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

2012-04-13 19:20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4期
关键词:中国化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

张 路

(福建师范大学,福建福州 350000)

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

张 路

(福建师范大学,福建福州 350000)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民族化和具体化。所谓中国实际,是指处在一定时代背景和国际环境中的中国基本国情、社会实践和历史文化。而中国的最实际的情况就是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要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首先要明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出的背景及其内涵。要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有生命力,就必须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因此我们必须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艰难曲折的探索过程,同时我们还必须明确党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给我们的启示,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从1921年至今,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了九十多个春秋,在这九十年里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新问题、新情况不断出现,各个时代的领导人从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创造性地提出了科学的思想理论,如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并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创造性地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焕然一新。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出的背景及其内涵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出的背景

在1938年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六届六中全会上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这一命题的提出不是偶然的,而是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历程。

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是在共产国际帮助下建立起来的中国无产阶级政党。从成立之日起,中国共产党就投入到轰轰烈烈的革命斗争洪流之中,与此同时也开始了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探索。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还处于幼年时期,对中国国情了解不够深入,缺乏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自觉性。由于种种原因大革命失败了。

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在摸索中前进,并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但是,那时在中国共产党内占据了统治地位的另一部分人却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其中最突出的是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结果是把1927年后好不容易发展起来的中国革命弄到了崩溃的边缘。

中央层的多数人开始认识到教条主义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的严重危害,从而在遵义会议上开始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正确领导。这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提出并被全党接受准备了重要条件。

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共产党内围绕着国共合作、抗日战争的战略方针等问题出现了新的分歧。王明重犯脱离中国实际照搬外国经验和共产国际指示的错误,这时他又犯了右倾投降主义的错误,和毛泽东的正确方针相对抗。但是,这一次王明却没有得到共产国际的支持。共产国际在听了中国共产党代表的汇报后,明确指示维护毛泽东的领袖地位,支持毛泽东的正确方针。

正是在这一背景下,1938年9月中共召开了六届六中全会。毛泽东发表了《论新阶段》,第一次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问题。他指出:“马克思主义必须和我国的特点相结合并通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实现。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伟大力量,就在于它是和各个国家具体的革命实际相联系。……因此,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需解决的问题。”①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34页。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定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内化和发展,它的发展也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践的过程。就是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实际、中国历史、中国文化更进一步地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民族化和具体化。所谓中国实际,是指处在一定时代背景和国际环境中的中国基本国情、社会实践和历史文化。具体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涵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必须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这也就是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渊源。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这就要求我们不能满足于马克思主义的现成结论,而应该在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不断总结出新经验并将其上升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高度。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应该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和精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并且同中国的历史传统、中国的优秀文化相结合,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曲折探索

九十余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从事着一项伟大工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相结合,理论上形成了取得政权的中国革命理论——毛泽东思想和富国强民的中国建设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践上开辟了中国特色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并顺利实现了前者向后者的跨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创造性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凝聚了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为主要代表的几代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而不懈求索的心血和智慧。

(一)毛泽东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初步探索

毛泽东等共产党人在革命战争年代开创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式革命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并将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时借鉴苏联经验,创造性地完成了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的转变,在新中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随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如何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是摆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面前的一个崭新的重大历史课题。由于当时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没有经验,只有照搬苏联,但1956年2月召开的苏共二十大,暴露了苏联模式的严重弊端,给苏联神话“揭了盖子”。正如毛泽东所说:“说他揭了盖子,就是讲,他的秘密报告表明,苏联、苏共、斯大林并不是一切都是正确的,这就破除了。”②吴冷西:《忆毛主席——我亲自经历的若干重大历史事件片刻》,新华出版社1995年版,第4-5页。

1956年4月,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的报告中最早提出“以苏为鉴”、走中国式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命题,正如毛泽东所说:“一九五六年四月的《论十大关系》,开始提出我们自己的建设路线,原则和苏联相同,但方法有所不同,有我们自己的一套内容。”③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69—370页。1957年2月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中又详实地阐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各种矛盾,实际上就是在消除苏联模式带来的种种弊端,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虽然党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中发生了曲折,但是这些重要思想为后来的探索做了开创性的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二)邓小平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邓小平理论是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共党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的重大理论成果。以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为标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开始形成。

