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凤鸣桥

2012-04-29 00:44杨泽文
大理文化 2012年11期
关键词:凤鸣石拱桥石碑

杨泽文

秋风送爽,阳光灿烂。没人陪伴的我独自行走在一段有迹可寻的博南古道上,而满心的愿望就是去探访凤鸣桥。

早年间时常翻阅《徐霞客游记》,在“滇游日记八”中所记载的一座桥梁曾经引起我的注意。因为它是徐霞客所记载的五十余座云南古桥里,唯一一座未被徐霞客经过而又对其形态进行过简单描述的桥梁。后来知道凤鸣桥虽然历经千年风雨,但至今还依旧横跨在滇西永平县杉阳镇的倒流河上,为当地百姓提供着通行便利,以至成为了博南古道上还在使用着的仅存的一座古老石拱桥。

从青年时代开始注意一座古桥,到终于有机会走近这座古桥时,我已年近半百。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一切都能平静以对。不过有一天,我能够有机会渐渐走近梦想了多年的一座桥梁时,心中还是涌起了不小的波澜。

当我冒着一身热汗终于穿过竹木掩映的杉阳镇巡王坡村时,有村人告诉我:再往前走不远就是凤鸣桥了,其实也没什么可看的,就是一座很普通的石拱桥而已。在谢过人家的指点之后,我心里似乎有些不快,但转而一想又觉得很正常。毕竟对于巡王坡村的村民来说,一座千年不垮不塌的石拱桥,就像一个憨厚的老农夫一样,在其所在的地方,普通得不能再普通,平常得不能再平常。

正当我在想象着凤鸣桥会以什么样的容颜迎接一个远方来客,或者说正当我在考虑着以什么样的合适步伐最后走近凤鸣桥时,初秋的天气竟然说变就变了。先是天空的乌云遮住了太阳,接着是大风呼啸,草木狂舞,道路上尘土飞扬,紧接着豆大的雨点从天空打落下来,空气中随之弥漫起浓重的泥土气息。面对这突如其来的风雨,我正在一时不知所措时,旁边跑过的一位村人大声提醒我:快往前跑,过水泥桥,再过石拱桥,桥头有人家,那儿可以躲雨。

我简直是在狼狈不堪中,快速地完成了一次狂奔,在接连跑过了两座相隔不远的桥梁之后,终于跑到了“桥头人家”的屋檐下躲避风雨。也就在此时,我才发现全身衣服大部分湿透而让人觉得很不舒服,于是才想起身上的背包里是备有雨伞的,可随即又进行了自我否定:这么大的风雨,有伞也没法打。而看一看桥头那棵还在风雨中疯狂摇摆着枝条的柳树,就可以肯定刚才狂奔到“桥头人家”避雨是多么的明智。

也许是发现了屋檐下有人在躲雨,一个中年男子便从打开的房门里走了出来,见我是陌生人,他迟疑了一下后用蹩脚的普通话对我说“进屋吧,屋檐下是躲不了雨的。”

走进屋里才知道这是一个卖小百货的房间。房间里有摆满货物的货架,有不高不矮的玻璃柜台。原来大雨前的风实在是太大了,房主怕尘土进屋而关上了屋门,后来透过门缝看到外面有人在屋檐下躲雨时,才又打开门请人进屋。

请我进屋躲雨的人叫万仕亮,年近花甲,大田村人。大田村和巡王坡村以倒流河为界而隔河相望。凤鸣桥西堍的这个院场原是大田村的集体碾房,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农村实行包产到户后,万仕亮就将其买了下来,现在碾米磨面赚不着钱了,只好开铺子卖点日用百货。

大田村农民万仕亮已经在凤鸣桥西堍居住了近三十年,也与永平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凤鸣桥相伴了快三十年。二十多年前,万仕亮在改建房屋而开挖地基时,曾挖出过重修凤鸣桥的一块残碑,经向上反映之后,县文化局曾派人来拓印了碑文,但却遗弃了石碑。这块残损的石碑,万仕亮觉得“无用”而弃之户外之后就再也不见其踪影了。万仕亮后来也开始寻找石碑,因为来探访凤鸣桥的人中有人告诉他:那块石碑是凤鸣桥的“魂魄”,相当重要,也非常珍贵。然而,等到万仕亮也知道自己挖出的那块石碑“相当重要”和“非常珍贵”的时候,曾经一度重见天日的那块石碑却再也没法找到了。为此,万仕亮也时常自责:自己怎么就看护不住一块石碑呢?自己怎么就不早一点知道那是一块很重要的石碑呢?

