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完美主义情结浅析

2014-06-06 10:44余娇娜
成才 2014年4期
关键词:完美主义主义者学生

■ 余娇娜

中学生完美主义情结浅析

■ 余娇娜

一、生活中的完美意义

《生活大爆炸》是近几年热播的一部关于高智商、低情商的物理学家的故事。其中一个物理学家名叫谢尔顿,他是一个有着极高的智商,却在与人沟通、与人相处中表现出强迫症状的一个人。他有着严格的生活规律,每天吃什么、做什么都是有严格的计划和规定,绝不改变,一旦有一丝改变,他就会非常难受。他几乎没有什么情绪或者情感,说出来的话全部是成篇的理性辩论之词,这让他身边的朋友几乎崩溃。谢尔顿每天在家里吃饭有固定的地点,任何人不可以坐,否则他就会不得安宁,朋友们也就让着他;玩计算机有固定的地点,任何人不得侵犯。这些地点都是他通过精确测量得到的,气味、光线等都符合他的要求,他才可以安心地坐在那里,否则他就会坐立不安。甚至去电影院,他都要经过无数次的测量,才能够坐下看电影。他的男性朋友已经习惯,为了避免他无休止的唠叨,都让着他。但是自从来了一个漂亮的女邻居——一个活泼并且直率的女孩,她可不吃这一套,不断挑战谢尔顿的各种规矩,但是她最终也不得不妥协,因为谢尔顿真的是软硬不吃,在他眼里,只有规则是行得通的,甚至连交朋友都要遵循很多规则。

过分追求完美就会发展为一种强迫性人格。我们这个社会具有强迫性人格的人越来越多。我们不仅从电影中可以窥见,在生活中也能看到很多这样的人。

我相信我们身边存在着这样一些同学:一个乖巧勤劳的女生,她家里的冰箱里和任何橱柜里、书桌上,必须分门别类摆放得整整齐齐,否则,就会很难受,到同学家玩,看到别人家冰箱里乱七八糟,就坐立不安,很想帮别人摆放整齐,但是又不好意思提出来,于是惴惴不安;一个对自己要求非常严格的男同学,每天会按非常精确的计划学习,时间精确到分钟,浪费任何一分钟都会让他悔恨不已。他在寻求老师帮助时,如果在他限定的时间得不到他认可的帮助,他就会焦虑,觉得时间都浪费了。一个非常认真的女生,她的笔记整整齐齐,字迹非常娟秀,而且非常有条理性和系统性。在没有及时记下来的地方,会空上空格,下课后及时补上。班上同学都会借她的笔记抄,她的笔记堪称“模范笔记”。可是她自己往往因为要记下这些完美的笔记,上课时,根本就没在意老师讲授的真实意图,也没有用心理解,而只是为了让自己的笔记更完美。

以上举出的例子都是些很明显的追求完美的行为,是接近强迫症行为的例子。但是还有很多完美主义者,我们不容易明显地看出来。比如有些同学书桌乱七八糟,或者出门蓬头垢面,或是橱柜里放满了杂物,或是学习成绩一般,或是记忆力很差,或是不擅长人际交往等,你根本不会觉得这种人也是完美主义。那么,完美主义有哪些表现和特点呢?完美主义和强迫症是什么关系呢?这些是我们下面要进行探讨的一些问题。

二、完美主义概念、表现、动机及其领域特殊性

(一)完美主义概念

在我们通常的解释中,完美主义是虚幻的代名词。世界上本来就没有完美的东西,就连科学赖以发展的公理,也总是有着某种假设和某种前提。然而,完美,这样一个乌托邦式的假想,却是促进古往今来世界上许多人前进的不竭动力。正因为有它存在于我们的心中,我们纷乱的社会才变得更加有序,我们才能被文明的铁臂推送向前。完美固然能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一种圣洁,但一个总是追求完美的完美主义者,会对很多事物感到不满,会认为他们或多或少都有瑕疵,全有非得改变的理由。

