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疑让小学美术课堂精彩纷呈

2014-06-06 10:44雷东梅肖其富
成才 2014年6期
关键词:影子课堂教师

■雷东梅 肖其富

质疑让小学美术课堂精彩纷呈

■雷东梅 肖其富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一切发现和创新的基石;质疑是学生深入思考探究的一种积极表现。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把学生引入问题的天地,就能打开学生思维的闸门,就能让学生在课堂中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就能让师生共同梳理问题,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尝试解决问题。教师要始终关注学生对问题的思考解决过程,重视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形成,让学生带着疑惑和希望走进课堂,怀着成功和满足走出课堂,增强学习成就感。

一、创设情境,激发质疑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首先应激发学生质疑兴趣,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促进学生积极思维。我们应该从小学低年级开始就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小学低年段的学生由于年龄小,大脑中的知识储量有限,表达和理解能力也处于较低的水平,提出的问题往往没有多大的价值,随意性很强。然而,这一阶段也正是良好的学习品质形成的重要阶段。教师的正确引导至关重要,否则就会冷却学生求知的热情,错过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大好时机。因此,遵循让学生“跳起来摘果子”的教育原则,尽量接近学生的思维实际,结合教材特点,在关键处恰到好处地制造悬念,留出一定的思维空间,让学生自由地想象,进而产生疑问。

例如:一年级美术课《流动的颜色》,主要是让学生在滴一滴、吹一吹的色彩游戏中感受到色彩在互相混合、渗透时的奇妙变化。导入新课时,我对学生说:“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做个滴一滴、吹一吹的游戏,看看你能吹出什么样的画来。”学生作画的颜料是老师课前引导学生调配好的红、黄、蓝三色。一年级的学生对这种好玩的水性颜料充满了好奇心,跃跃欲试。刚开始,学生只用单色吹画,玩得兴高采烈。最后有几个不满足的学生开始尝试用两种颜色一起吹,让它们流到一起。于是教室里像炸了锅一样,响起了他们激动地惊呼声:“老师,我发现问题了,变颜色了!”我让同学们停止游戏,倾听他们的发现:“我吹的红色颜料和蓝色颜料流到一起变成了紫色,这是什么原因呢?”“我的蓝色和黄色流到一起变成了绿色!”我没有正面回答他们的问题,而是神秘的一笑,说:“同学们,我们都来试一试,看看还有新发现没有?”同学们在实践中发现红色和黄色流到一起变成了橙色。这对学生来说简直太神奇了。一位想象力丰富的学生说:“绿色、橙色、紫色是不是红色、蓝色、黄色生的宝宝啊?”同学们都被逗笑了。我出示了一张色环图,微笑着说:“红黄蓝是色彩王国的三原色,它们其中的两种颜色相互调配,就能产生新的颜色,这三种新颜色我们称之为间色。大自然就因为有了三原色和三间色,才变得五彩斑斓,丰富多彩!”由于学生是在自主实践中发现并认识了三间色,他们体验到了一种成功的快乐。

二、巧设悬念,鼓励质疑

小学生一旦对质疑产生了兴趣,小脑袋瓜里随时就会冒出无穷无尽的问题,有正确的也有错误的。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如果问错了,不要轻易指责,还要肯定其积极动脑的一面;如果问对了,问得好,要给予肯定、鼓励和表扬。作为教师,决不能轻易或粗暴地扼杀这娇嫩的思想幼苗。例如:一年级美术课《影子的游戏》一课中,我问学生什么情况下出现影子?学生回答,必须有光。这时一位学生站起来说:“不对,在教室里,日光灯全部打开,没有影子。”到底谁对?为了证明这个问题,我们立刻做了实验,事实证明,还是有模糊的影子投在白墙上,只是这个学生观察不仔细罢了。在指导创作环节,我出示了一幅范画,引导学生分析画面的构图和表现方法。一位学生举手发言:“老师,您画上的影子画错了。”我鼓励他说下去,他接着说:“画上的小朋友,在正午的太阳下玩,他的影子应该很短,而您却画得很长。”看来这是一个有科学探究精神的孩子,我及时表扬了他这种敢于质疑的好习惯,但并没有回答他问题正确与否。我给学生设了一个悬念,根据他提出的疑问给学生布置了一个有趣的课外作业:观察自己早上、中午、下午影子的具体情况。第二天的课堂上,学生像叽叽喳喳的小鸟一样给我汇报他们观察到的结果:下午影子长;其次是早上的影子;正午,影子最短;晚上路灯下,影子不仅长而且变形。学生不仅解决了课堂上我没回答的问题,而且还向我提出了新问题:太阳的方位和影子的方位之间有什么关系?学生的思维大门打开了,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地探求新知。

