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味生化消痛汤治疗原发性痛经68例临床疗效

2013-04-09 20:32张登惠
黑龙江中医药 2013年2期
关键词:小腹延胡索经期

张登惠

(河南省三门峡市中医院·472000)

痛经是妇科临床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是指女性在行经期或月经前后出现周期性的小腹疼痛、疼痛常呈痉挛性或胀痛,严重者可放射到腰骶部、肛门、阴道、股内侧,甚至出现面色苍白、出冷汗、手足发凉等晕厥,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者。痛经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其中以原发性痛经为多,是指生殖器官无器质性病变者,为临床青春期少女和未婚或未育的年轻女性。本病西医治疗主要给予镇痛、抑制排卵等,起效快,但远期效果不理想,停药后易复发。而中医治疗原发性痛经历史悠久,有独特优势,辨证加减,疗效显著。笔者近年来,应用自拟生化消痛汤加减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确切。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8年01月—2010年01月,在我院妇产科门诊就诊确诊为原发性痛经患者68 例。其中12~20 岁35 例,21~30岁26 例,31~36 岁7 例,平均26 岁;未婚51 例,已婚17 例;病程最长15年,最短3 个月,平均3~7年。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1]常在初潮后1~2年发病,疼痛多在来潮后开始,最早出现在经前12 小时,以行经第一日疼痛最剧,持续2~3日后缓解。疼痛常呈痉挛性,通常位于下腹部耻骨联合上,可放射至腰骶部和大腿内侧。可伴有恶心、呕吐、腹泻、头晕、乏力等症,痛甚者可出现面色苍白、手足发凉,甚至发生晕厥;B 超、妇科检查无器质性改变,排除阴道盆腔炎性疾病、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肿瘤等病变所致痛经。

1.2.2 中医诊断标准按照 《中药新药治疗痛经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中妇女在经期或经期前后出现周期性下腹疼痛为主症,疼痛性质为小腹冷痛,喜暖喜按,经色黯有血块,苔多白腻,脉沉紧等。

2 治疗方法

基础方为自拟生化消痛汤:当归25g,川芎12g,桃仁10g,炮姜6g,肉桂3g,艾叶10g,延胡索6g,香附10g,甘草6g。肝肾虚损型加熟地黄15g,巴戟天15g;腹痛(瘀血甚者)加蒲黄20g,五灵脂15g;腰痛甚者加杜仲15g,续断15g;胸胁痛者加三七粉(冲)3g、郁金10g;气滞者加枳壳10g、川楝子10g;少气乏力者加炙黄芪20g,党参15g。于每次经前3d 开始服药,日1 剂,水煎200ml,早晚温服,连续用至行经3d 后停服,连续3 个月经周期,统计疗效。(加减有点不妥)

3 疗效判定标准与结果

3.1 疗效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颁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2]判定。治愈:小腹疼痛消失,连续3 个月经周期未复发;好转:小腹疼痛减轻或疼痛消失,但不能维持3个月以上;无效:小腹疼痛未见改善。

3.2 治疗结果

本组病例中,痊愈39 例,好转24 例,无效5 例。总有效率为92.6%。

4 病案举例

王某,女,23 岁,2010年05月就诊。患者15 岁月经初潮起,每次经行前1~2 天及行经期间小腹呈持续性剧痛,直至瘀块排出后疼痛始缓解,每因劳累及心情不舒使上述症状加重,每次行经均需休息,严重影响工作。曾服西药止痛效果差。就诊时月经已来1 天,症见腹部剧烈疼痛,四末不温,冷汗出,面色苍白,泛恶欲吐,小腹腰背冷痛,得热则舒,经量少,色紫黯,有黑紫血块,舌质紫黯,边有瘀点,苔薄白,脉弦细。证属寒凝胞宫,瘀阻不通,法拟温经通络,化瘀定痛,予生化消痛汤加减:当归25g,川芎12g,桃仁10g,炮姜6g,肉桂3g,艾叶10g,延胡索6g,香附10g,蒲黄20g,五灵脂15g,杜仲15g,续断15g,甘草6g。服药2 剂后腹痛缓解。嘱其于下次月经前3 天开始服药,连续服用至经期第一天,连用3 个周期。经期用上法治疗后,下次月经来潮腹痛明显缓解,血块减少。连续服3 个周期,疼痛及伴随症状消失,经期仅感少腹微胀,于2011年随访未见复发。

