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g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以奉化市第二中学信息技术学科为例

2011-12-02 07:33王军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1年11期
关键词:奉化市实验班显著性

■王军

Blog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以奉化市第二中学信息技术学科为例

■王军

当前,学生在利用网络信息资源进行学习过程中,存在自我监控和保护能力薄弱,以及传统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学生主体性忽略的弊端,笔者提出使用Blog来辅助信息技术学科教学。首先对Blog的内涵进行界定,进而分析Blog在教学中应用的理论依据,然后在高中信息技术学科中开展Blog实践教学,深刻分析了基于Blog的信息技术教学效果,为Blog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深入应用提供借鉴与参考意义。

Blog;实验;信息技术

问题的提出

截至2010年6月30日,中国网民已高达4.2亿,其中10~19岁的中学生约占网民总数的29.9%,而小学生和大学生所占的比例分别是1.1%和28.1%[1]。这表明,中学生已成为互联网使用率最高的人群。中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和保护能力薄弱,面对互联网信息资源,容易迷失方向。因此,如何引导中学生积极利用网络资源学习,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重要课题。另外,传统信息技术课堂讲授型的教学方式,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学质量不能最大化提高。信息技术的介入,尤其是各种学习平台,如教育Blog、专题学习网站、各种教学软件的开发及应用,对传统教学内容的拓展、探究式、合作式等教学模式的展开,教学环境的优化,教学效果的提升等方面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Blog教学实践的理论分析

“Blog”一词源于“Web Log”的缩写,可音译成“博客”。由于Blog呈现主题及其形式多样,因此对于“Blog”没有统一界定。我国著名的网络专栏作家孙坚华认为,“Blog”既指撰写个人网络日志的人,也指承载个人网络日志的网站[2]。利用Blog来开展信息技术教学,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之所以产生,是由于学生在主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从经验和环境中获取意义,从而构建个人意识[3]。Blog进行信息技术教学,为学生提供一个基于网络的学习平台,学生可以在平台上进行学习,上传作业,发表学习疑难问题,所有班级学生都能看到各自的作业及观点,并且通过Blog进行协作学习。借助Blog平台,学生能进行自主学习,激发学习兴趣,实现意义建构。

由于Blog具有操作简单、资源共享等优点,为Blog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提供支持。Blog是信息发布、在线答疑、作业提交的工具。学生可以进行个别化、协作式、探究式学习,从而为解决传统教学问题提供可能。首先,Blog解决传统教学中“沉默多数”话语权的问题,为学生提供“头脑风暴”空间;其次,Blog构建“蜂窝”式学习形式,“以点到面”的形式,思维不断丰富和扩大,解决了传统知识面狭隘的问题。学生借助Blog,在同学或老师的帮助下,知识能够更大地扩散;再次,Blog减轻学生借助信息技术学习的心理负荷,减少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学习中产生的“迷航”,排除各种不良信息的干扰[4]。

Blog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笔者以博客网(www.bokee.com)为例,免费申请一个Blog空间。结合Blog特点,选取《多媒体技术应用》(浙江教育出版社,陶增乐编著)第三章的“媒体采集与制作”内容进行学习。本节内容主要涉及视频素材的获取与处理、后期制作的全过程。

表1 信息素养实验班与控制班的平均分和标准差比较

表2 信息素养实验班与控制班显著性差异比较

基于Blog的信息技术教学效果分析

研究目的

为深入了解Blog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效果,与传统信息技术教学相比,Blog辅助信息技术教学将对教师和学生带来积极影响。在控制性别差异,保证教学内容和教学课时,同一位教师授课的情况下,排除课堂干扰因素情况进行实证研究。

研究对象

2010年3月至4月,笔者在奉化市第二中学进行了基于Blog的信息技术教学实证研究。本研究选取奉化市第二中学高二年级段学生,以班级为单位(共8个班),剔除其中的文理科重点班,在剩余的6个平行班级中随机选取2个班级,考虑男女人数相等,选取样本大小为60人。

研究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对参与Blog实验的学生和教师使用Blog的情况进行调查。设置研究变量,分别是自变量和因变量。自变量:设定M1和M2两个变量。M1表示采用Blog进行辅助教学,M2表示传统信息技术教学;因变量:信息素养、学习成绩、学习兴趣。

