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标引领 教材落定——基于2011年版修订课标之初中教材首章《有理数》的探变

2013-07-25 05:50山东省滨州市北镇中学初中部邢成云
中学数学杂志 2013年8期
关键词:修订版正数负数

☉山东省滨州市北镇中学初中部 邢成云

作为初中阶段教材的开篇《有理数》,其变与不变自然有着对初中阶段数学教材的统领作用,2011年版课程标准修订版的出台,引领了教材的修订,2012年秋季教材的面世,给了我们进一步理解课标的机会.本文拟以《有理数》一章为例,探寻新教材的变化,意欲以绵薄之力服务于教材的建设,进而指导自己的日常教学.

一、导入环节之变

除了减掉“有效数字”这一2011年版课标明文提出的概念外,本章的主体内容变化微乎其微,但有部分节次的导入环节却有变化.仔细研读、对比,不难发现变化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突出数学本味儿,淡化生活味儿,消除了某些无谓的干扰,降低了外部认知负荷,便于学生更好地感知数学、理解数学.

如有理数乘法的开篇,舍弃了原来烦琐的实际问题,通过相对简约的形式,从探寻规律中合情入理地引入课题,突出了思想性,发挥了类比的引领作用,把学生从烦琐的实际问题的漩涡中拉了出来.

又如有理数的乘方的导入环节,较之原实验版拉长了概念的形成过程,从明确研究乘数相同的运算开始,遵循从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轨道,步步深入,揭示课题.

二、例题之变

例题是有导向作用的,无疑,它的变化是对2011年版课标变化的顺应.如第18页的例2,顺应了前文中有关净胜球的引例的舍弃,减少了外部干扰,有助于学生对数学本质的理解.

另有部分例题的内容变得充盈丰满,从类型上变得全面,从梯度上变得有层次感,并非原来的突兀呈现.

如新教材第30页的例1,原实验版第30页如此设计:

现在的修订版改为:

可见,变原来的2个小题为3个,不但丰富了题目的内涵,使得原有的两种类型“负乘正”“负乘负”成为“负乘正”“正乘负”“负乘负”三种形态,而且通过增补第二小题及其旁注,渗透了从运算的角度确定一个数的相反数的方法(对相反数概念的别样解读).

再如第45页的例5,原实验版第45页如此设计:

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下列各数:1000000,57000000,123000000000.

现在的修订版改为:

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下列各数:1000000,57000000,-123000000000.

虽然仅是其中之一一个符号的变化,但价值定位存在落差,由原来一味地表达一类数——正数,变成了两类数,使得科学记数法的应用范围全面展现,避开了单一形式形成的误导嫌疑,可谓一个符号改变了境界.

三、题目之变

此处的题目专指教材中的练习、习题和复习题.修订版教材对原实验版题目进行了适当的增补、删减、调整,使每个题目能更好地发挥“各司其职、各尽其能”的应有之力.

1.调整顺序

次序的变化,愈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符合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梯度渐进的基本规律,针对性更强.

如1.1《正数与负数》的两组小练习,前后整体互换,顺应了教材的顺序调整,并在第一组练习中增加第二小题,突出了相反意义的量,具有承上启下之作用,整体而言,符合从实际问题到数学问题的过渡.而原教材恰好相反,使得思维倒置,有悖于学生的认识序列.

再如1.2.2《数轴》一节的练习,把原来的1、2两题对换,变原来的“画数轴——表示数——读数轴写数”为现在的“读数轴写数——画出数轴——表示数”.如此,理顺了由易到难的脉络,因为读数轴写数远比画数轴表示数简单得多.

总之,题目调整后的顺序,更符合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的逻辑联系和思维要求.

2.充盈内容

又如复习题1增设的第11题和第16题,一个以实际问题为背景,综合了数的有关运算,能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领悟数学的价值,一个以计算器为媒介,着眼于学生的合情推理,重在渗透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问题意识.

3.增补题目

(1)增加练习.

如第19页的练习增设第4题,该题是一道链接生活但不失数学味儿的题目,是对同一数学式子作出多样化理解的渗透,是关注学生个性差异的体现.

再如第45页的练习增设第3题,该题是一道链接生活的跨学科题目,是学以致用的一种体现.

(2)增加习题.

如第14页的习题1.2复习巩固栏目增设第4题,它是对相反数概念的巩固,同时渗透了数形结合思想.

