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适护理在126例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2012-10-11 09:26曾秋容胡淑芬
中国医药科学 2012年14期
关键词:天数心肌梗死住院

曾秋容 吴 焰 胡淑芬

深圳市第四人民医院 深圳市福田人民医院心内科,广东深圳 518033

舒适护理在126例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曾秋容 吴 焰 胡淑芬

深圳市第四人民医院 深圳市福田人民医院心内科,广东深圳 518033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干预在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中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26例心肌梗死介入治疗的患者,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63例与观察组6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传统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舒适护理,记录两组患者住院天数,对护理的满意度及术后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患者住院天数少,对护理的满意度高,且术后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舒适护理应用于心肌梗死的介入治疗,有利于患者的身心恢复,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舒适护理;心肌梗死;介入治疗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饮食结构发生改变,生活压力越来越大,随之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1]。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作为心血管病的常见疾病,发病急,症状重,有濒死感,是现今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2]。随着人们对健康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以“患者为中心”的新型优质护理模式越来越受关注,舒适护理作为一种整体、个性、有效的护理模式,可使患者在生理、心理及社会上达到最愉快的状态,并降低或缩短患者不愉快的程度,更有效的促进患者康复[3]。本研究通过对126例肌梗死介入治疗的患者采用舒适护理,对患者康复具有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26例心肌梗死介入治疗的患者,其中男68例,女58例,年龄35~69岁,平均(54.85±7.00)岁。所有患者临床诊断均符合WHO对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1)心肌缺血的心电图特征性改变T波倒置,倒置的T波尖变钝,两支对称,起始角接近终止角。(2)心肌损伤的心是图特征性改变 ST段显著移位,出现ST段弓背向上抬高,伴有T波高耸、直立。(3)心肌坏死的心电图特征性改变,相应导联出现坏死性Q波,可呈QS波、QR波或Qr波,坏死性Q波的特点是Q波时间>0.04 s,Q波深度大于同导联R波的1/4。其中急性前壁心肌梗死62例,下壁心肌梗死43例,后壁心肌梗死21例。采用随机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63例与观察组63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及心梗发生部位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传统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舒适护理,记录两组患者住院天数,了解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及术后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进行对比分析。

1.2.1 常规护理方法 术后放置监护室,限制家属陪伴,病人容易产生孤独感。术后6 h内右上肢伸直制动,限制活动。桡动脉压迫器术后3 h后开始放气,2 h放1次,每次2~3 mL,容易出现局部渗血。穿剌口周围稍肿胀的患者让其自然吸收。

1.2.2 舒适护理 (1)心理护理。与患者进行交流,用舒缓的语言向患者讲述疾病发生的原因及治疗措施,使其充分了解自身疾病状况,耐心倾听患者主诉,尊重患者,使患者树立治疗的信心,消除其恐惧和烦躁心理,保持良好情绪,提高患者对手术治疗的理解配合程度。(2)环境护理。保持病房安静及创造良好的环境,控制室内温湿度,一般室温应为22~24℃,相对湿度为50%~60%为好,经常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同时保持房间内光线柔和,为患者营造良好的病房环境。失眠患者必要时口服安眠药,保证充足睡眠。(3)疼痛麻木护理。向患者讲述发生的原因,消除其恐惧和心理,患者家属要多加陪伴,给予患者情感安慰,分散注意力。术后6 h内除腕关节制动外可适当活动肘关节、肩关节。及时多次少量放气:术后2 h起,桡动脉压迫器每隔1 h放气0.5~1 mL,减轻疼痛麻木感。部分出现穿剌口周围稍肿胀、疼痛患者,用虎力散调成糊状外敷,每日2次。(4)排便护理。指导患者每日做深呼吸、收腹及提肛运动,指导患者或家属进行腹部按摩,以神阙穴为中心每次15 min环形按摩,按压以肠道轻度受压为适,增加患者胃肠道功能,促进肠道蠕动,以促进消化和排便;饮食要清淡,多进食新鲜蔬菜水果,不宜过饱,要少食多餐,必要时口服缓泻剂,保持大便通畅。

1.3 统计学处理

将研究所得结果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各组指标以(±s)表示,进行t检验;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住院天数(9.98±2.11)d明显少于对照组(13.21±2.78)d,且对护理的满意度高(95.24%),患者术后发生失眠、局部渗血、疼痛麻木感、肿胀及便秘等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 2、3。

表2 两组患者住院天数和满意度比较

表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n(%)]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为冠状动脉发生急性闭塞致使冠状动脉血流量急剧减少,心肌产生严重而持久的缺血或坏死而导致患者心肌梗死,患者入院后行经皮介入治疗(percutem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4]。急性心肌梗死是当今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对患者的治疗和护理工作也越来越受到医务人员和患者关注。舒适护理作为一种个性化、创造化及有效性为一体的新型优质护理模式,可使患者达到生理上、心理上的最愉快状态,并缩短或降低患者的不愉快程度,使患者身心都能处于最佳状态,以增强患者治疗的信心,以更好的状态配合治疗并能减少并发症和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促进患者身心早日康复[5]。本研究通过对126例心肌梗死患者实施舒适护理,患者住院天数明显减少,且对护理的满意度高,术后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心肌梗死患者的康复具有积极的作用,值的临床推广。

[1]徐威,李晓明,路敏.舒适护理在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中的临床观察[J].河北医药,2010,32(7):874-875.

[2]吴风.舒适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溶栓中的作用[J].临床合理用药,2011,4(4B):120-121.

[3]杨青敏.实施舒适护理的影响因素与研究进展[J].上海护理,2006,6(2):54-56.

[4]张丽红,侯亚红,张继.舒适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中的效果观察 [J].武警医学院学报,2008,17(2):117-118.

[5]黄敏.舒适护理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20):32.

R473.5

B

2095-0616(2012)14-129-02

2012-05-22)

猜你喜欢
天数心肌梗死住院
妈妈住院了
以剑突下疼痛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1例
质量管理工具在减少CT停机天数中的应用
昆明市2012~2020年HIV/AIDS住院患者的疾病谱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分析
骨科住院患者双侧腋下体温比较
抑郁筛查小测试
急诊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探索构架
最多几天?最少几天?
生日谜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