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盆腔炎中西医治疗浅谈*

2013-04-09 20:32郭慧宁胡国华
黑龙江中医药 2013年2期
关键词:盆腔炎中医药细胞

郭慧宁 张 静 胡国华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市中医医院·200071)

慢性盆腔炎是盆腔炎性疾病的遗留病变,可造成输卵管阻塞、增粗、积液;输卵管卵巢粘连、子宫固定等,盆腔组织中常常找不到病原体[1]。临床见下腹部疼痛或坠胀痛,痛连腰骶,劳累、性交后及月经前后加重。我国本病的发病率高达15%~20%,且由于现代人生活工作压力加大造成免疫力下降,初次性生活年龄年轻化,反复人流、性生活不洁、流动人口增多等各种因素近年本病有上升趋势。由于本病不求医者比例高,得不到正确诊治者比例高,已成为导致不孕症、异位妊娠高发的首位因素。

慢性盆腔炎多为急性盆腔炎治疗不彻底,或患者体质差,病程长;或无明显急性发作史,起病慢,病情反复所致,当机体抵抗力较差时,可有急性发作,病变主要局限于输卵管、卵巢和盆腔结缔组织为常见。

目前西医对慢性盆腔炎的实验室指标主要有:

1 血液流变学

普遍认为慢性盆腔炎与微循环障碍关系密切(如局部缺血、癖血、出血、血栓、水肿),血液呈浓、粘、凝、滞状态。多项试验通过对慢性盆腔炎患者及动物模型血流变学检测,发现红细胞压积、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全血还原粘度、血沉、血沉方程K 值、红细胞聚集指数及刚性指数等均显著性升高,经活血化瘀法治疗后局部病灶的血液循环、组织的低氧状态得以改善,血流变学指标明显降低。

2 血清前白蛋白(prealbum in,PAB)

PAB 是在肝细胞合成,胰岛素的细胞分泌,是肝功能损害的特殊性指标以及低蛋白营养状况的敏感指标。同时作为一种负急性时相蛋白和非特异性宿主防御物质,在清除感染过程中,被释放于循环中的有毒代谢产物消耗,急性感染期PAB明显降低,随着病情的缓解PAB 含量也逐渐上升。据现代研究除体内有感染灶及近期感染时PAB 下降明显,而慢性感染患者PAB 相对下降具有显著性差异,PAB 水平相对下降作为慢性盆腔炎的判断指标有一定价值。

3 免疫学指标

3.1 肿瘤坏死因子a(tumorneerosi Sfaetor-a,TNF-a)、白细胞

介素2(inter leukinZ,IL-2)、白细胞介素6(inter leukin6,IL-6).TNF-a 在炎症反应、免疫调节中起重要作用,过度反应产生过量时,导致剧烈的免疫反应,呈现毒性作用,对机体造成损害。IL-2 具有调节机体免疫、增加机体抗感染作用,其高低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宿主淋巴细胞活化程度,以及宿主免疫系统清除自身衰老变性细胞、自体变性和损伤细胞方面的能力。IL-6 在组织炎性反应中起着炎症的诱导和传递,以及随后的组织修复和愈合期的重建。

3.2 T 细胞亚群(CD3、CD4、CD 8、CD4/CD 8)

T 细胞是细胞免疫的承担者,其细胞毒作用可以杀伤靶细胞,致敏淋巴细胞产生释放的淋巴因子,能够直接杀伤病原体细胞,辅助性T 淋巴细胞有促进细胞及体液免疫的作用,抑制性T 淋巴细胞有抑制细胞及体液免疫的作用,二者的比例失调可引起免疫性损害。通过研究发现,慢性盆腔炎患者多有细胞免疫功能的下降,表现为T 细胞亚群中抑制性T 细胞CD8 的上升及CD4/CD8 比例的下降。

目前西医药对慢性盆腔炎的治疗主要有:(1)抗生素治疗:一般不用抗生素治疗,但出现亚急性时,则应给予抗生素治疗。但长期使用抗生素致耐药菌产生及双重感染,静脉滴注抗生素,药物不易达到病变部位,亦不能消除盆腔的粘连和炎性包块,以致久治不愈,复发率高,经济负担重,药物不良反应明显。(2)手术治疗:形成包块,如输卵管积水或输卵管卵巢囊肿等,可考虑手术治疗。因盆腔粘连而不孕,也可手术剥离粘连,促进妊娠。但手术治疗创伤大、费用高,且往往为达到消除炎症目的造成脏器缺损,或分解粘连后易再次粘连,复发率高。(3)其他治疗:为改善机体抗病能力,肌内注射糜蛋白酶或透明质酸酶,有利于炎症的吸收。此外,骶管内局部神经封闭治疗,采用药物:庆大霉素、地塞米松、普鲁卡因。结合其他疗法:物理疗(法短波、超短波、离子透入);手术等。

