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用三角形基本性质 巧解竞赛试题

2013-07-25 07:25
中学数学杂志 2013年5期
关键词:因式三边正数

我们都知道三角形最基本的性质就是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即:

性质1:在△ABC中,则a+b>c,b+c>a,c+a>b.

反过来,我们也可以得到:

性质2:若正数a、b、c满足:a+b>c,b+c>a,c+a>b,则a、b、c可作为三角形三边.

上述两个人尽皆知的性质(注:与其说性质,不如说是事实!)看似平凡,倘若灵活运用,其功能不俗.本文通过具体例子来展示上述两个性质的应用.

例1(1968年IMO试题)求证:在四面体ABCD中必存在某个顶点,使得从它发出的三条棱作为三边可以构成三角形.

证明:我们选一条最长的棱设为AB(若最长的棱有多条,则任选一条),如果从A,B各发出的三条棱可以构成三角形,则问题就解决了,若不然,则有:

AC+AD≤AB,BC+BD≤BA

⇒(AC+AD)+(BC+BD)≤2AB

⇔(AC+BC)+(AD+BD)≤2AB.

这显然是不可能的,因为在△ABC及△ABD中,依据性质1可得:

AC+BC>AB,AD+BD>AB

⇒(AC+BC)+(AD+BD)>2AB.

评注:此题正是2011年清华大学自主招生试题.

例2 (2012年山东省竞赛试题)设A、B、C为圆x2+y2=1上不同的三点,若存在正数λ、μ,使得O—→C=λO—→A+μO—→B,则λ2+(μ-3)2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

解答:由于A、B、C为圆x2+y2=1上不同的三点,则:

平面直角坐标系λOμ中,作出λ、μ满足上述线性约束条件的可行域,而λ2+(μ-3)2则表示定点(0,3)到上述可行域内的动点距离平方,显然没有最大值,只有最小值,即为定点(0,3)到定直线λ-μ+1=0的距离的平方,即为2,故λ2+(μ-3)2的取值范围(2,+∞).

评注:上述美妙的构思(例1本质就是反证法;例2本质就是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同时借助性质1获得让人难以置信的简证.有趣的是:例1也是2011年清华大学自主招生试题.

例3 (1998年伊朗数学奥林匹克试题)若c>b>a>1,且a2-b2-c2+bc+b+c-1=0.

试判断a+b与c的大小关系.

解答:将已知条件适当变形得到:

a+(b-1)>c-1⇒a+b>c.

例4 (2004年英国数学奥林匹克试题)若a、b、c均为正数,求证:

证明:适当变形,原不等式等价于:

评注:例3、例4经过适当变形后,外部结构具有余弦定理的特征,构造三角形,借助性质1迅速获解,让人心旷神怡.

例5 (1989年全苏奥赛试题)设x,y,z>0,xyz(x+y+z)=1,求(x+y)(y+z)最小值.

解答:设a=x+y,b=y+z,c=z+x,显然a+b>c,b+c>a,c+a>b.

由性质2可得a、b、c构成三角形的三边,依据海伦公式(其中p为半周长)可得:

评注:简洁美就是数学美.数学往往是利用最基础、最简单的性质解决了极其复杂的问题,正所谓“四两拨千斤”.

例6 (2007年IMO试题)若x、y、z≥0,求证:

(x+y+z)(2xy+yz+zx)2≤3(y2+yz+z2)(z2+zx+x2)(x2+xy+y2).

证明:(1)当x=0或y=0或z=0时,上述不等式显然成立;

(2)当x、y、z>0时,设a=x+y,b=y+z,c=z+x,由性质2可得a、b、c构成三角形的三边,则p-a=z,p-b=x,p-c=y,故原不等式等价于:

事实上,我们熟知△ABC中二个结论:

将上述②、③代入①,即只要证明R≥2r,这正是著名的欧拉定理.

评注:例6的确非常困难,几乎无从入手.初看例6,似乎与三角形毫无关系,但是通过换元:a=x+y,b=y+z,c=z+x就发现隐含“两个正数之和大于第三个正数”这一最简单的性质,这样为利用性质2奠定基础.构思奇特,让人拍案叫绝!

例7 (优美不等式)设a、b、c均为正数,且a+b+c=3,

证明:由已知条件可得所证不等式等价于:

值得注意的是:式④是三角形中一个重要的不等式!

分析如下:显然因式a+b-c、b+c-a、c+a-b中最多一个非正数(否则矛盾!).

(1)若上述三个因式中只有一个因式为非正数时,则不等式左边为非正数,而右边恒为正数,显然成立;

(2)若上述三个因式中没有非正数,即三个因式全为正数,此时:

a+b-c>0、b+c-a>0、c+a-b>0

⇒a+b>c,b+c>a,c+a>b.

由性质2可得a、b、c作为三角形三边,令a=x+y,b=y+z,c=z+x,则有:

(2x)(2y)(2z)≤(x+y)(y+z)(z+x).

这是显然的,由二元均值不等式可得:

上述三式相乘即可得证.

评注:例7是文[1]中提出的26个优美不等式中的第19个不等式,有趣的是:例7就是依据2001年IMO试题改编而来,原题为:设a、b、c为正数,abc=1,求证:

(x+y-z)(y+z-x)(z+x-y)≤xyz.

这正是式④.

事实上,上述所举例题的确难度较大,乍看似乎无从入手.表面上看,这些试题好像与三角形没有必然的关系,甚至毫不相干,但是经过适当变形,尤其是精妙的构造后得到“任意两个正数之和大于第三个正数”,借助性质2,即构造三角形,再利用性质1来解决问题.

正如荷兰著名的数学家、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所言,数学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再创造的工作,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再创造而获得的知识,才能被掌握并灵活运用.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开发、拓展这些看似简单甚至不屑一顾但却蕴含巨大能量与价值的性质、结论,显得特别重要而紧迫,尤其对那些即将参加自主招生、各级各类竞赛的考生来说如虎添翼,这正是笔者本文的目的.

1.安振平.二十六个优美不等式[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上旬),2010(1-2).

5.王淼生.浅谈构造三角形的方法与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2(7).

6.王淼生.例谈一类换元法证明三角形不等式[J].高中数理化(教师刊),2012(11).

猜你喜欢
因式三边正数
三角形中线与高之间的三个几何不等式
九点圆圆心关于三边的对称点的性质
走三边
“正数和负数”检测题
含偶重因式(x—a)2的函数高考题赏析
学好乘方四注意
浅析“三边”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
正数与负数(小相声)
《分解因式》《提公因式法》测试题
《运用公式法》测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