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崎病并发冠状动脉病变的早期防治

2014-03-15 10:16刘建兰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4年8期
关键词:丙种球蛋白川崎阿司匹林

刘建兰

(云南省昆明市富民县人民医院,云南富民650400)

论著/冠心病

川崎病并发冠状动脉病变的早期防治

刘建兰

(云南省昆明市富民县人民医院,云南富民650400)

目的探讨川崎病(KD)并发冠状动脉病变患者的早期防治方法与效果。方法将我院2004年1月~2014年7月接诊的川崎病并发冠状动脉病变患者4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自21例。其中对照组患者早期单用阿司匹林防治,而研究组患者则采取静注丙种球蛋白并予以阿司匹林治疗。观察记录两组患者心脏彩超与实验室检查结果,并对比分析。结果经心脏彩超检查治疗前后可知,研究组治疗前彩超正常患儿治疗后转为异常有1例,而对照组则出现5例,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实验室指标无显著性差异,但治疗后研究组在实验室指标上皆明显低于对照组,更趋于正常范围,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用于早期防治川崎病并发冠状动脉病变患者可取得比较良好的效果,防治效果显著,同时能明显改善患者的实验室指标,值得借鉴。

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合并症;早期防治;丙种球蛋白

川崎病(KD)也叫做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症(MCLS),其病因尚未明确,属于小儿急性全身血管炎性疾病,临床表现主要包括发热、手足红斑、皮疹、球结膜充血、硬性水肿、舌乳头增生、口腔黏膜充血等[1],极易造成患者的冠状动脉受损。从我院近几年接诊的情况来看,川崎病并发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逐年上升,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传统治疗本病以阿司匹林口服为主,而近几年研究显示在阿司匹林治疗基础上加用丙种球蛋白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2]。为了进一步探讨川崎病并发冠状动脉病变的早期防治,我院进行了相关研究,现将结果作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4年1月~2014年7月接诊的川崎病并发冠状动脉病变患者42例作为研究对象,入院后皆确诊符合日本川崎病诊断标准,针对患者并发冠状动脉病变进行观察。随机将42例患者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自21例,其中对照组:男患13例、女患8例;年龄3个月~11岁,均值(6.4±1.3)岁;心脏彩超显示异常14例、正常7例。研究组:男患12例、女患9例;年龄3个月~12岁,均值(6.6±1.1)岁;心脏彩超显示异常13例、正常8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及心脏彩超等一般资料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 方 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阿司匹林治疗,每天用量为50mg/kg(3次/天),当患者的热退后应逐量减至每天5mg/kg,予以口服,1次/天。研究组患者采取丙种球蛋白治疗,每天用量为400mg/kg,采取静脉滴注处理,具体为:先利用5ml注射用水将干粉完全溶解,然后利用50g/L的葡萄糖溶液将其稀释到3~5%,开始滴速为4~6滴/分,然后加到10~15滴/分,若患者无任何不良反应时可继续加快滴速,每次用量为0.5~1.0ml/min,尽量在1~2小时内滴注完毕。静滴丙种球蛋白连用五天,与此同时予以阿司匹林治疗,每天用量为50mg/kg,分为三次服完,待患者的热退后则减量至每天5mg/kg,一天一次。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方法

观察记录两组患者心脏彩超与实验室检查结果,并对比分析。其中心脏彩超检查时采用的是彩色多普勒2-DE诊断仪,对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皆进行心脏彩超检查。实验室检查则包括血WBC计数、PLT计数、ESR等[3]。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相关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处理,计数资料用%表示,行卡方检验,计量资料用表示,行t检验,以P<0.05差异作为统计学有意义的标准。

2 结果

2.1 心脏彩超结果

研究组治疗前心脏彩超显示正常7例、异常14例,治疗后异常者6例转为正常、7例减轻、1例无变化,正常者仅有1例转为异常;对照组治疗前心脏彩超显示正常8例、异常13例,治疗后异常者2例转为正常、5例减轻、无变化6例,而正常者有5例转为异常。两组心脏彩超检查结果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实验室指标

研究组在实验室指标上皆明显低于对照组,更趋于正常范围,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实验室指标对比(曾±s)

3 讨 论

川崎病指的是某种感染病原,比如细菌、病毒、支原体等引发的超免疫反应,从而使得抗原激活T淋巴细胞与单核巨噬细胞系统而造成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导致全身性血管炎。本病的确切病因至今无定论,主要以全身中小动脉炎为主要病变的急性热性发疹性疾病,在婴幼儿中比较好发,部分患儿可能会侵犯冠状动脉,从而导致冠脉狭窄或者冠脉瘤等[4],若不及时诊治,则会引发严重后果,为此加强川崎病并发冠状动脉病变的早期诊断与防治就显得十分关键。

