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管理著名效应理论谈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

2012-03-19 10:31蔡枫瑜
卫生职业教育 2012年23期
关键词:罗森塔尔辅导员管理工作

蔡枫瑜

(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福建 泉州 362000)

1 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新情况

1.1 学生主要心理

随着生理的逐渐成熟及外界环境的变化,“90后”学生进入高校后心理会发生剧烈的变化,通常都处于半盲目、半独立、半依赖、半幼稚、半自觉的状态。

1.1.1 逆反心理 现今学生多数是家里“养尊处优”的“小皇帝”,进入高校后无法快速适应新环境,如果辅导员对他们缺乏足够的了解和关心,不尊重他们,或不能公正处理某些事,极易导致他们的性格扭曲及心理出现问题,使他们对教师产生恐惧感,甚至厌恶感,导致辅导员在日后的管理工作中处于被动地位。

1.1.2 自卑心理 由于高校学生在学习基础、个人智力和非智力等方面差异较大,进入高校后心理落差大。如在新的学习、集体活动中发现自己不如人,甚至即使努力也得不到提高,遭到同学嘲笑、教师批评,不敢自我表现,限制了其主动性的最大发挥等。

1.1.3 畏难心理 学生在高校学习、生活过程中,会碰到许多困难,如果之前的学习观念没有转变,又缺乏刻苦精神,一旦遇到困难,就容易退缩,对自己失去信心。

1.1.4 矛盾心理 学生在行为上常表现出自己瞧不起自己,又不允许别人在人格上蔑视自己;当遭到批评时,嬉皮笑脸,若无其事;受到表扬时也无所谓;情绪易于外露,反复无常;犯了错误感到痛心,事后又无所顾忌;精神空虚,寻找寄托,企图以打斗、闹事来获得别人的关注。

1.1.5 他因影响心理 学生虽自我意识在不断增强,但尚处于人生的“十字路口”,在发现自我的同时,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又在很大程度上受教师的影响。因此,教师的态度和评价对学生成长起很大作用,需要恰当发挥引路人的引导作用[1]。

1.2 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误区

(1)高校辅导员专职队伍地位低、工作繁琐,导致在实际工作中与学生接触少,对学生了解不够,不能很好地关心学生,与学生产生距离感,无法交心。

(2)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辅导员在管理班级过程中往往抱有“严师出高徒”的良好初衷,但实际上学生已有以所谓“成熟”的标准衡量自己的想法,所以对管束有反抗心理,收效差。

(3)在学生管理工作中,辅导员多喜欢以居高临下的姿态出现,带有较强的命令语气,学生稍有过失便严辞相责。这些教育方法拉大了辅导员与学生的心理距离,使学生产生消极对抗情绪。

(4)高校辅导员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由于管理的班级、学生多,往往不能“一碗水端平”,常以考分评判学生的优劣,以活动表现评价学生的好坏,对学生缺乏全面了解,极大地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从而使师生感情趋向冷淡[2]。

2 管理心理学著名效应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应用

2.1 罗森塔尔效应

这是从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做过的一次类似智力测验的“发展预测”试验中得来的,也是一种期待效应。罗森塔尔从班级中随机抽出学生进行检测,并向所在班级的教师透露,这几个学生“智商过人”,将来会大有作为。过了一段时间后,罗森塔尔又去该校,发现那几位“智商过人”的学生,学习成绩较之前有了很大提高,而且性格也开朗起来。究其原因,他发现这几个学生在被检测后就一直受到教师的青睐,特别是班主任,促使他们一直处于一种积极、健康的状态。由此可见,如果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对学生给予一定的情感投入,学生的向上发展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3]。

根据上述分析,笔者认为高校辅导员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宜采用以下对策。

2.1.1 至尊宝典——真诚期待 走进学生心灵,或许会失去辅导员的尊严,但能赢得学生。在班级管理中,辅导员要向学生倾注全部的爱。和蔼可亲的语言,平易近人的态度,热情耐心的帮助,无微不至的关心,甚至一个鼓励的眼神、欣赏的笑容,都能使学生感受到班主任的关爱,使师生关系更为融洽,从而使学生产生向上发展的巨大动力。

