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辅导员实际工作中的“严、宽、管”角色

2012-01-28 18:25郝红军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 2012年4期
关键词:辅导员大学生同学

郝红军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河南 郑州 450015)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和高校的不断扩招,高校辅导员面临着越来越繁重的任务。辅导员处在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和日常管理工作的第一线,不仅要完成学校各部门下达的各项工作,而且还要承担学生的教育、管理、服务任务,成为学生思想上的引导者、学习上的指导者、生活中的朋友。目前,在很多学校,辅导员和学生的比例早就超过了1∶200的比例,繁重的工作任务使得部分辅导员疲于应付,在工作中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为管理而管理”、“盲目事务主义”、“犯经验主义”、“无为而治的思想”等。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和日常管理工作。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大学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高质量人才。辅导员的工作关系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工作中应落实“教育以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辅导员既要完成繁琐的工作任务,又要善于提升工作水平,认真总结工作中切实有效的工作方法和工作经验,为实现现阶段高等教育的改革目标做出贡献。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谈谈在实际工作中辅导员如何把握好“严、宽、管”的角色,以期对大学生管理工作有一定的借鉴。

一、“严”,严在严格要求

辅导员的工作任务可谓包罗万象。一般来讲,辅导员的主要工作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管理学生的学习、生活、娱乐。就这三项工作而言,工作重心应该是学生的学习。学生以“学”为天职,生活和娱乐方面是为学习来服务的。实际工作中,一方面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积极主动的去学习科学知识和追求进步,同时还应该创造条件来规范大学生的学习环境和生活空间,这就需要纪律的约束,而纪律来自于学校制定的各种规章制度。

在管理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应严格各种考试制度、奖惩制度、考勤制度等。考试制度是最应该严格执行的,它不仅能衡量学生的学习状况,更能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平等意识。当然,考试的形式是多种多样,但是基础一定要公平、公正、公开,这样提供的竞争平台才能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人格。

与考试制度紧密相连的是奖惩制度,现在大学里有多种奖学金形式,奖励品学兼优的学生无可厚非。但设立奖学金的目的是为了激励学生实现教育优先发展和促进教育公平,有的学生为了奖学金而弄虚作假,这就违背了评定奖学金的宗旨。使学生认识到奖学金只是一种奖励,不是学习的目的,不应该带有功利性的目的去学习,更加深入认识学习的过程是一种自我的提升。品学兼优的学生获得奖学金是大家学习的榜样,一种精神的象征,在设立奖励制度的时候,更多的要考虑到学生精神境界的提升。与奖励相反的是对违反纪律学生的惩罚,惩罚的目的是教育学生,引导他们改正错误,转变认识,应以思想工作为主,惩罚为辅。

考勤制度是大学生反应最大最不理解的制度,很多大学生认为大学应该张扬个性,应该多给予自由。但事实上它是各项工作中最基础最关键的制度,比如早操制度对学生身体素质、生活习惯的养成有很大的作用;上课考勤制度是稳定课堂纪律,保持老师良好教学效果的最佳途径;寝室安全卫生制度对防止事故发生,改善居住环境有重大关系等等。如果坚持不懈地从小处着手,在一点一滴中养成良好的习惯,对大学生的成才、成人有很大的作用。由于辅导员最了解学生,对发展党员有很大的决定权。而辅导员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让他们有执著的信仰,坚定的立场,坚强的意志。所以在发展党员的过程中不能率性而为,应该坚持严格的程序和制度,比如推优的标准,上党课的考核,德育分的考察,民主测评的结果使用等。一系列制度的制定会让辅导员在工作中有的放矢,不会失去目标与方向。同时,用规章制度管理学生的最大好处是有据可依,有章可循,能很大程度上减少辅导员在管理学生过程中产生的对立情绪,当然,这里的规章制度很多都是学校制定好的,辅导员只要严格遵照执行。但是也有一些好的经验需要辅导员根据实际的需要,认真的总结、坚持,甚至是创造性地建立一些规定。比如,在新生入校的第一项考试就是《学生手册》的考试,学生手册里面包含学生在校期间的各种规章制度,从实际效果来看,这样的考试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效果也很好。

二、“宽”,宽在以人为本

如果说在学习上辅导员严格要求学生,是作为一个教师、一个管理者角色的话。在生活中,作为辅导员,更多的是体现出一个长者或者家人的角色。管的要“宽”,就是要求辅导员俯下身子,尽量的和同学们接触。每天在办公室等学生来,或者是学生出事才见到辅导员是不正常的。辅导员必须要每天坐班,但8小时以外也不能放松。因为学生的需要并不是在8小时之内就能完全解决的,很多的时候辅导员不一定待在办公室,每周固定时间在办公室2~3天,把上级交办的任务完成。其他的时间辅导员可以去寝室和同学们聊天、去教室听课、参加同学们的活动,这样更加有利于辅导员和同学们打成一片,了解真实情况,把“事后管理”变为“事先预防”、“事先引导”。

和同学们多交流非常重要,方法也多种多样。首先,辅导员可以查阅学生的有关信息(一般通过查阅学籍卡获得基本的资料信息,或者通过入校留下的家长联系方式进行核对和电话联络),这是进行工作的第一步,可以初步了解到哪些学生比较贫困、哪些学生家庭情况比较特殊(单亲家庭、收养家庭等)、哪些学生有哪些爱好特长等。掌握了这些信息,辅导员就可以进行第二步的工作——交流。交流的方法和形式很多,可以是在办公室一对一的,也可以是几人一组;可以是面对面的,也可以是通过网络、电话或者写信;可以是设定主题的,也可以是漫谈式的;甚至是去他们寝室的偶然聊天或饭后闲谈。总体原则是交流的时候自然、平等、尊重、多倾听,通过交流会发现一些问题。有同学缺乏亲情、有同学缺乏经济来源、还有的同学会陷入感情问题或面对突发事件而不知所措。针对问题,就可以有的放矢,因人而异的开展预防性或针对性的工作。在做这些工作的过程中,辅导员要有计划,比如每周要约谈几个同学,了解哪方面的问题,为哪些同学提供哪方面的帮助等。