5 讨论

原发性痛经又称功能性痛经,常发生于青年未婚女性,系指生殖器官无明显器质性病变,每次月经来潮则小腹疼痛难忍,甚至剧痛晕厥,其发生主要与月经时子宫内膜前列腺素(PG)含量增高有关,此外还受精神、神经因素影响,疼痛主观感受也与个体痛阈有关。

祖国医学认为:痛经为“经行腹痛”、“月水来腹痛”等,病位在子宫、冲任。胞宫是月经和孕育胎儿的器官,冲为血海,任主胞胎,故痛经与冲任二脉关系最为密切。之所以发生痛经,主要病机在于邪气内伏或精血素亏,更值经期前后冲任二脉气血的生理变化急骤,导致胞宫的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通”;或胞宫失于濡养,“不荣则通”。明代《景岳全书.妇人规》云:“经行腹痛,证有虚实。实者或因寒滞,或因血滞,或因气滞,或因热滞;虚者有因血虚,有因气虚。”治法采取“实者泻之,虚者补之,寒者温之,热者清之”。在临床观察中,患者平素多有贪凉饮冷史,或经期有感寒史,或经期前有不良情志刺激史。所谓血得温则行,得寒则凝;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寒邪伤于下焦,客于胞宫,经血为寒所凝,运行不畅而作痛;或有肝气不舒,疏泄不畅,以致冲任经脉不利,经血滞于胞中作痛者。

生化汤原治产后血虚瘀滞所致恶露不行、小腹冷痛者,其用药偏于温通,以化瘀生新立法。而月经的排出其实也是一个推陈致新的过程,痛经的发生正与寒凝、气滞等原因所致的瘀血不能顺利排出有关,与产后恶露不行机理暗合。故以生化汤为基础活血化瘀。当归味甘辛温,入肝、心、脾三经,甘温补脾,益气血生化之源,辛能走窜通经,温能化散瘀血,即可补血,又可活血;川芎辛散温通,活血祛瘀,行气止痛,活血而行血中之气,为血中之气药;桃仁活血化瘀通经。恐其力有不遂,又加肉桂、艾叶以助炮姜温散寒邪,加延胡索、香附理气活血止痛,以助当归、川芎、桃仁之力。全方共奏温经散寒、活血定痛之功。至于加减用药,可根据辩证情况灵活应用,不必拘泥。在临床观察中体会到,经前1 周服用是治疗原发性痛经的关键。服药时间以月经来潮前1-3 天效果最好,连用2~3 个周期,诸症多可消失,而且效果巩固不易复发。在服药期间,忌食生冷粘腻及辛辣刺激性食物,并注意保暖、休息。

现代药理证实[4]:应用活血化瘀、温经散寒中药对原发性痛经患者治疗前后对照,本类中药具有增加盆腔血循环量、降低血管阻力,改善微循环,与中医“不通则通”机理相一致;同时治疗后症状缓解同时,患者经血和子宫内膜PG 含量降低,符合西医原发性痛经病因。其中[5]当归的有效成分阿伟魏酸钠能抑制子宫平滑肌收缩;川芎内酯对挛缩的平滑肌有解痉作用,可减少子宫肌肉所产生的前列腺素有抑制作用;延胡索中含有延胡索乙素有镇痛功效。综上所述,中医药治疗痛经具有疗效明显、不良反应少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乐杰.妇产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18-319.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治疗痛经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中国医药学报,1989.(4):7072.

[3]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62.

[4] 张玉珍.中医妇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131-136.

[5] 郭秋江,朱翠.新加少腹逐瘀胶囊治疗原发性痛经的机理探讨.[J].中药药理与临床.2000,3(1):123.

猜你喜欢
小腹延胡索经期
经期不适需调养,准确辨证药食疗
睡前揉小腹 缓解夜尿多
经期如何穿衣
延胡索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经期综合症来袭需要多喝水吗
睡前的养生秘笈
小腹主动脉瘤研究进展
来例假不能洗头?经期洗头到底伤了哪儿?
镉污染对延胡索生长和镉积累的影响
HPLC法测定三香健脾胶囊中延胡索乙素的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