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茗夜话洗心田

2013-04-29 05:54杨义龙
大理文化 2013年9期
关键词:书房文人

“开卷有益”,这是古人的话。但在如今泥沙俱下的众多出版物中,已经不敢太奢望能有真正让人赏心悦目,怡悦身心的好书了。所幸我们还能在众声喧哗之中偶听天籁之音。所幸我们还能在众多虚假的繁华背后看到清流激湍,所幸我们还能在以速度和效益为标签的后工业化时代看到遗世独立的思想者。所幸我们还能听到闪烁着智性火花的真诚话语。在2013年初的凛冽寒风中,能品读张明曾、张瑛的作品,如围炉品茗,听一位长者温情的告诫,益身养心,惠我良多。

《言雨》是作者用“阿爷”的身份,用浅显直白而又真诚智慧的话语,对孙儿在纸上谆谆告诫,篇幅短小,但雅俗共赏、立意高远、清新隽永、富有哲思,是一部启迪智慧的随笔小品集。读这样的文字,让我想起诸葛武侯的《诫子书》,想起《曾国藩家书》。其实到了不惑之年,我才明白“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句话的意思,静与修身有什么关系?俭与德有何关联?为什么说“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些,值得每个人认真地去思考,认真地品读,而不是请人写一幅字挂在墙上装点门面的。从这点引申出去,那么《言雨》一书亦值得认真品读,掩卷遐思。明白了还不够,还得认真对照实践,这就难了,知行不能统一,常常就是读书人的毛病。故而知道者众,行道者少,我以为,在“知”的基础上,“行”才是关键。

《言雨》一书共分“学做人”、“闲议教育”、“人格修养”、“文学随谈”、“感悟文化”、“附录”等几部分组成,是作者人生经验的积累。是作者多年思考的总结,对读者。特别是正在成长的年轻人可谓大有裨益。现在流行“励志”,很多影视剧、文学艺术作品都冠之以“励志成才”的高格调,那么《言雨》则是人生道路上的一帖良药,一服醒脑剂,当人们在“励志”的感召下不惜“把别人踩在脚下”的时候,《言雨》告诉你,该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才能获得终极的成功,成功的人生到底是什么样的?

就我个人的理解。将作品分成三个主要的部分,一是如何为人立身;二是教育现状的思考;三是文化艺术的独特感悟。每篇文章都极有见地,凝聚着作者智慧的结晶。展示了作者深厚的学养,表达了作者对后辈的拳拳关爱之情。

先说为人立身。在开篇《阿成,我们大家都爱你》中,作者告诫孙儿“独立经受磨练很重要”,同时,也坦言自己青春年少时不知天高地厚。妄言要继承高尔基、鲁迅做作家、诗人,表达了一个长者的坦诚。《生活不像教科书写的那样》中,作者说:“眼前的事物,有时表面看是‘真,其实是‘假,有时表面看是‘好。实际上是‘坏;有时表面看是不值一提,实际上却是价值连城;有时对你好是为了害你,有时对你冷酷无情,实际是为了保护你;有的事乍看损失惨重,但实际却是所得丰厚。”这些,实在是一个走过漫漫人生的老者的经验之谈。谈到职业与爱好,作者坦言:“既是自己喜好的职业,经济收入又多,社会地位也高,这样的事情有时也会有,但肯定是难逢难遇。”那怎么办呢?“服从需要,听从安排,国家好了,个人也会好”。作者不是在讲大道理,但却讲出了做人的大境界。《阿爷钦佩的人》中说:“学养深厚,品德高尚的人,是阿爷从小钦佩的人,这样的人。即使他曾经对不起我。伤害过我,我心里仍然敬重他。在人面前,我仍然坦诚地赞扬他,说他好,承认他值得敬重”,这就是一个真文人的风骨。“不要说某民族落后,任何一个民族,他们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各适其性,各得其所。”推而广之,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除了遵循规律、遵守纪律之外。都应当尊重各人的生活方式,有些人深沉厚重,有些人磊落豪雄,大可不必拘泥。《不是只有上大学一条路》里说:“拿学位、上职称是国家的制度。与大多数人一样去争取并不错,但心中一定要搞明白,只有真才实学靠得住,管用!没有学位、高级职称的人毕竟是绝大多数,他们也心平气和,心安理得地度过自己的一生。并不是学位高、职称高就一定有作为有贡献,许多重大贡献还是众多无高学位高职称的人做出的。”这段话极佳。成才的路不止一条。只有平和的心态才能幸福。《自家的事也要做好》告诫年轻人:“人不能时时处处显摆自己智慧聪明。有时大智若愚一些为好,尤其要显得没有什么城府,没有什么心计为妙。这样不引人注意,不遭人忌恨,不被人提防。日子悄然而过,过得轻松,过得平安、愉快。”不经过风雨的人,是说不出这样的几句话的。我记得有人说过,深沉厚重为第一等资质,磊落豪雄为第二等资质,聪明善辩为第三等资质。可大多数的人都是倒着来的。所以,常常是貌不起眼的人取得了最后的成功。《做人经》中,作者坦言:“成功者不见得具有超人的胆识和能力,但其背后必定有一群人在与之共同努力。自古以来,怀才不遇者大有人在,而少有左右逢源,人际关系过硬者没有出路”。“话莫多。不要让自己的舌头超越思想:愚蠢就是让舌头跑得比思想还快的时候”。“无论在官场还是在商场,低调做人都是一种进可攻。退可守,看似平淡,实则高深莫测的处世谋略”。这些语言,字字珠玑,句句经典,值得年轻人认真揣摩内化。在此略举数篇。略引数言,就感受到了作者用自己的人生经历总结的坦陈。就我个人而言。感慨自己二十岁的时候为什么没有读过这样的好文章,否则,人生可能就是另外一个样子。