多年后的今天,因为没法再找到那块与凤鸣桥密切相关的石碑,所以万仕亮只要有机会向来访者介绍凤鸣桥时,都要说到他曾经挖出过的那块石碑以及后来又丢失了石碑的遗憾事。也就是在与外来人的交流中,他学会了说一口蹩脚的普通话。而在有意无意间,他也成了凤鸣桥的义务讲解员,因为他在凤鸣桥西堍修建了住房,还开了个店铺,几乎每一个外来探访凤鸣桥的人,都少不了要请他讲讲凤鸣桥的情况。

在与大田村农民万仕亮的交谈过程中,风雨也不知不觉地停住了。出门离院走到凤鸣桥头,立即感到空气已变得异常清新,凤鸣桥边的树木也显得格外精神。也就是在此时,我才得以真正看清凤鸣桥的模样:一座低矮得看不见桥墩、也看不出完整桥身的三孔石拱桥,静静地横卧在一条小溪之上,两边等跨的小石孔已被不断沉积升高的沙土完全堵塞,只有中间最大的石孔还有水流的通道。桥下流淌着的也并非是倒流河的水流,而是从西山流淌至桥畔的一股山溪水。不粗不细的水流正缓慢地经过桥下,然后带着静默的清亮钻入了正在茂盛于古河道里的一片草木丛中。

说实话,眼前的凤鸣桥与相关图文资料的介绍有着很大的出入,或者说有着极大的反差。不过想想也很正常,因为早年介绍凤鸣桥的相关图文资料是固定不变的,而现实中的凤鸣桥却要面对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的不断变化而不能不变化。

走上低矮的凤鸣桥,似乎已感觉不到自己是在一座桥上,而是在一条村道上。看着我一直在没有桥栏的桥面上沉默地来回走动,万仕亮也来到了桥头,继续用蹩脚的普通话对我说:“过去横跨在倒流河上的这座凤鸣桥是很高大的,即便是在三十年前,凤鸣桥下的中间石孔还可以通行一辆卡车,可现在连通行一辆拖拉机都不可能了,最多也就只能过一辆小手推车了。”万仕亮停了停话后,指着河道里正在戏水觅食的一群鸭子接着说道:“用不了几年,我在河道里放养的鸭子也肯定不能在桥下自由通行了。”

经过一番仔细观察,我发现导致凤鸣桥要被沙土逐渐填埋的原因,是倒流河被人为地改变河道所致。由南向北流淌的倒流河,其河道在巡王坡村的“秦家”下面呈现弯弓般的形态,凤鸣桥就建在“弯弓”的正中处。如此一来,河水流至凤鸣桥时,对桥墩的冲击力自然减少,但又有足够的冲击力将沉积的沙土完全带走。

为什么要让倒流河改道呢?农民万仕亮这样说道:是现在已经无踪无影的那座小水电站的修建,直接改变了河道的自然流向,导致了凤鸣桥下流水的日渐减少和沙土的不断沉积升高;而现在的凤鸣桥,其实大部分已经完全沉入到地下了。

原来在杉阳镇的巡王坡村和大田村之间,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一座乡村小水电站的修建和投产发电,将倒流河原有的一段弯弓河道,改成了弓弦般的直线河道,于是在凤鸣桥东面不远的直线河道上,又诞生了一座跨河水泥桥,桥下奔流的是倒流河的主要水流。至此,相距不到百米的路段上,有了一老一新的两座桥梁。他们的共同存在方便了人们的通行,因而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妥,但对古老的凤鸣桥来说,人们绝对想不到的是令人担忧的变化其实由此开始,直至三四十年后的今天,状态已在明朗之中,结局也似乎不难预料。

从某种意义上说,桥与水是永远相依共存的。只要有水流的存在,横跨在水流之上的桥梁也就有了存在的价值。随着大地上一些水流的减少与消失,伴随而来的肯定是一些桥梁的废弃与消逝。不是吗?在今天永平(县)杉阳镇的凤鸣桥上,我感觉到只有路的存在,而没有了应该是桥的感觉。因为横跨在倒流河的旧河道之上的凤鸣桥,正在随着沙土的不断沉积升高而随之缓慢下沉,进而让石板铺就的桥面不断贴近大地的表层;只是桥面光滑石板上的许多深浅不一和大小不同的马蹄窝,似乎在努力澄明着一座桥梁曾经有过的辉煌与缺之不可。

