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校园的美丽”到“文化的深刻”
——学校文化建设要注重促进人的发展

2014-06-06 10:44武汉市江汉区万松园路小学应兰
成才 2014年4期
关键词:家长学校孩子

■ 武汉市江汉区万松园路小学 应兰

从“校园的美丽”到“文化的深刻”
——学校文化建设要注重促进人的发展

■ 武汉市江汉区万松园路小学 应兰

走进武汉市万松园路小学,看到最多的颜色是绿色,视觉感官最强烈的感受是亲近自然。作为湖北省首批绿色学校,校园的绿化、美化是学校建设首先要考虑的问题。但是,仅仅把学校硬件环境做好了就代表学校有文化了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什么是学校文化?学校文化是指一所学校在长期的教育实践过程中积淀和创造出来的,并为其成员所认识和遵循的价值观念体系、行为规范准则和物化环境风貌的一种整合和结晶,表现为学校的“综合个性”。学校文化的这种解释究竟该怎样理解?2012年的两次亲身经历让我豁然开朗:

一次是在网上,看到了央视主持人柴静在“静观英伦”节目中采访英国剑桥大学校长的专题片。片中,主持人仅以“一本书、一棵树、一个人、一次晚餐、一场考试……”这样的细节不断颠覆着我对剑桥大学的印象。剑桥大学八百年来一直主张的培养人的方向,以及与之相匹配的学校文化所释放出的纵横辐射的魅力深深地触动着我的心灵,让我认识到最厉害的名校,其名气是源自该校独树一帜的文化。

另一次是在重庆珊瑚小学,这所学校没有花哨的外表,但拥有着与办学理念完全吻合的行为内核——每一个设施的存在都有其教育的功能:“亲亲课堂”凸显诠释出“孩子最亲”的内涵;校园里,师生脸上自然流露出的快乐、亲和……这些都让人清晰地感受到这所学校所倡导的育人价值,感慨孩子们在这样的学校学习该是多么的幸福。

于是,对于学校文化我有了深刻的认识:偏离了人的生活,远离了人的发展,也就远离了文化。真正有文化的学校是一所自然、自主、自由状态的学校。学校要多站在儿童的角度思考文化建设,教师要多学会运用综合育人的思维方法去培养学生内在的品质和良好的生活习惯。“让学生呈现自然的、有灵气的、蓬勃的、发展的,且不断萌生智慧与活力的状态,这是我们想要的生命的绿色”。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为努力实现从“校园的美丽”到“文化的深刻”,我们着眼学生成长的细节,开始了教育方式的变革。

一、一个教师一种改变

担任语文教学的李曼老师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强,善于学习,做事情轻松高效。而且她特别喜欢运动,常常和兴趣相投的老师、学生切磋球艺。课间时分、午休时间,乒乓球台那里准有她敏捷的身影。这不,阵阵喝彩声传来,一定又是她在和孩子们进行乒乓球大战了!贪玩的李老师,以灵活和智慧教书闻名。别以为她真的“贪玩”,带着孩子们打球、跳绳、做手工、玩空竹、搞活动、打游戏,都是她在玩的过程中将语文学科与其他综合学科整合后交给孩子们的本事!一次出差,她让孩子们尝试如何写信寄信,完成任务的孩子还得到了她远道带回来的糖果。作文教学这个难啃的骨头,硬是被她一次次在奇特的招数中破解。她身边的学生个个会玩会学,奇思妙想一箩筐,这些恐怕都是得益于李老师“贪玩”的真传了!

像这样教书的老师在我校越来越多,运用整合思维将学习与兴趣串联、情感与态度链接是我校倡导的教学方式。每发现一个典型案例,学校都会及时在教师中进行推广,特别会带领教师们透过现象看本质,进而实现教育行为的举一反三。各学科教师开展的学生特色作业就是有益的尝试:“作业超市”“思维训练营”“名画再创造”等重在保护学生的童真、童趣,培养学生的归纳、整理、想象、创造等学习品质,它为学生的学习增添了一抹生活的色彩。

二、一项活动一种改变

“我的研究与发表”是近年来在我校学生中广受热捧的实践活动之一。它以鼓励孩子大胆研究自己感兴趣的事物(问题),敢于发表个人成果为目的,进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行动力、自信心、表达力。每学期的头三个月都是学生的自主研究时间,他们可以借助家长、老师、同伴、网络、书籍等实施个体或群体研究,然后形成研究报告,制作汇报PPT,从第四个月起在全班展示。

对于这项活动的设计,我们还有另外一个期待——以一个40人的班级为例,每学期,每个孩子除了自己的研究以外,还能从小伙伴那里获得39项不同领域的课外知识,欣赏到不同风格的展示方法。试想,六年下来会怎样?480个来自于小伙伴的研究,相信其中获得的知识、乐趣、纯真、友爱……是他们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