三、保障时间,给予质疑

要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教师必须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他们静静地思考,去发现问题,要给他们很大的自由度,让他们你一言、我一语地提出问题。“要改革教学方法,把质疑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例如:《纸带穿编》一课,教师示范完地毯、挂饰、茶盘等几种平面穿编方法。就让学生自己去设计制作,教师巡回指导。当教师询问学生有什么疑难问题时,一位爱动脑筋的学生举手提问:“老师,立体的花篮怎么编?”老师随即把这个问题抛向了学生:“谁能解决这个难题?”大家通过讨论交流,一位平时爱做手工的学生想出了解决的办法:先用经条和纬条穿编一块平面的底板,然后把剩下的经条立起来,用纬条固定并进行圈编。当我问学生还有什么问题时,另一位学生又质疑:“怎样在花篮上穿编图案?”“花篮口怎么收好看些?”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又如《对折剪纸》一课,当全班学生都学会了用画一半、剪一半得到对称图形的方法时,有一位学生提出疑问:“两只完整的对称图形怎么折剪?比如两只牵手的松鼠。”有的说:“把纸对折,在一边画上一只完整的松鼠就可以了。”有的反驳道:“那样剪出来的是两个单独图形,对折线上的前爪不能剪断,必须连着。”大家众说纷纭,于是我用课件上的范例直观明了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并且告诉学生折的方法有边对折,还有角对折等。这样通过质疑,再质疑,解疑,就能开拓教材的广度和深度,使学生学得主动、理解得深刻,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四、积极引导,指导质疑

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提出的问题范围越来越广,内容五花八门,但缺乏典型性,这是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所决定的。鉴于此,教师应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帮助学生学会怎样问有质量的问题,有意识地营造一种提问的课堂气氛,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要能从中发现其思维方法、分析问题和学习中存在的不足,并及时得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必要时可以展开讨论。

例如,在上《远近的奥秘》一课时,学生预习教材后,就问了这样的几个问题:“人的视觉为什么会产生透视现象?”“作画是不是非得遵循透视规律?”“地平线和视平线是同一条线吗?”“为什么平行透视只有一个消失点,而成角透视有两个消失点?”学生提出的问题比较零碎,但不乏价值,如地平线和视平线的关系。透视学是一门科学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其中的一些知识和概念对六年级的学生来说既抽象又枯燥。因此,教师应针对教材要求,把矛盾集中,使学生散落在教材不同视点的注意力集中到一个问题上来,即:什么是透视现象?本课中教师运用大量图片进行讲解,实物观察,全班讨论交流,并带学生到校园里实地考察,让学生自己解决所有的疑问。

新课程倡导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就要让学生会疑、爱疑,这些都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把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引入到教学中来,并积极启发、诱导学生质疑,引导学生多问几个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使学生从不敢问到想问,从不想问到多问,从不会问到善问,以此来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作者单位:湖北省荆门市东宝区象山小学)

责任编辑 王爱民

猜你喜欢
影子课堂教师
甜蜜的烘焙课堂
最美教师
美在课堂花开
教师如何说课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What a Nice Friend
和影子玩耍
不可思议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