博南古道是西南丝绸之路的一个重要路段,它的起始点在大理,终止点在澜沧江峡谷的霁虹桥。凤鸣桥曾经是博南古道上的重要桥梁,其始建于秦昭王五十年(公元前257年),传说建桥时西山上有凤凰在鸣叫,故而取桥名为凤鸣桥。

凤鸣桥在明代为风雨桥,桥头建盖有可以躲避风雨的桥亭。明代著名的地理学家徐霞客在其“滇游日记”中曾给我们留下了这样的确切记载:“……北下及溪,有桥跨溪,东来者,是为杉木河驿大道。其桥有亭上覆,曰凤鸣桥。余南来路,经桥西,不逾桥也。”杉木河驿大道,其实就是博南古道的最西路段。崇祯十二年(公元1639年)三月二十五日,特别钟情于云南山水的徐霞客,之所以没有向西翻越博南山到杉木河驿(今杉阳古镇)之后再经过凤鸣桥,是因为他早已耳闻宝台山风光绝美,便从永平县曲硐村转而择路向南直奔宝台山慧光寺。在游历完宝台山之后,转而向西北行,再沿着倒流河的流向一路而下,直至来到凤鸣桥西堍再接上了杉木河驿大道。很显然,徐霞客是从南面绕行了博南山。而急着赶行程的徐霞客在“饭于桥西”时,虽然未到凤鸣桥上走一走,但他经过认真目视凤鸣桥之后,还是在日记中记下了他的“看见”,于是后人才知道凤鸣桥曾经是一座“有亭上覆”的风雨桥。

光绪十五年(公元1889年),凤鸣桥经历过一次重修,但有没有修复可以躲避风雨的桥亭,不得而知。此后,凤鸣桥虽然依旧作为博南古道上的一座重要桥梁而存在,但却再也没有了重修的机会,直至最终有了需要保护的意味。一九八八年二月,永平县文化局在西桥头立了一块大理石碑,上书“永平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博南古道?凤鸣桥至江顶寺门楼”。如今碑文已模糊,碑基则已严重开裂。

昔日的凤鸣桥,是马帮走出杉木河驿之后向西前往缅甸、印度的首座精美石拱桥。当年赶马人在古镇里的相好者,大都要将远行者送至凤鸣桥头才挥泪告别。据说在一些年代里,杉阳大地曾经广为种植罂粟,因此每到罂粟开花的季节,凤鸣桥就仿佛置身于一片美丽异常的罂粟花海之中,以至让惜别的远行者时常擦不干眼泪和迈不动步伐。

如今,凤鸣桥两头曾经连接的古道大都已无迹可寻,成片的优质水稻田也早已取代了当年的罂粟地。而没有了马帮时常经过的凤鸣桥,归于寂静之后的最终命运又将会是如何呢?对此我不敢想也不愿想。毕竟融入大地、进而还原为大地的最初形态,似乎是所有人类文明的最后归宿。

经历过太多岁月风雨的侵袭之后,一座长20米、宽4米、高3米,美观大方且坚实牢固的古老石拱桥,似乎别无选择地要与我们作最后的告别。我们还能挽留得住它吗?我们还能延缓它消逝的时间吗?

我是怀着沉重的心情踏上归途的。而再次穿过宁静的巡王坡村之后,开始攀爬一段有迹可寻的博南古道时,阴沉的天空中突然传来了几声沉重的闷雷,回身远望凤鸣桥,只见一片晦暗又在天地间展开,仿佛又要风雨欲来……

责任编辑 王丽敏

猜你喜欢
凤鸣石拱桥石碑
梧桐叶
幸福教育启新智乐学行美待凤鸣
——厦门市同安区凤南中心小学简介(二)
凤鸣壶
Looking back at the Millennium- Temple of the Reclining Buddha (below)
家乡的石拱桥
石拱桥维修加固施工方法
想起那座石碑
大型黄梅戏《凤鸣宏村》
石拱桥检测和有限元分析
小跨径石拱桥实用加固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