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音乐作品一度与二度创作的再思考

2012-04-13 19:20林苹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4期
关键词:二度表演者作曲家

林苹

(淮南师范学院音乐系,安徽淮南 232038)

对音乐作品一度与二度创作的再思考

林苹

(淮南师范学院音乐系,安徽淮南 232038)

相对于其他艺术作品的创作,音乐作品的创作过程相对特殊。它是由作曲家与音乐表演者相互协作才能完成的活动。作曲家的创作一度创作,是有意识地把众多音符组织在一起形成有结构的作品。音乐作品只有通过表演者的舞台演唱(奏),才能在听众的脑海中形成鲜活生动的艺术形象,这种表演是建立在表演者对作曲家了解及音乐作品的理解的基础上,称为二度创作。

音乐作品;一度创作;二度创作

一、作曲家与音乐表演者

如何更好地对一首音乐作品进行二度创作,是音乐表演者们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一度创作者是指一些已经在历史上被肯定的,具有崇高地位的作曲家;二度创作者则是指所有必须面对音乐作品对音乐作品进行表现的演奏者与演唱者。一首伟大的音乐作品要在人们的心中产生巨大共鸣,对后世产生巨大影响,其实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是:音乐作品必须先被作曲家以书面的形式创作出来,再经由表演者以乐器和歌唱的方式表现出来,最后被听赏者通过听觉感官传到心里被接受使之感动。

在作曲家、表演者、听众三者之间的关系中,作曲家的创作好比画家画一幅山水画,这幅画包括:山、水、蓝天、白云、小桥溪流或狂风暴雨的大自然景色,这幅画的寓意可能是画家借此影射内心情境、状态等的一种隐喻。二度创作者则是一个亲自去欣赏、感悟、诠释这些景色的人。他们必须通过实践去体验蕴涵在作品中作曲家想要表达的真正的快乐、痛苦、哀伤等深层的情感内涵,然后再把自己对作品的理解通过表演来传达给听众。

当作曲家、表演者与听众三者都对音乐有一种包含生命内涵的认知与感受及美学层次的欣赏时,这也是音乐作品能发挥它最大的功能与影响力的时刻。作曲家和表演者是有所不同的,一个作曲家完成一件作品后,这件作品原则上是可以给任何人弹奏的,这些演奏(唱)者包括:刚接触音乐的人、音乐爱好者及演奏家,他们都是对作品有不同感知与理解。这些人可能跟作曲家是同一时代的人,或是他后世之人。演奏者以什么样的方式来表现、诠释作品,作曲家都是无法控制的。

当然,历史上也有某一位作曲家为某一位特定的演奏(唱)者而创作,但毕竟为数不多。在大多数情况下,作曲家不需要花很多时间与精力去研究表演者的背景、能力、风格等因素。他跟音乐的对话表现在他个人对音乐的主观感受与创作的能力、灵感等方面。他通过有组织的音符和表情、力度、速度等术语记号,来表现音乐的各种理念,表演者只有靠自身的综合素养与对作曲家心灵深入的窥探才能使作曲家的音乐复活,真实还原作曲家的理念和本意。

越是优秀的作曲家,他们的作品所表达的内涵也就越深,表演者就得花更多时间与精力去探索音符后面所蕴含的寓意。如:一个表演者要对舒伯特的作品进行二度创作时,必须要了解作曲家所处时代的文化背景特征,即:浪漫主义初期的文学或整个文化层面的特征和当时盛行于奥地利的Bieder-meier生活风格等,还有舒伯特的音乐里有很多奥地利式的森林、山丘和城镇的风味。

而一个表演者若要对贝多芬的作品进行二度创作,他更要用毕生的精力去研究那个时代的古典精神与音乐背景,对各种生命的足迹与现象进行诠释。尤其是贝多芬后期的作品,因涉及的精神层面太深刻,太难以捉摸,其乐曲结构又是如此的大胆、自由、创新,有时候仅仅把握他作品的结构,就足以对一个演奏家的组织把握能力构成极大的挑战。他后期作品所表达的那种追问生命的意义之用心,到底能有多少人能体会?我们提及的贝多芬的意志、热情、田园式的美学观,和对生命的疑问、对抗、挣扎、臣服,对世界大同的期盼等,这些本是植根于贝多芬个人生命中的,是作曲家毕生所追求与体验的要素,如果演奏家不深入体会就会成为空洞的词语和装饰,因而导致二度创作所表现出的风格,在冠冕堂皇颇具说服力的背后,骨子里还有脆弱、无法表达的一面。关于贝多芬后期作品的二度创作问题,是没有肯定标准答案的,因为宇宙和生命的观念本身就是一个大问号。

