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现状及对策探析

2014-03-22 14:14刘大勇赵丽莹张森林
关键词:校园思想大学生

刘大勇 赵丽莹 张森林

(东北农业大学,黑龙江哈尔滨 150030)

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现状及对策探析

刘大勇 赵丽莹 张森林

(东北农业大学,黑龙江哈尔滨 150030)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高校网络文化是校园文化和网络文化结合的产物,对人才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对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现状进行分析,针对存在的诸多现实问题,阐述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以思想政治教育为目的加强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寻找更加完善的途径,为高校网络文化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高校网络文化;校园文化;文化建设

一、问题的提出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并提出发展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加强网上思想文化阵地建设的具体任务[1]。随着互联网的产生和发展,网络文化已渗透到大学校园的各个领域。这种文化的超强影响力,对当代大学校园的文化生活和大学生的成长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可以说,先进的校园网络文化,会促进学生成长。但随着网络日渐成为大学生难以割舍的一部分,网络文化对校园文化建设也带来挑战。高校必须着力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取校园网络文化之精华,去校园网络文化之糟粕,营造积极向上、健康文明的网络文化氛围,引导大学生在校园网络中汲取知识、陶冶情操,提高自身修养,增强抵制各种不健康思想的能力。目前国内外对高校网络文化的研究很多,并取得一定成果。

网络文化具有虚拟性、开放性、多元性等特征,但这也是网络文化存在的问题。(1)虚拟性。虚拟性是指网络世界的存在形态是无形的,以图像、声音、信息、符号等电子文本作为存在形式。网络中,可以匿名或使用虚拟身份,不必考虑所发言论可能造成的实际后果,达到“只见其名,不闻其声,更不见其人”的效果[2]。(2)开放性。互联网是一个开放空间,在这个空间中,世界各地的人都可以无限制地进出,就某个论题表达个人观点,与他人进行思想交流。无论何种观点、何种思想、何种民族文化都可以在这里找到自己的位置。但是,如果有人利用这一特点发布虚假言论,将会造成很大影响。(3)多元化。高校网络文化是对虚拟网络文化和现实校园文化的一种组合,多样信息带来了内容的多元化。既给主流文化提供发展机遇,又给非主流文化提供生存空间;既给高雅文化提供舞台,又为民俗文化创设传播渠道,甚至还给低俗文化留有一席之地[3]。

根据CNNIC在2013年7月发布的《第32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5.91亿人,较2012年底增加2 656万人,互联网普及率达到44.1%[4]。20~30岁年龄段人群的总占比为29.5%,学生群体是网民中规模最大的职业群体,占26.8%。大专及本科以上学历的网民达到20%以上。足见大学生群体已成为互联网的最活跃群体。因此新时期下,作为承担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使命,以及传承民族文化重任的高校,如何建设和培育先进、科学、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高校网络文化,成为一项重要课题。

二、高校网络文化建设及其现状

(一)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的内涵

目前,国内外关于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的理论研究有限,对于“高校网络文化建设”还未形成完整定义。根据高校网络文化的基本含义及我国社会现状,笔者认为,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的内涵应包括以下几点:

首先,高校网络文化建设要以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建设和谐文化的基石,同时也是建设高校网络文化的根本。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发展和谐、有时代精神的高校网络文化。其次,高校网络文化建设要以网络的数字化技术和海量资源为手段,遵循网络文化发展规律,不断推进高校网络文化建设。最后,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目的实现在精神层面和物质层面,正确传播文化价值,形成健康向上的高校网络文化,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综上,高校网络文化建设是指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下,高校群体利用校园网络资源,依据网络文化发展规律,在精神层面和物质层面共同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

(二)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和主要任务

1.指导思想。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坚持高效利用、持续发展、科学管理,以先进技术促进先进文化,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做好高校网络文化建设,为人才培养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和舆论支持。

2.主要任务。第一,建设影响力深远的高校网络文化传播平台,传播先进文化。高校网络文化的发展,要强化和提升思想意识,以马克思主义为引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建设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突出高校文化特色的高雅、绿色校园网站,形成健康、文明的舆论风向标。第二,培育大学生理性、健康的网络行为。通过提升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提高其上网行为的自我约束性;通过道德实践,增强网络道德观念,逐步引导大学生自觉文明上网,形成积极、健康、理性的网络行为。第三,提供特色网络文化服务和产品,丰富师生的精神文化生活。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把握网络技术发展趋势,关注师生不断变化的需求,选取新技术,研发新服务,培育多元化、高质量的文化服务和产品。第四,制定和完善规章制度,形成具有中国特色高校网络文化发展的管理模式,确保高校网络文化健康发展。通过对网络技术发展趋势和网络文化发展规律的研究,探索出一条适应高校网络文化发展的管理模式,建立和完善工作机制,不断完善校园网络规则,对高校网络文化健康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三)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现状

1.网络文化引导力不足。部分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理念落后,对网络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与现代科技发展的同步性差,网络文化引导力不足。与此同时,过分强调网络对大学生的消极影响,忽视了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作用。

