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境阿拉善

2011-12-05 07:00□蔺
实践·思想理论版 2011年1期
关键词:额济纳阿拉善旅游

□蔺 伟

秘境阿拉善

□蔺 伟

阿拉善,蒙语意为色彩斑斓的地方,以“新、奇、险、特”著称,令人神往。在这片27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沙漠、戈壁、草原广为分布,森林、绿洲、湖泊和寺庙、古城等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共同构成了秘境阿拉善。这里自然而原始,有世界上最纯朴的风情,其特殊的地域孕育了璀璨的秘境文化,不仅汇合与浓缩了数千年来的史实变迁,而且宽领域、广范围地散落着阿拉善源远流长的文化。

藏传佛教圣地——广宗寺。广宗寺坐落于贺兰山西麓,因在巴彦浩特以南,俗称南寺。广宗寺有6个属庙,是阿拉善八大寺庙中名望最高的寺庙。该寺庙始建于乾隆二十二年(公元1757年),原名阿大希迈德里庙。乾隆二十五年(公元1760年),阿拉善第三代王罗卜桑多尔济上报清廷理藩院,御赐“广宗寺”。广宗寺的每一个寺院、每一个景点、每一个传说,都浸透着密宗的文化气息。广宗寺因供奉六世达赖喇嘛的法体而闻名。据史料记载,六世达赖仓央嘉措由西藏解送北京,途径青海纳木错湖时深夜遁去,不知去向。后来方知,六世达赖化名为阿旺曲扎嘉措,游历印度、西藏、四川等地。十年后,于1716年来到阿拉善弘法,被当地人奉为上师,1746年圆寂。

塞外小北京——定远营。定远营地处贺兰山之北,因坐落着仿照北京颐和园的建筑形式所兴建的王宫、寺院、民居等而获得“小北京”之称。定远营历来为“朔方之保障、沙漠之咽喉”,“扼瀚海往来之捷路,控北塞七十二处之隘口”,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清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陕甘总督岳钟琪奏请,工部侍郎通智与光禄卿史俞福共同督理在此建城,名“定远营”。雍正九年(公元1731年),为表彰阿拉善和硕特旗扎萨克阿宝郡王征讨青海叛乱有功,清廷将定远营赐予阿宝作为王府。自1720年阿拉善和硕特旗第二代扎萨克阿宝被选为清朝驸马,到阿拉善旗第十代扎萨克达理扎雅亲王,200多年间先后有12位清皇室格格下嫁阿拉善王爷,曾在定远营城里居住,至今还能看到她们所带来的京城文化在巴彦浩特留下的深深印象。

草原丝绸之路的重要关隘——居延遗址与大漠天池居延海。居延遗址地处额济纳河流域,南起甘肃金塔毛目,北至额济纳旗策克,南北长250公里,东西宽60公里。居延遗址包括居延都尉所辖下的殄北甲渠和卅井三个侯官所属的烽燧、城障、塞墙遗址和肩水都尉治所下的广地塞、囊他塞的部分烽燧、塞墙遗址。居延地区古称“弱水流沙”,秦、汉时称“居延”。汉武帝元狩2年(公元前121年),派大将军霍去病率部进入居延。汉宣帝本始元年(公元前73年)设置居延县,筑城设防、移民屯田、兴修水利、屯垦戍边。居延地区自古就是内地通往西域的主要通道,是草原丝绸之路的重要关隘。

居延海是由发源于祁连山的黑河水流入形成的天然湖泊,汉代称居延泽,魏晋时称西海,唐代起称为居延海。东、西居延海曾是“水色碧绿鲜明,鸟类千百成群”的生态乐园,堪称“大漠双璧”。自先秦以来,这里几度繁荣昌盛,几经战乱,历尽沧桑。它以浩淼的水域、肥沃的土地、富庶的物产,养育了历代生活在这里的人民,也成为额济纳土尔扈特部落繁衍发展的摇篮。如今,居延海常年水域面积40平方公里,湖中生长着各种鱼类,湖畔芦苇丛生,天鹅、大雁、水鸭等戏水栖息。

