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教育“三教”问题及解决措施

2014-06-06 10:44陈晓萍张峰
成才 2014年5期
关键词:导向中职职业

■陈晓萍 张峰

中等职业教育“三教”问题及解决措施

■陈晓萍 张峰

近年来,我国的中职教育发展很快。如何抓住机遇,发展中职教育,培养更多更好的多层次的适用技术人才,也就成为公众关心的问题。“教什么”“怎么教”和“谁来教”的“三教”问题是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从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来看,能力培养是中职教育的核心。现代中职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学校必须更加注重职业技能的培训,让学生通过学习获得对口企业所需的、相应的专业知识与技能。

我校作为省级重点职业学校,参加了武汉教科院组织的计算机专业的学习领域课程开发和行动导向教学改革工作,希望能解决好职业教育中的“三教”问题,促进中职教育的教研教改及教师的专业成长。

一、“三教”问题解决的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根据学习领域课程开发的程序安排,第一步是进行市场调研,以了解专业与职业之间的差异点,了解专业市场和人才市场现状;了解行业需求、职业需求和岗位需求;然后分析统计调查结果,写出调查报告。

按照研究计划,计算机项目小组多次到浙江、广东、湖北等地对包括电脑公司、网络公司、软件公司、广告设计公司、装潢设计公司的岗位分布进行了调查。我们深入广东的深圳、珠海、惠州、广州等地,对我校毕业生在这些地区就业的企业进行了调查。调查综合统计分析表明,我省计算机应用专业的毕业生,在企业对口工作的不足40%;有些学校的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对口率甚至不足20%。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从教学的角度来说,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

第一,我们有些教学没有摸准市场需求,教给学生的内容没有切合企业的实际,也就是教的内容没有真正体现以就业为导向。

第二,尽管有些教学内容适合市场需求,但教学方法不对路,效果不好,学生没有学到企业所需的知识和技能。

第三,部分职业教育没有注重技能培养,教出来的学生只会理论,不懂实践,没有很强的动手能力,不能适应企业的要求。

如果不解决好中职教育的这些问题,就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新型实用技术人才,不能完成历史赋予我们中职教育的重任。所以,解决好中职教育的“三教”问题,意义重大,时不我待。

二、“三教”问题解决措施

要根本改变中职教育和企业实际脱离的现象,就要解决好中职教育的“三教”问题。在武汉教科院项目专家的指导下,历时三年,我们做了如下努力,取得了初步成效。

1.利用学习领域课程开发,明确“教什么”

“教什么”是中职教育“三教”的首要问题。只有选对了教学内容,教学工作才有意义。过去的我们的中职教育多是沿袭“学科体系”的套路,看重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培养,而对学生核心能力——操作技能的培养关注不够,从而造成了培养出来的学生不能满足企业的要求,造成就业不对口的现象。对此,我们利用学习领域课程开发,找到了一条解决“教什么”的路子。

对计算机应用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分析后,我们发现中职学校专业设置问题首先是岗位及岗位群定向不准的问题。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普及,计算机打字已经为一般人所掌握。很多人没有学过计算机专业,但稍加练习,就能应对基本的文字录入与输出。从现实的角度看,计算机打字已经很难作为一种职业存在了。

为此,我们调整了计算机应用专业的设置,增设了计算机销售的前台接待、组装和维护专业。尽管很多高校都有计算机应用专业,但像这样工资水平不高的工作,一般的大学毕业生是不太愿意从事的。我们对这个岗位和相应的岗位群进行了分析,并应用学习领域课程开发的方法,与武汉视野教育集团共同制订了新的教学计划,聘请了课程专家和IT业技术人员,对我们开发的课程进行论证、修改,并在我校的2009级计算机应用专业试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这届毕业生的就业率明显提高。

通过学习领域课程开发的学习与实践,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也得出一些体会。我们认为:课程开发要紧贴职业学校的教育目标,职业学校各专业的教育目标一经确定,就必须研究、开发、构建一个紧贴教育目标的运作体系,包括制度、专业、人员、奖励机制,并且长期执行,不能随意更改,从根本上保重课程开发的深入和延续。要鼓励更多的教师参与教研教改,力求收到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采用“行动导向”教学,解决“怎么教”

选对了教学内容,“怎么教”也不容忽视。传统的教学方法一般是照本宣科,重讲轻练,很难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这次中德合作项目的“行动导向”教学实践是一种很不错的教学方法。

“行动导向”作为一种教学思想,包括模拟教学、案例教学、项目教学和角色扮演等多种具体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我们较多地采用了项目教学和角色扮演的方法,这样更适合以后的企业工作环境和实际需求。上学期,我校的2011级平面设计专业coreldraw12列为行动“行动导向”教学试点课程之一。2011级平面设计2班学风和班风相对较差,上课经常有学生迟到、旷课。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更多的同学对这门课程有兴趣,学好这门功课。从教学内容的选择到教学方法的应用,我们都做了精心策划。每门课程都选出一个和今后工作任务相关联的主题作为教学重点,每次教学教师都把自己在广告装饰公司工作的经验和体会讲给学生听,并用生动贴切的讲解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通过努力,这个班的大部分同学对这门课程都有了学习兴趣,并且学习成绩也有很大的提高,每次作业都有不少同学能设计制作创意好、设计巧妙、制作精美的作品。

在“行动导向”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行动导向”教学在教学时间分配上,要求教师讲授的时间不能过长,一般不超过一堂课的30%,要留更多是时间让学生动手训练。同时,要注意学生参与的广泛性。有些学生性格活泼、开朗愿意积极参与,而有些学生可能因为性格等原因,不太主动。这就要教师密切关注,合理安排,积极引导,让不同类型的学生都积极学习。

3.通过培养“双师型”教师和校企合作,解决“谁来教”

在学习领域课程和“行动导向”教学的教学模式下,学习领域课程方案不再是按照学科体系进行课程设置,而是按照典型职业工作任务建构教学内容。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了解企业生产流程,熟悉工作岗位及工作过程,做到既能说又会做。

目前我们的中职教育确实存在学了计算机设计软件PhotoShop和Corel-Draw,但是不会做一个画册刷稿的现象。究其原因,就是教师没有广告公司实践工作经验。上课只会按照教材讲一些软件的功能,举一些简单的例子,不会设计制作一个完整的可以到印刷公司出菲林的文件。要做出一个合格的可以印刷的画册正稿,必须注意页面的“出血位”的设置、分辨率的大小、颜色模式等问题。这些,如果教师没有在广告公司实践过,是不能全面了解的。所以要能够真正在解决了“教什么”和“怎样教”的基础上,处理好“谁来教”,必须考虑对老师的要求了。

培养一流的人才,需要有一流的师资。师资水平决定中职教育人才培养水平和学校的竞争力。打造“懂理论,会技能”教师队伍是中职教育学校生存发展的关键。“双师”素质反映对教师的个体要求,要求一个教师要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良好的职业道德及教育教学能力、行业职业实践能力;“双师”结构反映整个教师队伍建设,也就是说,师资队伍中不仅要有理论知识扎实的教师,而且还要有一定比例的行业、企业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作为兼职教师,以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作者单位:武汉第三职业教育中心)

责任编辑 王爱民

猜你喜欢
导向中职职业
以生活实践为导向的初中写作教学初探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偏向”不是好导向
应用多媒体技术 创新中职德育课
职业写作
需求导向下的供给创新
我爱的职业
犬只导向炮
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
中职高考与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