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在统一

2014-03-05 00:55钱耕耘
关键词:理论体系理想信念理想

钱耕耘

(西安文理学院 思想政治教育部,陕西 西安710065)

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涵从理想信念的视角看都是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这个意义上它们都是“在理想信念上来思考中国实践”的结果。中共新一届领导集体提出的“中国梦”既深深体现了今天中国人的理想,也深深反映了中华民族不懈追求进步的光荣传统。作为对我们党领导的革命、建设、改革这个一脉相承、薪火相传、生生不息的壮丽事业的理论概括,它为实现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在统一能够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一、中国梦的理想信念特征

自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阐释“中国梦”的概念以来,理论界从不同的角度给予了多种阐释,多种理解,但如果不彻底从理论上厘清基本内涵,就很难挖掘其时代内涵。梦想即梦中怀想,它出自汉司马相如《长门赋》的“忽寝寐而梦想兮,魄若君之在旁。”五代王定保《唐摭言·怨怒》中说,“虽限山川,常怀梦想。”宋苏轼《赠清凉寺和长老》又诗云,“老去山林徒梦想,雨馀钟鼓更清新。”基本上都是在文学和诗词的形容层面使用,“梦想”和“理想”有着密切关系。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们社会实践的深入和对社会认识的深化,越是具有理想的意识,总是会对社会理想不断地进行新的充实阐释和追求提高,由此习近平同志把“中国梦”作了理论上的提升,由单纯的道德层面上升为哲学层面,描绘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不断求索、不懈奋斗的历史,把实现中华民族的振兴和富强看作是整个20世纪中国人的时代主题,实现了理想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是从社会实践中产生又在社会实践中不断得到检验和发展,进而把它看作是一种信念信念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对某种思想理论、学说和理想所抱的坚定不移的观念和真诚信服与坚决不移的观念和真城信服与坚决执行的态度,“信”是信念突出的本质特征,在本质上,它表达的是精神状态,不是一种单纯的知识或想法。我认为,“中国梦”是一个“大”梦,属于精神领域中的理想信念范畴,它浓缩了一代又一代民族理想和信念,它们之间有着内在关联性。

第一,梦想和理想都包含着人们对社会发展前景的构想,具有超前性、预见性。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总是依据自己的理想和梦想进行实践活动,规划社会的生活、塑造国人的人格,确立国人在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中的立场和行为方式,选择国家的发展道路,使梦想和理想发挥它的支配作用和导航作用。“中国梦”认为“国家好,民族好,大家好”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当然今天我们要实现的“中国梦”,不是简单地重寻昔日的荣光,由于中国梦是一种集体想象,一头连着国情,一头连着理想,反映了中国人的共同利益,也凝聚着中国人的共同理想和目标,所以梦想和理想都来源于社会现实,又高于社会现实,是对已有社会现实的一种认识和预见。近现代以来中国人的梦想和理想就是现代化之梦、社会主义之梦、民族复兴之梦,希望凭借自己的勇气、智慧、创造精神,去争取美好生活的愿望和梦想。

第二,梦想和理想包含着一定社会群体对社会目标的愿望和追求,具有时代性、阶级性。梦想和理想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同一定时代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相联系,是一定社会的历史条件和经济政治关系的产物。相应地,“中国梦”也呈现出那个阶段的诸多重要时代特征,因而它具有历史性、时代性的特征。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社会实践的广度和深度不同,社会各个领域、各个地区并不必然处于平衡和有序状态,人们的愿望、要求和追求目标就不一样。因此,不同时代代表某一阶级的党派、代表不同社会阶层的集团或不同政治力量,有着不同的梦想和理想。洪秀全和康有为提出和实践过不同的救国方略;孙中山倡导三民主义;无产阶级和共产党人则追求共产主义光明未来。当前中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时代特征决定了“中国梦”的理想信念要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以上表明,虽然它们切入问题的角度、涉及的领域与阶级立场也有所不同,但都传达出同一个声音,中华民族必须独立自强,走向复兴。因此要深入分析“中国梦”的社会内涵,必须了解它提出的历史和社会背景。

第三,梦想和理想包含着对社会发展目标的规律性认识,具有合理性、科学性。科学梦想和理想建立在客观规律的正确认识的基础上,没有实现可能性的东西不能称为梦想和理想。判断一种梦想和理想是否合理、进步与科学,一般可依据三条客观标准:一是看这种梦想和理想是不是正确反映了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是不是合乎历史的发展方向;二是看这种梦想和理想是不是具有实现的可能性;三是看这种梦想和理想是不是为社会的大多数人谋利益,是不是有益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中国梦把我国56个民族、13亿多人紧紧凝聚在一起的,概括了5000多年中华民族的悠久文明、回顾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共同经历的非凡奋斗,承载着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艰辛探索的伟大实践,确立了我们的共同目标是超越西方的社会制度,走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它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是一种规律性的认识和把握。