游牧文明的艺术宝库——曼德拉山岩画。二十世纪七十年代,阿拉善右旗一牧民在曼德拉山放牧时,发现一些岩石上面有许多奇怪的图案,仔细端详,竟然是人物、野兽、树木、太阳等形状。后经文化部门与国家、自治区有关专家实地考察考证,确定这些奇异的图案是数千年前在这里游牧的羌、月氏、匈奴、鲜卑、回纥、蒙古等北方少数民族创作的岩画,是远古时期游牧民族生产生活和精神文化的生动写照。曼德拉是蒙语“升起来”的意思。曼德拉山形状奇特,山上黑石嶙峋、岩脉蜿蜒,周围巨大的岩石酷似陨石分布,为凿刻岩画提供了最好的“画布”。山中18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分布有岩画6000多幅。岩画的创作技法有凿刻、磨刻和线刻,画风古朴粗犷,画面内容为狩猎、放牧、战斗、神佛、日月星辰、寺庙建筑、舞蹈、竞技以及游乐等。其题材之广泛,内容之丰富,堪称我国西北古代艺术的画廊,被誉为“美术世界活化石”。曼德拉山岩画形象生动地记录了远古及近代阿拉善地区的自然环境、经济、文化、社会风貌及生活形态,对研究我国西北各游牧部落的历史具有重要价值。

西夏古城——黑城。黑城蒙古语为哈日浩特,是古代丝绸之路现存最完整的一座古城。黑城为西夏 “黑山威福军司”和“亦集乃路”城址,平面为长方形,周长约1公里,城墙用黄土夯筑而成,最高处达10米,东西两边开设城门。城墙西北角上保存有高约13米的履钵式佛塔一处,城外西南角有伊斯兰清真寺一座,城内官署、府第、佛寺和街道遗迹仍依稀可辨。公元1038年,西夏国在这里设立 “黑山威福军司”。公元1226年,成吉思汗第四次南征攻破黑城。公元1286年,元世祖在此设“亦集乃路总督府”。这里曾经是中原到漠北的交通枢纽。公元1372年,明朝征西将军冯胜攻破黑城后随即放弃。此后黑城便在沙漠的怀抱中沉睡了近700年。黑城废弃后,曾有众多探险者光顾。公元1886年,俄罗斯学者波塔宁在额济纳河流域考察时发现了黑城。公元1908年俄罗斯探险家科滋洛夫在这里掘得大量西夏文物。几十年里有美国人、英国人和瑞典人等相继到此肆意挖掘,掠走了价值连城的珍贵文物。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考古工作者对黑城进行了多次调查和发掘,获得了我国最早的活字印刷品和元代纸币等许多珍贵文物。特别是在黑城外清真寺周围,初次发现了元代伊斯兰教徒的数百座墓葬并出土元代阿拉伯伊斯兰教徒的木乃伊。这是继西夏文化被发现后的又一重大发现,为研究早期伊斯兰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珍贵资料。黑城发现的包括宗教、政治、法律、军事等重要文献,对于研究我国古代西北地区历史,研究西夏、元代历史文化,提供了宝贵资料。

神舟号升起的地方——东风航天城。东风航天城又称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是中国科学卫星、技术试验卫星和运载火箭的发射试验基地之一,是中国最早、规模最大的综合型导弹卫星发射中心,也是中国目前唯一的载人航天发射场。誉满神州的中国航天第一港“东风航天城”,位于额济纳旗境内的弱水河畔,是中华民族实现几千年飞天梦的地方。东风基地创建以来,为中国国防和航天事业发展创造了诸多第一:成功地发射了我国制造的第一枚地地导弹、第一次导弹核武器在这里试验成功、中国第一颗卫星发射成功、中国第一枚远程运载火箭在这里发射成功、“神舟号”试验飞船第一次从这里发射升空,此后“神舟二号”到“神舟八号”飞船相继从这里成功发射。大漠航天城由于其独特的景观,已开辟了旅游景点数处,同神奇的额济纳其它旅游景点一样吸引着众多旅客。