2.运行机制不完善,基础工作较薄弱。部分高校的网络文化建设没有形成归属明确、权限清晰的管理机制。在组织管理上,部门的协作能力差、各板块的衔接不顺畅;在团队建设上,缺乏思想政治教育水平较高且网络资源利用能力较强的团队;在信息监控及反馈机制上,对留言的处理方式尚处于“顶”或“删”的水平,对危机处理缺乏有效办法。此外,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的基础工作较为薄弱,网络基础建设资金投入不足。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高校网络文化建设难以进一步发展[5]。

3.软件平台建设落后,缺乏文化底蕴和特色。软件平台是网络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当前,部分高校的网络文化软件平台缺乏自身风格和特色、内容单一、管理落后、信息交互不强。许多主题网站由于缺乏必要的运营维护,陷入“空站”“死站”困境。部分网站不能结合大学生思想行为的动态和心理特点,缺乏吸引力和感召力,网站访问率低、教育效果和影响力差,缺乏应有的文化底蕴和特色。

4.思想政治教育能力和水平较低。由于网络信息的直观性、丰富性和传播的快捷性,导致部分大学生“看得多、思考少”,对事物的认知肤浅化,鉴别能力薄弱。由此,需要各高校充分利用网络文化教育平台,开展丰富多彩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当前,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普遍存在网络文化与校园文化未能有机对接,过于重视网络文化的单向传播,忽视交流与互动等问题,对进一步宣传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文化传播水平产生消极影响,育人功能未能充分发挥。

三、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环节

自从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首次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后,建设和谐文化一直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高校网络文化作为文化的一个分支,同样也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基础。

首先,高校要建设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需要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价值观武装师生。其次,加强高校网络文化的感召力,能实现以共同理想为思想基础;再次,激发高校网络文化的活力与热情,能以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为动力;最后,加强高校网络文化的道德建设,能更好地增强社会主义荣辱观。由此,高校网络文化建设是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环节[6]。

(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要求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全面加强校园网的建设,使网络成为弘扬主旋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互联网时代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与形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高校要重视网络文化建设,利用网络的广泛性,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途径。

(三)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

党的十八大报告在分析当前面临的现实困难和有待解决的问题时,明确指出“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并强调要以实现“中国梦”为目标,坚持以德对人,以开展德育主题活动为载体,努力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创造出良好的环境。

根据近年来全国大学生思想状况调查数据显示,目前大学生了解信息的主要途径是通过网络(比重占到80%以上)。因此,针对大学生思想特点和兴趣爱好,打造高校网络文化精品,使之成为大学生了解社会信息的主要载体,将有助于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7]。

四、加强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的措施

(一)明确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的迫切性与重要性

首先,必须转变观念,挖掘高校网络文化的内涵与精髓,将其逐渐融合到高校文化整体建设之中。其次,进行广泛的宣传和正确的舆论引导,提高各高校对网络文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再次,设置网络道德教育课程,建立专门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站,逐步树立文明上网理念,使学生自觉抵制网络的不良影响,形成文明使用网络的习惯[8]。

(二)加大网络硬件设备的投入

硬件设备是建设和完善高校网络文化的重要环节和基础。高校网络硬件设备的建设既包括校园网建设,又涵盖校园网络安全中心的建设。校园网建设目的是为师生提供便捷的上网环境;校园网络安全中心建设是保证校园网络信息绿色健康的重要条件,及时屏蔽不健康网络信息,从而达到净化高校网络生态环境的目的。

(三)加强网络管理和引导,建立长效机制

由于网络的不可控性与多变性,应大力加强网络管理,对学生进行科学引导,最重要的是建立一种长效机制,形成完善的高校网络文化建设体系。首先,严格参照国家出台的有关法律、法规对校园网络进行有序管理,严格执行国务院颁布的《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其次,各高校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因势利导,在高校网络建设中制定、完善具有本校特色的网络管理制度,不断将各种文明健康的文化信息输入校园网络,同时运用相关的规章和制约手段,促进高校网络文化的发展。完善的制度是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的重要基础,科学的管理是高校网络文化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要抓住这两个关键问题,构建长效发展机制。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高校网络文化活动

首先,从满足大学生网络需要出发,除日常新闻外,为其提供既具有教育意义又具有娱乐性的信息。网站上,可定期开展文化活动,形成交流互动平台。其次,利用BBS校园帖吧、人人网、微博、微信等平台,促进大学生与教师的交流与沟通。再次,建设专门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站。

[1]李长春.关于《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N].人民日报,2011-10-15(3).

[2]喻运斌.网络文化的特征及其对大学文化的影响分析[J].北京教育(高教版),2006(2).

[3]刘洋.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理工大学, 2009.

[4]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北京: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3.

[5]任祥.当前加强和改进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2(2).

[6]田贵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的网络文化研究[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06.

[7]姚连营.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 2009.

[8]张洪,龚婷.刍议高校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2(7).

G122

A

1672-3805(2014)02-0107-03

2013-12-30

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研究”(12JDSZ1013);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多媒体及网络多媒体运用于普通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JG2013010122)

刘大勇(1971-),男,东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猜你喜欢
校园思想大学生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