在心理学领域里,完美主义被分成两部分:积极完美主义和消极完美主义。积极完美主义,它是以追求完美为特点;消极完美主义,它是以害怕不完美为特点。消极完美主义可以细分为:担心错误,犹豫不决,过分关注细节,谨慎仔细,高目标和标准,自我关注等。积极完美主义可以细分为:完美欲望,条理性,积极的自我评价,积极的自我期望等。

(二)完美主义的几个层次

1.基本的、感知层面的完美

这一层次的完美感包括对图像、声音、味道、触觉等各种感官信息都存在完美偏好,而以对视觉图像完美偏好表现最为明显,能引起“完美感”的视觉感知觉特征包括顺序、完整、清洁、光滑、对称、多彩等等,这个层次的完美主义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非常在意视觉、听觉等感官的完美。比如,非常关注自己的书桌是否干净整洁;床面是否平整;衣服是否整洁;发型是否合适;脸上是否有青春痘,如果有,就要想尽一切办法去掉;关注自己身上的味道,如果有人捂住鼻子躲着他走,他就一定会猜测自己身上有不好的味道;唱歌时,一定不能走调,否则不唱;跳舞时,必须舞姿优美,否则不跳;打球时,也非常追求自己的动作完美。

2.抽象的、思维层面的完美

这个层面的完美偏好表现为对秩序、计划、目标和图景的完美追求。秩序井然,事情完全按计划发展,百分之百实现既定目标或者设想的蓝图,使人产生完美感。这个层次的完美主义学生,在学习和学生工作中追求完美,人格上表现为强迫型人格。比如,对任何学习和工作都有非常精确的计划,而且做任何事情都井井有条,不断给自己设定目标,并且朝着目标前进和奋斗。这种学生在各个方面都有自己完美的蓝图,希望自己在各个方面都追求一种完美,但是一旦目标没有实现,就会特别沮丧,而往往他对自己的目标都设定得比较高,很难短期实现,即使在外人看来已经非常优秀,但是他自己还是不满意,甚至觉得自己很差劲。

3.与个体的自我意识有关的完美

个体希望自己所处社会地位和社会关系是完美的,希望自己拥有完美的人际关系和亲密关系,获得完美的成功和成就。这个层次的完美主义学生,会从自我或他人所处的社会角色来考虑自己或者他人是否完美。比如,是否在自己看重的各方面做到了最好,如学习成绩是否在前十名;作为科代表是否得到了所有同学和老师的认可;在班上是否才艺突出;是否人缘很好等。这个层次的完美需求还与自我或他人的总的评价有关,比如他很看重自己是否关系融通、年级第一、性格完美等。

4.“超个体”完美主义的完美

一个人不再把自己或他人作为评价完美的对象,而是把完美需求指向团体、团队、人类、环境、自然等超越个人的对象。这个层次的完美主义学生会常常期望一个团队、一个民族、甚至更大的群体的完美和完满,担心这些对象的不完美。比如:他们常常为班级是否在各个比赛中得第一,或是班级是否团结一心而非常操心和尽力;他常常担忧整个国家在某些方面比别的国家差。他有很高的境界,他不是只为自己操心,而是为班级、学校、国家、民族,甚至国家忧心。

完美层次高低并不意味完美主义的合理性的大小。追求完美,并非层次越高,就越健康。即使是追求德行、圆满和开悟,若成为一种极端的生活方式,也有可能给别人带来不幸。

当高层次的完美需求受到阻碍,个体会寻求低层次的完美而缓解挫败感。比如,一个学生在成绩上或者人际关系上追求完美而遭遇挫折时,就可能埋头于琐碎小事,在细节上追求完美。比如关注自己每天的发型,关注自己每天的穿着,关注自己写的每个字是否完美,说的每一句话是否完美等。如果得到别人关注,就得到心理上的安慰。再比如,一个中学生面临艺术特长生面试,非常焦虑,她却把这种焦虑转移在反复照镜子,检查口红颜色是否合适,头发有没有乱,眼神对不对等等,有时候甚至忘记了自己要表演什么才艺,面对面试官的时候,头脑一片空白。

