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镜下氩离子凝固术联合药物治疗隆起糜烂性胃炎效果观察

2012-03-19 10:31李仲启傅汉中马正尧王仲玉魏国强李彩霞
卫生职业教育 2012年23期
关键词:糜烂性氩气胃镜

李仲启,傅汉中,马正尧,王仲玉,魏国强,李彩霞,孙 英

(酒钢医院,甘肃 嘉峪关 735100)

慢性隆起糜烂性胃炎也称为疣状胃炎、痘疹样胃炎,是一种具有特征性形态和病理变化的慢性胃炎,胃镜检出率为1.2%~3.3%,其发生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及过敏引起的免疫变态反应等有关。由于该型胃炎具有癌变倾向,因此对此类患者应积极治疗。以往的治疗方法主要为药物治疗、内镜下微波治疗等,效果均不理想。我科于2006年7月至2011年10月采用胃镜下氩离子凝固术(APC)联合药物治疗隆起糜烂性胃炎36例,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男20例,女16例,年龄24~69岁。患者有明显的上消化道症状,主要表现为上腹痛、返酸、腹胀、烧心、食欲不振、恶心、呕吐、消瘦等,查体上腹部有压痛。患者均经胃镜检查确诊,诊断标准参照“新悉尼系统”和2000年《全国慢性胃炎研究讨论共识意见》。胃镜下病变特点为胃黏膜多发性疣状隆起病灶,圆形或不规则形,部分沿皱襞连成串珠样,隆起的黏膜中央糜烂、凹陷,可见血痂、污秽苔覆盖表面。病变位于胃窦部30例,胃体和胃窦部均有病变者6例,病变大小不一,直径3~10mm;合并慢性浅表性胃炎12例,萎缩性胃炎24例;快速尿素酶试验检测出Hp阳性21例,阴性15例;病理检查病灶黏膜有慢性炎症,合并肠上皮化生7例。

1.2 治疗方法

行胃镜检查前常规准备,10例在丙泊酚静脉麻醉下治疗。所用内镜为日本Pentax-2930K、OLYMPUS-H260电子胃镜,山东玉华公司YHA300氩气高频电刀。氩气流量为2.0 L/min,功率为40~60W,在电子胃镜直视下经内镜钳道插入氩离子凝固高频电导管,距病灶3~5mm处,术者脚踏控制开关1~3秒/次,间断3~5秒/次,进行氩离子凝固治疗,使疣状隆起顶部呈白色凝固状,病灶表面泛白、泛黄甚至出现黝黑样变。氩离子凝固治疗次数视病灶大小、部位及病灶质地而定,一般以内镜下整个病灶灼除为止。氩离子凝固治疗中可出现周围黏膜肿胀,继而固缩和塌陷现象。术后常规禁食4 h,观察是否有并发症发生,1周内避免粗糙及刺激性食物。口服兰索拉唑15mg,2次/日,连用2周;Hp阳性者加服阿莫西林1.0 g,2次/日,克拉霉素0.5 g,2次/日,共7日。两个月后复查胃镜,对部分遗漏病灶再次治疗,并复查Hp感染情况。

1.3 疗效判断

治愈: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或消失,胃镜下疣状隆起及糜烂消失,Hp阴性;好转:临床症状好转,胃炎症状改善,疣状隆起减少,Hp阴性;无效: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疣状隆起同治疗前,Hp仍阳性。

2 结果

36名患者共97个病灶,其中治疗1次者28例,治疗2次者8例。治疗两个月后复查,36名患者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胃镜复查病灶消失或减少,原病灶处被正常胃黏膜代替。治愈30例,好转6例。术中和术后出现上腹胀8例,术后出现治疗部位烧灼感、疼痛5例,经对症处理后均好转。全组均未出现出血、穿孔等严重并发症。随访6个月均未复发。

