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知识本位 关注能力考查 彰显学科价值
——2014届武汉市高三历史四月调考质量分析

2014-06-06 10:44徐凯
成才 2014年6期
关键词:主干试题考查

■徐凯

回归知识本位 关注能力考查 彰显学科价值
——2014届武汉市高三历史四月调考质量分析

■徐凯

一、试题分析

(一)命题全真模拟高考

1.试卷结构、内容、赋分和高考基本一致(详见表1)

表1

2.试题题型创设和问题设计全真模拟高考

第一,试题全部注重“新材料、新情景”的创设和运用,以史料为载体,以能力为导向,隐形指向教材,遵循“材料第一,论从史出”的原则。材料多样化,形式丰富多彩,图文并茂,难度适中,符合学生实际。

第二,试题由关注学生学习效果转向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学生独立感知历史材料,获取和解读信息、分析和解答问题的过程。淡化知识记忆力,突出材料解读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强调对历史人物和概念的深层理解,强调对历史问题的独立思考。尤其是主观题对学生的学科能力更是一次全面的考查,强调历史学科思维和史学方法,具有思维的发展性和挑战性。

(二)试题立足主干知识,突出考查功能(详见表2)

表2

(三)试题立足史料,突出能力考查

第一,解读和获取信息的能力。试题要求根据图文材料及考试要求,对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将有效信息提炼成完整的、准确的、合理的观点,如24、26、28、30、35、40、46等题。

第二,调动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试题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辨别、分析材料,阐释历史现象并解决问题,如25、27、29、31、32、33、34、40等题。

第三,联系、比较和归纳概括的能力。试题“贯通古今、中外关联”体现了对综合能力的考查,如40(2)、45等题。

第四,探讨和论证问题的能力。如41题。

(四)渗透了新课程的理念和史学研究成果,彰显学科价值

35题考查全球化,重在培养学生参与国际竞争、积极融入世界发展的开放意识;29、30、31、46题考查民主政治,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民主政治意识;40题考查“户籍制度的演变”和41题《干草车》贴近社会生活,涉及当代社会十分关注的焦点问题:社会管理和城市化问题,改革户籍制度、加强社会保障、构建社会和谐等,这正好契合了习总书记说的在城市化过程中要记住“乡愁”的时政热点。它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再教育的过程,符合新课程的理念,彰显了历史的学科价值。但美中不足的是,选择题33、34题考查视角略显单调;41题图二的注明中出现了错误,即该作品应为《干草车》而不是《干草堆》,图片略显模糊。

二、考情分析(详见表3)

表3

三、错题分析

1.客观题得分情况分析(详见表4)

2.主观题得分情况分析(详见表5)

3.客观题无分原因分析(详见表6)

4.主观题失分情况分析(详见表7)

通过上述数据分析,选择题失分最多是25题、28题、29题,非选择题失分最多的是40题(2)、41题和选做题46题。学生失分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从能力要求来看,阅读和提取有效信息能力差是失分的第一大原因;分析、综合、归纳比较推理、判断概括等思维和论证能力严重不足,是本次考试,也是历年高考失分的重要原因。选择题主要表现在阅读能力即从试题中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以及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差。不能建立试题材料与考点的联系,作出有效的分析和判断。非选择题除了以上两项能力外,主要表现在描述和阐述事物、探讨和论证问题的能力。

表4

表5

表6-1

3.从答题的方法和技巧来看,所有题都存在审题不精准,主观题不会用学科语言来表达。

表6-2

表7

四、教学反思

1.观念落后,目标偏离

根据考纲和教材,可归入高考范围的知识点有500之多,而高考命题大力淡化知识考查,试卷所涉及的考点仅占29%,且重复考查的比率越来越高。近年文综历史卷的重复率已达1/3以上,同时70%以上的试卷分值都未直接涉及教材内容,然而不少教师的教学却总摆脱不了教材的束缚,与高考目标相差甚远。

(1)高考命题注重学科素养和学习能力,高中教学却关注知识掌握和学习成绩;

(2)高考命题强调主干知识和独立思考,高中教学却固守题海战术和死记硬背;

