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整合 重积累 活运用
——以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为例

2014-06-06 10:44高薇
成才 2014年5期
关键词:名言乐园词语

■高薇

巧整合 重积累 活运用
——以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为例

■高薇

很多语文教师和我一样常常会有这样的困惑:语文课每天都在认认真真地上,课下花费的时间也不少,可是学生一考起试来,成绩却总不尽人意。我常常在思考,我们语文教师每天到底在教学生什么,为什么常常付出和所得不能成正比呢?要改变这种状况,我觉得,语文教学要在“巧整合、重积累、活运用”上下功夫。在三年级上学期的语文教学中,我进行了如下的尝试。

一、单元内容巧整合,归类积累活运用

我们语文教师在每一学期备课时,应该对课本中的每一个单元内容有个整体把握。不仅要知道每个单元的主题是什么,更重要的是理清每个单元的课文之间有没有内容上、表达上、知识点上的关联,然后进行有效整合,在上课时有目的地进行指导。

例如,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主题是关于“读书”的内容,课文分别是《日记一则》《煮书》《红马的故事》,在备课时,我们会发现这一组课文之间有很多关联点。

1.读书成语巧积累,联系课文活运用

例如在上《煮书》时,除了让学生积累本篇课文出现的“疑惑不解”“得心应手”“豁然开朗”这些和读书有关的成语,自然联系到语文乐园(二)的第二题关于读书的成语。这八个成语,不需要让学生死记硬背,而是可结合《煮书》这一课,在讲到唐代诗人杜甫小时候读书的情景时,可以让学生思考一下:你可以用上哪几个成语来形容一下杜甫读书时的样子?如果学生不会说,可以用填空帮助一下:杜甫小时候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常常(手不释卷),每次读起书来,反复诵读品味,非把书读书读透不可,真是(学而不厌)啊!

在课文最后,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读书方法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上“切磋琢磨”“豁然开朗”等关于读书的四字词进行提炼,让学生明白,其实这些成语也是读书方法的总结。然后再拓展,问一问,像这样关于读书的成语你还积累了哪些?这样,教师就不必在乐园中单独去上这道题,而是在课文中,在语言环境中自然学会理解、运用这些成语。

2.读书方法善总结,联系实际巧运用

例如这组课文的《日记一则》,我认为就是一篇写读后感的读书方法,学生在课后可以尝试用日记形式写读后感。而《煮书》更是细致地说明了读书的具体方法。在讲到文中杜甫所说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时,可以联系语文乐园(二)的名言警句——孙洙的“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和刘彝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来进一步理解“煮书”的含义。在讲到爷爷告诉“我”该怎么“煮书”时,可以联系朱熹的“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让学生明白读书的方法。然后在课后趁热打铁,联系“综合性学习”让学生搜集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制成标签,贴在教室里,既美化教室,又进行了拓展,效果很好。

3.标点符号用法多,联系语境巧拓展

这组课文出现了很多冒号和双引号,《红马的故事》中“花瓶里有三朵百合:一朵盛开,一朵含苞待放,一朵掉了一片叶瓣在桌面上。”以及“老师还画漫画:滑稽的小丑,戴面具的狮子,会走路的椅子。”还有文中师生的对话,当提示语在前时也有冒号等。引号也出现了很多,例如“巡逻”和“90”打了双引号,人物说的话打了双引号,还有在说的话里面又引用了别人的话,这时双引号变成了单引号等。教师在上课的时候,要引导学生注意冒号和引号在每一处的不同意思和用法,然后联系语境和生活实际进行标点符号的拓展运用。例如:

例1过年了美丽的烟花千姿百态有的像绽开的菊花有的像飞舞的银蛇有的像亮闪闪的星星

例2我问老师明天到哪里春游

例3请安静老师大声说现在我们开始拔河比赛啦

学生经过长期这样有目的的训练,自然就学会了标点符号的正确运用。

再如,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主题是“关爱与分享”,课文分别是《杏儿熟了》《给自己写信的人》《朋友之间》。这是一系列关于情感的故事,这几篇课文之间的关联也比较密切。

(1)细节描写显个性,读中学写巧拓展

例如,《杏儿熟了》中,奶奶发现几个孩子偷杏从树上掉下来后的动作描写:“奶奶快步走过去,扶起地上的小淘气。她给小淘气揉揉屁股,见他没有伤着,就转身往屋里走,快进门的时候回过头来说:“你们先别走!”在课堂上,我注重引导学生抓住奶奶的动作,体会奶奶对小伙伴的亲切、关爱。而语文乐园(五)中第二题的内容就是让学生体会动词运用的作用,教师可以联系语文乐园,将训练融入到课文中。

《朋友之间》这篇课文中,当“我”对林童产生误会时,“我”和妈妈以及林童的对话描写很具体。上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她们的对话和对话的神态、动作变化等细节描写,感受到朋友之间不仅需要信任和尊重,还需要沟通和爱护。

在此基础上,可以结合学生实际进行拓展运用。例如:

例4请在括号里填入恰当的动词。

他(弯)着腰,篮球在他手下前后左右不停地(拍)着,两眼滴溜溜地(转动),寻找“突围”机会。突然,他加快了步伐,一会左(冲),一会右(闪),来到篮下,纵身一(跃),篮球不偏不倚地(划)了一道弧线,(落)在筐内。

例5你和好朋友有过误会的经历吗?最后又是怎样消除误会的?把你的经历能模仿《朋友之间》的对话形式写一写吗?