第四,梦想和理想都具有多样性和多层次性,要整合各个层次的向度以合力来实现。“中国梦”具有多个维度,基于不同标准可以有不同的区分,从层次上来看,梦想和理想可以概括为四类,一是生活梦想和理想;二是职业梦想和理想;三是道德梦想和理想;四是社会梦想和理想。这四个方面不是平列的,社会梦想和理想是其中的核心,是最根本的,它规定和制约着其他三个方面,但包含着其他三个方面。从社会层面上看,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想和制度的产生和实现,使人类对美好社会的梦想建立在公正、合理的社会制度之上,中国梦使理想之梦代表无产阶级的长远利益,成为最科学、最进步、最美好的梦想;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梦想和理想可以概括为二类,一类是集体梦想和理想,另一类是个人梦想和理想,个人梦想和理想是“梦”的外部映射,而集体梦想和理想是高层次的,中国梦不仅仅“在中国”,它有更高的层次,是“为了中国”,体现为实现最高理想而具体化了的每个阶段的社会理想;集体梦想和理想由个人梦想和理想构成和实现,“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1]

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阐释和实现的阶段性中国梦

国家的梦、民族的梦,往往是社会理想的一种表现形式,中国人世世代代对“梦想”追求,贯穿了整个中国历史,尤其是中国近现代史。“中国梦”萌发、形成于耻深痛极的近代百年,近代是中国历史一个重要的分水岭。由于梦想和理想都具有阶段性特征,中国梦的实现要有许多必经阶段,需要接续奋斗、接力探索。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分别从当时的时代阐释了中国梦。1840年爆发的鸦片战争失败使中国从此由一个政治上独立完整、经济上自给自足的封建国家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也打碎了“天朝之梦”。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规划的第一份中国梦就是中国革命分两步走,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一是改变封建社会形态,使之成为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社会;二是建立社会主义社会,于是在华夏大地掀起一场前所未有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中华民族整整用了109年,才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中国梦。新中国成立伊始,毛泽东等又提出要使中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实现工业、农业、科学技术和国防现代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阐释的梦想是,通过改革开放之路,“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制定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所阐述的理想信念、目标概念、语境不同,内容也不一样,但都反映了中国梦所经历的阶段性特征,都点燃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每个阶段生命的希望和热情的梦想,催动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人奋起战斗的勇气和决心,激扬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人无视眼前的任何困难,鼓舞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人百折不挠,永不放弃!

中国梦是由一个又一个阶段性目标连接起来的,跨出第一步,才有第二步。由于中华民族梦想和理想的一致性、承继性和远大性,每一阶段的实现都为下一阶段的实现打下了基础和条件,下一阶段梦想和理想是前一个阶段梦想和理想的实现和超越。20世纪上半叶,中国人民进行了多次不屈不饶的英勇斗争,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实现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为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提供了根本政治前提;20世纪下半叶,中国以苏联的经验教训为鉴戒,独立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道路,找到了摆脱绝对贫困、摆脱极端落后的面貌,取得了巨大成就,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实现了小康水平、小康社会,使整个21世纪实现“中国梦”上了一个大台阶。中国梦不仅始终作为目标存在,而且始终是具体的。历史每前进一步,我党都根据前一阶段的目标实现情况,不断扩展和细化其内涵。在上个世纪制定的“三步走”战略完成和实现的基础上,21世纪初我党又提出中国社会发展“新三步走”,当前我们正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个目标是21世纪头20年的“中国梦”[2],在2050年全面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然后接续前进,在整个21世纪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中国梦的实现是一个长期的复杂历史过程,历史每前进一步都为中国梦的整体实现靠近了一步。中国共产党的最高梦想是实现共产主义,这需要长期奋斗和努力奋斗来实现。“实干兴邦、空谈误国”,中国梦的实现不仅仅是“代内人”,而且也包括“代外人”,既“需要我们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长期奋斗”,又“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自孙中山第一个提出“振兴中华”到新中国成立之日起,为实现“中国梦”经历了一百年,它具有鲜明的救亡图存、振兴中华的内涵和主旨。建国以来,我们经过几代人自力更生和艰苦奋斗,把一穷二白的旧中国改造成日益繁荣富强的新中国。十八大描绘了到2020年“中国梦”的宏伟目标体系和基本图景,是建国一百年时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目标。

两个100年组成一条连续发展、环环相扣的历史链条,由此反映出概括和总结这段历史的两大理论成果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关系是内在统一关系,但内在统一于什么,理论界和学术界还很少涉猎。从社会梦想和理想视角上来看,“中国梦”植根于中国这片土壤中,在放眼世界的大视野下,对百年来中华民族奋斗历史的渴望和追寻的概括,也是中国人对自己未来的期许[3],中国梦里的现代化、社会主义和民族复兴三位一体,都与社会理想紧密相连,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对“中国梦”的阶段性特征进行了清晰的描绘,做出了各自的历史贡献,如果把它置于中国的现代转型及人类文明的演进、中华民族从饱受屈辱到赢得独立解放的非凡历史和时代背景中进行观照,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全局来看,这两大成果都解决了不同时期的历史任务与需要回答的问题,具有各自的历史特点,它们不是割裂的,更不是对立的,二者内在统一于中国梦。这样的认识具有彻底辩证法,具有强烈的实践性,始终充满生机、活力。

