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宝山记

2013-04-29 05:54马卡丹
大理文化 2013年9期
关键词:于斯礼赞宝山

马卡丹

石宝山顾名思义,其妙在石。果然,剑川县志称其得名由来,乃因“石相可宝”。剑川民间则形象地称其“会开花的石头”。

只听说千年的铁树开花,没想到亿年的石头也能开花。就凭这一点,远在云南的石宝山便让人悠然神往。

与参加中国报纸副刊年会的多数同行相比。我对石宝山的向往要早好些年。多年前撰写长篇报告文学《中国丹霞》的时候,目光便曾久久地在石宝山的画页上流连。中国内地已发现的800多处丹霞地貌中,如石宝山这样大面积岩面龟裂的仅有3处。另2处,一是江西石城的通天寨,一是云南丽江的千龟山。海拔不过500米的通天寨,其石之奇已让我目瞪口呆了;海拔高达3000米的石宝山。会带给我怎样的震撼呢?

一片龟裂的山岩,一山龟裂的山岩。这里,那里,这面山坡,那面山坡,目光所及之处,都是这些“会开花的石头”,都是造化的鬼斧神工。密密麻麻的裂纹,规规整整,鼓起,凸出,像是一片片的龟甲,像是一片片的龙鳞,像是棋盘上一方方的格子,像是渔网间一个个的网眼。就这样肆无忌惮地铺开,就这样蔚为壮观地舒展,在崖顶,在山根,在岭头。在凹口,在眼睛不够用的地方……震撼如约而来,来得比预料中的更猛更烈更激情。那么,缓一口气,凝神,让想象的风筝飞升。想象是龟甲,千千万万只同样大小的龟就在眼前井然列阵:想象是龙鳞,上百条长龙就在身边作势飞腾:想象是棋格。硕大的棋盘就从山头铺向天宇:想象是网眼……当然,所有的想象都不及“开花的石头”来得美、来得抒情,那一片片凸起的裂纹,那一片片石头的花瓣。漫山遍野的石头绽放如花。该是大地对苍天何等深情的礼赞?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而人在如此的奇景如此的大美之前。又岂可不言?只是。所有的赞叹都不足以表达浓烈的情感了,石宝山周边数县的白族儿女。只能采用刻骨铭心的诉说——

一千年前的诉说是铁锤斧凿的诉说。那叮叮当当的诉说是这般铿锵有力,从南诏时期一直延续到大理国时期,前后绵延了300年。石宝山的胸膛敞开了,装进了气韵生动的佛、菩萨、力士、善男信女,装进了南诏王、文武官员、武士、童子,装进了原始的生殖崇拜,也装进了人生百态。那蹙眉愁面感慨人生疾苦的维摩诘,那剖腹掏心以示一腔赤诚的甘露观音,那仪容翩翩的南诏王异牟寻、阁罗凤以及奇特的服饰、仪式,那高踞于众窟之上、众生之上的“生命之门”——代表原始生殖崇拜的石刻“阿女央白”……存留至今的16窟139躯造像。无一不令人心旌摇荡难以自己。这样的诉说才配得天地的大美呀。这样的诉说本身也是大美。千年不朽,毫无愧色与敦煌、云冈、龙门、大足并列,同立于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林。

另一种诉说虽然不用铁锤斧凿。但同样铿锵。那是直抵人心深处的歌声。传承数百年之久的石宝山歌会,谁也说不清起自哪朝哪代,一年一度如期叩响白族男女的心扉。农历七月廿七开始,四面八方的白家儿女浩浩荡荡汇集于斯,在漫山遍野会开花的石头之间,引吭高歌,三日不绝。那壮观的场面我虽无缘亲睹。但只要看一看历届歌会的图片,就不能不神往于那场景的激动人心。“石宝山上对歌场,歌如灵泉不断根。歌如满山树叶子,声声传心音。”想一想,原汁原味的歌声,如泣如诉的歌声。此呼彼应。此伏彼起。多得满山树叶一般数不胜数。多得灵泉一般涌流不尽。这白唇漫出由肺腑涌出从心窝掏出的歌声,一声声、一声声,回荡在真诚无猜的心灵之间。回荡在开花的石头之间,回荡在天地之间,这是一种怎样回肠荡气的诉说啊!这是人对天地大美的礼赞。这也是人向苍天厚土奉献的大美。苍天在,厚土在,开花的石头在,人在。这样的大美就将永不褪色,年年此际鸣响于斯。回荡于斯。震撼于斯!

没有想到。我奔着石宝山“开花的石头”而来。邂逅的却绝不仅是石头的奇绝。天地的大美在我眼前。敬畏天地的人类创造的大美在我眼前。天地的大美和人间的大美,那是源与流的传承,那是天与人的和谐。眼前展现的,该是天人合一的境界吧?真想诉说呀,像石宝山上的白家儿女那样,面对大美来一番刻骨铭心的诉说。舞不动斧凿展不开歌喉的我,却只能留下这篇“石宝山记”,留下一个闽西儿女对天地大美与人间大美的双重礼赞。

猜你喜欢
于斯礼赞宝山
荆楚老乡敲钟忙
程宝山书法作品选
脱贫礼赞
礼赞40年
大美于斯书斋外
On C—E Translation from Skopostheorie Taking scenic—spots couplets as examples
马宝山小小说欣赏
采油树礼赞
Surgical treatment options and its results for thoracic and thoracolumbar disc herniation with or without ossification of ligment flavum
Immunopathological observation of lumbar disc herniation and discogenic p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