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艾滋病与肺结核双重感染的临床特点与疗效观察

2012-10-30 08:32粟仲锐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26期
关键词:血行双重艾滋病

粟仲锐

老年人艾滋病与肺结核双重感染的临床特点与疗效观察

粟仲锐

目的探讨老年人艾滋病与肺结核双重感染的临床特点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6年01月至2012年0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HIV(+)/AIDS并发肺结核的老年患者28例为观察组(A组)及同期住院的HIV(-)的单纯肺结核患者28例为对照组(B组)进行回顾性对照分析。结果A组出现高热、体重下降、真菌感染、血行播散型肺结核感染较B组多见,PPD试验阳性率显著低于B组。两组患者均给予标准化抗结核治疗,A组同时予以抗艾滋病病毒治疗,治疗后B组肺部病变明显吸收,血沉减慢、同期体温正常人数显著高于A组,而死亡率低于A组。结论艾滋病合并肺结核双重感染的老年患者临床表现不典型易并发真菌感染,死亡率高。

艾滋病;肺结核;老年患者;临床表现;疗效

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引起的慢性传染病,是当前全球重大的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该病传播迅速,病死率极高。我市近6年来,老年艾滋病患者逐年增加[1]。由于艾滋病患者免疫功能低下,易并发各种感染:如肺结核、真菌感染等。有研究报道艾滋病患者的结核病是正常人的30倍[2],老年人HIV(+)/AIDS并发的肺结核的临床表现和疗效较单纯肺结核有其特点。现将两组患者对比进行临床分析旨在探讨老年人艾滋病合并肺结核的临床表现和疗效以进一步指导其诊疗。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6年01月至2012年01月本院收治的HIV(+)/AIDS并发肺结核老年患者28例为观察组(A组)及同期住院的HIV(-)单纯性肺结核老年患者28例为对照组(B组)。两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均无慢性肾功能不全、肝脏疾患,血液肿瘤性疾病、慢性心衰,无糖尿病,无除艾滋病以外的免疫系统疾病。观察组男22例,女6例,年龄60~76岁,平均(67.8±4)岁,对照组男性20例,女性8例,年龄60~78岁,平均(66.4± 5.8)岁。观察组患者均由湖南省HIV实验室确诊,符合艾滋病诊断相关标准。两组患者依据病史、影像学资料、痰找抗酸杆菌、PPD、血沉、诊疗过程等资料诊断为肺结核,均符合第6版内科学肺结核和2004年中华医学会编著临床诊疗指南·结核病分册中结核病的诊断标准。

1.2 研究方法(观察指标及方法) 追寻每组患者入院时的病情(持续高热、体重,有无真菌感染,PPD试验,肺部CT)2组患者继发性肺结核采取2 hRZE/4 hR方案,血行播散型肺结核采取3 hRZE/6 hR方案。艾滋病组抗结核治疗同时采取HARRT治疗方案。据病情,同时予以止咳、化痰、护肝、增强自身免疫力、营养支持治疗。经治疗2月复查肺部CT观察肺部病变、血沉、体温、死亡人数等。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1.0统计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症状比较(表1)A组高热〉2周人数、体重下降、合并真菌感染,血行播散型肺结核,高于B组(P<0.05),而PPD阳性率明显低于B组(P<0.05).

2.2 同期治疗疗效对比表(表2)B组体温正常人数、体重增加、血沉减慢、肺部病变好转较A组高(P<0.05),死亡人 数少于A组(P<0.05)

3 讨论

随着我国人口群体老年化,我国老年艾滋病患者日益增多,研究社会转型期艾滋病对老年人的影响,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已成为全社会重视的问题。50%以上AIDS患者在疾病发展过程中多并发肺部疾患,其中肺结核是AIDS患者最常见的机会性感染[3]。老年人自身免疫力相对低下,更易并发结核感染。HIV和结核感染的双重感染相互促进病变进展,加速恶化。老年结核患者的单核细胞对HIV有更强的亲和力,可增加其易感性,结核分枝杆菌还促进HIV的转录复制,加速HIV在淋巴细胞的传播[4]。

经过对两组患者临床表现和治疗疗效对比分析,老年艾滋病并发肺结核特点:①起病急,进展快,预后差,死亡率高。②持续高热和体重下降常见,典型的肺结核午后低热、盗汗少见。③较单纯肺结核患者易并发真菌感染④PPD试验阳性率显著低于非艾滋病肺结核患者。AIDS合并肺结核患者由于免疫缺陷致细胞免疫与态反应均受抑制,故PPD阳性率低,有研究发现,CD4 200/μl时PPD无反应[5]。⑤ CT表现弥漫性粟粒性阴影高于单纯性肺结核老年患者。

鉴于老年人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表现复杂,缺乏特殊性,诊断不易,应提高两类疾病双重感染的警惕和认识。综合其他文献和本文,现将老年人艾滋病和结核双重感染的特点和治疗经验总结如下:①老年人艾滋病患者机体免疫力低下,PPD阴性时不能作为排除肺结核的依据。②当发现不明原因发热、消瘦、肺部感染、真菌感染、疱疹等可疑老年患者就诊时均应注意有无冶游史,吸毒史及生物制品输注史并及时行HIV抗体检查,并行胸片或肺部CT、痰涂片,尽量使疾病早发现、避免疾病漏诊、误诊。③HIV(+)/AIDS患者常表现为粟粒状影或浸润影4.标准化抗结核和HARRT抗病毒同时可引起各种不良反应,如肝肾损害、过敏性皮炎、白细胞减少、贫血等,且老年患者易合并心脑肝肾基础疾病,更易发生上述不良反应,积极预防不良反应,及时发现及时处理,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和治疗的延续性。

[1]李文杰,侯启年,覃锐,等.张家界市永定区1995-2008年老年人艾滋病流行特点分析.热带医学杂志,2010,10(6):725-726.

[2]李拯民.艾滋病和结核病.临床肺科杂志,2005,10(2): 134-136.

[3]张建勇.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检测临床治疗分析.临床探讨,2010,48(24):143.

[4]尹光芝.HIV与结合病人双重感染.医学综述,2004,(12): 61-62.

[5]郑素华,端宏瑾,等.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结合菌素试验反应的研究.中国防痨杂志,2002,24(6):320-322.

427000 张家界市人民医院感染科

表1 两组患者临床表现比较

试验阳性A组(28例)组别 高热〉2周 体重减轻>10%合并真菌感染血行播散型肺结核 PPD 13 22 12 8 4 B组(28例) 2 3 1 1 22 χ2值9.1 23.41 10.02 5.36 25.92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表2 同期治疗疗效对比

组别 体温正常人数 体重增加 血沉减慢 死亡人数 肺部病变好转A组(28例)<0.05 <0.05 <0.05 <0.05 <0.05 17 6 10 B组(28例) 22 20 27 0 27 χ2值 25.92 14.16 12.83 4.67 25.81 P值4 5

猜你喜欢
血行双重艾滋病
基于双重预防机制创新化工企业管理模式
ADA、TB-DNA、TB-Ab在血行播散型肺结核合并结核性脑膜炎患者中的诊断应用
《 世界艾滋病日》
金黄色葡萄球菌血行感染对外周血血小板数量影响的研究
化解“双重目标”之困
分析师关注对财务重述的双重作用
分析师关注对财务重述的双重作用
艾滋病能治愈吗
预防艾滋病
PCT和白介素6对危重患者导管相关性血行感染的早期诊断及预后的预测价值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