2.1.2 给力宝典——准确传达(1)辅导员在教育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告诉学生自己对他们的期望,并让学生能够感悟到这种期望,可激发其无穷的力量,怀揣“自我期望”向上发展。

(2)当学生真正和辅导员交心时,辅导员要帮助学生制订具体的实践计划,把期望具体化、行动化,使学生从中感受实践的乐趣,克服实践中的困难,最终实现目标。

2.1.3 制胜宝典——身体力行(1)多俯个身子。如果辅导员用高标准看待一般学生,看到的永远是弱点。如果能蹲下身子仰视学生,就会发现他们的闪光点;相反,辅导员在学生心目中也会变得更加平易近人。真诚是学生与辅导员之间最好的沟通桥梁。

(2)多换个角度。学生都是有个性的,其发展的水平、方向也不完全相同,同样的问题放在不同学生身上,解决方法也不同。因此,辅导员在学生管理工作中要多换个角度思考,就会发现学生是那么的出色。多表扬、多欣赏,学生的自信心就会得到极大提升。

(3)多搭个平台。辅导员在管理工作中必须多为学生搭建自我展示的平台。学生通过这些平台展示自己的技能,使辅导员对学生的认识更深一层,增添更多的欣赏与喝彩,减少轻视与指责,在一言一行中充分流露出对学生的信任,挖掘学生各自不为人知的潜能[4]。

2.2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上述的罗森塔尔效应并非能“包治百病”,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要注意避免负效应的出现。期望理论指出,过高的期望和过低的期望都不利于学生积极性的调动。辅导员在对每个学生设定期望值时需要仔细斟酌,合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条件,结合马斯洛需求层次的有关激励理论,防止学生出现消极对待心理与目标唾手可得、阻碍热情和动力两个极端的出现[5]。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指出,人类除了最基本的生理和安全需求外,最重要的需求是被尊重,得到他人的欣赏和肯定,从而有利于争取最高层次的自我实现需要。在学生管理工作中,辅导员可以从以下4点出发做好激励工作。

2.2.1 多一个微笑表情 诸多实例证明,哪个地方得不到阳光的照耀,就会形成阴影。教师的微笑能给学生一种肯定、自信的力量,同时也能让学生认为自己得到了教师的尊重而改变自己的言行。微笑投给优秀生如同锦上添花,投给后进生如同雪中送炭。

2.2.2 多一声鼓励祝福 每个学生身上都有一座尚未开发的宝库,辅导员在工作中应遵循“多表扬,少批评”的原则,采取灵活多样的激励方法。学生会在获得充分自信的前提下,进一步挖掘自身潜能,从而取得更好的成绩。

2.2.3 多一个赞许目光 辅导员应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并将其放大,坚信每个学生都是可塑之才、可琢之玉,对后进生更应多给予关爱和期待。要运用各种关怀性肢体语言,如抚摸脑袋、拍拍肩、注视、点头、手势等,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

2.2.4 多一个批评尺度 批评时要注意分寸,不讽刺、不挖苦;批评要有确切的事实和证据,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要注意场合,尽量不在大庭广众下批评学生。应该指出错误的原因、危害性和改正的方法,使之心悦诚服。

只有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是教学和学习的主体,才会摆脱依赖心理,从而自觉地、积极地发展自己:在学习上有责任感、有压力,并自觉地内化为动力;在交际上乐于参与,乐于同教师和其他学生合作,努力掌握各种交际技巧和方法,锻炼交际能力。教师应关心学生的交际进展,自己每提出一个问题,都应鼓励学生思考,使学生有交际安全感。

