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体化健康”看学科间的学术交叉

2012-03-19 21:35闻玉梅
微生物与感染 2012年1期
关键词:微生物学复旦大学公共卫生

闻玉梅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教育部/卫生部医学分子病毒学重点实验室,上海 200032

2012年对《微生物与感染》来说是不寻常的一年,因为本刊的“姐妹”刊——EmergingMicrobesandInfections(EMI,http://www.emi2012.org)作为Nature Publishing Group(NPG)的成员将于今年7月在线发表。EMI是国际化刊物,编委会由86名国际知名的微生物与临床感染性疾病专家组成,其中50%为境外成员。因此,通过国内外两本杂志相互促进,期望本刊在学术水平和质量上有一个飞跃。

本刊在2011年上海市期刊编校质量检查(科技期刊)中,名列第3位,荣获“优秀”称号,反映了编辑部人员严谨、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复旦大学学位委员会也对本刊的学术水平及编校质量进行了考核,已批准本刊为复旦大学A类期刊。这将进一步扩大本刊稿源,广大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及各类医学和预防医学人员可积极投送稿件,必将使本刊的内容更丰富、更多元化,质量再上一层楼。

本刊自创刊之日起就强调了人微生物学、动物微生物学、感染病学、预防医学及药学间的学术交叉。这一办刊目的及效果完全符合近日国际提倡的“一体化健康”(One Health)。“一体化健康”的概念为整合人、动物微生物学以及临床微生物学、环境微生物学与公共卫生学等其他领域的力量,共同为保障人类健康作出贡献。上述各领域的整合不仅可在研究、检测技术方面互相借鉴,更重要的是通过微生物学各分支间的相互沟通能聚集科学问题,对从个体患者拓展至公共卫生群体健康的重要问题提出解决措施。例如,2011年欧洲发生的豆芽受大肠埃希菌污染的群体公共卫生问题就涉及动物微生物学与食品微生物学间的交叉,该事件影响了一些国家的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临床微生物学诊断似乎仅反映个体情况,但如果能及时将临床发现与公共卫生管理单位相互交流与沟通,不仅具有现实意义,更有为制定长远规划作参考的战略意义。希望我国学者们能从 “一体化健康”的理念出发,符合循证医学要求,积累与分析临床 (人医、兽医)和公共卫生实践中的资料,加强技术创新与信息交流,撰写有借鉴意义的论文。

2012年本刊将进一步在提高学术质量上下工夫,特别是在特约来稿中将邀请有关专家针对近年来的热点问题撰写综述,供各专业医师和研究人员参考。近年来微生物抗药性的问题很突出,特别是“超级细菌”的出现,使微生物耐药问题吸引了各国人民、政府,尤其是科学家们的目光。前不久在上海市中国工程院院士咨询与学术活动中心召开了针对这一问题的研讨会。会上,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王明贵教授针对目前正在研发或应用的新抗菌药物作了介绍。应本刊邀约,王教授将内容总结作为本期特约专稿,希望这一具有前瞻性对“新”抗菌药物的机制、适应证与不良反应的介绍可供临床各科人员及新抗菌药物研发人员参考。

如何更好地为读者、作者服务也是新一年的新课题。本刊已与中国“知网”签订了学术期刊优先数字出版协议,对于本刊确定可以发表的论文优先在“知网”在线发表,为作者抢占先机,同时加快论文出版周期。由于本刊的读者和作者都是微生物与感染领域的基础研究与临床医学微生物人员,读者可能是潜在的作者,而作者同时也是读者,因此欢迎作者与读者不吝赐教,经常对本刊提出宝贵建议。此外,本刊网站还将提供一些会讯、书讯等信息,从而将《微生物与感染》办得更生动、活跃。祝愿《微生物与感染》更上一层楼。

猜你喜欢
微生物学复旦大学公共卫生
路易斯·巴斯德:微生物学之父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开展微生物学双语教学实践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血液科简介
《首都公共卫生》征订启事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整形外科简介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整形外科简介
PBL结合CBS教学法在留学生医学微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初探
公共卫生服务怎加强
公共卫生监督不是“陪衬”
过度剖宫产背后的公共卫生之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