问卷调查

根据Likert量表编制[5]“学生问卷调查量表”,内容包括“信息素养”“学习兴成绩”“学习兴趣”等3个部分。实验采用前测和后测的方法。

前测:2010年3月6日向高二(1)班30名学生、高二(2)班30名学生发放60份调查问卷,收回60份问卷,回收率为100%,其中有效问卷60份,问卷有效率为100%;

后测:2010年4月6日分别向高二(1)班30名学生、高二(2)班30名学生发放调查问卷,收回60份,其中有效问卷60份,回收率为100%,其中有效问卷60份,问卷有效率为100%。

数据统计与分析

采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03软件和SPSS 10.0软件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

实验效果分析

1)Blog对学生的影响(信息素养、学习成绩、学习兴趣方面)。从表1看出,一班(控制班)学生信息素养均为11.63,标准差为3.057;二班(实验班)学生信息素养均为14.28,标准差为2.877。由此可知,二班(实验班)的信息素养高于一班(控制班)。

从表2可以看出,齐性检验的显著性水平为0.880>0.05,表明方差齐性。显著性水平为Sig.(2-tailed)=0.001<0.01。因此,可以判定实验组和对照组信息素养存在显著性差异。经过Blog教学后,学生在“信息素养”方面,有了显著性提高。

表3 学习成绩实验班与控制班的平均分和标准差比较

从表3可以看出,一班(控制班)学生成绩均分为78.83,标准差为7.765;二班(实验组)学生均分为84.43,标准差为6.985;二班(实验班)的均分高于一班(控制班),实验班成绩明显好于控制组。

表4 学习成绩实验班与控制班显著性差异比较

表4数据显示,实验组和对照组差异水平显著,Sig.(2-tailed)=0.03<0.05。这也表明,Blog辅助信息技术教学,应用前后,学生的成绩有一个明显的提高过程。

通过实验数据表明,通过Blog辅助信息技术教学,学生兴趣普遍高于传统教学。通过对学生访谈了解到,“学生普遍认可Blog教学模式,认为学习不再枯燥,比过去学起来更加爱轻松”。

2)Blog对教师的影响。通过对实验教师的访谈,笔者了解到,Blog对教师影响主要是有利于教师教学反思、教学评价。利用Blog记录每天的教学工作心得,有利于形成个人知识体系;有利于教师开展网络教研活动。根据上级文件精神,奉化二中于2010年9月开始,将以往的传统教室组织进行的各学科校本研修转变为基于网络的校本研修,很大程度上借鉴了Blog优势,开展校本研修有利于教师信息素养提升,突破了时空限制,提高科研能力;除此之外,Blog有利于教师对学生进行学业辅导,培育优生,转化差生。

结论

Blog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实践表明,Blog在一定程度上对信息技术教学起到积极作用,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兴趣、信息素养等方面起到积极推进作用,给教师的教学、网络教研及学生个别化辅导带来诸多优势。但是,我们仅仅把Blog与高中信息技术学科进行整合,对于其他学科并没有做深入实践探索。其次,Blog教学需要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严格筛选,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均适合Blog教学。教师的信息素养的提升,Blog日志的更新,都影响Blog在教育教学中的深入拓展。如何最大化发掘Blog教学潜力,形成普遍的教学应用模式,让其成为师生学习交流的良好平台,将是我们后续研究的重点。

[1]第2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http://www.cnnic.net.cn/uploadfiles/pdf/2010/7/15/100708.pdf

[2]张俊超.对博客应用于教育的现象学解读[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5):120

[3]贠丽萍.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多媒体网络教学[J].电化教育研究,2008,(7):69

[4]杨晓新,章伟民.博客在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06,(6):47-50

[5]李克特量表[EB/OL]. http://baike.baidu.com/view/1574087.htm

10.3969/j.issn.1671-489X.2011.11.041

作者:王军,浙江省奉化市奉化二中信息技术教师,中学二级,研究方向是教育信息化。

(作者单位:浙江省奉化市第二中学)

猜你喜欢
奉化市实验班显著性
山西农大乡村振兴“双创”实验班开班
行知实验班
实验班以情促教教学策略谈
基于显著性权重融合的图像拼接算法
基于视觉显著性的视频差错掩盖算法
卓越司法人才培养实验班的小样本考察(2014-2017)——以安徽师范大学法学院13级实验班为样本
一种基于显著性边缘的运动模糊图像复原方法
论商标固有显著性的认定
奉化市锦屏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