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有源头活水来

2012-04-29 00:44叶翠航
关键词:拓展训练课堂

叶翠航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提到“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在此思想指导下,语文课堂教学要打破教材的局限、变封闭性课堂为开放性课堂的观念已深入人心,拓展教学越来越成为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一个常态环节。拓展可以从导语、作家经历、写作背景、情节、语言的运用、主题几个方面进行。

【关键词】课堂 拓展 训练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提到“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新的教学理念使课堂拓展教学在课堂中拥有了一席之地。但是拓展要立足课本,结合学生实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拓展的。

一、向导语拓展

我深知导语担负着酝酿情绪,带人入境的任务,好的新课导入设计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听课热情。因此,导语拓展是不容忽视的一环。

(1)联系学生生活

语文作为母语,决定了它的学习资源极度丰富;语文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这就决定了它的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生活就是语文,语文就是生活”。

教学七年级上册的《童趣》,第二课时导入时,我问:“大家小时候玩过哪些有趣的游戏呀?”说起游戏,个个摩拳擦掌,娓娓道来,有捉迷藏,有抓小鱼,有办家家等,我有意识地把他们玩的游戏分类,把发挥联想与想象的游戏做了标记,例如办家家,再问“为什么这些游戏你们爱玩”,学生有的回答“在想象中,我们玩得开心”,我顺势说,那我们今天就走进《童趣》这篇课文,去感受一下作者小时候也发挥了他想象力的游戏好不好?此时的学生心中想的却是作者玩了什么游戏,原来是什么,现在想象成了什么。课堂的气氛调动起来了,课文的内容就容易理解了,课堂的其他环节也就顺势进行了。

(2)创设情境

创设良好的情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把学生带入与教材内容相应的氛围中,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导语的拓展,也可以从创设情境入手。

学习《乡愁》一课时,我让学生回忆有关思乡的名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家乡,在游子的心里是那么的缠绵,亲切。刚才大家回忆的诗句都是关于古人的,今天我们来寻寻现代游子对家乡的那份深情吧。板书:《乡愁》。

二、向作家经历、写作背景方向拓展

要深入理解文章的思想内涵,适当地引进一些作家的生平经历、写作背景是必要的,特别是在教学那些穿越时空、经历了时间检验的文质兼美的经典文本时,这样的拓展更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陋室铭》这篇课文时,我想学生可能希望了解“陋室”到底是怎样的?在什么样的背景下而写?于是在上课时,在学生了解课文注释①后,我补充说刘禹锡写《陋室铭》其实是被“气”出来的。看到学生一个个充满惊讶的眼神,我马上补充了写这篇铭文的背景:刘禹锡本应住衙门里三间三厦的屋子,因和州策知县的刁难,住房由三间缩小到一间半,再缩小到一间只能容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仅半年,他连搬三次家。刘禹锡想此狗官欺人太甚了,便愤然提笔写下《陋室铭》并请人刻于石上,立在门前,气得策知县一筹莫展,哑口无言。

这加深了学生对文本中“陋室”的理解,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对作者安贫乐道志趣的了解,为接下去内容的学习埋下了伏笔。

三、从课文的情节方向拓展延伸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提到“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课文的故事情节,在了解的基础上,学生往往有话想说。那么,这就为课堂拓展教学提供了方向。

⑴纵向——续编

叙述、写景性文章,特别是文学作品或古典诗词大多留下许多艺术空白,激发读者的想象,为我们留下二度创作的余地。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可通过对故事情节的补充,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例如,在学习《丑小鸭》一课后,让学生想象“丑小鸭变成美丽的天鹅后会做些什么?或者会遇到什么事”。

同样的,在学习《皇帝的新装》一课后,也可以让学生讨论“游行大典完毕,皇帝回宫后,事情将会怎样呢?”

这种“续编”活动,实际是对课文思想内容的有机延伸,可以启发学生对课文内容作合情合理的推想发展,从而,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提高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当然“续编”必须围绕课堂教学目标和重点,否则漫无目的地胡编,有悖语文教学的初衷。

⑵横向——搜集

课文的情节,往往会触动学生对相关文章或者报纸、新闻的回忆。让他们或感叹,或惋惜,或激动,或深思。

记得在教学《在沙漠中心》一课时,我在学生了解课文内容后,让他们畅谈自己的感受,我注意到学生列举了多个主人公在困境中奋起的故事。例如列举贝多芬在双耳失聪后仍继续坚持创作,最终谱写了影响极大的世界名曲——《命运交响曲》。我给他们读的2008年12月4日《闽浙边界报》《宁德电视台》特别专题报道中的正夫堂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老总的故事,他是怎样由一个乡下无指望的残疾人变为一个在城里有房子、有资产,到处为企业、慈善机构演讲的名人。

课文及相关资料的补充,使学生在深深感叹激动之余,明白了人可以战胜困难。这也就符合了《课标》中提到的“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四、从语言运用的角度拓展延伸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在课堂上进行语言运用拓展训练有利于丰富学生语言积累、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一方面模仿课文中的佳句进行句式、修辞、用词等方面的训练,来表达对生活的认识、理解和感悟。这是语言运用从课内向课外延伸。如 “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的句式进行仿写训练。再例如学习了《与朱元思书》中对“异水”的描写,那里既有正侧面描写,也有动静的结合,根据句式“——运用了——描写,突出——特点”说话训练。

另一方面运用所积累的语言形式对课文内容、主题进行归纳、描述。例如“本文通过叙述(描写)_______,表达了_______”。或者“本文叙述了_______,揭露(批判)_______,表达了_______”。经常练习,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五、从主题角度拓展延伸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说“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动的,应尽可能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因此,同一篇文章,不同的人,或从不同的角度,都可读出不同的意味。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多层面地解读文本。教学《行道树》就要让学生既要看到行道树的无私奉献,又要让学生认识到人类的无知;《狼》为我们揭示了恶人再狡猾也是愚蠢的,必然走向灭亡,同时也让我们体会到:面对恶势力,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陈太与友期》这篇关于诚信的故事,经过讨论阅读,还可以有沟通,宽容,勇气等新的理解。教学时,要尊重学生的个性,激活他们的思维,组织课堂交流,多角度地深入阅读课文。在与文本、与作者、与师生交流中汲取营养,提高语文能力。

同样的,一样的主题,因为学生的实际情况不同,他们也有自己的认识。学习《喂——出来》一课后,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让学生有话可说。学生就提到,他们生活的乡镇,山是黄色的,那是石头被挖出后植被遭破坏后裸露出来的颜色;水是奶白色的,那是石板打磨后,石板材厂排放出来的水流到溪里的颜色。山清水秀,已经成了回忆。他们就提出了一系列的环保措施。也许有些不是很成熟,但是至少环保已经深入他们的心中。

理解主题后拓展延伸,联系实际,促进行动,是语文这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所要求的。

总之,在语文课堂教学中, 立足课文,跳出课文,才能使拓展教学更加有效,以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我相信,努力,就会有收获。

猜你喜欢
拓展训练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关于新形势下公证业务拓展的一点思考
高中语文《先秦诸子选读?孟子》课堂拓展
浅谈高校体育运动爆发力训练策略
让文言文教学迸发思维的火花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
论公共服务政府购买范围之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