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与实践

2012-03-19 10:31
卫生职业教育 2012年23期
关键词:工学中等职业教育部

黄 刚

(甘肃省卫生学校,甘肃 兰州 730000)

2005年8月,教育部在天津召开了专题研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现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新突破的职业教育工学结合座谈会,教育部前部长周济在讲话中指出:职业院校要与企业建立紧密联系,改革以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推行工学结合、勤工俭学的人才培养模式。2006年,教育部、财政部启动了100所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其中的主要内容。2010年,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启动了1000所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其中的重要内容。

1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1.1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指依据培养目标、职业活动的内容、环境和过程,以职业活动为主线,通过校企合作,把理论学习与岗位实践结合起来,使学习的过程与生产过程有机融合,有效实施产教结合、工学结合,使教学做合一的一种机制和模式。这种模式既遵循国际职业教育的普遍规律,又具有中国职业教育特色。

目前,世界上较为认可的现代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创始人是美国俄亥俄州辛辛那提大学(UniversityofCincinnati)工学院院长赫尔曼·施奈德[1]。他早期一边学习一边工作的生活经历和他日后作为一名教师的特殊敏感促使他产生了工学结合的想法。直接起因是他发现很多东西学生无法在课堂和实验室里学到,只有在车间和工厂里才能学到。于是他提出一种新的教育方法,即组织学生参加实际工作,然后再回课堂学习。1946年美国职业协会发表的《合作教育宣言》第一次给这种教育模式下了定义,认为它是“将理论学习与真实的工作过程结合起来,从而使课堂教学更加有效的教育模式”。

1.2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功能

对于任何一所职业院校来说,专业建设、课程设置、师资培养、教学模式、职业训练和学生就业都是影响其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通过校企合作,能解决“双师型”教师培养、实训基地建设、职业技能训练和学生就业等问题;通过工学结合,能使学生提高职业素养和技能,带动专业调整,引导课程设置、改革教学模式和内容。所以说职业院校只有在校企合作中才能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而产学研结合、工学结合,教育与企业、社会需求紧密结合则是职业院校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出特色的突破口。

2 教育部高度重视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近两年职业教育领域最热门的话题之一。尤其是在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和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过程中,教育部颁发了一系列在高、中等职业教育领域开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文件,显示出教育部对该项工作的重视程度。

2.1 高等职业教育

2.1.1 教高[2006]14号文件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指出:通过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设高水平专兼结合专业教学团队、提高社会服务能力和创建办学特色等方面取得明显进展。以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带动专业建设并引领课程改革,是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的重要内容。

2.1.2 教高[2006]16号文件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

2.1.3 教职成[2011]11号文件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支持高职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的通知》指出:2011—2012年,教育部、财政部在独立设置公办高等职业学校中,支持1000个左右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进行重点建设,以推动高等职业学校加快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2.1.4 教职成[2011]12号文件 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要求高等职业学校以区域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为依据,明晰人才培养目标,深化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2.2 中等职业教育

2.2.1 教职成[2006]4号文件 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试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意见》提出职业院校推行工学结合是“遵循职业教育发展的规律”,体现了“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思想。

2.2.2 教职成[2008]8号文件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对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提出了包括“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在内的8点要求;同时指出,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和中等职业学校基本的教学制度。

2.2.3 教职成厅函[2010]34号文件 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关于申报2010年度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项目的通知》要求遴选项目学校,建立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和有效的合作办学机制,以及有效推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2.2.4 教职成[2010]9号文件 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的意见》指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的重点任务是改革培养模式、改革教学模式、改革办学模式和评价模式、创新教育内容。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密切与企业等用人单位的联系,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

2.2.5 创新行动计划 教育部2010年《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2010—2012年)》提出的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目标包括创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同时要求各中等职业学校加强校企合作,创新多样化的校企合作一体办学模式,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2.2.6 教育部袁贵仁部长讲话 袁贵仁部长在2010年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指出:加快推进校企合作,这是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关键,是解决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不足、实习基地不足、学生实践能力不强等诸多问题的“牛鼻子”。

2.2.7 教职成[2011]6号文件 教育部《关于充分发挥行业指导作用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指出:在行业的指导下全面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推进产教结合与校企合作一体办学,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3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

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各中、高等职业院校共同面临的新课题,在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和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过程中,各建设院校都有着明确的认识,高度重视该项工作,建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2],制订专业发展规划,研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建立长效稳定的校企合作机制,并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等方面取得了成效。

3.1 校企合作建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

为了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办学模式和评价模式,职业院校建立了由卫生行政部门、行业学(协)会、企业(医疗机构)等行业专家和学校相关业务部门专业人员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每年召开1~2次会议,研讨专业发展规划,调整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大纲、实践教学模式,完善师资队伍建设、就业指导和教学评价方面的规章制度。

3.2 校企合作共建校内实训基地

学校按照教育规律和市场规则,紧密联系行业、企业,多渠道、多形式筹措资金,由行业、企业提供仪器设备、技术支持,学校提供场地、管理和师资支持,实现资源共享,共同建立仿真、数字化的实训基地。在实训基地完成实践教学,并对行业、企业的员工进行培训,学校与行业、企业实现零距离接触,从而培养适应性强、临床急需的技能型人才。

3.3 校企合作推动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改革

教育部提出职业教育要在行业指导下,全面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实现专业与产业、企业、岗位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实现这些目标,必须由学校和行业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课程和教学内容,通过任务驱动、项目导向和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将学校教学与企业生产紧密结合,基于岗位工作改革教学内容,改进实训教学方法。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要体现“三早”:让学生早期接触职业岗位,建立职业意识;早期规划职业生涯,激发岗位理想;早期参加职业活动,树立职业目标。

3.4 校企合作共同完成顶岗实习等实践教学任务

实践教学包括实验教学、操作练习、课间见习、教学见习和毕业实习等形式,其中实验教学、操作练习主要在校内实训基地完成,而课间见习、教学见习和毕业实习(顶岗实习)需在校外实训基地完成。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职业院校在企业(或医院)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顶岗实习岗位。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学生不仅接受双方教师的指导,而且还要接受企业、医院文化的熏陶,了解、熟悉岗位工作状况,为就业打好基础。

3.5 校企合作共同实施“订单式”培养

“订单式”培养是指职业院校根据企业或医疗机构对人才的要求,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并在师资、技术、办学条件等方面开展合作,共同完成人才培养和就业等一系列教育教学活动的办学模式。学校与合作单位一起商定招生专业和数量,一起考核录用新生,联合开办“区域班”、“定向班”或“专业冠名班”,合作单位派技术人员和管理专家参与教学和管理,并优先录用优秀毕业生。这种培养方式的实质是培养用人单位未来的员工,因此,更能激发用人单位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同时学生因就业方向明确,学习更有针对性,学习动力更足。

[1]陈解放.工学结合的理论及其在中国的实践[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

[2]曹月梅.我国职业教育产学结合运行机制之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2,30(10):7-9

猜你喜欢
工学中等职业教育部
盐工学人
2021年广州市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学校名单
2021年广州市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学校名单
教育部辟谣小学学制变5年
以就业为导向的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探索
以就业为导向的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探索
盐工学人
——沈 妉
盐工学人
——李 琦
教育部召开座谈会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
工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