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尿嘧啶植入剂用于消化道恶性肿瘤手术患者效果观察

2012-09-05 01:56李昌立
山东医药 2012年35期
关键词:腹腔直肠癌胃癌

李昌立

(庐江县人民医院,安徽 庐江 231500)

消化道恶性肿瘤因发病率高、预后差等特点,一直是临床的研究重点[1]。近年来,随着手术技术的提高、手术方式的不断改进和规范以及多种治疗手段的综合运用,消化道恶性肿瘤的预后有所改善,但是5年生存率仍仅在50%左右。2009年5月~2011年12月,我们对24例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于术中腹腔内植入氟尿嘧啶植入剂(中人氟安),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普外科收治的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48例,男31例,女17例;中位年龄54.6岁。其中胃癌21例,结肠癌15例,直肠癌12例。病理学分期为Ⅲa期22例,Ⅲb期26例。纳入标准:①经病理学确诊并行根治性手术治疗;②术前评估肿瘤分期为Ⅲa~Ⅲb期;③同意术中使用氟尿嘧啶植入剂进行化疗;④术前未进行相关化疗;⑤无手术禁忌证;⑥ECOG评分0~2分;⑦血液学检查正常。排除标准:①全身其他脏器情况无法接受手术治疗;②严重心肺功能障碍;③急诊手术或急性炎症期患者;④术前严重营养不良者;⑤术前使用免疫抑制药物者。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两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

1.2 手术方法 所有患者均由同一位主任医师主刀施术。胃癌患者行胃癌根治性手术(标准D2根治术),依据肿瘤位置行全胃、近半胃或远半胃切除术,清扫第1、2站淋巴结;结直肠癌行左半结肠癌根治术、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乙状结肠癌根治术或直肠癌根治术,包括肠系膜旁和肠系膜根部淋巴结清扫;纳入的直肠癌病例均未行Miles手术。观察组在事先取得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后于手术剥离面植入中人氟安:关腹前根据肿瘤部位将中人氟安400 mg播散于瘤床(不直接接触吻合口)、腹腔内及系膜血管走行区域,表面喷洒生物蛋白胶固定;植入范围距吻合口至少2 cm以上,以避免化疗药物对吻合口的愈合产生影响,同时注意植入药物要均匀,防止局部药物过量。两组术后均予FOLFOX方案化疗。

1.3 观察项目 术前1 d和术后7 d分别抽取静脉血分离血清,测定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血尿素氮(BUN)、肌酐(CR)水平及白细胞计数(WBC),观察术后并发症(吻合口漏、不完全性肠梗阻、切口感染、化学性腹膜炎、盆腔积液)发生情况及2年生存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所得数据均用表示,计数资料作χ2或精确概率检验,计量资料作成组t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术前、术后肝肾功能指标及ALT比较 见表1。由表1可见,两组各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

2.2 术后并发症比较 见表2。

2.3 2年生存率 所有患者门诊或电话随访2 a,观察组和对照两组分别成功随访到22、20例。观察组死亡12例,对照组死亡14例。Kaplan-Meier法分析发现,观察组与对照组2年生存率分别为45.4%(10/22)和30%(6/20),Log-rank 检验 χ2=3.93,P<0.05。

表1 两组术前、术后肝肾功能指标及白细胞计数比较(n=24,)

表1 两组术前、术后肝肾功能指标及白细胞计数比较(n=24,)

组别 ALT(U/L) AST(U/L) CR(μmol/L) BUN(mmol/L) WBC(1×109/L)观察组术前1 d 24.6 ± 9.3 23.0 ±7.6 64.1 ±3.4 2.7 ±0.8 2.6 ±0.5术后7 d 38.2 ±13.7 44.2 ±8.1 68.7 ±2.2 2.3 ±0.4 2.4 ±0.3对照组术前 1 d 22.8 ± 6.2 25.2 ±4.4 62.5 ±6.4 2.4 ±0.2 2.4 ±0.4术后7 d 36.9 ± 7.4 49.3 ±6.5 64.4 ±4.9 2.5 ±0.8 2.7 ±0.4

表2 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例(%)]

3 讨论

胃癌和结直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和病死率高,多数患者就诊时已经是中晚期,预后差。2005年的一项调查研究表明,全世界每年约有934000例新增胃癌病例,死亡病例达700000例,居恶性肿瘤死亡第2位;世界范围内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居恶性肿瘤第344位,死亡率居第4位[1]。在美国,虽然结直肠癌死亡率有下降趋势,但仍然占据恶性癌症死亡率第2位。在我国,胃癌和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常见恶性肿瘤的前5位[2,3]。