再谈教育问题。作者从事过多年的教育工作,对教育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认为。教育既不能培养“聪明的精神病患者”,也不能培养“具有良好的适应能力的笨蛋”,教育的目的是必须培养“整个人健康的心智,身体以及性情”的人。所以我们的教育不能过分强调认知领域,而忽略了人格养成。从理论上而言,现在的教育专家谈得更加透彻,更加深入,近乎完美。但是教育的现状是一个什么样子呢?教师是只会教学生考试的教师。学生是只会考试的学生。至于说到“人格养成”,那纯属理论而已,“自由思想。独立精神”在当今的中国。只能说说罢了。如此说来,搞应试教育是不行的,只有素质教育才有出路,这一点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就提出来了,但现在的状况是“唯分数论”越演越烈,那么怎么办?有没有可行的高招?可惜作者没有进一步阐释。留下几分遗憾。也留下了几多思考!

三说文化艺术。大理历史上有僧担当,诗书画三绝。当今大理的文化人里有张明曾先生,诗画书文俱佳,好像也就独此一人,可见先生的才情。退休之后,张明曾先生得以放下诸多繁琐的事务,潜心治学、勤于笔耕、著作颇丰。其中,我读过的有《白族民间祭祀经文钞》、《那时的洱海》等,都是不可多得的佳作。《言雨》中,有“文学随谈”和“感悟文化”两个小辑。都是关于文化艺术的随笔,整书中还有精美的插图,都是作者的书法和绘画作品。由于作者长期在文化局工作,又是地道的白族人,因此。其中关于民族文化的阐述较为精到,比如《雨滴打在窗玻璃上》说:“能够感到悲苦的民族是清醒的。能够把悲苦化为欢乐来过的民族是自信的、坚毅的,白族就是这样自信、坚毅的民族”。文中提到大本曲艺人走村串寨。曲曲声声如泣如诉。这些悲情的诉说能消解心中的块垒,是一种真正的快乐。这样的说法既新鲜又准确,很难得!《关于散文》中,作者主张把散文写得平淡一点,率性一点,干净一点,自然一点,家常一点,不要太过于矫情。这是直指散文流弊的。作者认为,一篇散文如若能够体现宁静致远的文化内涵,说明这篇散文已达到了一定的高远境界,此言甚是。《难忘史铁生》中,作者对已故的著名作家史铁生的崇敬之情。相信会唤起读者诸君的共鸣,史铁生是中国作家的一面旗帜,也是不屈地与命运抗争的大写之人。作者也对古代文学表达了自己的思考,谈盛唐诗,说《李白是“唐三彩”》;谈到张文勋先生的旧体诗:从古人怀古诗中发思古之幽情;读登高之诗,作者在文中谈到:“人心可以毫无挂碍地驰聘于无垠宇宙世间。使人不仅觉得小天下,而且还忽略了世俗中的琐细厌烦”。在《诗心、文胆及其他》中,作者很直接地说:“自古中国文人诗心多有,文胆常无”,这与中国历朝历代的“文字狱”有关,我以为并非文人无胆。乃为自保之故耳。由此也可以看出中国封建专制的可怕。在《雅俗智愚》中,作者道:“清水芙蓉之美是自然本真之美,无所谓雅俗;粗服乱发之美是本真、带点野性之美,无所谓雅俗;若愚是大智的表象,若俗也是大雅的表象”。这些,颇有见地。作者还对儒、释、道诸家的区别与共通之处作了评介,作者涉猎之多令人敬佩。作者还对“什么是文化”深入地进行了阐述。在《生命是一个过程》中,表达了自己的生命观,活着有什么目的及意义?为什么活着?怎样活着?如何对待生命?作者以古稀之年表达自己一个“过来人”的看法,感触很深。