粉碎“四人帮”后,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首先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对“两个凡是”的错误思想进行了批评和纠正,科学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彻底否定“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理论和实践,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开启了全面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奠定了思想基础。

其次,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共党人创造性地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思想,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做出了明确而具体的回答。

还有,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共党人比较系统地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形成了一系列相互联系的基本观点。在1982年中共十二大上,邓小平首次正式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命题。1987年中共十三大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是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结果。邓小平在1992年南方谈话中对社会主义本质进行了新概括,深化了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以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对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关系的认识为基础,1992年中共十四大正式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这些思想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观点和核心内容。

(三)江泽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创新性探索

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深刻反映当代世界和中国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从而进一步深化了对社会主义重大理论问题的认识,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推进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新阶段。

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江泽民同志提出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发展的新理论。他说:“社会主义不仅要实现经济繁荣,而且要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①江泽民:《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1989年10月1日。在庆祝建党70周年的讲话中,江泽民又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进一步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以适应和促进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同时还指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是有机统一、不可分割的整体。加强这三方面的建设,根本的目的是为了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②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人民出版社年版1993年版,第1646-1647页。

在党的建设方面,江泽民同志提出了以“三个代表”思想为核心的党建新理论。指出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在全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形势下,在充满机遇和挑战的21世纪,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么建设党”这个摆在全党上下,亟待回答的时代性课题。“三个代表”思想不仅是对共产党本质的科学概括,而且也是社会主义本质的集中体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

同时,江泽民还提出了要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若干重大关系,例如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速度和效益的关系;经济建设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等等。指出这些关系在改革和发展的新形势下是带有全局性的重大问题。

(四)胡锦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继续探索

“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是以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与时俱进的重大成果。

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总结历史和现实经验的基础上,顺应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科学发展观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出发,着眼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进一步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发展战略,形成了一系列关于建设、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战略思想:如关于坚持以人为本和实现科学发展的思想;关于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思想,并进一步与时俱进实事求是地提出了包容性发展;关于坚持统筹兼顾和正确认识、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的思想;关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思想;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和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思想;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关于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思想等等。这些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主线,贯穿着以人为本这个核心,形成了有机统一的整体。

科学发展观创造性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一重大问题,赋予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理论以新的时代内涵和时代特色。在认识上,体现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深化,在实践上,体现了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要求。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创新成果,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总结了改革开放近30年来的基本经验,明确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科学涵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①《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综上所述,从毛泽东到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几代中国共产党人都始终不间断地在探索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道路,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向前推进。这个进程仍在继续,就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的不断继续向前发展的结果。

三、中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给我们的启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是经过不断的探索做出的正确选择。中间需要经过艰难曲折的过程。需要分析当时所处的历史环境和时代条件。因为每一个问题的解决都受到一定的历史条件的制约。

道路的选择在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道路和方向走错了,其他问题也就无法解决。

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是如何科学地对待马克思主义和如何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也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马克思主义在五四运动期间广泛传播到中国后,它的生命力就取决于是否适合于中国社会的土壤和环境。

党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指导下对中国道路的选择和认识也在不断深化。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经过十二大、十三大到十四大,党把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写到了自己的旗帜上。邓小平在十二大开幕词中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②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写进了党章,中共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写进了党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都被党高举的思想理论旗帜加以定位。中共十七大又郑重地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镌刻在自己的旗帜上。

只有我们的道路正确了,我们的方向明确了,才能凝聚全国人民的力量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才能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有长久的生命力。

Theory in Marxism in the proc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s choice of the road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ZHANG Lu

Sanitization of Marxism is to combine the universal truth of Marxism with the concrete practice of China,making Marxism in China to realize the nationalization and realized.The so-called Chinese reality,it is to point to background in certain times and China's basic national conditions,social practice and historical culture in the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While the most actual situation in China is to unswervingly walk the road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To realize sanitization of Marxism,it should make clear of the background and connotation of sanitization of Marxism.To make Marxism in China to have vitality,it must always adhere to the road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So we'll have to clear the hardships and setbacks in exploring process of the road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and at the same time we also must be clear about the enlightenment of our Party’s choice of the road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to further advance the sanitization of Marxism.

Sanitization of Marxism;Sanitization;The road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811

A

1009-9530(2012)04-0019-04

2012-04-11

张路(1988-),男,福建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中国化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再论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的三个维度①
正确认识和把握藏传佛教中国化的几个问题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若干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