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味茵陈蒿汤治验二则

2013-04-09 20:32
黑龙江中医药 2013年2期
关键词:茵陈蒿温服金钱草

潘 洋 冯 洁 徐 明

(黑龙江省中医研究院·哈尔滨 150036)

黄疸是一种临床常见疾病。目前认为,黄疸与西医学的黄疸含义相同,可涉及到西医学的肝细胞性黄疸、阻塞性黄疸和溶血性黄疸,临床上常见的急性肝炎、肝硬化、胆囊炎、胆结石、肝癌等病理过程都会引起黄疸。此病详述于《黄帝内经》,但《黄帝内经》中并未给出具体的治法和方药;而医圣张仲景对此病认识更加深刻,已把黄疸列为单独的专篇,并有相应的理法方药。茵陈蒿汤是治疗黄疸的代表方剂,出自《伤寒论》,并见于《金匮要略·谷疸病》篇。它以药味少,配伍精当,疗效显著,一直受到后世医家的推崇。笔者根据多年临床经验,加减使用茵陈蒿汤疗效颇佳,兹整理两例介绍如下,供同道参考。

病例1 患者顾某,女性,47 岁,2012年07月20日首诊:患者双手发黄3月余。三月前患者出现双手发黄,就诊于某西医院,检查生化、彩超、CT 均无异常,口服一些保肝药物后,双手黄染并未减轻,今日来我院寻求中医治疗。现症见:双手色黄,鲜明如橘,巩膜无黄染,患者自述偶有腹胀,口干苦,饮食尚可,小便量少,大便粘腻不爽,急躁易怒,问诊患者未进食过多的胡萝卜、南瓜、番茄等易出现假性黄疸的蔬菜,舌红苔黄腻,脉滑数。证属肝胆湿热,乃湿热内蕴,熏蒸肝胆,胆汁外泄所致。治宜清热通腑,利湿退黄。方用茵陈蒿汤加味:茵陈30g,栀子15g,生大黄10g,龙胆草15g,黄柏15g,枳实15g,茯苓15g,陈皮10g,川楝子15g,7 剂,水煎服,每日一剂,早晚温服。

二诊:2012年07月27日,患者双手色黄明显减轻,腹胀消失,略有口苦,患者自述服药后小便增多,色黄,排气增多,舌红苔腻,脉弦滑。辩证治法如前,酌加金钱草15g柴胡10g,10 剂,水煎服,每日一剂,早晚温服。

三诊:2012年08月06日,患者双手色黄消退,巩膜无黄染,无腹胀,无口干口苦,饮食正常,二便正常,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弦。原方将生大黄改为5g,去枳实15g 川楝子15g,5 剂,水煎服,每日一剂,早晚温服以巩固疗效。

三月后随访患者黄疸消失无复发,身体无其他不适。

按:《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伤寒七八日,身黄如橘子色,小便不利,腹微满者,茵陈蒿汤主之。”说明茵陈蒿汤主要适应症为“身黄如橘子色,小便不利,腹微满”,虽该患者仅双手色黄如橘,但伴随口干、口苦,腹微满等症,仍属湿热发黄,该患湿热熏蒸,胆汁於阻故见双手色黄;湿热熏蒸肝胆,胆汁泛溢故见口干口苦;湿与热合,郁积于里,腑气壅滞,故见腹满。治宜清热通腑,利湿退黄。方用茵陈蒿汤加减,本方具有清热通腑,利湿退黄的作用,是治疗湿热黄疸的主方。方中重用茵陈蒿为君药,以其最善清利湿热,利胆退黄,长于“通身发黄,小便不利”,且其芳香舒脾而能透表畅气,是治疗黄疸之要药;臣以栀子清热燥湿,并利三焦,引湿热下行;大黄降淤泄热,通利二便,以开湿热下行之道;龙胆草清热燥湿,泄肝胆火;黄柏长于清下焦湿热,燥湿泻火;枳实破气除痞,化痰消积;茯苓健脾渗湿,利水消肿;陈皮健脾理气,燥湿化痰;诸药合用,共奏清热通腑,利湿退黄之功。

病例2 李某,女性,75 岁,2011年11月03日首诊:患者全身发黄两周。两周前患者出现右胁部间断性疼痛,随后出现巩膜及全身皮肤黄染,在当地医院静点保肝降酶药物(具体药物及用量不详)未得到满意疗效,故于今日来我院求诊。现症见:右胁部疼痛,可放射至右侧后背部,食肥甘厚味后疼痛加重,周身乏力,巩膜及全身皮肤黄染,时有恶心欲吐,口干口苦,气急腹胀,小便色黄如茶,大便正常,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患者既往胆囊炎、胆结石病史,彩超示:胆囊炎、胆结石;肝功:总胆红素:158.3μmol/L,直接胆红素:85.2μmol/L,间接胆红素:10.1μmol/L,谷丙转氨酶:82.3U/L,肝炎系列检查均为阴性。此乃湿邪与痰热瘀结,肝胆络脉阻滞,法当清热利湿,利胆退黄,方用茵陈蒿汤加减治之。处方:茵陈30g,栀子20g,大黄10g,金钱草20g,龙胆草20g,黄柏15g,泽泻10g,柴胡20g,郁金15g,鸡骨草15g,半夏12g,鸡内金15g,海金沙15g,甘草15g,7 剂,水煎服,每日一剂,早晚温服。