利用富集旅游资源发展多彩旅游文化。秘境阿拉善绚丽多彩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散落在27万平方公里的大漠戈壁和荒漠草原,上述只是我们调研走访所到之处的几个镜头,更有大漠、戈壁、峡谷、山川,与森林、河流、湖泊、草原,争奇斗艳,共同织就雄浑瑰丽的地理地貌和自然风光。这里的草原文化、沙漠文化、藏传佛教文化,与骆驼文化、胡杨文化、奇石文化交相辉映,共同铸就斑斓多彩的文化底蕴和民俗风情,这是阿拉善得天独厚的旅游文化资源。围绕富集的旅游资源,阿拉善人成功推出了阿拉善奇石文化节、巴丹吉林沙漠旅游文化节、金秋胡杨林生态旅游节。三大节庆为阿拉善旅游资源、招商引资搭建了五彩平台,也成为文明阿拉善树立形象、对外开放的“名片”和金字招牌。阿拉善“三旗”相继推出各不相同的特色旅游文化。阿拉善左旗除了推出世界沙漠地质公园、南寺、北寺、月亮湖、通湖、敖伦布拉格梦幻大峡谷游之外,还创建了中国观赏石之城,推进奇石产业。他们充分发挥节会带动效应,通过举办那达慕旅游节、奇石节等大型活动,成功打造了“大漠秘境”的特色旅游文化品牌。阿拉善右旗大做巴丹吉林沙漠旅游文章。巴丹吉林沙漠以“奇峰、鸣沙、群湖、神泉、寺庙”五绝著称,到此一游,神奇、刺激。他们已连续举办了五届巴丹吉林沙漠文化旅游节,充分展示了浩瀚神奇的沙漠风貌。额济纳旗旅游资源得天独厚。踏上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总被一种博大而深远的气氛包围着。享有盛誉的黑城、绿城、大同城、居延城等文化遗迹,承载着厚重的文明脉络;巴丹吉林沙漠、胡杨林、居延海精美绝伦、交相辉映,展示着和谐的自然魅力;我国的航天圣地,“神舟号”飞船在此起飞,承载着中华儿女的强国梦想,遨游太空……额济纳充分发挥绿洲与沙漠共存、历史文化与航天高科技辉映的丰厚旅游资源,精心打造金秋胡杨节品牌——中国·额济纳国际金秋胡杨生态旅游节。每年秋天的额济纳河畔,游人如织,金色的胡杨林璀璨夺目,美轮美奂,宛若天堂。前来旅游的人们,无不由衷地赞叹胡杨的伟岸、红柳的柔情。近年来,额济纳旗借助“中国额济纳国际金秋胡杨生态旅游节”、“骆驼节”等大型旅游活动的成功举办,充分挖掘发挥自身旅游资源丰富独特、品位高、潜在优势大的特点,精心构筑了“一个旅游中心枢纽(达来呼布镇)、一条综合景观长廊(古弱水沿线自然风光)、四大旅游品牌(胡杨林、东风航天城、居延文化、东归传奇)、六大旅游产品(胡杨观光游、航天科技游、古城遗址探秘游、土尔扈特民俗游、戈壁大漠探险游和策克口岸出境游)及六大旅游区(达来呼布镇民俗风情区、古城遗址区、四道桥胡杨旅游区、东风航天城、策克口岸、巴丹吉林沙漠和马鬃山古生地质地貌无人区)”的旅游发展格局。□

(作者单位:实践杂志社)

责任编辑:张燕翎

猜你喜欢
额济纳阿拉善旅游
评《额济纳土尔扈特三位民歌手》
额济纳
金色的额济纳
第十七届中国·内蒙古草原文化节—2020内蒙古合唱大赛暨阿拉善展演活动综述
阿拉善额济纳旗瑰宝
旅游
环保志愿者在阿拉善种梭梭固沙
大美阿拉善
阿拉善(三首)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