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探讨

2012-04-29 21:15温茹
关键词:司马迁表达能力课文

温茹

课堂教学永远是所有学科学习的主阵地,如何充分利用课堂45分钟,多少年来一直没有一个成型又为大众接受的方法,而从前的教改总是强调教师如何讲、如何教才会有效果。其实,大家忽视了另外一个方面,即教师指导学生的“学”,尤其是当今的新课标下的语文教材,内容多而繁杂,如果依从前的方法,理论上也不可能完成那么多的“必修”“选读”内容,何况讲、灌本就应为我们所抛弃。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纵观诸多语文教学大家,有几人是把时间用在了讲课、批改作业上?所以,选讲、少讲,重方法介绍,应是语文教改方向之所在。联系我校现在所开展的以学论教、当堂达标活动,还可以将语文课堂确定为“示标——学习探究——测标”,这里不同的是把主要环节确定为“学习探究”,现行的教学模式基本是教师预设问题,课堂上学生回答,最终还是教师解决。在能力培养层面上,学生得到的实惠寥寥。所以,“学习探究”,应当是学生在课堂充分预习,解决字、词、把握文章思路的基础上,由教师启发,也可预设一两个问题,再由学生提出问题(问题生成),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里有两点需强调,一是课前预习应充分,这可在课前用两分钟检查。二是对教材的处理应突出重点,力求简单切不可面面俱到,企求面面俱到的结果往往就是面面不到。

案例:

在教学《现代散文选读》中《晚秋初冬》时,笔者采用了这样的处理方式:

示标:1.字词2.作者对风景个性化表现的技法

预习检查:生字词、思路(用时两分钟)

教学过程:齐读第一部分

要求学生找出最喜欢的一句并读出,提名另一名学生由上面学生喜欢的那句话,推测其个性,兴趣爱好。

以下三个部分依此例进行。

说明:当一个学生“推测”另一个学生个性、兴趣爱好时,可以有不同意见。

(各抒己见,讨论热烈,有利分析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的提高)(用时约30分钟)

小结:教师提问(也是唯一由教师预先问起)既然由一句话可以推测出一个人个性,那么,整篇文章可以表现作者什么个性呢?当然,正因为有此个性,才会有如此风景(描写)。

学生已有前面讨论的基础,较易自己得出结论。

小练习:对熟悉的景物进行个性化描述,如“冬至的校园”(当天上课正好是冬至)

(如此,学生既有经验——刚刚进行的讨论,又有兴趣。)

效果:课堂气氛热烈,学生兴致较高,目标集中,测标完成较好。

当然,实际的操作方法肯定要依据文本的体裁、题材而定,但应本着充分调动学生思维,鼓励学生大胆发言的原则。

语文作业的布置是学习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但布置什么样的作业,布置多少作业的科学性都一直被语文教学研究者所忽视。如果除了课外阅读、作文,就课文相应的作业,则是两大块:一是预习作业,即字词、背课,把握文章思路,这是必做的,且应是书面作业;二是学后作业,课文后的研讨应是在课堂上解决的,而课后则以“每课心得”或“每课新得”效果最佳,这样的作业必须在学生充分阅读,充分理解文章后布置,且在课后阅读“温故而知新”更对学生学习习惯、思维能力、书面表达能力等诸多方面大有收益。

通常,课后作业量的问题会困扰学生,困扰教师。多了,会让学生压力太大,少了,又难以放心,所以,以每课心得(每课新得)的形式出现,则给了学生自我控制量的最大空间,成绩较好的学生能在内容较多的基础上,涉及课文尽量多的问题,当然收获较大,即使成绩不是很好的学生,也能在课文的某一方面,有所收获。这样,量的自由把握,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各有所得,也符合教学要面向所有学生这一教育方向。

根据现代青少年心理学研究成果,学生表达能力(包括书面和口头)对其行为发展有很大影响,甚至,许多的青少年犯罪,与其表达能力欠缺有直接关系,可见,我们的教育应承载的东西太多。

案例:

在必修五课文《报任安书》学习结束后,要求学生写出学后心得或新得,这里仅选学生张倩倩习作为例(未作任何修改):

真正的勇者

——读《报任安书》有感

在没读《报任安书》之前,我一直认为尊严是一个人活在世上最重要的东西,没有了尊严人活在世上毫无意义。但是,读过司马迁的这封回信后,我的想法大大改变。

司马迁的选择不禁让我想到了以前看过的一篇文章。文章说每当有大风雪的时候,雪松都会弯下身躯。但是这暂时的低头并不代表屈服,更不是懦弱的表现,而是为了积聚力量进行反弹。司马迁忍受着身体上与心理上的巨大痛苦,只是为了完成《史记》,完成父亲的遗志。司马迁受辱后,内心郁积已久的痛苦和愤懑是常人所不能想象的。“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所如往。每念斯耻,汗未尝报发背沾衣也”,生动地描绘出司马迁获释后的痛苦心情。此时的他除了完成《史记》,别无他求。我想,出狱后的司马迁一定很孤独,世俗之人都看不起他,认为他苟且偷生。有人因美丽而孤独,有人因智慧而孤独,有人因洁白无瑕而孤独。有的人孤独,是因为在应该糊涂时不肯糊涂,却总在不该清醒时清醒。你却因为坚守自己的信念而孤独,这是一种悲哀吗?

但是,一切都是暂时的。人,最重的是灵魂。司马迁凭着坚忍不拔的精神,实现了他及父亲的夙愿。我想,这,足够了。

最后,我要说,司马迁才是真正的勇者。

实际效果:这是在学习与司马迁、屈原的相关课文后,要求学生比较司马迁、屈原谁是勇者,此文有深度——评价司马迁行为,又很实在——为了父亲夙愿而作的巨大牺牲。这,当然可以说实现了教学目标。

猜你喜欢
司马迁表达能力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创新写作教学,培养表达能力
谈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
专家学者为“司马迁与《史记》研究”栏目三十周年题词
人故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
假如司马迁没有《史记》
背课文
加强联想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