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依存/场独立认知方式与二语习得

2013-08-15 00:49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12期
关键词:二语学习者能力

栾 天

(吉林建筑大学 城建学院,吉林 长春 130111)

美国心理学家H.A.Witkin根据对知觉的研究,提出了场依存(field independence)和场独立(field dependence)两个概念。[1](P141~146)其中,场依存是指个体对物体的知觉倾向于把外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较多地依赖自己所处的周围环境等外在参照,采用整体性认知方式,具有从环境的刺激交往中定义知识、信息等知觉目标的行为特征;场独立是指个体较多地依赖自己内部的参照,不易受外部因素影响和干扰,具有将一个目标从背景中分离出来的独立分析、判断能力,善于运用分析性知觉方式,认知改组的能力较强。[2](P29~30)

认知方式又称认知风格,指人在认知操作(包括感知、贮存)、转化和提取信息时,在知觉、记忆和思维模式上所表现出来的不同信息处理方式,是能力运用过程中的某种偏好,其个体特征具有相对稳定性。认知方式是认知语言学中的重要论题之一。场依存/场独立是认知方式中最主要的一组认知方式,它的影响可以遍及人的整个心理活动领域,是二语习得的重要因素。本文将结合场依存/场独立认知方式的特点,来进一步讨论场依存/场独立认知方式与二语习得的关系。

一、场依存/场独立认知方式的特点

相关研究证实,小学阶段认知方式不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儿童一般从“比较依存于场”向“比较独立于场”的状态发展,直至高中,男女学生在认知方式上才出现了明显的性别差异,男生多为场独立型学习者,而女生多为场依存型学习者。

场依存型学习者多依靠外部提供的有关信息,倾向于从整体上认知事物,他们学习积极,但学习不够扎实,比较容易受外部因素影响和干扰。他们喜欢无需强调认知改组能力的人际领域(如社会学、历史学、文学、语言学、教育学等社会科学);在课堂上学习积极性很高,喜欢与教师进行情景互动活动;善于合作学习,善于在非正式场合、日常生活中与人面对面地交往,善于通过情感和社会因素学习,希望教师能够建立一种富于人情味的教学环境;喜欢在无意识的情况下集体学习,用讨论的方法对信息进行及时反馈,并获得知识,经过讨论或交流,他们的学习效果会更好。他们善于把握文章框架结构及其基本思想,但对细节分析得不够清楚。场依存型学生对教学环境较为敏感,易受他人暗示,重视教师的评价。[3]

场独立型学习者多依靠自己内部的知识框架,在内在动机作用下学习,他们倾向于独立分析问题,常利用自己内部的参照,比较自信,不易受外部因素影响。他们喜欢需要认知改组能力的非人际领域(如数学、物理学、化学、材料学、工程学、建筑学等自然科学);注重认知情景,善于在课堂中通过教师系统的讲解来学习知识;重视学习的定向,课堂活动中表现得不够积极;喜欢独立地对事物做出判断。这种类型的学生比较喜欢自学,不善于与人交往。

二、场依存/场独立认知方式对二语习得的启示

场依存/场独立认知方式构成了认知方式的理论框架,是二语习得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之一。学习者特有的认知方式将影响他们对知识的获得和技能的掌握,因此,教育工作者应大力关注认知方式与解决教学问题相结合的研究。场依存与交际能力有关,而场独立则与语言能力有关。两种认知方式在不同的学习环境、学习材料、学习任务中各有所长。二语习得的课堂效果与教师传授新内容的方法、次序同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否协调有着密切的关系,教师需要在教学内容、教学目的、学生的学习方式之间寻求最佳结合点。

首先,对学生的场依存/场独立认知方式与教学方式、专业分化、个体特征、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学习动机的关系的探索,直接为因材施教提供了理论和实证依据。教师应该注意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合作表现、主观能动性、预习侧重点、笔记内容等方面,来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并依据认知方式和二语习得的关系来判断学生的认知,继而实施因材施教的教学策略。[4]在教学中,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学习年限、学习动机、学习能力、基础知识、认知方式等因素来分析学生成绩高低的原因,进而选择与学生英语认知方式相匹配的教学方法,同时,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找到适合他们的学习方法与策略,使他们处于积极地接收新语言、新信息的状态。[5]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认知风格,使其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之处,着重培养场依存型学习者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的能力,鼓励其多练习英语写作、阅读理解等题型;着重培养场独立型学习者的口语表达、交际能力,鼓励其积极参加学校的英语角、English office hour等活动。

其次,尊重和发挥学习者的认知风格优势。在语言学习中,场依存型学习者的语言交际能力强,善于运用丰富的词汇,有节奏、有逻辑地阐述故事脉络,表达主题思想;而场独立型学习者的语法规则掌握得比较牢固。[6]但从二语习得实践活动来看,场独立认知方式与学生的英语学习呈有意义的正相关,更有利于外语的教与学。对不同认知风格的学生,教师应该有目的、有计划地对教学目标、内容、手段等进行选择、组合、管理,给予不同方式的教学反馈,顺利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调控。[7]引导学生将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运用到学习中,主动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掌握学习策略,以便顺利完成各个阶段的学习任务。

最后,个体的认知风格在理解、储存、转换和利用信息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倾向性,教师应该将竞争与合作机制引入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8]鼓励不同认知风格的学生进行小组比赛,对场依存型学生进行引导激发,不仅可以提升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而且还可以促进师生间、生生间的交流协作,在实践中培养学生丰富多彩的人格,促进个体与社会的和谐统一,促进场独立/场依存型认知风格的相互转换,取长补短,最终达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的教育目标。

场依存/场独立是认知风格的核心,是二语习得的关键因素。认知风格研究能促进因材施教教学原则的具体化,在二语习得中,只有学生清楚地了解自身的认知风格类型及特点,教师设计出和学生认知风格相匹配的教学策略,才能更好地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才能不断地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进而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和谐发展,提升学生的二语习得水平。

[1]杨连瑞,张德禄.二语习得研究与中国外语教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2]谢斯俊,张厚粲.认知方式[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

[3]陈文存.个性差异研究在外语教学实践中的局限性——从场独立/场依存谈起[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

[4]方岚.场独立/场依存认知理论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

[5]李志雪,李绍山.国内场独立/依存认知风格与外语教学关系研究综述[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8(5).

[6]李喆.认知方式与外语教学[J].聊城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2).

[7]梁宁建,殷芳.学生的认知风格与教师的教学策略之间关系的研究[J].心理科学,1998(2).

[8]张晓慧,郑淑明.英语学习成功者与不成功者元认知策略差异研究[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5).

猜你喜欢
二语学习者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透视”第二语言习得心理过程*——关于二语加工的一次学术访谈
汉语学习自主学习者特征初探
当代二语习得研究中介语对比分析方法理论与实践
《教学二语习得简介》述评
高校学习者对慕课认知情况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