚持民族平等、加强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彻底解决民族问题的关键。新世纪、新阶段,“把选拔少数民族干部和各类人才工作摆在突出位置,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努力建设一支政治上跟党走、群众中有威望、工作上有实绩的高素质少数民族干部和人才队伍”,是我国今后一个时期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和各类人才的基本方针。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少数民族干部,是党和政府联系少数民族群众的重要桥梁和纽带,是做好民族工作的重要骨干力量。做好培养、选拔、使用少数民族干部的工作,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善于领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深受各族群众拥护的高素质的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对于加快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推进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维护祖国统一和社会稳定,具有决定性的意义。”我国的少数民族干部都来自本民族人民群众当中,同本民族人民群众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们了解本民族的特点及本民族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大都通晓本民族的语言文字,熟悉本民族的历史、文化、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等;他们了解本地区的地理环境、自然条件、物产资源和经济发展中所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优势和劣势,有加快发展本民族和本地区经济文化等各项建设事业的强烈愿望和要求。我们就是要通过这些千百万少数民族干部,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到少数民族当中去,动员和调动广大少数民族人民群众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并组织和带领少数民族人民群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和发展。历史的发展已经证明:建设一支千百万“政治上跟党走、群众中有威望、工作上有实绩”的高素质少数民族干部和人才队伍,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基础和保证。大力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是加快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实际需要。如果没有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地区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这不仅是个经济问题,而且是个政治问题。我国新时期的民族问题主要表现在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地区迫切要求加快发展经济社会文化和提高自身发展能力的问题上。加快发展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缩小民族之间和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问题,已经关系到社会稳定、民族团结和现代化建设成败的大局。要完成这一艰巨任务,除了国家的帮助和支持以及发达地区的支持和支援以外,关键还是要依靠大批有事业心、有胆识、有专长和业务能力强的少数民族干部,紧密团结各族人民群众,从本地区的实际出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把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落实到实处,这样才能够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缩小民族和地区发展差距,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当前,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大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的力度,根据有关数据,我国目前共有少数民族干部291.5万人,占全国干部队伍总数的7.4%,与2000年相比增长了2.6%。同时,少数民族专业技术人员占少数民族干部总数的69.5%,增长5.3%。全国机关县处级以上干部中,少数民族干部4.5万人,增长12.5%,其中地厅级干部占8.4%,增长16%;县处级干部占90%,增长11%。但是,少数民族干部队伍的现状仍然存在着与少数民族人口比例不相适应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不相适应的问题:一是少数民族干部的总量不足,根据国家统计局测算数据表明,2005年1月6日,我国大陆(不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总人口达到了13亿。其中汉族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90.56%;其它55个少数民族总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9.44%。而当前少数民族干部仅占全国干部总数的7.4%,低于人口比例2.04个百分点。二是少数民族干部队伍结构不合理。在党政机关的多,在综合经济和科教文卫管理部门的少;党政管理干部多,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少;县级干部多,面对新农村牧区建设的乡镇企业管理干部少。三是少数民族干部的文化水平仍然偏低,知识结构单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竞争中依然处于弱势。四是少数民族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结构不尽合理,文科类及医疗卫生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相对较多,面对新型工业化建设等方面的工科类、高科技和高新技术人才相对较少。因此,提高少数民族干部的科学文化素质,改善少数民族干部队伍的结构,仍然是我国今后加强高素质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建设的迫切任务。

新世纪、新阶段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要坚持‘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的原则,热情关心,严格要求,全面提高少数民族干部队伍的素质,着重帮助他们加强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增强带领各族群众发展经济、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本领。”培养高素质的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必须坚持:第一,要有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定地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坚决贯彻执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第二,努力实践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密切联系群众,特别是工农群众,坚决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第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善于开拓前进,具有唯物辩证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第四,模范遵纪守法,保持清正廉洁,发扬艰苦奋斗精神,自觉拒腐防变,坚决反对消极腐败现象;第五,刻苦学习,勤奋敬业,不断加强知识积累和经验积累,具备做好本职工作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大力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必须通过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多种途径去培养选拔:一是在各民族院校和各普通高等院校培养少数民族各类干部和各种专业技术人才;二是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把具有一定文化程度、有实践经验、有组织工作能力,有开拓精神,密切联系人民群众,德才兼备的少数民族中青年培养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三是在各级党校、干部管理院校里培养各级少数民族领导干部;四是在公平竞争的公务员考试录取中,应该对少数民族有一个因地制宜的政策措施;五是选送部分优秀的梯队干部到中央国家机关、部委和先进地区挂职锻炼,为少数民族地区培养高层次管理干部。从而优化少数民族干部队伍的知识结构、专业结构和职业结构,不断适应现代化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新需要。

我们在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的问题上,一定要打破论资排辈、求全责备、迁就照顾和凭个人好恶等观念的束缚,坚持任人唯贤,坚持公正、公平和实事求是。在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工作中要引进竞争机制,增强少数民族干部的竞争能力。一定要把那些有实绩、群众公认和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并有政绩的人,及时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来。在选拔和使用少数民族干部中,要特别强调扩大民主、完善考核、推行交流、加强监督,形成优秀人才能够脱颖而出、富有生机和活力的培养少数民族干部机制。培养少数民族干部,无论提拔、选任、委任、聘任领导干部,都要坚持走群众路线,民主评议,进行组织考察和党委集体讨论研究决定制度。对少数民族干部的德勤能绩要用科学的方法对其政绩和工作实绩作出准确评价,从而使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工作更加规范化、制度化。

我们的各级少数民族干部,也要不断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工作能力和政策与理论水平,加强学习,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增强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特别是要解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民族关系中产生的新矛盾和新问题。要牢固地树立各民族谁也离不开谁的思想,坚持民族平等,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不断巩固和发展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要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同本地区的具体情况相结合,勇于探索,大胆实践,及时总结经验,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总之,大力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干部政策和民族政策,“进一步完善少数民族干部选拔制度,注重在改革发展稳定的实践中考核和识别干部,把更多优秀少数民族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来,充分信任,放手使用。”培养和造就一支德才兼备、廉洁勤政、密切联系群众、门类齐全、专业配套、结构合理的少数民族干部队伍,是推动民族地区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持续发展的重中之重。这项工作一定要做好做扎实,并且长期坚持不懈地抓下去。□

(作者单位: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干部队伍少数民族民族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我们的民族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MINORITY REPORT
少数民族的服装
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多措并举 建设高质量干部队伍
贫困地区干部要摆脱担当“贫困”——基于山阳县干部队伍担当作为状态的思考
吴堡强化干部队伍建设政治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