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80例临床疗效分析

2013-01-22 16:15朱敬云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3年6期
关键词:麻木电针肢体

朱敬云

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针灸理疗科 郑州 450014

伴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人们的饮食结构、生存环境也发生着巨大的改变,糖尿病的发病率也不断地升高,据文献报道,我国已成为糖尿病人数最多的国家,有将近一亿的糖尿病患者。随着全球糖尿病发病率的不断升高,糖尿病已成人类健康的一大威胁。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和主要致残因素之一,据文献报道,糖尿病中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病率为60%~90%[1],这其中又有80%的患者致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主要以对称性肢体疼痛、麻木或感觉神经异常为主要临床特点[2]。其临床表现为:两侧肢体(单侧或双侧)对称性或非对称性疼痛和(或)感觉异常,临床上以对称性为多见,下肢较重,四肢肢端感觉障碍,常表现为蚁走感、袜筒、手套式感觉障碍并伴有疼痛、麻木、无力、发凉和肌萎缩等[3];本病的病因尚不明确,临床上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主要以合理控制饮食、降低血糖、改善微循环、营养神经等对症治疗。以上治疗手段多样但不能从根本上治疗本病,且多数治疗本病的药物对人体有一定的不良反应。电针在治疗本病上具有综合调节的优势,取得一定进展。我科在2011-06—2012-06采用电针配合药物治疗DPN 患者80例,获得较好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1.1 诊断标准:选择2011-06—2012-06在我院门诊就诊的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患者80例,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DPN)诊断标准(1999):①空腹血糖(FBG)≥7.0mmol/L;餐后2h血糖(2hPG)≥11.1mmol/L;随机血糖≥11.1mmol/L。②患者肢体有感觉、神经系统异常症状,如四肢疼痛、麻木、肢体末梢有手套感和袜套感、温度感异常等。③患者有肢体运动神经病变症状,如有踩棉感、步态异常和活动受限。④感觉减退,病理性跟腱反射。⑤肌电图示神经传导障碍。⑥其他原因引起的周围神经病变除外[4]。

1.1.2 分组方法:按患者就诊顺序随机分为实验组40例,男19例,女21例;对照组40例,男18例,女22例;2组间年龄、糖尿病病程、周围神经病变病程、观察前空腹血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2组间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2组患者均接受相同的糖尿病健康教育、合理饮食、控制血压、血糖、血脂。对照组在应用胰岛素(诺和灵)控制血糖的基础上,肌注弥可保,1次/d,连续治疗4周。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电针治疗,主要取穴:脾俞、三阴交、肝俞、太冲、胰俞、肾俞、昆仑、胃俞、足三里、丰隆、关元、气海;阴虚瘀热加太溪:肢体发凉的足三里加灸:肢体麻木疼痛的加阳陵泉、环跳。操作:患者体位以取穴方便为准,针刺区常规消毒,取28号1.5~2.5寸毫针,胰俞穴为治疗本病特效穴,应先针刺本穴,余穴采用平补平泻手法进针,针刺入穴位后,利用提插捻转手法刺激穴位,中等刺激量,以患者得气为度,得气后留针30min,1次/d,取2组穴位通电,2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一个疗程间歇2d。

1.3 观察指标 治疗前后2组患者的血糖、自觉症状、神经系统、感觉系统。

1.4 疗效评价标准 显效:自觉症状和体征消失,神经系统无异常,空腹及餐后血糖降至正常范围或下降超过治疗前40%。有效:自觉症状和体征减轻,神经系统好转,空腹及餐后血糖下降超过治疗前20%。无效:自觉症状和体征无改善或加重,空腹及餐后血糖未改变或未达到有效标准。

1.5 统计学方法 对照组和实验组各组数据采用SPSS 17.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所得数据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结果统计:实验组40例,显效24例,有效12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40例,显效20例,有效15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7.5%。经过2组治疗后,实验组有效率达90%,对照组有效率为87.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2组均有疗效,且实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3 讨论

糖尿病(DM)是临床上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紊乱疾病,其主要原因是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或相对不足而引起体内糖类、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紊乱,使体内血液和尿液中糖含量升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大致可归类于中医学“消渴”合并“痿证”、“痹证”的范畴,中医学历代医家认为本病的主要病机是:阴虚为本、燥热为标,进而气滞血瘀。燥热内盛、耗伤气阴;久病消渴、肾阴亏虚;久病入络、气机郁滞、气不行血、气滞血瘀、气血不能通达四末,肌肉筋脉失于濡养进而导致肢体疼痛、麻木、感觉异常。治疗以活血通络、健脾化痰、益气养阴、滋补肝肾为主。背俞穴是脏腑之气输注于腰背部的腧穴,具有调节诸脏腑功能、调理阴阳、抵御外邪的作用,所以取脾俞、胃俞、肝俞、肾俞等,意在调节脾、胃、肝、肾等脏器的功能,胰俞穴为经外奇穴,是为治疗糖尿病的特效穴,解剖医学研究表明,胸8神经经过胰俞穴部位,针刺胰俞穴能有效的调节体内胰岛的分泌,三阴交为足三阴经肝脾肾的交会穴,具有补肝肾、行气血的功效,是为标本兼治之穴;治萎独取阳明,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的合穴,配合三阴交有通调脾胃、补气生血的作用,丰隆穴为足阳明胃经的络穴,针刺该穴有健脾化痰、消萎通痹的功效,关元为小肠募穴和足三阴经交会穴,气海为任脉穴二穴相配为用具有培元固本的功效,其他配穴合主穴相须为用起到疏通经络、调和阴阳、行气活血、抵御外邪的作用。针刺这些穴位能激发脏腑经络之气,舒筋活络,行气活血,能有效改善患者疼痛、麻木、无力等症状。电针能调整人体生理功能,有止痛镇静,促进血液循环,调整肌张力,加速神经再生,提高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总之,电针在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方面,具有显著的疗效。且具有操作简单、安全、经济、依从性好、无不良反应等优点,为广大患者的所接受,为临床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提供了新的思路。

[1]陆再英,叶任高.内科学[M].6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798-825.

[2]肖向阳.甲钴胺联合胰激肽原酶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16(4):59-60.

[3]马学毅.现代糖尿病诊断治疗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25-424.

[4]蒋雨平主编.临床神经疾病学[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9:470-479.

猜你喜欢
麻木电针肢体
麻木
不同时长电针治疗膝骨关节炎的镇痛疗效观察
电针基于不同参数治疗坐骨神经损伤的实验研究进展
俯卧位手法整复结合电针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
不做政治麻木、办事糊涂的昏官
肢体语言
浮生一记
肢体写作漫谈
肢体语言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
无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