(3)增加复习题.

修订版复习题1第51页的第7题、第8题均是新增题目,其中第7题顺接了前文第45页例5及练习1、第47页习题1.5的复习巩固5合众托出的科学记数法;第8题虽然运算难度较小,但融入了绝对值,并有意让学生比较--3与-(-3)的异同,引领学生形成深度审视题目的好习惯.

4.删繁减难

有关净胜球的题目全部删去,因为原有的净胜球的引例和相关例题均被删去,“净胜球”一词专业性较强,干扰了学生对数学的认识,修订版将其割舍是合理的.如原实验版第26页的第11题、复习题1第51页的第7题等.

四、思想方法得以加强

本次修订版教材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把数学思想方法摆在了“桌面”上,使其显性化了.在本章的小结中,数形结合、转化的思想方法被明确提出,这种表述的显性化,突出了新添“一基”——基本思想方法的地位,这是原实验版教材所没有的.

另外,在本章的题目设置上,也加强了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植入,增添了4道题目凝聚于“数形结合”的渗透,如第9页的练习3,强化位置与数的对应,帮助学生借助数轴认识正数、负数;第14页的第3题复习巩固,借助数轴工具在平移中感知数,并为后续有理数的加法法则的探索做了伏笔;第15页的第10题体现综合运用,以数轴为载体,在分清距离大小与数轴上的点所表示的数外,还为以后学习对称,尤其是二次函数的对称做了铺垫;第52页复习题1的第10题体现综合运用,把数形结合提到一个较高的境界,灵活考查了学生对这一思想的认识,通过数轴展现信息,由形到数,然后回归数轴,帮助学生认识到相反数在数轴上的相对位置,由数到形,结果会一目了然,数形结合相得益彰的魅力可见一斑.无独有偶,在增加的内容中也有体现:如第24页的探究等.

同时,在新加题目或内容片段中渗透分类思想也较为突出,如:

1.2.1增加一个练习,即第7页的练习2:指出下列各数中的正数、负数、整数、分数:

1.3.1《有理数的加法》第16页的第1个思考:小学学过的加法是正数与正数相加、正数与0相加,引入负数后,加法有哪几种情况?

教材思想方法性的增强,从物化的题目加强中可见其踪影.

五、关注与小学阶段的联系

关注与小学阶段的衔接,基于学生的认识基础和已有经验,很多地方明文提出“在小学,…”等字样,而原实验版一般使用含糊其辞的说法“我们已经…”,似乎与小学处于断层状态.

比如在章引言中的论述颇有差异:原实验版教材如是说:“通过本章的学习,你将认识一种新的数——负数”;而修订版教材则说:“本章我们将在小学认识负数的基础上,…”.实际上,小学5年级就已经开始接触负数了,原来的说法委实不妥.

另如,第34页增加了一句“与小学学过的除法一样,…”打通了小学与初中的阻隔,顺利实现了迁移,符合学生的认识心理.

再如,第36页增加了一句“与小学所学的混合运算一样”,再次让学生感受到小学与初中的自然衔接.

可见,增添的语句或许是只言片语,但有效联通了小学、初中,让学生能感觉到初中无非就是小学已学知识的发展,并非另起锅灶,消除了神秘之感,有利于学生对“四基”的把握与领会.

六、思考栏目变多,问题意识增强

学会思考、学会思维是数学的核心任务,通过栏目的变化,督促学生质疑善思,培养问题意识,打造智慧大脑.

如1.2.3《相反数》一节,在给出相反数的概念,并通过实例分析后,增设“思考”环节:设a表示一个数,-a一定是负数吗?

笔者认为这个问题设置的好,把学生心中的困惑“揪”了出来,给学生以思维碰撞的机会,从而加深其认识.教材如此设置,抓住了学生的思维困惑点,可谓恰到好处.

另外,有部分“云图”也为凸显问题助阵,如1.5.1《乘方》一节中,第41页的“云图”“(-2)4与-24一样吗?为什么?”,把学生心中的纠结搬出来供思考,通过异同点的分析,能加深对底数、指数的理解.

第24页增加了一个探究活动,能引起学生的深度思考,它意在引导学生探索出数轴上任意两点之间的距离公式,关于这类问题,前面已有多处铺垫,置于此可谓水到渠成.

