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袖状切除联合胆胰转流术在重度肥胖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2013-11-08 05:38朱建华濮伟刚钱筱健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3年19期
关键词:肥胖病病态幽门

朱建华,于 泓,濮伟刚,钱筱健,唐 伟

(江苏省苏州市立医院本部普外科,江苏苏州,215006)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肥胖症患者逐年增加,肥胖病或病态肥胖有别于一般单纯性肥胖,其往往合并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冠心病、严重的关节疾病及内分泌紊乱等一系列疾病。肥胖症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饮食控制、体力锻炼、药物治疗,由于难以坚持,极易反弹。目前,手术治疗肥胖病在欧美国家已普遍开展,仅在美国每年接受此类手术的患者就超过10万例,而国内起步较晚。21世纪初郑成竹等[1]陆续开展了相关临床和基层研究工作,由于国人接受度较低,国内开展不多。本院2008年2月—2012年2月共对8例重度肥胖病患者实施了胃袖状切除联合胆胰转流术手术治疗,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08年2月—2012年2月收治的重度肥胖病患者 8例,其中男2例,女6例,年龄16~56岁,平均33岁。入院前患有重度肥胖,体质量 105~127 kg,平均112 kg,体质量指数(BMI)35.1~49.5,平均41.8;2例合并高血压及高脂血症,3例合并糖尿病,1例有闭经等内分泌紊乱,1例合并高血压、骨关节病,1例合并阻塞性睡眠暂停综合征及高血压。8例患者术前均经非手术治疗失败,有强烈的手术意愿,术前行常规生化全套、头颅MRI、甲状腺功能测定、皮质类固醇及生长激素测定等检查,排除垂体瘤、甲状腺功能减退、Cushing综合征等所致的继发性肥胖,经消化科、内分泌科、麻醉科等多科会诊,术前反复告知手术风险,并签署手术志愿书后手术。

1.2 手术方法

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患者取仰卧位,取上腹正中切口,长约10~16 cm,用超声刀由胃窦部开始离断胃结肠韧带,切断脾胃韧带,离断胃短血管,分离胃胰韧带,离断胃后血管,保留胃网膜左血管,胃左、右血管,在胰腺上缘切断十二指肠并关闭残段,近段由幽门插入胸管至食管,胸管紧贴胃小弯,在幽门上5 cm大弯侧紧贴胸管用侧侧关闭切割器行袖状胃切除,然后距回盲部250 cm处切断小肠,远端与残胃行端端吻合,近端在距回盲部120 cm处与回肠行端侧吻合,残胃大弯侧丝线加强浆肌层,防止出血及漏,关闭肠系膜间隙,留置腹腔引流管,手术结束。

2 结 果

本组8例手术均获成功,无1例发生吻合口及残胃漏、肠梗阻以及胃肠道出血等并发症。术后第1、6、12个月进行随访,8例患者减重效果显著,见表 1;根据 Reinhold等[2]评定的标准,效果极佳7例(87.5%),效果良好1例(12.5%),术后监测血糖及血脂、血压等也有明显改善;1例闭经患者术后6个月月经恢复,除1例患者术后1个月出现低钾、低钙血症外(经治疗及指导饮食后好转),其余患者未发生微量元素及蛋白质缺乏等并发症。

表1 8例患者手术前后BMI变化比较

3 讨 论

3.1 肥胖病的手术适应证

判断肥胖程度的常用指标是BMI,因人种、文化和环境等差异,世界各地诊断肥胖症的标准并不一致,但出现并发症被视为核心要素,国人的BMI≥28时,检出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的危险因素的特异度就高达90%以上[3-4]。

对于成人病态肥胖患者,手术指征为:非手术减肥治疗失败,BMI>40 kg/m2,或BMI>35 kg/m2且并发严重的肥胖相关疾病,如2型糖尿病、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肥胖相关心肌病或严重的关节疾病[5]。青少年病态肥胖的手术指征:①已经或接近达到生理成熟;②有计划地控制体质量至少6个月但效果欠佳;③严重肥胖(BMI≥40kg/m2)伴肥胖相关并发症,BMI≥50 kg/m2;④良好的依从性,包括接受术后营养指导、医学心理学评估和术后1年内避免妊娠等[6]。

根据腹腔镜肥胖外科临床应用指南(2008年版)[7]BMI>35为重度肥胖,本组患者BMI均>35,属于重症肥胖,且均不同程度合并各类代谢并发症,单纯手术可能达不到手术效果,所以均采用胃袖状切除联合胆胰转流术。

3.2 肥胖病的手术方式及改良

1954年Kremen等[8]首次报道了1例空回肠旁路手术治疗病态肥胖病,揭开了减肥外科手术治疗的序幕。减肥手术发展至今已开发出数十种术式,根据作用机制可分成3大类:限制摄入型、减少吸收型和联合型手术。很多术式因手术后易反弹或因术后出现较严重的并发症被逐步淘汰。如今,共有5种手术治疗病态性肥胖病的方法已经得到安全而有效的临床验证,这5种手术方式是:可调节胃绑带术(AGB)、“Y”形胃肠短路术(RYGBP)、改良简易型胃肠短路术(MGB)、胃袖状切除术(SG)、胆胰转流术(BPD)或十二指肠转位术(BPD-DS)。