在了解同学的过程中,辅导员其实是在身体力行的实践着用人格魅力影响学生,这是一个主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教育的主体在倾听的时候,不是简单的听,而是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但要理解学生的思想,更要指导他们的行为。所以辅导员更要注重提高自己的人文修养和人格魅力,加强自身素质的提高,不断学习补充各方面的知识,这样才不会落伍,才会和学生有话说,才会受同学们的欢迎。对大学生生活采取宽松平等的交流其实包含着辅导员的爱心,是辅导员“大爱精神”的表现,它向学生传递的是一种爱,这种爱是一种爱己、爱人、爱家、爱校、爱国的大爱精神,是关怀、乐观、向上信念的传递,一种亲如一家的感情。同时,也能克服学生的逆反心理。

三、“管”,管在疏导,方法多样

辅导员参与管理学生的娱乐,有些人认为没有必要,认为娱乐是私人的事情,而且课余时间的安排有很大的随意性。辅导员管理学生娱乐方面的活动有一些困难,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辅导员和学生之间有一定的年龄差距,辅导员认为毫无乐趣,浪费时间、精力的事情,他们玩起来却是兴趣盎然、乐在其中。这就是“90后”和辅导员之间有一定的“代沟”,沟通起来有些困难;第二,现在流行的游戏很多,玩什么、玩到什么程度有害没有一个标准,也不可能有一个明确的标准,所以很难执行;第三,青年学生的天性是爱玩的,限制他们玩就等于限制了他们天性的发挥,不利于大学生的成长与教育。其实对学生娱乐的“管”,并不是“堵”,而是“疏”。我们培养的学生不但要有坚定的政治信仰和科学文化知识,还要是懂得生活、拥有高雅审美情趣、完善人格的人。进入大学后,课余时间明显增多,大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有限,而且又远离了父母的监管,个别大学生“玩物丧志”,因为“玩”而荒废学业,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目前大学生课余生活方式呈现“电子化”、“网络化”、“个性化”、“功利化”、“娱乐化”等特点。网络在大学生娱乐方式中无疑是最重要的一种方式,“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在给大学生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也有一些负面的影响。据了解,41%的大学生上网主要是为了玩游戏,51%的大学生明确表示网络游戏不利于大学生成长,熬夜旷课,对身心、学习造成很大影响。另外,由此产生的“虚拟暴力”的兴奋,成为大学生的“黑色时尚”。网络信息的泛滥可能会导致信仰的缺失、价值观的多元化;网络隐蔽性、无拘束性会导致大学生道德意识的弱化、社会责任感的下降,甚至引诱大学生犯罪;长时间的上网会导致大学生身体素质的下降;虚拟世界的沉溺会让大学生逃避现实,造成心理、性格的巨大改变等。

面对网络问题,引导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首要是尊重大学生的正常需要,简单的断网、停电措施并不能打消大学生上网的欲望。尊重他们的需要就是保证他们上网获取资料、交流、娱乐的同时,让学生明白“玩物丧志”的道理,明白有关的法律法规,让学生自我保持清醒的认识。其次,可以因时、因地、因人的组织各种有意义的活动把他们“抢回来”。“90后”在网络里面的“标新立异”、“盲目攀比”、“追求一夜成名”等,实际上是学校传统的各种活动及组织已经无法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心理需求,需要证明自己。辅导员可以因势利导地开展各种活动,比如,可以开通微博,紧跟学生的潮流;可以放手让同学们参与学校论坛的建设、思政网站的维护,把学生的想法及时疏导出来。当然,还可以根据学生爱好特长组织街舞俱乐部、影视俱乐部、话剧剧社、武术协会、书法协会等,并不时的组织他们进行街舞PK、摄影展览、话剧表演、武术表演、书法展出等活动;针对大学生追求时尚、刺激的特点,可以组建轮滑俱乐部、跑酷俱乐部、旅游俱乐部、重金属乐队等;针对同学们关心时政、热心公益的特点,可以定期组织举办时事讲堂,加强与学生的互动,还可以组织绿色环保或爱心奉献活动;针对大学生有锻炼自己,自主创业的意愿,可以依托“挑战杯”等活动,更多的组织学生去创业实践,加强校企、校际之间的联合等。开展各种活动让同学们的课余生活丰富起来,使他们不感到迷茫、寂寞。在大学生课余活动的时候,很多情况下辅导员是要积极参与的,一方面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另一方面同学们在取得成绩的时候你能见证并适当的鼓励,及时让学生感受到荣誉感和成就感。

总之,在辅导员实际工作的过程中,要善于把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娱乐有机地结合起来,扮演好辅导员的“严、宽、管”角色,对做好辅导员工作,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培养高质量人才有较好的借鉴意义。面对新形势,辅导员应加强学生管理的研究与实践,创新学生管理方式,提升学生管理质量,为教育质量的提升提供最基本的支撑。

[1]林 伟.高校辅导员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5):236-237.

[2]王 槊.提高辅导员的大爱精神和人文修养[J].中国高等教育,2011,(3):41.

[3]李薇薇.当前大学生课余生活现状分析与思考[J].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81-82.

猜你喜欢
辅导员大学生同学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以人为本做好辅导员工作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2013年第三届大学生演讲比赛圆满落幕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
校外辅导员的一天
数年如一日的义务辅导员
应接不暇 骑虎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