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解读初探

2012-04-13 19:20朱友强卜红兵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4期
关键词:教育工作者理论政治

朱友强,卜红兵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思政部安徽淮南 232001)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解读初探

朱友强,卜红兵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思政部安徽淮南 232001)

文化自觉自信是国家发展,民族强盛的灵魂。如何通过入情入理地分析,找出当今社会热点难点产生的原因,深入浅出地阐释和解读党的理论政策,满足青年学生的理论需求,让理论政策走近学生,成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重中之重。从这个意义上而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工作者十分重要的政治使命之一就是进行理论解读创新,提升理论宣讲的感染力和引导力。基于此,从创新理论解读的基本内涵和原则出发,在分析和把握创新理论解读的积极性意义的基础上,建设性地提出一些创新理论解读的路径。

理论解读;创新;文化传承

列宁曾经说过,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理论是行动的先导,实践只有在科学革命的理论指导下,才能够有成功,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与此同时,实践又是理论的源泉,理论来源于实践,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实际情况,这就需要理论随着实践的不断发展而发展。我们党在不同的时期,针对中国的实际,都会提出符合实际的理论,在传承社会主义文化的同时,也用以指导各项工作的开展。

理论所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原因之一就在于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得以充实和完善,这就需要我们对理论进行契合实际的解读和深入挖掘其内涵。高校是知识和人才的集中地,对于党在不同时期和情况下提出的各项理论,对于广大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而言,全面深刻地对理论进行创新解读,提升理论宣讲的感染力和引导力,使党的各项理论得到实施和贯彻,是一项十分重要而紧迫的政治任务。基于此,本文从创新理论解读的基本内涵和原则出发,在分析和把握创新理论解读的积极性意义的基础上,建设性地提出一些创新理论解读的路径。

一、理论解读创新的内涵和基本原则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进行理论解读的主要目是实现党的理论创新成果走进课堂、走进学生的实际、走进学生的头脑,使广大青年学生更好地了解和认知新时期党的理论和方针政策,增强辨别是非,认清形势,更好地理解党的各项决策。在上述逻辑前提之下,本文认为把理论解读创新作如下界定是科学合理的,因而是可以接受,理论创新解读是以解惑释疑,稳定鼓劲,富有成效基本原则为指导,以客观实际情况为立足点,结合新的形势和问题,对党的理论进行创造性的解释和阐述,以达到用党的理论武装民众,更好地进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目的。

理论解读创新首先要坚持解惑释疑,稳定鼓劲,富有成效的基本原则。当前,一些理论教育工作者习惯于“从文件到文件”、“从理论到理论”、“从讲话到讲话”的解读模式,表面上给人的印象是理论性强,逻辑严密,严格按照上级的要求完成了规定动作,至于是否能起作用,则很少去考量。这种解读模式在日常生活中被广大人民群众戏称“党中央下文件,一级一级往下念,念完文件下饭店”的解读模式。这类解读没有达到应有的预期目的。

要解决上述问题,改变传统的理论宣传和解读模式,必须对理论解读进行创新,在对理论解读的创新过程之中,明确理论解读要有针对性的对民众的疑问和难点进行有效地解疑释惑,打开民众心中的疙瘩。在此基础上,对民众进行鼓励,让民众认识到我们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让民众树立起社会主义必胜的信心,全身心的投入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之中去。具体而言,一方面,理论工作者要时刻牢记自己的使命,在事关政治方向、政治原则的问题上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做到旗帜鲜明,立场坚定,大事面前不糊涂,关键时刻不动摇。另一方面,理论解读创新要立足于善于和敢于回答当代社会的焦点、热点、敏感问题,解读言之有物,理论联系实际。善于和敢于回答广大群众面临的焦点、热点、敏感问题,就等于架起了一条连接教育工作者和广大学生之间一座密切沟通的桥梁,既可以宣讲思想政治理论,也可以了解社会实际。

理论创新解读的最终目的在于用党的理论武装民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更好地进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作为理论工作者,投身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不仅体现在创作更多的学术作品,更主要体现在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广大学生培养和引领上,体现在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承上。创新理论解读,就是要通过宣讲马克思主义和党的各项理论方针政策,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尤其是思想政治引领的需要,把握好精神文化建设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

二、创新理论解读积极性价值和意义

1.在校园之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普及化

就高校而言,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质上就是实现马克思主义学生化。具体地讲,就是要关注学生需求、回应学生关切、解答学生困惑,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大学生的兴趣和关注有机结合。革命导师列宁早就说过,最高限度的马克思主义等于最高限度的通俗化。这就要求理论工作者要紧扣时代主题、贴近时代实际,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和剖析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系列实际问题,更好地满足大学生的新期待、新需求,使马克思主义学生化的过程切实转化为不断实现大学生根本利益的过程,让大学生在自身需要不断得到实现中真切感受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价值。

2.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凝聚人、感染人和塑造人的目标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体,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和生命之魂,在社会主义价值目标中处于统摄和支配地位。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就是要求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只有坚持对党的理论解读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才能实现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宣传学生、教育学生、凝聚学生、塑造学生的目的,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合格的接班人。

3.促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青年学生群体中的传承与发展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任务更加艰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要求更加紧迫。唯有坚持理论解读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才能肩负起历史使命,通过宣讲解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传承社会主义文化,实现对校园文化建设发展的引领和指导,进而提高广大学生的素质和塑造高尚的人格。