经过这样有效的单元整合训练,学生就会明白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时,一定要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等细节描写。

(2)“情感”主线巧贯穿,训练内容重整合

在教学《朋友之间》时,可以联系语文乐园中的名言警句“友谊的臂膀长得足以从世界的这一头伸到另一头。”让学生对友谊有了更深的认识。在教学《峨眉山月歌》时,可以从语文乐园(五)的小诗《想念》入手,然后进入古诗学习,最后拓展语文乐园(五)的名言警句——张九龄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以及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让学生体会原来从古到今,无论哪个时代,思念亲人,思念友人,都是一首不变的情感。可以根据《给自己写信的人》,复习写信的格式,为本单元习作打下基础。

(3)前后内容紧联系,适时巩固会运用

在本单元课文中,出现了几处省略号。在《杏儿熟了》中,“我仰起头,‘一,二,三……’数哇,数哇”,在《朋友之间》“我只是觉得……林童欲言又止”,还有“我……我不知道她还是不是我的朋友,妈妈。”让学生可以分辨一下这几处省略号用法一样吗?有什么不同?进而对人物的思想感情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让学生明白标点符号也是可以表达感情的,运用得恰当,对体现人物的思想感情也很有帮助。

在第四单元中,学生已经学习了关于转折关系的词语。在本单元中,又出现了好几处表示转折关系的词语,例如,“父亲的生日,一定不能忘记,可是,欧立希太忙了。”“他们都说我一定能行,但林童却说这个角色很难演。”“我俩几乎要哭出来,但这情景又让我们忍不住笑了。”可以在上课时让学生体会一下这几处转折关系的词语在文章中所起的作用,进一步复习巩固转折关系的词语,并学会造句。

二、课本内容新整合,寻找规律巧积累

当我们语文教师面对内容繁多、形式多样的一册语文书时,该怎样高效、合理运用教材,让学生找寻规律、学有所获?联系三年级下册的教材,我进行了以下思考。

1.根据季节顺序,重组古诗内容

教师可以把本册课文中的八首古诗根据季节的顺序作如下调整:

春天:《村居》《江畔独步寻花》《春日》《牧童》《大林寺桃花》(依照从早春到晚春的顺序)

夏天:《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秋天:《峨眉山月歌》《宿建德江》

教师在上古诗时,可以扣住每首诗能够体现季节特点的词展开教学,从而体会诗人在不同的季节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春天,春光灿烂,诗人抒发的情感是喜悦的;夏天,草木茂盛,诗人表达的情感是明朗的;秋天,花草凋零,诗人的情怀是伤感、惆怅的。这样,按照季节的顺序,学生在背诵古诗时就有形,有序,有情,好记。

2.根据词语特点,巧妙归类积累

本学期课文出现了很多好词,怎样让学生巧妙归类积累这些词语,而不是让学生零零碎碎地记忆呢?我认为本册书可以从这几方面积累:(1)描写景色的词语:这类词还可以分细一些,例如叠词:甜丝丝、香喷喷、美滋滋等,清凉清凉、橙黄橙黄等,还有其它五彩缤纷、万紫千红等。(2)描写读书的词语:废寝忘食、全神贯注、百折不挠等。(3)描写人物神态的词语:呆若木鸡、恍然大悟、欢呼雀跃等。(4)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词语:心花怒放、闷闷不乐等。(5)描写人物品质的词语:机智过人、能言善辩、聪明机警等。(6)根据每个语文乐园中的成语故事积累词语。(7)还有每个乐园的第一题,也是不同类型的词语。学生只有学会了按照规律积累词语,才能在运用时,在记忆的方格里寻找自己所需的词语。

3.联系生活情境,分类积累名言

八个语文乐园中的名言警句侧重点各有不同,可以让学生根据名言的不同内容,分类积累。例如,有关于珍惜时间的名言,有关于读书的名言,还有关于友谊的名言等。学生分类积累时,更多的是和本单元内容、生活实际相结合,在运用中复习巩固,而不是死记硬背。例如,在教关于珍惜时间的格言时,不光和林清玄的《和时间赛跑》联系理解,还可以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谈谈身边有哪些珍惜时间的人;还有哪些虚度光阴的人,对于虚度光阴的人,你打算送哪一句珍惜时间的格言劝告他呢?这样,学生就在生活情境中淡然无痕地分类积累了格言。

(作者单位:武汉市江汉区单洞新村小学)

责任编辑 王爱民

猜你喜欢
名言乐园词语
容易混淆的词语
找词语
一枚词语一门静
名言
名言趣画
读名言 话工作
哈哈乐园
哈哈乐园
哈哈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