(3)高考命题突出材料意识和论从史出,高中教学却坚持“以本为本”和现成结论;

(4)高考命题立足创新、突出重点,高中教学却因循守旧、面面俱到。

我一直说阿里承担着伟大的使命和愿景,要走102年。但是我一个人是走不下去的,个人的阅历、背景、知识结构、体力、精力是有限的,必须要建立制度,建设文化,培养人才。

2.内容僵化,知识陈旧

(1)以本为本,拘泥于教材的体系、结构、篇幅和详略,受制于必须与选修、正文与注释、大字与小字。教科书的缺陷自然就决定了教学的不足。同时,教师在教学中宁可多补充内容,也不敢删减、压缩内容,一味追求多多益善,不会做考点“加减法”。

(2)史观陈旧,知识老化

教学对更新史学观念和历史知识不重视,很少涉猎和参考最新的权威著作和高校教材,反倒十分关注各种复习资料和模拟试卷。其实已经泛滥成灾的复习资料同样与目前高考的要求相距甚远,甚至完全背离。

3.方法保守,效率低下

高中教学习惯于传统的讲讲练练,习惯于死记硬背和题海战术;教学内容多,有用知识少;训练考试多,分析反思少;矫正补偿缺乏,学习效率低下。高考复习不自觉地陷入歧途且不能自拔,高考复习的低效甚至无效劳动大量存在。

五、备考建议

(一)找准方向

历史复习方向比努力更重要。要明确方向,首先是要熟悉考试说明,明确今年的考试范围及考点,学会对考点做“加减法”。其次要研究近三年的高考题,把握高考命题规律,如运用新材料、新情景,贯通古今,关联中外,突出主干知识,反映学科前沿,关注社会热点,注重多元史观,强调学科能力,体现学科素养。

(二)夯实基础

从2013年高考题来看,高考试题的一个重要特点是重基础,回归知识本位,当然不是考教材,而是用教材考。要掌握历史主干知识、阶段特征、基本线索、历史概念、时序观念;要注意整体把握,按通史体系从横向进行阶段特征的整合;从纵向进行专题线索整合、中外历史整合及选择主题整合。

(三)激活思维

分析、综合、归纳、比较、推理、判断、概括等思维和论证不足,不仅是这次的四月调考,而且也是历年高考考生失分的主要原因。所以后面的复习要注意思维能力的培养,要在训练中激活思维,升华认识,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融会贯通、活学活用的目的。

具体方法主要通过知识拓展、史料拓展、史观拓展和热点拓展激活学生思维。建议把主干知识放在历史情景中解读;把对主干知识在新情景中的解读放在历史的阶段特征上;把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放在中外关联、贯通古今下思考;把历史阶段特征放在通史体系下思考;把新题型的突破放在常规课堂教学中;选修选考注意与必修中的历史阶段特征相结合。

(四)科学演练

科学演练是提高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提高应试能力的重要方法。一是要选好题,选题一定要经典,建议用近三年的高考真题、武汉市的模拟题和五月供题训练,选题要遵循材料第一、论从史出的原则;二是要注意方法和技巧的运用和总结,结合四月调考情况来看,一定要注意审题和用学科语言来表达;三是要规范答题。

总之,只要按考试大纲明确各个考点,抓住主干知识,夯实基础,关注能力,并加强选择性、针对性的训练,进行应试方法和技巧的总结,我们的高考定会立于不败之地。

近三年高考内容可以看出:重点内容反复考,历史概念、阶段特征重点考,社会现实隐性考、提供新材料、创设新情景以及综合能力每年必考,所以引导学生正确描述、分析历史概念是比较、判断、运用历史概念的前提。以下摘录了必修三个模块的重要历史概念(见表8、9、10),供各位同仁参考。

表8

表9

表10

(作者单位:武汉一中)

责任编辑 王爱民

猜你喜欢
主干试题考查
抓主干,简化简单句
2021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四)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2019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五)
《陈涉世家》初三复习试题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二)
左主干闭塞的心电图表现
例谈氯及其化合物的学习与考查
钒及其化合物在高考中的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