三、一组游戏一种改变

“20+20”亲近母语的活动,在刚刚入学的孩子们身边悄然兴起,不经意间天真可爱、纯洁灵动的娃娃很快成为教师“经典伴我行”之路的亲密同伴。刚刚学写字的孩子拿笔都很困难。可是,这样一个意志和习惯形成的过程不也是我们打造的优秀一代的契机吗?郑晓菲老师设计了这样几个趣味横生的项目,很好地帮助了他们成长。“铅笔变变变”就是教给孩子们正确的握笔姿势,姿势如果不正确小铅笔就会变哭脸。所以为了让铅笔笑起来,孩子们的握笔姿势都得到了改善。“妙妙动手操”是郑老师设计的手指操,通过手指的活动,让孩子们劳逸结合,提高注意力,更好地书写规范字。“战胜小魔兽”的游戏夺标是孩子们最喜欢的。魔兽就是自己或者同伴发现的脏乱、难看的书写,将他们定为l、2、3级魔兽。通过积累优秀作业的苹果(一般满3~5个)就可以消灭一个魔兽,顺利通关得到展示成果的机会。最后一个项目叫“闯关擂台”——秀出自己,它能让同学们战胜自己,挑战自己,超越同伴。

学校不同于企业或其它机构,教师与学生也不是简单的上下级关系或管理被管理关系,这里应该有温度。学校文化的深度在哪里?把孩子当孩子,努力去培养孩子的纯真、善良、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学习习惯等,这些看似平常的东西,就是学校文化本质的不同表现形式。倡导教师用一颗童心待孩子,在各种活动中教会孩子“真本领”,是我校在管理过程中评价教师的新标准。

四、一次家长会一次改变

下面是我校李幼红老师的一次班会的案例,它或许能给我们一些很好的启示。

班会案例

什么叫中医?它不仅仅是中国的医学,不仅仅是中草药的医学,更是中庸之道的医学。

中医之所以能历经几千年而不衰,其原因就是它掌握了道——方法、规律。如阴阳、经络、时辰、思路上的“疏与堵”,养生学的“向内求”;看病讲究标本兼治都是在研究、应用“道”,即规律。古人云:“上医医国,中医医企,下医医病。”

举例(1)——阴阳

医病: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

医企:要阴阳平衡。要“高人指点;贵人相助”。

医国:要阴阳平衡。不同的历史时期,阴阳比例也不同。

举例(2)——疏堵

医病:以发烧、肿瘤为例,中医疏,西医堵。

医企:校长在“老师请假制度调整”的事例。

医国:98抗洪事例。

举例(3)——医教育

“纯阳之体”——孩子要多户外少户内,多动少静;孩子不爱穿太多衣服,不爱戴帽子是天性……

“益疏不益堵”——重视孩子情绪,及时疏导;学习畏难,及时帮助;爱玩的天性,疏要多于堵……

“向内求”——孩子不爱学习,不愿多做家长布置的作业,不愿努力,都是因为“内因”没有调动起来,家长的说教都是外因,有本书叫《教育是没有用的》,其实就是指“说教”是没有用的,我们的重点应研究如何震撼孩子的心灵。列举我与孩子的事例:“世界最美风景图”的故事;高档酒店与大排档的故事;老乞丐的故事。

“标本兼治”——如果急功近利的只要分数死擂复习,“标”治了,好分数有了,可“本”却伤了。如果学生讨厌学习,以后很难有好分数了。“有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是“青山”,“分数”是“柴”,保得青山在何愁没柴烧?

“君臣佐使”——家人的角色最好各自分工,有红脸有黑脸,有“臣”,有“佐”有“使”,力挺“君药”。

这是班主任李幼红老师巧妙运用中医理论给家长们传授教育观念的一次培训稿(节选)。读来有趣,想必听者入心。教在学校,育在家庭。学校教育需要家庭的配合,但不是要把家庭变成学校的“预科”或另一个学校。教给家长学会认识孩子的天性,学会正确面对分数,以平和之心对待孩子自然生长的规律,是学校教育该传递给家长的正能量。改变家长必须首先改变教师。作为校长,我能做的就是将正确的教育观念通过各种途径尽可能地影响教师,在校园中形成育人的磁场。我可以允许教师领悟有先后,也可以允许教师改变有先后,但只要行动了,我们的孩子就有了快乐成长的源头。案例中的李老师可算是领悟超前的典范,她将自己的所思所想通过每月一次的家长会及时传递给家长,使得家长与自己同频共振,于是,在这个班级就有了“家长讲堂”的诞生。

每一个学生就是一粒种子,把它撒在土里,它就会自由、自在地生长。我们教师要做的就是播种、浇水、施肥。文化本来就是一种自由的东西,回归生命的本源,明确文化的本质,我们的教育才可能实现为人而教的意义。

责任编辑 王爱民

猜你喜欢
家长学校孩子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学校推介
家长请吃药Ⅱ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近8成家长不认同只要学习好就行 健康最重重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