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中学作文教学的改进策略

2014-06-06 10:44徐义文
成才 2014年5期
关键词:新课程作文语文

■徐义文

新课程理念下中学作文教学的改进策略

■徐义文

作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普通中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尽可能地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新课程理念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有主体、有规划、有发展的作文教学前景,使作文教学不再仅仅是课程要求或者教学任务,而是真正走进学生个体,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因而,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实施行之有效的对策,改进中学作文教学,是当前中学作文教学的重要方向。

一、加大阅读容量,扩充写作素材

语文作文水平的提高需要教师指导,更需要学生自觉地进行课内外阅读,阅读是提高作文水平的重要因素。正如古人所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由此可见,增加中学生的阅读量是扩充他们写作素材、激发写作灵感的重要手段。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就应当教育学生明晰向课外拓展的重要性,鼓励和指导学生广泛阅读。在课内,教师要敢于放手让学生自读,要充分相信学生有能力读懂课文或课外书,让他们学会学习。另外,教师也可以向学生推荐优秀的文学作品,对学生进行创作熏陶、情感激发,让学生养成读书的好习惯。这不但可以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更会使他们终身受益。一方面,可在阅读训练中进行写作教学。写作教学不是孤立的存在,丰富的阅读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写作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增强写作的感染力。引导学生阅读各种文体材料,能为学生的写作技能训练提供重要的模板,从而起到桥梁的作用。学生在写作文,特别是在写议论文的时候,往往觉得没有什么内容可写。这除了缺乏生活积累之外,一个重要的原因是阅读面太狭窄,知识贫乏,拥有的写作资料太少。根据这种情况,在讲读课中,教师可将范文中的内容告诉学生作为写作材料加以积累。譬如,教师可以把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屈原的《离骚》、鲁迅的《拿来主义》等课文中关于爱国主义方面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英雄事迹、理论阐述及名言佳句等介绍给学生;对《季氏将伐颛臾》《鸿门宴》中的历史人物所表现出来的爱国主义精神,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进行颂扬或批判,这样就为学生写作以爱国主义和革命理想为内容的作文提供了材料。学生通过阅读积累素材,也可以丰富作文的情感、内容,使文章不再空洞枯燥。

二、建构科学体系,形成教学序列

新课程语文作文教学注重建构科学的作文教学体系和序列,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由集中到开放、由写实到想象、由写有章法到写无定法的写作练习计划,对学生写作的发展很有益处。作文教学离不开知识的积累,全面深入地观察思考,广泛地进行阅读、积累,使写作过程中的模仿写作、超越写作、创造写作既呈现一种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发展态势,从而改变传统写作教学的无序状态,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因此,中学作文教学需要建构“序列化”“网络化”的教学体系,需要分解目标、分步实施,避免因高考应试而带来的急功近利的做法。《普通中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阅读与鉴赏”部分提出的要求是“能阅读论述类、实用类、文学类等多种文本”,新课标考试大纲明确提出的高考作文的要求为“能写论述类、实用类、文学类文章”。因此,根据新课程标准的精神,我们可以采用“文体三分”法,将中学阶段作文教学的文体大致分为论述类文体、实用类文体和文学类文体三类。这样,写作文体的框架就显得比较清晰。

我们可以依据“生活——思考——对话——修饰——情怀”五个关键词来设计教学步骤:必修一重点训练记叙文,突出对生活的观察和表现。必修二重点训练议论文,突出对生活独立的思考并提炼观点。这两个阶段都重点突出要素训练、片段训练,而非全篇训练。必修三在突出“对话”的基础上,根据文章写作的假定“听众”,重点训练文章材料的选择与详略的确定,前半阶段以记叙文为主,后半阶段以议论文为主,引导学生尝试全篇训练。必修四则在“修饰”的总目标下,进一步要求文体规范。必修五则根据自己写作的需要和能力特点自由选择文体,自由写作。

此外,我们还要注重课外练笔的具体有序,指导学生通过课外阅读和写作提高写作水平。每一次课外练笔都要有主题和具体要求,力求构成作文课堂教学和课外练笔指导的有效目标序列,构建一套完整、有序、科学的作文训练目标体系,课内、课外两条腿走路,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理”的问题,使作文训练序列化、完整化、科学化。同时,我们也要积极研究新课改下的作文课型,如例文指点课、说写训练课、评议例文课等,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高效写作。

三、引导观察体验,创设写作情境

新课程语文作文教学提倡引导学生观察自然、体验生活、经历社会,将社会、生活作为作文的源头活水。叶圣陶先生曾说过:“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盈,溪水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离开了生活,写作便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作文教学也就成了搜肠刮肚的苦差事。引导学生观察、体验生活,创设情境,协助学生构思、建构作文,使学生用心感受生活,在生活中寻找写作的激情。

写作本身是一项极富情感的心智活动,作者只有在写作时怀着积极的思想情感,才能写出真正的好作文。然而,纵观现在的中学生,不少人缺乏同情心,社会责任感薄弱,将写作当成一项任务去完成,随便地敷衍了事。面对这一现象,中学语文教师应采取有效措施,引导学生关心国家大事,留意身边琐事,关心同学,互相帮助,培养自身的高尚情操。我们的身边并不缺乏美好的事物,只是缺少了发现美好事物的眼睛。因此,作为中学语文教师,应鼓励同学们用心体验生活,感受身边美好的事物,为自己的写作搜集素材,进而写出优秀的文章。