七、加大了运算力度

新的关键词“运算能力”在课标修订版中的提出,导航了教材的编写,从题目的变化中折射出加大运算力度的信号.

八、更加突出过程

过程、结果相携而生,知识的来龙去脉才会明朗,才会深入人心,从而成为学生智慧的永恒元素.

1.练习设置垫脚题

如“有理数的加法”一节增加的练习:

第18页练习2:口算:

(1)(-4)+(-6); (2)4+(-6); (3)(-4)+6;

(4)(-4)+4; (5)(-4)+14;(6)(-14)+4;

(7)6+(-6); (8)0+(-6).

可见,题目虽然简单,但除不含正数加正数的题目外,其他组合全都有,可以说全方位地反映了加法法则,这种通过口算过渡的方式非常可取.

如“有理数的乘法”一节增加的练习:

第32页练习1:口算:

(1)(-2)×3×4×(-1);

(2)(-5)×(-3)×4×(-2);

(3)(-2)×(-2)×(-2)×(-2);

(4)(-3)×(-3)×(-3)×(-3).

原来的4个计算都相对复杂,有多个因数且夹杂着符号的干扰,直接让学生运算颇有阻力,为此设置了练习1,借助口算,首先帮助学生把符号搞定,一是服务于紧接的练习2,同时也为后续有理数的乘方概念及运算性质的得出做了铺垫,可谓一石二鸟.

如“乘方的意义”一节增加的练习:

第42页练习1:(1)(-7)8中,底数、指数各是什么?(2)(-10)8中,-10叫做什么数?8叫做什么数?(-10)8是正数还是负数?

不难看出,这一练习直指底数、指数的概念,从正反两个方面帮助学生认识,给执教者做了价值引领.

2.减缓坡度、分解过程

1.2.2《数轴》的学习,原教材是一个引例图示加一个温度计模型定“乾坤”,而修订版教材把原引例图示分解为三个阶段,成为三个图,对应着三次抽象,一个是实际意义图示,它借助的是生活经验,第二个图示是在第一个的基础上抽象而来的,尚不完备,第三个图才规范呈现,如此设置,实现了实际问题——数学模型——数轴模型的渐次抽象,符合刚刚从小学进入初中的学生的认知心理,这种拉长有助于学生对数轴的领会.

九、小结之变

小结共分两部分,其中第一部分“本章知识结构图”没有任何变化,但第二部分“回顾与思考”进行了较大调整,是修订版教材变动较大的地方之一.它在原来6个直白问题的基础上,首先对负数引入的意义做了阐明,接着从整数与分数统一性的角度,明确了有理数的概念(内涵与外延),然后以有理数的运算为载体,对其间彰显出的数形结合、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做了明确的揭示,归纳出算律、算法,最后对原来的问题稍作调整,给出了5个问题供复习思考(原来的问题6调整到内容的梳理中),使5个问题更具有“引桥”作用.

这种宏观的梳理,贯通了前后,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笔者认为如此修改,使得小结更具有统摄性、思想性,更有利于学生的回顾、思考、复习.

十、其他之变

教材内容的合理增删,更加吻合2011年版课标的要求,如删去了原实验版第6页的阅读与思考——用正负数表示加工允许误差;删去了“有效数字”的所有内容;第43页的例4较之原来增加了分析栏目,给学生观察提供了方向性导引.

另外,集中变分散也是一个关注点.如有理数加法,变原来的集中呈现为现在的分而化之,化整为零,针对性更强;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的探索,变原有的集中呈现具体例子后集中呈现法则的大回环,为交换律、结合律分别依次呈现的小回环,呈现更明确.

十一、写在最后

修订版教材在保留原有优势的基础上,进行了相对适切的变化,除了吻合2011年版修订版的调整外,也对原有不合理的成分实施了调整,使得新教材更加科学、合理,更适合教师的教,更适合学生的学、探!对课标及其教材的坚守与发展,折射出课标、教材专家求真的精神、务实的品格和科学的态度.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课程教材研究所,中学数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上册(200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

3.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中学数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上册(2012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修订版正数负数
“正数和负数”检测题
Interpreting Foregrounding with the Figure/Ground Theory with a Case Study
当代诗学研究的可喜收获——评李元洛《诗美学》修订版
学好乘方四注意
历经艰辛的“负数”
非负数|a|、a2帮你轻松解题
论期刊摄影作品应出版“修订版”
正数与负数(小相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