完美主义往往被人看成是消极的心理特质,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完美主义者往往通过低层次的完美达到高层次的完美目标。有时被人说成是“形式主义”。例如,学生为了博得老师对自己学习的认可,可能非常关注自己的文章格式、字体的整齐与否,是否每一分钟都在按老师计划学习等。教育者为了培养孩子的优秀品德,让学生学习一系列行为规范,希望学生看上去就是完美的学生样子,却把品德的关键品质——同情心、智慧、勇气、有爱心等放在一边。这都是在纯粹追求感官的完美,而不是德行的完美。

(三)完美主义的动机

1.是其所是

完美主义者要求现实必须和想象的目标一样,必须完全符合自己的期望,而不能有所不同,不同便意味着目标没有实现,就被认为是不完美。

例如:一个学生会干部,设计了一个学生的大型活动,他之前预想的内容很多很好,他做了详细的计划,对每一个细节都有所规定,甚至连学生在每一个环节上的每一个反应都做了设想,而且对其手下的学生干部进行了严格的要求和培训,希望大家都能够按照他的设想一步步将活动顺利进行。结果活动办完了,大家都说很好,唯独他自己感到非常失望和挫败,不断找出和原来设想不太一样的地方,反复自责自己的失误。

2.十全十美

这类人要求自己样样都好(没有不好)、完整无缺。例如:一个班长,组织能力强,口才好,有表演天赋,会弹钢琴,唱歌也唱得很好,成绩也好。作为干部,班集工作有声有色,班主任非常喜欢。在外人看来,她也很有气质,可是觉得自己长得不是很漂亮,自己很不满意,甚至觉得有些自卑。于是,为了弥补自己的不足,她就更加勤奋,努力让自己各方面都变得更加优秀,不惜把自己累得不行。

3.追求最佳

这类人希望获得最佳、第一、惟一,如果不是,就等于“不好”“失败”“差劲”,就不值得追求。例如:一个成绩总是排名全班第一的学生,在他心里,他每次大型考试必须考班级第一名,如果哪一次不是第一名,他就觉得自己非常失败,非常糟糕,情绪非常低落。其他同学羡慕他,可是在他心里,总是认为自己不行,结果让其他同学觉得他特别装,特别假。这样的同学要么继续保持第一,要么可能因为一次成绩大的滑落,而变得一蹶不振,甚至可能因此消极厌世,或者逃避一切,包括生命,因为他不想再面对他心中的失败了——那就是不够完美。

4.越来越好

这类人希望越来越好,越来越多,日新月异,蒸蒸日上,如果不能日新月异,对于暂时的或永久的挫折或衰退都难以接受。例如:一个高二要出国的女生,每天都规定自己要背100个单词,在计划实施的过程中,第一次完成了任务,她感觉到一种强烈的冲动,如果今天比昨天多背20个多好啊,这样就能越背越多。起初因为一种成就感和兴奋感驱使,还可以完成。但是,随着单词量越来越大,渐渐自己就觉得不能负荷了,内心有一种强烈的挫败感,有可能到最后,连一个单词都不想背了。

完美主义者希望成就越来越大,用越来越少的时间做越来越多的事情。他们追求进展,每达到一个目标,就会给自己设定更高的目标。达到目标不能导致满意感,而是唤起一种恐慌:应该还有更好的。

(四)完美主义的领域特殊性

完美主义者并不是像很多人理解的那样,对任何事情都追求完美。一般来说,他们只是在某些自己比较在意的领域才表现出明显的完美主义倾向。比如,一个在成绩上只允许自己第一而不能第二的中学生,对个人卫生却非常不在意。但是,如果在某一天,有一个国外的名校来招生,他就会在当天将自己收拾得干干净净、整整洁洁的,因为他很在意国外这个学校对他的评价。

完美主义的领域特殊性受到完美主义者所处的文化、宗教信仰、历史背景以及个人经历等因素的影响。中国人在学习成绩的完美主义比较多见,这和中国的考试制度有关。

完美主义者发现自己不完美时,表现为失望、抑郁、焦虑和恐惧等情绪;完美主义者发现他人的不完美时,会表现为愤怒情绪。

三、压力与完美主义

强迫性人格倾向者在有压力的情况下表现出完美主义。强迫性人格的核心情绪是不安全感,个体通过追求完美、谨慎与严格来缓解这种感受。

案例1:一个高三学生,在不断的模拟大考期间,突然特别害怕犯错。在考试中,他反复检查做过的题目,担心在某个小环节出现问题,结果浪费了大量时间,导致在平时都能够做完的题量却做不完,造成考试成绩不断下滑,但是平常小考却能够很自如地做完这些题目。