四、改革批改方法,激发写作热情

传统的作文批改,全是教师自己的事。这种批改方法,不仅费时费力,而且批改的精细度也不会很高。其实,在作文批改的过程中,需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想优化作文教学,作文批改的方式必须改革。其实,作文批改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全班批改,或轮流批改,或教师批改,或学生批改。作为语文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大胆地打破学生作文教师改的桎梏,教师给一些适当的引导和指点,该怎样改,让学生自己考虑、决定。其次,也要教育学生转变“我写你改”的旧观念,要懂得好文章往往是改出来的。改,是整个写作过程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教师只能指导你怎么改,而不能代替你改。一个不懂改作文的人,将永远不知道如何写好作文,培养学生改作文的能力,也会促进写作水平的提高。

新课程语文作文教学倡导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依靠积极的评价机制创造学生发展的条件,发挥写作评价的激励功能。以往的中小学作文讲评以寻找问题为主,尤其关注带有普遍意义的问题,强调共性多,强调个性少,使学生觉得作文讲评是老生常谈,没有意义。再加上学生多、教师少,教师工作量大,作文评改更是容易流于形式,学生很难在作文评改中获得益处。新课程提倡学生自评、同伴互评、家长参评、教师讲评相结合,多元化的评价机制为写作教学的改革和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创造了条件。

五、开展文学活动,增加写作体验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培养学生自主组织文字的能力,使学生在办刊、演出、讨论等活动过程中,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由此可见,中学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应积极引导学生开展文学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有真切的体验,这样才能为写作积累更多、更好的素材。此外,为了响应新课标的这一号召,中学语文教师还可以在班级内部开展“课前五分钟演讲”等活动,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话题,畅所欲言。同时,语文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们办校刊、出墙报,鼓励学生向杂志社投稿等。通过举办这些活动,学生可以将自己所学知识的应用到实践中,学以致用。一方面可以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另一方面还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真正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主动性。

与传统的语文作文教学相比,新课程语文作文教学加强了写作同听、读、说的联系,使其在综合的语文实践中,在听说读写协同发展的过程中,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吕叔湘先生说:“撇开语言教文字,这是一种半身不遂的语文教学。”听说训练耗时少、成效好,课前的演讲、随机的故事会、小型辩论会等,都可以为写打基础。学生在听说训练中,如果能单凭有声语言表情达意,思维逻辑严密,而且语言运用规范准确,那么作文就不再是问题。

六、走进学生心灵,促进个性发展

新课程语文作文教学还提倡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促进写作的个性化发展。作文是表情达意的载体,是交流思想感情的工具,作文的生命力在于其具有的独特个性,即修辞行为的创造性。“用我的自由之笔”“抒我的自然之情”是优秀文学作品的显著特点。如此,作文才能彰显出其语言的魅力,表现心灵世界的丰盈。而当下学生作文千部一腔、千人一面的痼疾已是不争的事实,表面看到的语言匮乏、肤浅、呆板、无味,实则反映出创作者思维的混乱、思想的苍白、想象力的枯槁。个性化作文教学引导学生以审美的眼光介入人生,以艺术的方式体验生活,从而使创作在内容和思想上更加充盈。

中国是一个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国家,有着几千年的文化积淀。然而,如果中学语文教师在写作教学中,过分的强调“文以载道”,那么就会在很大程度上限制学生的选题以及构思。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们不得不在写作时回避现实,掩饰自己的真情实感,在写作中“造假”。例如,有的同学对有些教师的行为并不满意,然而在以教师为题进行教师题目的写作中,却一味地对其歌功颂德,掩饰自己的真实感情。试想,这样的作文如何能够写好?写作,应该是作者对生活有真实感受,然后将这种感受通过文字呈现给大家。纵观新课改实行后的历年高考作文成绩,那些敢于写真话,勇于表达自己内心真实想法的作文往往要比那些“造假”的作文得分要高。只有让学生们充分意识到真情实感在作文写作中的重要性,他们才能够勇敢的冲破传统写作教育模式下“左”的禁区,张扬自己的个性,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写自己真正想写的东西。

新课程语文作文教学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窗,让我们看到了语文作文教学的另一片风景,但风景虽然秀丽,却依然有一段距离,并非触手可及。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应从基础着手,不可好高骛远、急于求成,把新课程作文教学的成功案例当做万能的营养快餐,凡作文教学必用之。那样,作文教学改革就失去了意义。作为一线教师,因材施教在作文教学改革中十分必要,班级整体的作文氛围、学生个体的语言积累、写作兴趣等问题都是教师的着眼点。一次即兴片段练习、一场激烈对抗辩论、一堂实战作文课、一次精巧的作文点评,都是作文教学改革的突破口。作文训练需要量的积累,但质的保证同样不可或缺,数量、速度绝对不是作文教学的终极目标。教师既要有改革的热情,还要有改革的韧性,踏踏实实地把工作落实到日常语文教学的点点滴滴中,努力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文学素养,实现新课标下中学写作教学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

(作者单位:武汉市武昌区教育局教研培训中心)

责任编辑 王爱民

猜你喜欢
新课程作文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高中体育新课程实施“碰壁点拔”式教学模式初探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