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作文教学不再为难学生

2012-04-29 21:15高长旭
关键词:课间学会作文

高长旭

作文教学历来积弊甚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两点:一是教学内容的单一性;二是考试制度的禁锢。这两个主要弊端,使得作文教学的内容过于偏向考试,以致路子越走越窄,学生勉强写出的作文不仅思想内容大同小异,而且基本格局千篇一律。这种严重脱离社会生活实际、从书本到书本的作文教学,使学生无任何兴趣可言,害怕作文,每到作文时不是抄就是编,以应付为能事。

但这并非学生们没有可供下“锅”的“米”,而是有米却无法用上,因为老师对用于下锅的“米”提出了这样或那样一些苛刻的筛选标准,让学生看到的是自己的“米”都不管用。说到底,目前的作文状况不是学生没东西可写,而是老师们高举着应试的指挥棒,吓得学生无所适从。究其原因,是作文教学为难了学生。因此,迅速改变方式,让作文教学不再为难学生,是每个语文教师应努力的方向。

教育部制定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第三部分关于写作教学的具体建议中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这其实就是为因陷入误区而使学生为难的当下作文教学指出了一条变革之路。只要我们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并坚持做好下面四件事,就能使作文教学的现状得到改观。

一、提高认识,把不为难学生当做作文教学的基本准则之一。教师应该而且必须达成这样的共识,以平常的眼光来看学生作文,无非是用文字与他人交流,与他人分享自己对生活的体验与感悟。因而,作为教授作文的老师,其根本任务便是用心帮助学生打通生活与作文之间的屏障,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也就是说语文教师在进行作文指导时,要以能够很快地唤醒学生对生活的记忆与感受,对自己的生活进行反刍、回味为着力点,促使学生留意身边的人和事,帮助学生记录生活并细细咂摸生活的细节,从而循序渐进地打开视野,让丰富多彩的生活成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作文源泉。

二、积极行动,不断拓宽学生的生活面。优秀的语文教师绝不会只将学生单纯地囿于课堂中,会想方设法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尽可能拓宽学生的生活面。如要求学生留意观察课间活动,好动是学生的天性,课间虽只有短短的10分钟,但对活泼可爱的少年来说,课间10分钟的校园可谓是沸腾的校园。他们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开展文艺、体育、科技等活动。老师引导学生留心观察,抓住契机进行引导,使这些情景在笔下生花。也可以布置一些有趣的家庭作业,如:全家总动员,进行一次“爱心之旅”;帮助父母做一次家务,并让他们给你提提建议;给父母写一封信,表白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等等,以此创设亲情氛围,使学生从中获得很多收益,而这些都必将成为学生的写作素材。除此之外,还可以经常组织学生参加形式多样的社区活动,带学生到大自然中找寻春天、体验夏天、领略秋天、欣赏冬天等,从而使学生在广阔的社会与自然领域内获取更多的作文素材,碰撞出作文的灵感火花。

三、启发诱导,让学生学会感悟生活。只有生活,没有感悟,是很多学生的通病,也是学生作文苍白乏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说,仅靠不为难学生而使其爱上作文是不够的,还必须通过作文教学过程中的启发引导让学生学会感悟生活,这是语文教师应该而且必须要做的。引导学生学会感悟生活的主要措施除把课本知识的学习和写作联系起来,即通过诸如赏析陶渊明的《饮酒》时启发学生由景至情再至理进行感悟,通过对《愚公移山》《伤仲永》等文章的分析让学生学会由事至理的感悟等外,还要让学生知道生活的绚丽多彩,来自于它的复杂组合与瞬息万变。抓住这些,是学会感悟的基础,而能否抓住的前提是有没有认真细致地去观察。必须明确的是:首先,观察不是泛泛地“看看”,而是仔细地“审视”。其次,观察需要投入,投入又必须是诚心的、积极的和认真的,这种投入不光是形式上的参与,更是心理距离的缩短、思想情感的融通和语言行为的协调。其次,观察更需要反复不断地思考。思考就是在感悟,感悟包含了体验、咀嚼、顿悟。具体说来,思考是一个不断地问为什么,然后回答出“是因为这个”的过程。由于对所观察到的事物的反复不断地思考,学生便可从小事情中写出大主题,把不显眼的小人物表现得形象、丰满,进而掌握从小角度展现全局,让小细节尽显本质的作文技巧。最后,应切实处理好观察与思考的关系,观察是第一位的,是引发思考的触媒,没有认真地观察,就得不出合乎实情的有效思考。为此,要教会学生两把标尺:即思想标尺和情感标尺,以此度量自己的对与错,检验生活的是与非。这样,学生们才会以充沛的感情去体验生活,就会感受到生活中的真谛。

四、清除障碍,使作文题的命制更加贴近学生生活。无论哪种类型的作文题,都应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认知特点,以有利于学生的审题表达为根本出发点进行合理命制,才是真正的不为难学生。

总之,作文教学只有真正贴近学生生活,不为难学生,才能被学生所接受,进而让学生喜欢上作文,从而学会作文。

猜你喜欢
课间学会作文
课间10分钟
课间10分钟
学会分享
快乐课间
课间10分钟
学会分享
学会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