3 讨论

慢性隆起糜烂性胃炎为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由于临床症状和体征与其他类型胃炎相似,因此对其确诊主要依靠胃镜及病理检查。在病理分型上可分为未成熟型和成熟型,未成熟型由胃黏膜组织炎症水肿引起,通常发生于胃窦的黏膜皱襞上,病变部位黏膜隆起较低,隆起顶部的脐样凹陷较大而表浅,经抗感染、抑酸治疗后可在数日或数月内好转和消失。成熟型隆起糜烂性胃炎通常是由未成熟型转变而来,该型病变的隆起主要由黏膜组织增生所致,因此隆起不易消退。胃镜可见黏膜隆起较高,隆起起始部分较陡,隆起顶部的脐状凹陷较小且深,部分患者胃黏膜无脐状凹陷而呈息肉样,还有一部分可表现为胃黏膜的不规则形隆起,与萎缩性胃炎后形成的结节、Ⅱa型早期胃癌、息肉等表现相似,组织学上多伴有上皮增生和肠化[1],在胃镜下不易区别,只能依靠活检来确诊。对于隆起糜烂性胃炎的病因与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但已有研究表明该病的发生和发展与Hp感染、变态反应、高胃酸分泌有密切关系[2]。目前临床上治疗隆起糜烂性胃炎的方法较多,如药物治疗,内镜下激光、微波治疗等,但多项研究证实单独使用药物治疗成熟型隆起糜烂性胃炎效果较差,且容易复发。激光、微波等方法虽能较好地消除病变黏膜,但在治疗过程中均与胃黏膜组织接触,治疗深度不好控制,有一定的难度和风险,且治疗时间长会给患者带来痛苦,现已少用。

APC是一种新型的非接触性黏膜凝固治疗方法,其治疗原理:氩气经过电离后在高频电极末端转变为氩离子束,氩离子束可将高频电能传递至生物组织并产生热效应,利用高温凝固病变组织,进而消除病变组织和发挥止血作用。APC治疗可消除胃黏膜增殖隆起病灶,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增强局部营养和代谢以及免疫防御能力,既有利于炎症消退,也有利于抗Hp药物更好地发挥治疗作用。与常规高频电凝法相比,APC治疗隆起糜烂性胃炎的优点:(1)非接触性使用,避免了因接触治疗而引起的探头粘连;(2)组织凝固深度限制在3 mm以内,不易发生穿孔;(3)氩气治疗后形成的结痂均匀牢固,不易脱落致再次出血;(4)治疗时烟雾较少,能保持较好的手术视野;(5)不产生组织碳化,有利于组织修复[3]。对于合并Hp感染者,APC治疗能够促使药物更好地发挥作用,提高抗Hp感染的疗效和降低复发率。本研究结果表明,APC联合药物对隆起糜烂性胃炎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副作用小,不易复发。

[1]马洪升,欧阳钦,陈岱云,等.36例痘疹样胃炎临床病理分析[J].中国内镜杂志,2002,8(8):44-45.

[2]李庭赞,陈志坦,朱晓蕾,等.疣状胃炎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关系及其临床治疗的探讨[J].临床内科杂志,2009(11):737-740.

[3]赵曙光,王旭霞,黄裕新,等.氩离子凝固术治疗消化道息肉和疣状胃炎的疗效观察[J].中国内镜杂志,2004,10(3):20-21.

猜你喜欢
糜烂性氩气胃镜
基于光谱识别的LF氩气底吹自适应控制设计
示范快堆主容器内氩气空间数值模拟
企业车间氩气泄漏模拟
糜烂性胃炎怎么治?
解开胃镜报告上的纠结
氩气凝固术联合艾司奥美拉唑肠溶片治疗260例Barrett食管患者的疗效观察
胃镜下组织胶注射治疗肝硬化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评价
兰索拉唑对Hp引起糜烂性胃炎患者Th1/Th2漂移的影响
氟哌噻吨美利曲辛联合埃索美拉唑治疗非糜烂性食管反流病的临床价值分析
电子胃镜引导下放置螺旋形鼻肠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