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颈椎夹脊穴和药物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比较观察

2013-10-31 08:52陈文洪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3年7期
关键词:夹脊供血基底

陈文洪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综合征属于一种临床症候群,多发于中老年人,该类疾病患者发病多呈发作性,时间从几秒钟到几分钟,严重者可能导致椎-基底动脉血栓,危害极大[1,2],为了比较针刺颈椎夹脊穴和药物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本文总结2011年8月至2012年9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综合征患者47例病例资料,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对象来自于2011年8月至2012年9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综合征患者47例病例资料,包括男18例,女29例,年龄范围为38~74岁,平均年龄为(66.8±21.3)岁,患者入院治疗时病程范围25~93 d,平均病程时间为(40.9±28.4)d。统计资料入选标准:入院治疗前临床表现为头眩晕恶心现象,患者视线不同程度模糊,另有严重患者出现猝倒和昏迷现象,对患者进行双侧椎动脉超声检查结果显示患者血管壁增厚现象,动脉粥样硬化回声现象等。所有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进行分组:针刺颈椎夹脊穴治疗的针灸组26例,丹参注射液和西比灵治疗的药物组21例,统计学t检验方法对两组的一般病例资料(平均病程,平均年龄等)进行差异检验,结果表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患者在不同方法治疗后的疗效结果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针灸组治疗方法:被治疗者针灸体位:患者与桌前端正做好,两前臂自权屈曲相向放于桌上(两手掌相叠,掌心朝下),患者额头自然枕于手臂上,使颈后充分暴露。针灸前嘱咐患者精神完全放松,针灸时取C3-C7位夹脊穴(30号1.5寸针,常规消毒处理),针尖朝向为颈椎两棘突之间,针灸手法取平补平泻手法,使针感传向肩背和患者手臂方向,留针半小时,此针灸治疗方法每天进行一次,连续治疗一周为一个疗程。药物组患者治疗方法:丹参注射液(剂量为300 ml)以静脉点滴方式给药,每天点滴一次,另外口服西比灵(剂量为5 mg),1次/d,连续治疗一周为一个疗程。所有患者连续治疗4个疗程后按照文章疗效标准进行统计。

1.3 疗效指标 临床症状(眩晕,恶心呕吐等)消失,患者经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表明椎-基底动脉恢复正常者视为痊愈,临床症状明显缓解,超声检查患者的椎-基底动脉弹性明显改善者视为显效,临床症状无明显好转甚至加重者视为无效。

1.4 统计学方法 本文统计资料经总有效率计算(痊愈者与显效者均纳入总有效率计算中)后,数据录入SPSS 17.0统计学软件包中进行统计学分析,t检验结果检验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是否具有统计学差异性。

2 结果

针灸组治愈10例,显效14例,总有效率92.3%,药物组治愈5例,显效10例,总有效率71.4%,统计学检验结果表明两组疗效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结果如下表1:

表1 两组患者疗效结果比较表

3 讨论

本研究针灸治疗方法的依据: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综合征的病变主要为骨,病变部位为督脉以及足太阳足少阳经循行的范围之内,该病的病机主要为体虚、劳损后,又遭风寒湿诸邪入侵,从而导致了患者颈部的经络闭塞,气滞血瘀而致病。

另外,夹脊穴属于经外奇穴之一,其位置为颈背部夹督脉伴足太阳经而行,因此,根据“静脉所过,主治所及”的中医治疗理论[3],行针灸刺激颈部夹脊穴,可以直达患病所在,疏通堵塞的经络,改善病变部位血流情况,调节营养,最终达到治疗的目的。

[1] 何敬敏,彭全成,鲍志敏,等.针刺配合冰片贴耳穴治疗颈性眩晕疗效观察.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9,29(3):208-209.

[2] 孙月华.针刺颈椎夹脊穴对椎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江西中医药,2011,38(1):62.

[3] 张洪岩.针刺颈椎夹脊穴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综合征.针灸临床杂志,2010,19(8):36-36.

猜你喜欢
夹脊供血基底
夹脊穴考辨
基于适应证与解剖相关研究颈夹脊穴定位研究
《我要我们在一起》主打现实基底 务必更接地气
心肌供血不足是怎么回事?
胸主动脉供血与腹主动脉供血肺隔离症的影像学表现对比分析
大跨度多孔箱涵顶进过程基底摩阻力研究
辣语
a-C基底对WSx 薄膜组织结构及摩擦学性能的影响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案
可溶岩隧道基底岩溶水处理方案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