胃袖状切除术以及胆胰转流术为减肥手术两种较为经典的术式。SG常作为联合BPD治疗重症肥胖患者的一期手术,但研究[9]显示SG单独应用减重效果也很明显,BPD的效果似乎更好,且更适合合并代谢性综合征的患者。BPD是20世纪70年代由意大利的Scopinaro等[10]设计并首先实施。手术由两部分组成:第一步是切除胃远端并封闭十二指肠残端,保留的残胃容积为200~500 mL;第二步是选取从Treitz韧带到回盲瓣小肠全长的中点行小肠半横断,将小肠攀在回盲瓣上方50 cm处与小肠吻合。不少学者对胆胰转流术进行了改良,一些学者将残胃容积减少到100~150 mL以此减少胃空肠吻合口溃疡及出血的发生。Hess和Marceau等[11-12]将其改良为垂直袖状胃切除并保留完整的幽门结构,回肠末段的共同通道延长至100 cm,发现联合SG的BPD-DS的效果还要优于远端胃切除的BPD,且手术风险及并发症均较老式BPD少。Domene等[13]改良的胆胰转流术则保留了远端胃囊,以简化操作及减少并发症[13-14]。本组患者均采取了保留胃远端幽门结构的胃袖状切除术,以及延长共同通道的胆胰转流术,术后证实并发症少,且效果良好。

3.3 本组病例的相关治疗体会

本组8例患者采取胃袖状切除联合改良胆胰转流术,根据随访结果,治疗效果良好,术后并发症少。作者体会如下:①胃袖状切除联合胆胰转流术减重效果虽好,但对轻、中度肥胖患者可能会导致体质量过于下降,影响健康,因此不适合此类患者;②单纯胃袖状切除,难以避免术后胃代偿性扩大,导致体质量反弹,因此对于重症患者,联合胆胰转流手术,效果更确切;③本组病例通过术式改良,保留胃远端幽门结构,延长共同通道,既可以通过幽门调节使患者出现饱胀感,从而控制饮食,达到更好的减重目的,又可以减少倾倒综合征及蛋白营养不良的发生;④保留远端胃囊等手术方式对年轻患者应慎重,因为患者术后远端胃囊的检查受到限制,无法行胃镜检查诊断残胃病变,特别是残胃癌的诊断;⑤由于重建了消化道,术后患者有可能并发吻合口溃疡、出血,并导致微量元素、维生素以及营养物质的吸收不良,因此术后需要精心随访,定期进行相关化验检查,指导相关饮食,避免出现相关代谢并发症[15-17]。

[1]郑成竹,柯重伟,印慨,等.腹腔镜垂直捆绑胃成形术治疗病态肥胖(附25例报告)[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2,22:591.

[2]Reinhold RB.Critical analysis of long term weight loss following gastric bypass[J].Suig Gynecol Obstet,1982,155(3):385.

[3]国际生命科学学会中国办事处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联合数据汇总分析协作组.中国成人体质指数分类的推荐意见简介[J].中华预防学杂志,2001,35:349.

[4]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数据汇总分析协作组.中国成人体质量指数和腰围对相关疾病危险因素异常的预测价值:适宜体质量指数和腰围切点的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2,23:5.

[5]NIH conference.Gastrointestinal surgery for severe obesity[J].Ann Intern Med,1991,115(12):956.

[6]Gumbs AA,Gagner M,Dakin G,et al.Sleeve gastrectomy for morbid obesity[J].Obes Surg,2007,17:962.

[7]美国胃肠内镜外科医师学会.腹腔镜肥胖外科临床应用指南(2008年版)[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12,15(5):85.

[8]K remen AJ,Linner JH,Nelson CH.An experimental evaluation of the nutritionalimportance of proximal and distal small intestine[J].An Surg,1954,140:439.

[9]Bernante P,Foletto M,Busetto L,et al.Feasibility of laparoscopic sleeve gastrectomy as a revision procedure for prior laparoscopic gastric banding[J].Obes Surg,2006,16:1327.

[10]Scopinaro N,Gianetta E,Civalleri D,et al.Bilio-pancreatic bypass for obesity:Ⅱ.Initial experience in ma[J].Br J Surg,1979,66(9):618.

[11]Hess D S,Hess D W.Biliopancreatic diversion with a duodenal switch[J].Obes Surg,1998,8(3):267.

[12]Marceau P,Biron S,Bourgue R,et al.Biliopancreatic Diversion with a new type gastrectomy[J].Obes Surg,1993,3(1):29.

[13]Domene C,Volpe P.Laparoscopic biliopancreatic diversion without gastrectomy five-year follow-up[J].Surg Obes Relat Dis,2008,4(3):300.

[14]Christou N,Sampalis J,Liberman M,et al.Surgery decreases long-term mortality,morbidity,and health care use in morbidly obese patients[J].Ann Surg,2004,240(3):416.

[15]郑瑾,叶平,王昕,等.北京部分社区人群肥胖与微量白蛋白尿相关性研究[J].中华内科杂志,2011,50(5):388.

[16]姜静霞.青春期肥胖多囊卵巢综合征30例临床特点及治疗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0,14(12):147.

[17]陈超,叶山东,洪海鸥,等.双能X线吸收法诊断肥胖症的价值初探[J].中华内科杂志,2010,49(10):879.

猜你喜欢
肥胖病病态幽门
远离幽门螺旋杆菌 分餐真的很必要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骨质疏松症相关性研究进展
病态肥胖对门诊全关节置换术一夜留院和早期并发症的影响
病态肥胖对门诊关节置换术留夜观察和早期并发症的影响
犬猫肥胖病防治探究
君子之道:能移而相天——王夫之《庄子解》对“社会病态”的气论诊疗
犬猫肥胖病防治
口腔与胃内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
针药并用治疗单纯性肥胖病脾虚湿阻型40例观察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脑卒中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