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台区农发水保项目助推宝鸡市现代生态城市建设结硕果

2014-01-30 22:40杨亚军
中国水土保持 2014年11期
关键词:宝鸡市生态园林项目区

杨亚军,王 锋,张 虹

(宝鸡市金台区水土保持工作站, 陕西 宝鸡 721000)

长期以来,林业生态建设的重点基本上都在山区,对城市而言重点是建成区的绿化、美化,比较注重视觉效果,但很少顾及城市及其周边地区,这种生态建设模式已经不适应现代城市生态建设需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生态建设越来越显得重要。

为了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步伐,宝鸡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建设“工业强市、畜牧大市、旅游名市和现代化生态园林大城市”和创建“最佳投资环境、最佳人居环境”的发展思路。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总体部署,在金台区委、区政府的关心支持下 ,我们通过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项目的实施,探索出一种成功的城郊型水土保持开发治理模式,为改善市区生态环境、提高城市品位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1 项目区基本情况

金台区地处宝鸡市区北半壁,是宝鸡市3个市辖区之一,全区总面积309 km2, 总人口37.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1.95万人,农业劳动力6.89万个,人口密度为1 162人/ km2,辖2镇3乡7个街道办事处(其中涉农街道办事处4个)103个行政村。全区水土流失面积276 km2, 截至2002年底仅治理了36 km2。

2003—2005、2006—2008、2009—2012年金台区连续实施了三期国家农发水保项目,共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89.85 km2,累计完成治理投资3 100余万元。

2 治理成果及效益

国家农发水保项目的实施,使项目区的自然面貌焕然一新,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提高,对于提高城市品位,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促进全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宝鸡市建设工业强市、畜牧大市、旅游名市和现代化生态园林大城市,营造最佳投资环境和最佳人居环境做出了贡献。

2.1 农业基础设施得到改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

坡改梯等工程的实施,增加了基本农田,使地块斜、陡、短、窄的陡坡地变为缓、平、长、宽易于机械作业的梯田,“三跑田”变成了“三保田”,提高了土壤保水率和土地产出率。坡面水系配套建设,提高了农田水利化程度,使梯田达到了蓄水有池、灌溉有渠、排水有沟,形成了综合开发、立体防护的格局,提高了项目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增强了农业发展后劲。

2.2 农业产业结构得到优化,农民收入稳步增加

项目区基本农田建设与产业结构调整并举,合理开发利用水土资源,科学安排各业用地比例,培植水保基地,积极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都市农业、观光休闲农业、民俗旅游农业,逐步建立起了城郊特色农业新体系。项目区农林用地比例由原来的2.75 ∶1调整为1.99 ∶1。项目区各项措施发挥效益后,预计年产出经济效益2 082.4万元。通过农发水保项目建设,人均增加基本农田153 m2,农民人均年增收111.6元。

2.3 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通过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形成了完整的防护体系,土壤保水、保土、保肥能力显著增强,年拦蓄径流20.31万m3、减少土壤流失22.3万t,土壤侵蚀模数由原来的3 640 t/(km2·a)减少到了目前的2 465 t/(km2·a),林草覆盖率提高10.3百分点,达到29.36%,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2.4 加快了生态园林城市建设步伐

通过项目的实施,市区北坡已基本实现了绿化亮化美化,构筑起了北坡绿色长廊,市区人均增加公共绿地面积3m2,建成了4个集绿化、休闲、旅游为一体的城市水保特色示范园区,形成了“水在城中、城在林中”的自然景观,为全市人民提供了一个生态良好、环境优美的休闲娱乐场所,使宝鸡的城市品位得到全面提升,为建设生态园林大城市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3 结 语

宝鸡市金台区将农发水保项目与城市生态建设和城郊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是一种成功的水土保持开发治理模式,为改善市区生态环境、提高城市品位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对全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对城市近郊而言,生态环境显著改善,促进了“创卫、创模”达标;就农村发展而言,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得到提高,推动了全区新农村建设;就水保项目而言,带动了全社会向水保事业的投入,形成了“水保项目搭台、地方政府唱戏、社会各界参与”的良好局面。

猜你喜欢
宝鸡市生态园林项目区
2010—2019年宝鸡市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及时空聚集分析
合阳县节水灌溉项目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宝鸡市普瑞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精雕细琢筑品质 生态绿都入画来——郑州市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纪实
微探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中的植物配置
生态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探究
生态园林城市建设路径探究
宝鸡市陈仓区:五化提升强堡垒 党建引领扶真贫
浅谈亚行贷款项目对项目区发展的影响
情深似海(女声独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