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古斯族系的兴起》述评

2013-04-10 22:18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13年5期
关键词:民族历史

景 爱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北京100043)

高凯军《通古斯族系的兴起》(中华书局2012年第二版)一书,2001年曾以《通古斯族系兴起的“递进重构”模式》为题由北京出版社出版。次年,该书获北京市第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当年我曾为其撰写过书评,同时向作者提出建议:该书虽独辟蹊径,理论框架设计得也不错,但选题较大,只有十几万字,还有修改、扩充的余地。2006年,中华书局推出了该书的修订版,改为今题,篇幅增加到20万字,取得了不错的社会反响。

2012年的这次增订,篇幅增加到25万字,思想内容也更加完善了。作者在充分占有诸学科丰富资料的基础上,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和手段,比较充分地论证了自己较有创见的理论观点。

通古斯族系的历史时空跨度很大,涉及资料庞杂,目前史学界和民族学界对通古斯族系历史和现状的研究虽已积累了大量的成果,专门且深刻,但同时又是局部的和零碎的,难以给读者展示出通古斯族系的完整历史。该书恰好弥补了这方面的不足——从通古斯族系的概念等四个主要问题入手,整体上把握通古斯族系的历史,揭示了通古斯族系长时段、周期性兴起的特点和规律。

通古斯族系的概念。书中在综合利用诸学科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论证了通古斯—满语族和满—通古斯种族的一致性,首次提出了“通古斯族系”的概念。它所指的是一个相沿发展的民族系统,包括从先秦时期的肃慎直至明末及以后的满洲等不同历史时期的部落或民族。这一见解对建立科学的通古斯学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通古斯族系兴起的性质。作者根据多方面的确凿证据,论证了中国古代通古斯人在建立渤海国和金、清王朝之前,起源于中国内地,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分支之一;他们同历代中原王朝保持着密切的经济、文化联系和明确的政治隶属关系;他们几度兴起并建立政权,是中国内部民族矛盾发展的结果,是他们通过民族斗争改变自己政治地位的产物,是中国历史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从而为通古斯学研究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

通古斯族系兴起的特点。书中在与其他族系比较研究的基础上,针对通古斯族系的不同分支所建立的渤海国、金朝和清朝,首次提出了“递进重构”的理论概括,反映了通古斯族系兴起过程的曲折发展规律,并深入分析了形成这一特点的原因。作者认为,通古斯人不断南进的根本原因在于他们与中原地区正常的经济、文化交流受到了来自当时中原王朝民族政策的阻力,他们不得不采取暴力的形式为自身的经济、文化发展开辟道路;而之所以出现渤海国局限于东北一隅,金朝占据半壁江山,清朝统一全国的递进态势,则与粟末靺鞨、女真、满洲兴起时的历史机遇、金清统治集团的内部状况和民族政策的优劣以及金清统治阶级对汉族地区经济状况的适应能力密切相关;通古斯族系兴起过程中出现的政权重构现象,主要是由于东北地区地理环境差异所造成的该族系内部各分支历史发展的不平衡性所致。这一论述,不仅对于研究其他少数民族的历史具有借鉴意义,也有助于总结我国古代少数民族兴起的普遍规律。

通古斯族系的历史地位。该书结语指出:通古斯族系“在奠定和捍卫祖国边疆、开发东北、经营北方和建设全国以及促进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等方面都做出了卓越贡献,从而使该族系在中国历史上占据了台阶式升级的重要历史地位”。这为我们重新审视通古斯族系的历史地位提供了一个全面、简洁的分析框架,为建立通古斯学奠定了宏观理论基础。

此外,作者注重学以致用,在对唐朝、辽金和清朝的民族政策的比较研究中提出了一些对处理现代民族关系、制定民族政策具有借鉴意义的经验和教训。综上,该书洵为佳作,因此我乐于推荐给诸位读者。

猜你喜欢
民族历史
我们的民族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民族之花
多元民族
民族之歌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九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