《只想有个宽敞的书房》说出了绝大多数读书人的心声。当今之世。总是令人困惑,那些有宽大书房的不乏其人,大多都是官员、商人或是发迹了的文人。环顾四壁皆书也,却只是装点门面,他们没时间也没心思读书。真正的读书人大多没钱,自然也就难有一问宽敞的书房,莫言这次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奖金也只够在北京买一套120平米的单元房,也难有宽敞的书房。在我所认识的大理文人中。有宽敞的书房倒还是有几个人的,自然令人羡慕。我近年来作品不断,但也没有一间舒适的书房,小书房被女儿占领了,我只好搬到卧室中写作。恐怕这样的日子还要维持很久。作者在文中写道:“过去。文人的书房。真正是孤独寂寞的地方,一扇窗推开,窗外的青山、碧水、蓝天、白云、朝霞晚晖。飞过的大雁,飘落的白雪、盛开的花朵,凋零的叶片,在文人的心中,都可以化作诗句。”多么富有诗意的语言。作者谈到现在的书房:“电脑手机与文人作伴。电脑为文人服役,解决问题,手机为文人开通与外界的联系。电脑上可以看新闻、听音乐、看电影……”所以,作者还是希望有一问旧式的书房:“文人俯仰其间。坐卧其中,与外界少有接触,本来很孤独。但在其中专心致志读书、写字、画画、思考,文人的心在辛苦劳动着,在享受自己的孤独,感受自己的生命。”读到这样的文字,同时联想到自己的读书写作。的确已经离不开电脑和手机了。在享受到便捷的资讯服务的同时,我也被手机和电脑折磨着。有时,文章渐入佳境,手机响起,电话接完。也就兴味索然,一篇好文泡汤。在电脑上写作,忍不住要看看新闻,看看汽车频道,使得文章气血不畅,浸泡着烟火味。有时为了完成一篇稿子。关了手机。断了网络,往往第二天就会有领导的批评,朋友的指责。啊!这真是一个乱象丛生的社会。

在文集中。张明曾先生还对中国画的笔墨、山水画的历史、莎士比亚与文艺复兴等谈了自己的感受,相信对文艺爱好者会有启迪。还有《话说幸福与快乐》、《两个趋前的生命》、《有一种爱叫放弃》、《生命同天地万物共流转》等文,从大文化的角度。阐述了作者的所思所感。

张明曾先生行文。率性潇洒、纵横随意,颇有大家风范,语言质朴自然、简洁明了,文章融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于一炉,相信每个读者都会有收获。

编辑手记:

9月是大多学校开学的时间,不同年龄的孩子即将在这个时候带着长辈们的淳淳教诲开始新的人生历程,本期“大理书斋”推出的文章极具引导作用。《言雨》一书本身是爷爷对孙子平时说的话集成,告诉你该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才能获得成功。成功的人生到底是什么样的。杨义龙对此写的书评《品茗夜话洗心田》结合一些自身的体验和思考来谈《言雨》一书、也谈人生的得与失、喜或忧。全文语言朴实、例举经典、性情真挚。短短几千字,语重心长、蕴含哲理、引人深思,真可谓“开卷有益”。

猜你喜欢
书房文人
童年的小书房
古代文人与琴棋书画
文人与酒
品鉴书房
文人吃蛙
宋代文人爱睡觉
城市好书房
文人与石
明清鼎革之际文人不同出路
没有比书房更好的去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