案例2:很多高三学生,特别是在临近高考时,突然变得焦虑不安,情绪多变,对他人特别苛刻,经常看到父母或是同学的一些缺点,就“眼里揉不得沙子”,易激惹。但是高考结束后,他们的情绪就变得相对平和了,人际关系也得到改善。其实,他没有认识到这是他对不完美的焦虑,在压力环境下,变得严重了。

四、完美主义的成因分析

国外的心理学家提出完美主义形成的几种原因:(1)父母对儿童的高期望;(2)儿童的完美主义的倾向是通过模仿父母而发展的,儿童把父母当成是完美的标准,并努力学习和模仿;(3)儿童的完美主义是对严酷环境条件或者逆境的社会反应。父母对子女充满敌意,子女极度缺乏爱与温暖,他们对这种环境的应对机制是尽可能让自己变得完美;(4)父母对于错误的极度关注以及对于子女的过分保护会诱导子女对错误的过分担心、对缺点的过度在意等完美倾向;(5)父母因素、儿童因素、环境压力以及内化、外化和拒绝这几种因素间的不同组合和交互影响。

近几年,通过给中学生做心理咨询中,我发现,在重点中学中,上述原因的第1、4和5占的比重比较大。学生一旦进入重点高中,就带着父母和老师的高期望值,认为至少要考入重点一本大学才行。因此,他的眼光就聚焦在每一次大考、每一次模拟考和每一次排名上。家长对学生的期望越高,就会越关注每一次的考试失利导致的名次下降,继而会追究到每一科目上,再追究到每一科目上所犯的错误上,一次次地将这些错误强化,导致学生在大考期间,特别焦虑。考试中,就特别担心犯错误,因此就会反复检查做过的题目,非常关注细节,以致浪费时间,考试成绩不好。一旦考试名次下降,学生就会变得很沮丧,很悲观,觉得自己不行了,继而又觉得对不起父母,对不起老师。他会在心里无数次鞭挞自己,变得更加担心、敏感、担忧、害怕犯错,更加关注细节,更加不让自己犯一点小错误,否则就觉得会全盘皆输,没有希望。可是越是这样,动机太强,反而产生了相反的效果。

孩子成绩不断下滑的过程中,情绪处于极度低落的时候,很多家长在反复解释说自己真的已经不在乎孩子的成绩了,只要他过得好就行。我们可以看到家长真的是为了孩子付出了所有的心血。那么在学生这边呢?他们认为有的家长嘴上说不在乎,但是心里很在乎,学生都能够感知到父母那颗心,根本无法放下负担。还有很多学生从小就已经把家长的严格要求内化成自己的严格要求,他已经无法分清楚什么是自己的要求,什么是家长的要求了,追求完美已经成了一个习惯了。

完美主义让学生们可以不断追求进步,追求卓越,推动个人不断向前发展,同时也会推动整个社会的发展。可是,完美主义也让学生们给自己内心增加了很多的负担和压力,让学生变得敏感,容易沮丧、失落,产生受挫感。

我们应该认识到完美主义对我们产生的影响,完美主义与焦虑、沮丧、失落、受挫之间的关联。我们要更好地自省,要相应地调节自己,让自己学会放松,缓解不完美带来的焦虑情绪。北京林业大学硕士生导师訾非教授的一项研究表明,温暖理解的教育方式,可能有助于子女构建的积极完美主义,即比较积极地追求进步,而不是敏感易挫。这样更能提高学生的幸福指数。

(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

责任编辑 王爱民

猜你喜欢
完美主义主义者学生
你是完美主义的领导吗?
忌肉主义者
张小斐:一个长期主义者的梦想
完美是个坑
张小龙:真正厉害的人,都是极简主义者
赶不走的学生
好人主义者做不了好人
学生写话
完美主义是完美,还是完蛋
聪明的学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