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想、两做、四转换”模式的要素组合课型

2014-03-30 20:53孙德臣
大连教育学院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板卡要素交流

孙德臣

(大连市保税区二十里堡中心小学,辽宁 大连116600)

为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实现教与学方式的转变,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实现“以学定教、顺学而导、学练跟进、多学少教”的教学理念,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我们针对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参与,创建了以“三想、两做、四转换”为模式的要素组合方式课型,实现了学习效率的提高,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和行为。

一、要素组合方式课

要素组合方式课的显著特征是围绕教学目标,优化学生看、听、讲、想、做五个基本感官要素的排列组合方式,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它的核心理念就是在“单元组”学习状态下,将五个要素科学组合,轮换使用,在被动接受与主动探索的转换中积极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重点内容的强化次数,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要素组合方式课实施要点

1.“想”是核心要素

只有正确处理好“想”的问题,使学生想得更有深度、广度,更有个性,我们才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因此,模式的“三想”就是课堂学习的核心。教师在任务呈现环节里,创设情境后首先要让学生“一想”(想知道什么),在探究新知环节实现“二想”(怎么想的),在巩固应用、拓展延伸环节还要追问“三想”(还能想到什么),让学生充分、合理、全面地想,展示出想的不同程度,打下了“先学”的基础,充分激发他们探究的欲望和学习的主动性。

2.“做”是关键要素

合作已经成为这个时代的要求。因此,应从小学生入手,从课堂教学入手。学生的“做”主要是通过“单元组”形式完成,它和以往的小组不同,有比较严谨的操作要求,在规定时间内、相同的任务驱动下,学生要互相关注、关照、倾听、资源共享、保持亲和力等。课堂操作中,教师注重按照要求评价学生学习活动过程,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达到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

每节课教师要安排两次不同形式的“单元组”活动。学习新知识时,先由3-4人组交流,达成组内共识,再由全组学生逐一担任“小老师”,汇报并组织全班学生学习。学生们完成着“小老师”的角色,真正突出他们学习小主人的地位,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特别高,新知识也得以强化和检测。在巩固应用时,再设计不同组织形态的,如4-6人组的交流活动。学生可先用小卡记录自己的想法,然后分享,最后选择适当的形式借助中卡加以呈现,比如歌曲、图画、诗歌、表演等。根据需要有时还可以组织8-15人的大组学习。

在学生做的过程中,教师则需要看、听、想、导,及时评价各组学生的学习状态,评价学生知识的正误,发现不足加以纠正并根据情况适当调整,充分体现出教师“后教”的理念以及“顺学而导”的思想,教师作为“组织者、参与者和指导者”的地位也更加明显。

3.“三想、两做、四转换”模式

因为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的专注时间为7—8分钟。现代心理学实验也显示,如果各要素有机地巧妙组合运用而且让学生去做,教学效率会高达90%。

(1)课堂的第一个环节,教师要组织学生运用“看+想+讲+听”的要素组合方式进行教师主导的富有启发式的接受学习,引导学生了解学习主题,展开积极的思考,形成自己的观点。

(2)当学生的注意力不能够很专注时,教师就设计以“单元组”为形态的学生自主的学习活动(即3-4人组活动),学生在单元组里表达见解,交流想法,互相学习,达成共识,适时进入积极主动、合作探究、交流总结的活动状态。这种活动也能有效地帮助学生缓解学习疲劳,生成新的学习信息,产生学习兴趣。

(3)课堂小节和巩固时教师应引导学生总结探究的过程和获得的新知,并再次引导学生“看+听+做+想”,大胆质疑,发现问题,明确新的学习任务。

(4)课堂学习的后半段再次将学生重新组成4-6人组,进行自主、合作、创新学习。巩固强化新知识,生成新的认识和质疑,交流解决。体现“先学后教、学练跟进”的思想。

(5)最后学生通过题卡等形式独立解决问题,检测自己的学习效果,并进行深入思考。如果时间充足的话,教师还会组织学生将学习成果通过不同的形式展示出来,全体学生自主选择走出自己的座位,去浏览、学习。

这样连续四次“主动与被动”的转换,充分引导学生主动学,积极想,充分讲,大胆问;教师认真听,恰当引,适时导,科学评。既符合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适合学生的学习需求,也改变了教师教的方式,真正因材施教,顺学而导,多学少教,提高了课堂学习的效率。

4.科学使用约定和板卡

为了使学生的自主学习显性化、合作学习有效化,为了使学生在课堂上实现快速的学习方式转换,教师要有调控课堂学习的手段和方法,为此,我们尝试科学使用约定和板卡。

课堂中教师适时叫停,学生们及时作出回应,课堂不再是教师一个人的,而是师生共同的相约。学生做完了,出一个手势;没明白,再出一个手势。需要转换学习方式了,师生可以利用击掌互动、倒数计时、诗句口诀对话等方式。这些约定有动也有静,合理使用,调控效果特别明显。

板卡的使用能够有效防止学生空讲,强化重点内容。根据教学内容的需求教师可以采用不同大小的微卡、小卡、中卡和大卡。学生将自己的想法写在微卡或小卡上,在单元组交流;单元组再将集体的想法写在中卡或大卡上,面向全班进行交流和展示。很多老师认为写板卡没必要、浪费时间,而通过大量的教学实践检验,我们发现,板卡的书写能有效地防止学生的空讲、假想、假倾听等现象,站在板卡前的交流展示汇报又能有效培养学生表达、记忆、操作、绘图、表演等各方面的综合能力等,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随着新模式的不断探索与应用,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教师整体素质得以提升;学生积极探究、敢于创新、合作学习的热情日益高涨,综合能力进一步提高;同时,新的课型、新的教与学方式也有效地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猜你喜欢
板卡要素交流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掌握这6点要素,让肥水更高效
基于PCI9054的多总线通信板卡的研制
基于FPGA的多通道模拟量采集/输出PCI板卡的研制
观赏植物的色彩要素在家居设计中的应用
论美术中“七大要素”的辩证关系
也谈做人的要素
一种基于光纤数据传输的多板卡软件程序烧写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