祖国医学古代医籍中无慢性盆腔炎病名,历代医家对本病的论述散在于对“少腹痛”、“带下病”、“癥瘕”、“不孕”等疾病的论述中。结合现代医学病理学变化的知识,总结出本病的病因病机为“热”、“毒”、“湿”、“瘀”、“寒”,病理性质属本虚标实。本虚以肾虚,奇经八脉亏损为主[2]。正是由于慢性盆腔炎发病率高及迁延难愈的特点,使中医药治疗慢性盆腔炎临床优势凸现,内治和外治相结合,体现了中医学扶正祛邪、整体观的特色。中医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使用较多的方法为中药内服、针灸、灌肠。但在长期临床实践中逐步发现中医药疗法虽然可使慢性盆腔炎患者的症状、体征明显改善或消失,但在停药后仍存在一定的复发率。根据中医妇科诊疗常规(上海市卫生局1998年)分型为1.湿热毒壅型2.瘀热内阻型3.气滞血瘀型4.阴虚血瘀型。江锦萍[3]选用宫外孕Ⅱ号方加味作为治疗组:丹参15g,赤芍15g,桃仁15g,三棱6g,莪术6g,败酱草15g,薏苡仁20g,蒲公英20g,土茯苓15g,制延胡索15g;以妇炎净胶囊治疗作为对照组。结果,治疗组显效率85.0%,有效率为95.0%,对照组分别为52.5%、82.5%,两组显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两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而且治疗组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宫外孕Ⅱ号方加味治疗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疗效显著,且对血液流变学指标具有改善作用。田华[4]选择符合慢性(寒湿凝滞型)诊断标准的病例80 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0 例,对照组40 例。治疗组以服用暖宫定痛汤治疗;对照组以青霉素与甲硝唑静滴。治疗前和治疗3 个疗程后分别以超声检查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5%,对照组总有效率67.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曹新胜[5]运用二十五味鬼臼丸(鬼臼藏茜草、石榴子、藏紫草、肉桂、巴夏嘎、熊胆、喜马拉雅紫茉莉、沙棘膏、朱砂、枸杞子、紫草茸等25 味藏药组成)治疗气滞血瘀型慢性盆腔炎。治果:临床治疗共20 例,治愈6 例,显效6 例,有效6 例,无效2 例,总有效率90%。外治法中药保留灌肠、针灸疗法、外敷、中药离子透析法等。于景岩[6]等用自拟行气活血汤(三棱30g,莪术30g,牡丹皮20g,赤芍20g,红藤20g,败酱草20g,金银花20g,连翘20g,海藻20g,昆布20g,夏枯草20g,橘核15g,荔枝核15g)。保留灌肠治疗盆腔炎性包块30 例,1 天1次,14 次为1 个疗程,治疗1~2 个疗程。对照组用头孢哌酮(先锋必)2g,1 天2 次,静脉滴注;替硝唑0.4g,1 天2次口服,7d 为1 个疗程,连用,1~2 个疗程。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对照组70.0%。肖慧芳[7]采用输液抗炎(生理盐水250ml+丁胺卡那霉素0.4mg+地塞米松5mg 和0.5%甲硝唑100ml 静脉滴注)、中药灌肠(鸡血藤20g,泽兰10g,败酱草20g,香附15g,皂角刺15g,红花10g,三棱8g,莪术8g,附片6g)。及微波综合治疗慢性盆腔炎62 例,取得较好疗效,痊愈率为54.8%,总有效率为95.2%。杨德琼[8]观察DF-Ⅲ型电脑仿生治疗仪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效果,研究表明抗生素并用DF-Ⅲ型电脑仿生治疗仪治疗慢性盆腔炎临床效果满意,是治疗该病的有效方法之一,值得在临床推广。

大量的临床经验表明慢性盆腔炎单一疗法效果较差,以采用中医、西医、物理等综合治疗为宜。再者,在治疗的同时需嘱咐患者注意生活起居,经期卫生,避免过度劳累,防止疾病的再次发作。

[1] 罗颂平.中医妇科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251

[2] 朱兰,赵煜.慢性盆腔炎国内外的研究现状[J].西南国防医药,2007,17(3):376-378.

[3] 江锦萍,宫外孕II 号方加味治疗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临床观察[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0,22(6):504-505.

[4] 田华,超声观察暖宫定痛汤治疗寒湿凝滞型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研究[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26(3):667-668.

[5] 曹新胜,二十五味鬼臼丸治疗气滞血瘀型慢性盆腔炎20 例[J].中国民间疗法,2008,16(2):36.

[6] 于景岩,丛惠芳行气活血汤保留灌肠治疗盆腔炎性包块30 例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0,26(4):224.

[7] 肖慧芳,综合治疗慢性盆腔炎62 例临床观察[J].中医药导报,2008,14(2):36-37.

[8] 杨德琼,DF-Ⅲ型电脑仿生治疗仪治疗慢性盆腔炎临床疗效观察[J].当代护士,2012,3:61-62.

猜你喜欢
盆腔炎中医药细胞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中医药在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中的应用
DANDY CELLS潮细胞
潮细胞
细胞知道你缺氧了
Dandy Cells潮细胞 Finding a home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观察
从《中医药法》看直销
中医药立法:不是“管”而是“促”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