三、理论解读创新的可行性路径

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创新理论解读,提升理论宣讲的感染力和引导力,实现社会主义文化的传承创新,切实建构理论创新解读的可行性路径,必须从青年学生的实际出发,用他们信得过、听得进、用得上的方式进行,详言之,有以下路径可供选择。

1.“信得过”的材料宣讲理论

用学生信得过的材料开展教育教学,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成效的前提。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如果我们只是使用那些学生早已听过且多次听过的材料组织教学,有的学生往往会看着老师很辛苦的“面子上”,勉为其难地听课。另外一些学生则会玩手机,小声说话,或者干脆趴在桌面上睡觉。如果只是从理论到理论高谈阔论式的教学,有的学生往往就会连一点“面子”都不给,逃课的逃课,睡觉的睡觉,玩手机的玩手机,说话的说话,有时甚至吵杂声会把老师上课的声音给淹没。远离学生生活,与学生需求相脱节,又缺乏新意,这样的材料学生自然不感兴趣,宣讲就很难达到预期目的。

在实践中我们也发现这样一些老师,他们擅长引用一些有关当今世界,尤其我国社会生活中一些难点、热点、焦点问题、突发事件作为宣讲材料,用以解读思想政治理论。这些材料学生感兴趣、关注高、信得过,从而也取得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好。诸如用当前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中东政策上的双重标准,揭露西方国家宣扬的“人权高于主权”的虚伪性;用美国金融危机、欧洲债务危机解读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真理性;用陕西凤翔血铅案来解读科学发展观对我国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意义;用贵州瓮安事件解读和谐社会建设的途径和方法等。实践证明,只要引用材料学生信得过,而且感兴趣,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就会取得丰硕的效果。

2.“听得进”的语言诠释理论

语言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媒介和工具。生动活泼而不失幽默的语言可以极大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这是理论解读创新的重要体现。达此目的,首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善于使用学生听得懂的语言通俗易懂的解读理论。我们的学生,尤其是刚进入大学学习的新生,一般理论功底较浅,专业性强、学术性强的语言很多学生是听不懂的。一些教师习惯于学院式晦涩、抽象、刻板的语言组织教学,这只能加深学生们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逆反情绪,冲淡了教育教学应该达到的效果。可行的办法是,老师要学习学会用通俗易懂的、生活化的语言来解读理论的本领。这就要求我们的老师要多走出书房、走近学生、深入社会,看看寻常百姓是如何拉家常、摆龙门阵的,看看我们的学生平时是怎么开寝室“卧谈会”的。

其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还要学会用学生听得进的语言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听得懂只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步,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听得进,这样才能实现教育教学的目的。做到这一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做好两个方面的功课,一方面要掌握一定的语言艺术,增强语言表述的生动性和感染力,另一方面要了解社会生活,学会用理论解读社会生活,把理论联系实际做细做实。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传承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学生只有听得进,所有这些目标才能真正得以实现。

需要指出的是,我们强调用学生听得进的语言生动诠释思想政治理论,不是假借通俗化之名、假借理论联系实际之名,片面迎合学生的逆反心理,把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庸俗化。这不仅达不到教育教学的效果,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背道而驰,也会极大地损害教育工作者的自身形象。

3.“用得上”的方式剖析理论

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效果最终是通过学生是否用得上体现出来的。马克思指出:“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的力量只能用物质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学习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最终是要看我们的学生是否在实际生活工作中真正坚持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善于通过教育教学,让理论掌握学生,让学生用得上、用得好理论。

理论宣讲不是简单的知识学习,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掌握理论背后所蕴含的世界观、价值观和方法论,以及用这些世界观、价值和方法论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要善于化理论为方法、化理论为德性。“两化”理论是我国当代著名学者冯契先生提出来的,其出发点针对哲学学习而言的。

本文认为,“两化”理论可以扩展到整个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上,对于理论工作者来说,解读理论其根本目的就是向学生揭示和呈现出理论背后所蕴含世界观、价值观和方法论,以供我们的学生去学习、借鉴和采用,在提升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实现用理论掌握学生,用理论来塑造学生,提升整个国民素质的目的。从这一角度看,“化理论为方法、化理论为德性”,正是帮助理论工作者在理论解读创新过程中传承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有效途径。

[1]张健.创新文化与文化创新[M].上海:学林出版社, 2005:17

[2]高宣扬.当代社会理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37

[3]贺善侃.从文化传承与创新看高校的文化育人功能[J].思想理论教育,2011,(6)

[4]王云来.从英美名校的大学文化看创新人才的形成条件[J].现代教育管理,2009,(2):91-94

[5]余伟.大学创新文化与大思政创新课程体系建设初探[J].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

[6]万春.文化传承:当代中国成人高等教育亟待确立的职责与使命[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

G920.4

A

1009-9530(2012)02-0116-03

2011

安徽省省级教学研究项目“高职煤炭专业思想政治理论课结合‘企业员工素质培养’”教改新模式研究与实践(20101322)

朱友强(1968-),男,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卜红兵(1967-),女,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

猜你喜欢
教育工作者理论政治
坚持理论创新
教育“内卷”如何破解?——教育工作者谈立德树人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政治攀附”
我们真的懂孩子吗?——一个教育工作者谈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