肿瘤复发是胃癌和结直肠癌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约50%的进展期胃癌患者在5 a内因肿瘤复发而死亡,腹膜转移是进展期胃癌转移的重要形式,其发生率在10%左右[4~6],腹膜转移是胃癌复发的主要途径,约占50%[7]。“种子—土壤”学说是肿瘤腹膜种植的机理之一。近年来,研究发现不同癌细胞的转移潜能是不同的,高转移潜能的癌细胞存在腹膜种植转移高风险性。研究证实,腹腔灌注化疗可降低胃癌和结直肠癌术后腹膜种植转移率,提高生存率[8]。我国研制的氟尿嘧啶植入剂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并取得一定的临床疗效[9,10]。其是消化道肿瘤化疗的传统经典药物,特点是一方面能持久保持植药区药物的高浓度,又能减少全身不良反应,是手术后消灭残留癌细胞的有效方法,其临床疗效已得到许多学者的认可。周益龙等报道,直肠癌患者术中植入中人氟安可减少术后肿瘤复发和转移。随着中人氟安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其安全性及对术后患者康复的影响越来越受到重视。多项研究报道,术中应用中人氟安对患者的术后恢复无明显影响。江洪等报道食管癌术中应用中人氟安者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增加,但肝肾功能和免疫功能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改变。魏国等[9]和李沛雨[10]报道,胃癌和直肠癌患者术中使用中人氟安是安全的,与对照组相比,除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增加外,其他并发症无明显增加。本研究观察组及对照组ALT、AST、BUN、CR、WBC 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观察组2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采用静脉化疗,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通常为消化道反应、骨髓抑制、神经血管损伤、机体免疫功能抑制等,且无法获得较高和持久的腹腔内药物浓度,预防肿瘤腹膜种植转移的作用十分有限。腹腔内局部化疗(术中腹腔灌洗、术后早期腹腔灌注化疗)等容易引起腹腔感染、药物浓度波动大可能加重肠粘连等。中人氟安可在腹腔内较长时间的发挥作用,保持腹腔内平稳的药物浓度,不会产生静脉化疗的严重不良反应。本研究观察组切口感染例数高于对照组,余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证实,消化道恶性肿瘤术中植入中人氟安疗效确切,且较为安全,值得借鉴。

[1]Parkin DM,Bray F,Ferlay J,et al.Global cancer statistics,2002[J].CA Cancer J Clin,2005,55(2):74-108.

[2]黄莛庭.大肠癌诊治现状与展望[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00,7(1):44-45.

[3]陈威佐,陈文元,罗好曾.武威市2001~2005年胃癌发病率分析[J].中国肿瘤,2007,16(5):309-310.

[4]陈佳平.胃癌术后复发的诊断与治疗[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04,11(2):104-106.

[5]何运胜,姜淮芜.进展期胃癌多模式治疗的研究进展[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08;15(1):31-35.

[6]何涛,杨志明,伍晓汀.胃癌腹膜播散转移机理的研究进展[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05,12(1):43-45.

[7]Wu CW,Lo SS,Shen KH,et al.Incidence and factors asso ciated with recurrence patterns after intended curative surgery for gastric cancer[J].World J Surg,2003,27(2):153-158.

[8]Lefevre JH,Elias DM.Cytoreductive surgery plus intraper-itoneal chemohypertherm ia in patients with colorectal cancer at high risk for local-regional recurrence[J].Cancer J,2009,15(3):200-203.

[9]魏国,毕建威,申晓军,等.中晚期胃癌术中腹腔内植入氟尿嘧啶缓释剂37 例[J].中国肿瘤,2007,16(4):286-288.

[10]李沛雨.直肠癌患者术中植入5氟尿嘧啶缓释剂的安全性及疗效研究[J].外科理论与实践,2009,14(1):52-54.

猜你喜欢
腹腔直肠癌胃癌
伤寒杆菌致感染性腹主动脉瘤合并腹腔脓肿1例
胎儿腹腔囊性占位的产前诊断及产后随访
腹腔镜下直肠癌前侧切除术治疗直肠癌的效果观察
直肠癌术前放疗的研究进展
P53及Ki67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COXⅠ和COX Ⅲ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胃癌组织中LKB1和VEGF-C的表达及其意义
褪黑素通过抑制p38通路减少腹腔巨噬细胞NO和ROS的产生
GRP及GRPR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胃癌组织中VEGF和ILK的表达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