2.3 禁果效应

禁果效应指出,不要把不好的东西当成禁果,因为这是人为地增加事物对学生的吸引力,其结果是越禁止的书学生越想看,越禁止的事学生越想干。如辅导员对电脑游戏、通宵打牌、恋爱等问题一味地持禁止态度,反而使学生越想接触。因此,需要通过一些虚拟的事实来启发、激励、引导学生,只要方法得当、适时适度,定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根据每个学生的能力和爱好适时给予激励是必要的,“相信你能行”、“相信你能成功”应该成为辅导员的口头禅[6]。

2.4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该理论主要阐述的是一种投入与产出的关系,也就是当投入开始增加时,产出增长且获得效益最大,投入的进一步增加,产出的增加速度会出现递减直到为零,继续增加投入,产出不仅不再增加相反会减少。应用在班级管理中就是辅导员的管理要把握一定的“度”,强度增大时效果会随着增加,但当强度增大到一定量时,管理效果不再正向增加,若继续增大则管理效果会明显下降并出现负向增长。

如对学生一些不良的思想苗头要及时给予引导、转化,防止其扩大化。对一些犯了错误的学生,若当即大加训斥往往会适得其反,使其出现逆反心理。只有让学生在思想上有所认识后再处理问题,效果会更好,引导过程中也要时刻关注学生的自尊,相信他们能够改正。如果他们在这段时间内有改观,辅导员要及时鼓励;如果仍然没有进步,则需要辅导员花时间与他们交谈,相信亡羊补牢,为时不晚。

3 总结

根据对上述管理著名效应理论的分析,笔者认为在实际班级管理中应采取以下措施。

(1)以全班学生为单位,按照一定的能力水平进行横、纵向划分(能力水平可以包括学习、才艺、文笔、计算机等),区分层次,组成若干小组,组内互帮互助,组间良性竞争,从而使全班学生都能在合理目标指导下良性发展,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2)辅导员要多从侧面指导,因材施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①在班级设立一本“班级说说本”,周一至周五在班级轮转,周五下午由组织委员收回,周末辅导员浏览,总结每周班级管理心得,以及想跟学生说的话。借助这一平台,不仅让学生乐意接受并能活跃班级气氛,还可收到不错的效果。

②利用微博、QQ、飞信工具,使学生有问题可以随时找到辅导员,避免受时间及空间的限制,增强针对性。

③经过大一一年的深入了解,洞察学生的内心世界,将全班学生以“先知先觉、后知后觉、不知不觉”3个类型予以分类,在后续的管理过程中可以逐步放开对“先知先觉”类型学生的管理,让其充分享受自主权;而对“后知后觉”、“不知不觉”两类学生要放手不放眼。

(3)注意在使用自我外部激励时,必须使学生能和自我激励结合起来,才能达到最持久的激励效果。毕竟内因是发展的基础,调动学生学习及参与活动的热情,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需要的不是会“说教”的辅导员,而是以“顾问者”角色出现,以“激励者”角色提出期望,以“同伴者”角色强调参与,以“促进者”角色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多种角色的学生管理者。

[1]于吉亮.关于加强大学生柔性管理的思考[J].河南教育:高校版,2007(12):40-41.

[2]朱双华.基于柔性管理的高职学院学生工作初探[J].教育决策与管理,2007(6):29.

[3]杨柳.“罗森塔尔效应”在转化“问题学生”中的运用[J].管理与财富,2009(12):47.

[4]焦爱民.罗森塔尔效应及其合理运用[J].当代教育科学,2010(12):52-53.

[5]何赕,方元务.从罗森塔尔效应谈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情感教育[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3,15(11):106-108.

[6]朱永新.管理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罗森塔尔辅导员管理工作
青脆李、脆红李周年管理工作历
建筑施工管理工作探讨
罗森塔尔心理护理在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李斯特钢琴体系的传承与发展—论罗森塔尔与达尔贝特的钢琴演奏及教学(上)
做好初中班级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世间依然留有罗森塔尔的传说德国国家瓷器博物馆学术交流工作手记
以人为本做好辅导员工作
小饼干的大道理
对干休所管理工作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