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对待“问题”学生
——加拿大“指导顾问”(GuidanceCounselor)的启示

2014-06-06 10:44何跃萍
成才 2014年4期
关键词:加拿大问题学校

■ 何跃萍

如何对待“问题”学生
——加拿大“指导顾问”(GuidanceCounselor)的启示

■ 何跃萍

《成才》今年第三期“楚天教论”刊登的华东师范大学王意如教授的文章中提到的那位在作文考试中交“另类白卷”的高中生的命运深深牵动了我的心,我为这位才华横溢的优秀青年就此退出学校教育感到非常痛心。这份“另类白卷”的“代价”对于正需要汲取丰富知识的有思想的青年来说实在是太沉重了。也许一位文笔犀利、才华横溢又率真的青年就此被夭折。痛心之余,我陷入了沉思:我们的教育是否需要反思?学生的言论为什么不能求同存异?教育的本质究竟是什么?教育缺失了什么?在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中我们应如何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我在加拿大学习、生活多年,对青少年的教育做过一些比较研究。研究发现,类似王意如教授文章中提到的“作文事件”在加拿大几乎是不可能发生的。首先,加拿大沿用英国1215年的“大宪章”(GreatCharter),大宪章明确指出公民享有的权利,其中包括公民享有“思想、信仰、观点和表达的自由,包括言语和出版的自由”等权利。另外,加拿大还签署了1966年12月16日联合国在《世界人权宣言》的基础上通过的一项公约——《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公约》第19条把言论自由作为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人人享有自由发表意见的权利,包括寻求、接受和传播各种消息和思想的自由。不论国界,也不论口头的、书写的、印刷的、采取艺术形式的、或通过他所选择的任何其他的媒介。”为此,像上文提到的“问题”学生的言论在加拿大完全可以自由表达,前提是不侵犯别人的权利与名誉,不危害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该“问题”学生就读的学校对其言论采取简单的禁止态度,这对青少年一代的身心健康成长显然是不利的。如果学校采取较为宽容的态度,以民主平等的态度尊重学生,其结果可能大不一样。早在1917年,著名教育家、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就提出“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主义”的自由氛围思想,使北大至今沿袭了“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精神遗产,做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享誉世界。当然,我国政府也于1998年10月5日在纽约联合国总部签署了《公约》;在2013年3月全国人大、全国政协“两会”之际,百多名中国民间人士也联署呼吁人大尽快批准联合国《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学校处理这类问题的方式会越来越理性、越来越科学、越来越具有人情味。

在加拿大的中学校园里,师生之间完全可以在相互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对话,相互借鉴和学习。学校设置学生超级自治会 (Student Super Council),学生有义务汇报学生自己的需求和兴趣,可以参与学校各项事务的讨论,参加教育局学生自治会议;还有设置常规的报告日程,发表来自学生的声音。学生代表很大程度上为教育局献计献策,提供意见、观念和共同关心的问题。同时,学校配备数名专职指导顾问(Guidance Counselor),帮助学生找到最佳途径以获得成功的体验。指导顾问在与学生第一接触中引导学生选择课程以便升学或就业。无论是学生在学校、计划、课程的选择,还是职业计划、中学毕业后的教育,亦或是职业教育、参加工作,学生碰到的两难问题都是通过指导顾问与学生及学生家长一起沟通解决。此外,指导顾问还要给予学生情感和精神上的支持,帮助学生处理在学校碰到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技能、面对社会问题的技能和责任。可以看到,指导顾问在学生与学校的联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他们不是简单地报告学生在学校的学习情况,而是全方位地了解学生、帮助学生健康成长。师生之间是平等和谐健康的关系,学生学得开心,教师教得幸福。

然而,面对上文的“问题”学生事件,我们却看不到如加拿大指导顾问与学生之间水乳交融的关系。一方面,学生被学习压得喘不过气来,简直就是学习考试的机器。有些学校朝七晚五,加上晚自修四节课,学生超负荷运转,缺乏自我。这与当前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倡导的课程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严重背离。该生在作文中为考试发愁,牢骚满腹,不正表明他是一位有血有肉的青春少年吗?上世纪三十年代,国学大师季羡林在《清华园日记》一书中也曾骂过教授。春天“没作什么有意义的事——妈的,这些混蛋教授……整天考,不是你考,就是我考,考他娘的什么东西?”但这并未影响他成为现代人眼里儒雅、博学的学界泰斗。如果该生衰如朽木、心如止水,那才不正常,那才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问题在于当教师权利主义意识遭到碰撞的时候,我们的教师该如何面对有独立、自由、平等、民主意识的学生。中学阶段,学生处于反抗外界控制的状态,处处维护自我意识中“理想自我”的尊严,有些学生明知有误,依旧坚持已见。另一方面,教师教得痛苦,扭曲的畸形的考试使得教师过分强调学生的考试成绩。上海市静安区德育年会的一份调查显示:学习仍是家校关注的焦点,其次是“孩子的个性培养与人际交往”,对孩子的身心健康重视程度远远不够。令人担忧的是,“孩子的身心健康”竟然成为家长和教师最少谈及的话题。从小学到高中,至少有五成以上的家长和教师在家校沟通的过程中会忽略“身心健康”话题,“分数至上”的传统观点并未改变。校长治理学校管得失去学校教育的发展目标,他们最关心的是升学率。在考试指挥棒的驱使下,在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效应”的现实压力下,不少学校和家庭的教育忽视了学生身心健康、人格发育、精神成长。在长期的沉重升学负担和巨大的心理压力下,校长、教师疲惫不堪,存在严重的个人成长危机和健康危机。只要应试教育的阴影挥之不去,师生之间价值观、目标、地位、利益等方面的冲突仍然是“一种可能存在的状态”。只要教师以自身知识经验为优势的“师道尊严”的不平等、权威主义的观念不消解,改善师生之间的冷漠僵化的矛盾关系就无从谈起。总之,校长、教师、学生缺乏人际沟通和健康心理的应对能力是“作文事件”出现的一个重要原因,这背后是长期以来相关教育的缺失。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学校、社会,都应该尽快亡羊补牢。

如何让我们的学生获得丰富知识、习得各种技能的同时,还让他们拥有健康的体魄、美好的心灵?这个问题不仅值得教育工作者思考,还值得我们整个社会去深思。如果我们的师生都能持有乐观的态度、感恩的心态、积极的审美体验和智慧灵性以及在逆境中的心理弹性,学会自尊、接纳和宽容,我们的生活将会变得更加美好。就这个意义而言,加拿大无论是社会层面的大环境法律制度保障,还是学校层面的师生关系的处理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系)

责任编辑 向保秀

简讯

武汉市教科院召开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专题会

本刊讯(通讯员 谢琼) 为进一步贯彻国家教育部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研讨会议精神,研究部署我市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区启动工作,3月12日,武汉市教科院召开了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专题会。

李光杰副主任和王姗姗博士首先汇报了赴北京参加研讨会情况,向与会代表们传达了会议精神。

随后,会议围绕组建机构队伍,建立工作机制以及近期工作目标、任务等三个方面展开讨论。

最后,武汉市教科院副院长、党委委员朱长华结合相关政策和文件要求以及与会者的意见和建议,就近期重点工作提出了指导意见。武汉市教科院院长、党委副书记王池富对本次会议进行了总结,他高度肯定了与会者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并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王院长在与会者提出的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明确了机构设置、工作机制、近期目标任务等三个方面工作。本次专题会,明确了我市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区启动相关工作,为今后实验区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猜你喜欢
加拿大问题学校
我在加拿大留学的第一年
多元加拿大
学校推介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
加拿大看病记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
去加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