三、中国梦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在统一

中国梦不仅仅是一种政治理想,但其实也是一个社会科学学理命题,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对我国社会发展前景的预期。作为当代中国存在和发展的“理想”和“梦想”,中国梦是一个复杂的概念,是一个复合性视域,是一个博大精深的科学思想体系,完整地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中国人民为社会主义奋斗的历程。用“中国梦”这个“整块钢板”从社会理想信念的视角来统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在统一是完全可以的[4],是一种有效对接。

第一,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当代成果,是一个新的整合路径。对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涵从实现中国梦的视角进行整合,有利于当下正确处理二者的关系。中国梦作为一个文化概念,必须找到合适的历史阐释模式,才能把中国梦建构为统合“理想图景”和制度依托的发展模式,并转化为社会科学的学理研究对象。中国近代经历了空前的民族灾难和巨大的社会变革,中华民族富有以坚定的信念和坚韧的毅力追求梦想的精神基因。作为一个梦想,“中国梦”是指现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理想和我们党建立共产主义社会的最高理想,具有广泛的民族共识;它是全体中国人的最强烈的民族情怀和民族信念,是由强国、富民、公平、和谐等一系列梦想组成的“梦想群”。作为一个理论,中国梦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自1938年10月,毛泽东提出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命题以来,围绕“中国向何处去”以及“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问题的阐释,具有了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新的理论体系和理论形态。今天看来,不论是革命,还是改革,都是成功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改革开放创造了中国发展的奇迹,使中国全面迈入现代化进程。由于理想信念的远大性和一致性,从理想和信念的视角提出用“中国梦”来进一步归纳概括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确是一个很好的整合路径,是完全合乎学理的。

第二,它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以及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了科学理想和信念。从总的目标上来说,中国梦完全以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自己的理论武器,但是,处于中国主导地位的理想信念不应是历史上的简单重复,而应当是对中国社会现实的必然认识。它从话语体系上对其进行了创造性转换,给当代中国社会和中国人一个既能有憧憬有超越又能看得见摸得着的目标,正是依靠这样一个既科学又有预见的理想信念,无论面对多少挑战、多大困难,始终给人以希望、给人以信心、给人以力量。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大多数中国人的心中都积攒着一股悲情和希望民族振兴的强烈愿望,无数矢志于民族复兴的仁人志士胸怀梦想,才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辉煌胜利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在今天,中国梦包含着中华民族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和在情感上的高度认同,能够实现民族整合,有很强的凝聚力,是人们追求理想信念的动力源,把国家梦、民族梦和个人梦想的实现能很好的结合,有坚实的制度支撑,能够实现“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最终目标,也为“每个中国人的梦”的实现提供“广阔的空间”,使每个人都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

第三,它昭示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和途径。马克思主义科学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迄今为至最科学、最完整的意识形态理论,要选择和根据它所揭示的社会发展方向来实现“中国梦”。共产党人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我们党经过90多年的接续奋斗和接力探索,经过多次的失败和成功,经过正确和错误的反复比较开创的革命、建设和改革道路,为实现中国梦找到了正确道路。中国梦是对中国共产党人率领中国人民为民族复兴接力奋斗的理想目标的科学概括,它符合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体现着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符合中国实际,代表着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符合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具有最广泛牢固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要牢牢把握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的辩证统一,决不能相互否定。理想决定行动,共同理想决定共同行动。以中国梦筑就当代中国人共同理想,当代中国科学发展就有了引领方向的理论旗帜、凝聚人心的精神支柱和催人奋进的思想动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凝结着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根本的梦想,使中国人民对美好社会的梦想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表现出对社会主义的美好憧憬和不懈探索,把中国梦同美国梦等其他社会属性的梦区分开来,这是一个社会发展的方向问题。面向未来,“中国梦”承载着民主充分、法治昌盛、权利神圣、国富民强,乃至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内涵等等,这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很强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感召力。中国梦虽然立足于国内,但始终没有忽略中华民族要对人类有所贡献,是试图通过这一概念既传递执政理念,又吸引国内民众,并让国际社会更多地理解中国。

[1] 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N].陕西日报,2013-3-18.

[2] 李君如.阐述中国梦,设计中国道路[N].中国经济时报,2011-6-17.

[3] 李庆英 张记合.“中国梦”是历史自觉,是责任担当[N].北京日报,2012-12-3.

[4] 杨永庚.如何“整体地”理解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内在统一性:以二者之间的关系为视角[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2011(5):125-129.

猜你喜欢
理论体系理想信念理想
理想之光,照亮前行之路
理想信念是“政治灵魂”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概论》
2021款理想ONE
理想
你是我的理想型
坚定理想信念 锤炼优良作风
《文心雕龙》理论体系再认识①——兼论“依经立义”与《文心雕龙》理论体系之关系
增强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