巴赫作品所表现出来的一方面是纯巴洛克风格的面貌,另一方面又蕴涵一种超越时空、广含人性包容力的深度及那个时代人与宗教与神的关系,这些都和现代人有很大的差距。“时代与时代之间的代沟”,或“宗教的本质”、“宗教与人的关系”等都是现代演奏家无法回避的课题。

表演者的二度创作基础是建立在自身的学识、智慧、阅历、经验及人生观、世界观之上的,完美的二度创作不是一种单纯的技术,而是需要漫长积累的艺术。表演者独特的二度创作风格的确立,不仅仅是初步了解作曲家欲表达的精神内涵,也是他自身必须具备的人文涵养和人格素养。做到这一点,对一个表演者来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表演者的二度创作,不是对个别乐段的想象与意念是否与作曲家完全吻合一致,而是他心灵与精神的高度能否与作曲家在同样或更高的水平层次上进行对话。如:霍洛维茨晚年弹奏任何一首曲子,等于在对作曲家说:“你的意思我已经明白,但是请让我用自己的方式与当下的感受来与你对话吧!”当伯恩斯坦在指挥贝多芬的交响曲时,他好像在说:“大师,您一生的步伐多么宏伟沉重,但如果你不反对的话,请听听看我这种二十一世纪的,且加了点美国式活力与旺盛行动的诠释吧!”古尔德弹奏巴赫时,他是在说:“我知道没人能整个地拥有巴赫或一口气贯穿三百年的文化差距,但至少我替二十世纪的钢琴家在这个领域上树立了一个里程碑。你可以说他是加拿大式的,纯古尔德的,或是过分个人主义化且十分丰富争议性的,但我所开拓出来的有关巴赫乐曲的诠释方面的质疑深度,也真的够后辈演奏家们研究半天的了。”

二度创作若达到以上程度,作曲家与表演者之间的关系已经不是忠不忠于乐谱的问题,而是他们之间的了解、互动与感应。这些互动与感应很大部分是出现在乐曲风格树立这个阶段。这种风格真正是灵魂复活,音符只是表面的语言,真正精髓是无法用言语表达出来的。这时,音乐与艺术也才真正诞生了。任何一个有经验的表演者都知道,乐谱上所呈现的音符与记号是一回事,乐谱上毫无说明的作品内在性格和情感表现、丰富而细腻的层次与对比、结构上的紧密感、抽象的理念表达等,则完全是另一个层次的问题。

二、作品内容的一度与二度创作

就乐曲内容的一度与二度创作来看,我们很难判断作曲家和演奏家谁的工作更难。但二者有一点最大的区别是,演奏家必须在艺术道路的探索过程中尝试着去对许多作曲家的作品进行二度创作。这些作曲家的时代可以跨越成百上千年,表演者必须深入众多作曲家的不凡心灵,想方设法地去一个个地揭开作曲家情感和人格上那层神秘的面纱。

因此,我们必须承认,表演者必须要接受一个事实,发掘自己的内心世界与窥探别人的内心世界是同样困难的一件事,另外,在作品内容中表达当代的精神内涵,与发掘历史上的时代精神也是同样复杂的。从表演者与作曲家二者的角度来看,在创作手段、工具和方法方面,表演者所碰到的是如何驾驭肢体这件事,包括速度、力度、控制、感觉、意识的控制,肢体语言是作曲家不用去留心而表演者却要花毕生精力要做事。表现性要素也是一个作曲家不用去留心而表演者一定会遇到的事,表现性是否对作品内容的艺术性造成歪曲与损害是音乐界尚无定论的一个问题,但有一点已成为大多数人的共识,商业行为和功利性因素影响于音乐作品,结果会对作品产生长远的负面影响。

当一个表演者在对一首音乐作品内容进行表演时,就像是作曲家与听众之间的桥梁。一个表演者在二度创作时强迫自己具有双重人格,这双重人格中,其一是属于自我———二度创作者,另外一个则是属于作曲家,或是尽量接近作曲家的心灵。对整个作品内容的诠释过程,就是表演者试图以自己的耳朵融合作曲家的耳朵去听声音,以自己的心灵渗透到作曲家的心灵中去感受人间世态与大自然的奥妙无穷。