二诊:2011年11月11日,患者周身皮肤色黄减轻,右胁部疼痛减轻,无恶心欲吐,仍有口干口苦,腹胀,乏力,小便量多,大便1-2 次/日,舌红苔腻,脉弦滑。辨证治法同前,上方加枳实15g,陈皮15g,虎杖15g,用于理气除胀,利胆退黄。15 剂,水煎服,每日一剂,早晚温服。

三诊:2011年11月25日,患者巩膜、皮肤色黄消退,右胁部疼痛明显减轻,偶有口苦,腹胀减轻,精神好转,饮食尚可,小便量多,颜色逐渐变清,大便1-2 次/日,舌淡红,苔白腻,脉弦细;肝功检查均正常。该患者湿热症状明显消退,但仍有胁肋部隐痛,腹微胀等肝脾不调,疏运失职的症状表现,现治宜调和肝脾,理气助运;方用茵陈蒿汤合香砂六君子汤加减;处方:茵陈25g,栀子15g,大黄5g,龙胆草15g,金钱草15g,香附15g,砂仁12g,党参12g,白术10g,茯苓15g,枳实12g,鸡内金15g,10 剂,水煎服,每日一剂,早晚温服。

三个月后随访,患者黄疸消退无复发,无其余明显不适。

按:《景岳全书·黄疸》:“阳黄证多以脾湿不流,郁热所致,必须清火邪,利小水,火清则溺清,溺清则黄自退。”该患湿邪与痰热蕴结肝胆,热不得外越,湿不得下泄,胆石阻塞,胆汁不循常道而外溢,郁蒸于肌肤,上染于目,故一身面目俱黄;湿热郁于肝胆,肝气横逆克犯脾胃,故见腹胀满,恶心欲吐;湿热内郁,下行之路不畅,则小便不利;苔黄腻,脉弦滑均为湿热内郁之象;综上所述,该患以湿热蕴结淤滞,邪无出路为辨证要点,治宜清热除湿,利胆退黄;方用茵陈蒿汤加减,茵陈清热利湿,利肝胆,是治疗黄疸的首选药物,方中茵陈配栀子使湿热从小便而出;茵陈配大黄使淤热从大便而解;金钱草、虎杖利湿退黄,利尿通淋;龙胆草、黄柏清热燥湿,泄肝胆火;鸡骨草利湿退黄,清热解毒,疏肝止痛;柴胡疏肝解郁;郁金行气解郁,利胆退黄;泽泻利水渗湿泄热;鸡内金、海金沙利胆排石;枳实、陈皮理气除满;甘草调和诸药,共建清热利湿,利胆退黄之功。

湿热黄疸的发病,多因饮食不洁,病毒趁机而入,致使热与湿相合,郁结在内,不得泄越,从而引起黄疸。湿热发黄的特征是“身黄如橘子色”,形容黄色鲜明有光泽。典型的阳黄患者,甚至面若妆金,两目亦呈黄色,其与由寒湿引起的阴黄证,身目黄色晦暗如烟熏者大不相同。茵陈蒿汤由茵陈、栀子、大黄三味药组成,总的功效是清热、利湿、退黄。方中以茵陈为君药,具有疏肝胆、利湿热的作用,是治疗黄疸的专药;栀子泻肝火、清湿热、通水道,可以导湿热从小便而去,用为臣药;大黄泄淤热、通二便,既可以通大便以荡涤胃肠,又可以协助茵陈、栀子利小便以渗湿泄热,是为佐药。根据临床经验热重于湿型可加黄柏、蒲公英、茯苓、连翘、垂盆草、滑石以清热利湿;湿重于热型可加藿香、陈皮、车前子、茯苓、薏苡仁、黄芩以健脾除湿;胆腑郁热型可加柴胡、黄芩、郁金、金钱草、甘草以清热利胆;砂石阻滞型可加金钱草、海金沙、鸡内金以利胆排石;疫毒炽盛型可加黄连、板蓝根、生地、丹皮、土茯苓以清热解毒,利胆退黄;茵陈蒿汤不仅是退黄的主方,且能预防黄疸的发生,两千年来,验之临床,确有实效,不愧为治疗黄疸的有效名方。

猜你喜欢
茵陈蒿温服金钱草
痛风试试薏苡仁桑枝核桃饮
基于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探讨茵陈蒿汤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作用机制
Chemical characters and protective effect of Baqi Lingmao formula(巴芪灵猫方)on experimental liver injury
茵陈蒿汤煎煮工艺的优化
喝中药不是越烫越好
Las semillas de cuscuta y la lisimaquia
金钱草醇提水沉工艺的优化
施肥水平对金钱草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茵陈蒿汤配方颗粒成型工艺的优化
金钱草外敷治腮腺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