本次研究针对我院接诊的42例川崎病并发冠状动脉病变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自21例。其中对照组单纯采取阿司匹林治疗,而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丙种球蛋白治疗,结果显示研究组心脏彩超检查正常者转异常者、异常者改善者发生率皆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时,研究组在实验室各项指标如WBC、Hb、PLT、ERS等上皆明显低于对照组,更趋于正常水平,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研究表明川崎病属于自限性疾病,但是遗留冠脉障碍较多,故而临床以早期防治为佳,早期要做到减轻症状、预防冠脉病变及降低体温等[5]。本病的传统疗法以阿司匹林等激素口服为主,可以明显控制炎症反应与改善临床症状,但是无法有效减轻与预防冠脉损伤。基于此,现代医学中在阿司匹林治疗基础上加用丙种球蛋白治疗,结果显示效果更佳,可有效预防及改善患者的冠脉损伤。分析原因可能在于丙种球蛋白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能抑制单核细胞表达PDGF,同时减少内皮细胞凋亡[6]。总的来说,川崎病有两个主要的特征,即免疫系统活化与广泛血管炎,诱因往往未知,但却能介导血管壁免疫损伤,从而导致炎症性纤维增生反应,进一步引发冠脉内膜增厚与管腔狭窄,而细胞凋亡则是细胞死亡主要形式,首先为内皮损伤死亡,进而引发血管屏障破坏以及血管壁免疫炎性损伤,从而导致受损血管壁水肿、弹力纤维断裂、坏死及动脉瘤形成等[7]。此时,川崎病患儿血清能诱导内皮细胞凋亡,及时予以丙种球蛋白能抑制内皮细胞凋亡,从而降低凋亡率,同时抑制血清诱导的单核细胞表达PDGF-B。

综上所述,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用于早期防治川崎病并发冠状动脉病变患者可取得比较良好的效果,防治效果显著,同时能明显改善患者的实验室指标,值得借鉴。

[1] 谢利剑,黄敏.川崎病冠状动脉损害的远期治疗与随访管理[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1,26(21):1623-1625.

[2] 张庆,李晓静,周敏等.丹参酮ⅡA辅助治疗川崎病的疗效[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1,26(21):1645-1647.

[3] 贾雷,孙毅平,韩波等.川崎病患儿冠状动脉损害危险因素分析[J].山东医药,2011,51(50):62-63.

[4] 翁海美,项如莲,张园海等.丙种球蛋白无反应型川崎病治疗及随访分析[J].临床儿科杂志,2011,29(3):269-272.

[5] 王莉萍,相彩霞.川崎病超早期静注丙种球蛋白的疗效分析[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4,(2):231-232,313.

[6] 易定波.大剂量丙种球蛋白预防和治疗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损害的临床意义[J].中外医疗,2012,31(22):84-85.

[7] 何兵,孙燕,李小鸥等.川崎病109例临床特征分析[J].中国医刊, 2012,47(11):87-88.

Early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Kawasaki disease complicated by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LIU Jian-lan
(Department of Pediatrics,Fumin County People's Hospital,Kunming 650400,China)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method and efficacy of early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in patients with Kawasaki disease (KD)complicated by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CAD).MethodsForty-two patients with KD complicated by CAD who visited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04 to July 2014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study group (n=21)and control group (n=21).The control group used aspirin alone for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in the early stage, while the study group was given gamma globulin by intravenous drip.Echocardiographic findings and laboratory examination result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ResultsThe echocardiography showed that one case in the study group who had normal echocardiographic findings showed abnormal echocardiographic findings after treatment, versus 5 cases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laboratory marker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treatment,but the treatment group had significantly lower laboratory markers(closer to normal values)than the control group after treatment(P<0.05).ConclusionAn intravenous drip of gamma globulin has good efficacy in the early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KD complicated by CAD and can improve patients'laboratory markers,so this therapy holds promise for clinical application.

Kawasaki disease;Coronary artery disease;Complication;Early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Gamma globulin

刘建兰,1966年生,女,汉族,昆明富民人,本科学历,主治医师,主要从事儿科临床方面的工作。

猜你喜欢
丙种球蛋白川崎阿司匹林
丙种球蛋白联合光疗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的临床疗效
Me & Miss Bee
餐前还是饭后?阿司匹林到底怎么吃
川崎病的研究概况及诊断治疗进展
伴急腹症的川崎病儿童临床分析4例
如何权衡阿司匹林预防心血管病的获益与风险
餐前还是饭后?阿司匹林到底怎么吃
打丙种球蛋白能预防感冒吗?
miRNA-145和miRNA-143在川崎病患儿血浆中的表达及意义
CRP和NT-proBNP对小儿川崎病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