因此,当听众听到一首作品被弹奏(演唱)出来时,他欣赏到的应该是作曲家与表演者的双重心声,它们就像两个重叠的影子,在非常理想的情况下,这两个影子可以如心灵的双胞胎一般,充满了默契;但有时这两个影像之间也可能充满了挣扎、纠缠、辩证,甚至误解。如果作曲家是一个缺乏深厚修养与创作力的人,那么,表演者再好的二度创作都无法使这首作品变得富有创意和深度;同时,一个综合素养与技术都还不够的表演者,在所谓的二度创作中也能轻易毁了一代名作。我们可以料想,当贝多芬的一首首名作被一次次地赋予“生命”之时,在天堂中的贝多芬是怎样的心情?哭笑不得、狂怒、郁闷?或是心情愉快、颔首肯定,甚至是感动、惊喜?

在音乐的历史上,一度创作与二度创作这两种不同活动,总会经常地在个别特别有天赋的音乐家身上迸发出耀眼的光芒。当我们这群新世纪的音乐工作者在审视当今音乐创作内容时,是否多少有点危机感?不正常的竞争与过度的艺术商业化,让我们看到古典与传统音乐的作曲家正在商业波涛中极力挣扎,虽想要改变当前的局面,但内心里却仍然充满彷徨、无奈和重重的危机感。传统和古典音乐领域里众多的音乐表演者,也是艰难地徘徊在当代被扭曲变形的一些艺术观与价值观之间,而正统音乐也被过度商业化的流行音乐挤压到不得不反过来学习后者商业化推广的一些市场营销策略。当今,高雅音乐作品的内容到底缺失了哪些内涵?当然,站在当代的历史角度谈论“当今”的时代缺失是很难的事,通常只有当“当代的”变成“历史上的”以后真正的评价才能开始,各种事件才有可能以较完整的轮廓呈现在人们眼前。但不可否认的是,一个完美的音乐表演者,他对作品成功的二度创作必须脱离狭隘的技能竞赛、抄袭模仿和趋炎附势的思维,因为二度创作是音乐家的自我塑造工程,必须包含对生活的全部理解。

余论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信息时代,多种媒介给音乐传播提供了便利通道,在国际性的文化与商业交流活动中音乐早就成为不可缺少的重要一项。这一方面给一些想踏入音乐之门的人提供了极为丰富的学习资源,另一方面却也导致艺术风格(二度创作)模仿之风盛行,后辈的音乐人更加方便地涉猎各个前辈大师的庭院,但他们多少是以囫囵吞枣、照单全收的态度来学习前辈的作品,缺少二度创作精神。因而,一个本应逐渐成长的与音乐大师的对话能力,却在无形中慢慢地退化掉了,再加上将音乐竞赛与获奖作为衡量一个音乐表演者水平的唯一尺度,更加剧了这种状况。

概而言之,21世纪不仅是原创的作曲家感到困惑的时代,也是从事音乐二度创作的音乐表演艺术家们需要审视现状并改变它的关键时期。

[1]杨古侠.音乐表演的审美内涵及启示[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00,(1)

[2]叶文辉.二度创作的多重含义:对音乐表演实践的再思考[J].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10,(1)

[3]杨丽霞.声乐作品二度创作的本质及实践[D].上海:上海音乐学院,2009

[4]张丽.闵惠芬二度创作初探[D].南京:南京艺术学院,2010

[5]张前.音乐二度创作的美学思考[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7

Rethinking about the original and second creation of musical works

LIN Ping

s:Relative to the other works of art creation,music creation process is relatively unique.It is by the composer and music performers collaborate to complete the activities.The composer's creation we call original creation,is a conscious effort to make many notes together to form a ston the staff,we can not refer to them as music,they can only be called music notation.Musical works only in the minds of the audience by the performer,s stage Concert(playing),to form a vivid artistic image.This performance is built on the basis of the performer understand composer and the understanding of music,what we call the second creation.thisarticle from the multiple perspectives to think music's original creation and the second creation.

music works;original creation;second creation

J60

A

1009-9530(2012)04-0080-03

2011-02-17

林苹(1959-),女,淮南师范学院音乐系副教授。

猜你喜欢
二度表演者作曲家
小小作曲家
青年作曲家危阳简介
著名作曲家杨天解
图说·“梅”开二度
磺胺嘧啶银混悬液在二度烧伤创面治疗中的应用
沪指二度回升 逢高宜减仓
妙猜两数
作曲家
智慧改写,让佳作“二度开花”
2012年龙年网络春晚节目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