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优化综合实践活动的集体备课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同上一阶段”集体备课初探

2014-06-06 10:44成芳
成才 2014年5期
关键词:主讲人备课组研究性

■成芳

怎样优化综合实践活动的集体备课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同上一阶段”集体备课初探

■成芳

备课组是学校开展教学研究、实施学科教学的基层组织,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基地。充分发挥备课组在教学管理和教学研究中的作用,切实打好学科教学团体战,是当前课改的一项重要工作。

从目前学校备课组建设的情况来看,一般只有语数外等专职教师团队才有备课组。而作为兼职教师较多的综合实践活动学科来说,备课组形同虚设,有的甚至没有,教研活动的开展则完全依赖于区级层面。但从目前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来看,新课程的实施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新的、更高的要求,教学中出现了一些新情况,遇到了一些新问题,需要通过备课组的集体研究加以解决,以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多为兼职教师,且每个年级的任职教师人数参差不齐,每个年级可能只有一、二位教师,集体备课往往效果不好。只有将全校的综合实践老师集合在一起,才能形成集体的智慧。但这些教师所教年级不同,谈论的话题又不一样,如何把大家的智慧集合在一起,又各取所需呢?根据任课教师情况和课程特点,我们提出了“同上一阶段”——综合实践活动集体备课有效模式。

一、什么是“同上一阶段”

语数学科集体备课一般是对同一节课的内容进行研究,就是同年级同学科教师集体研讨同一个教材内容,从骨干教师示范引路课开始,通过观摩研讨、再观摩再研讨的形式,全组教师依次完成研讨教材的授课任务,在对同一教材内容的“研磨”中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而综合学科每个年级多数只有一位老师,同上一节课的备课思路是不符合实际的。如何在备课中使大家有共同研讨的话题,而又能将研讨付诸课堂实践呢?“同上一阶段”是一种不错的备课模式。在这种备课过程中,老师们并不是将一个个主题活动孤立起来,而是找到不同主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如把研究性学习的主题活动初步分为四个阶段:提出问题阶段——活动准备阶段——活动研究阶段——成果展示阶段。以一个主题活动引路,也是通过观摩研讨,再观摩、再研讨的形式,备课组的其他老师依次在不同的年段完成“不同主题”“同一单元”“同一阶段”的活动。

二、“同上一阶段”集体备课的基本规范

规范才能出成效,“同上一阶段”集体备课的有效实施更是建立在规范基础上的。要做好任何工作,没有制度,不成规范,综合实践活动的集体备课也应有一定的制度和规范,它的主要内容应体现“五定”。

(一)定时间

抓好集体备课教研活动的关键之一是明确时间,只有集体教研时间得到保证,才能使教研活动真正落实。以前,我们也有这样的想法,以为同年级学科的教师都在一个办公室,经常谈论起这节课怎样教,那节课怎样教。这样看似几乎天天都在教研,时间是否确定无所谓。其实,这种想法和做法是错误的,因为没有明确的时间保证,我们所谓的“教研活动”是没有准备的,随意性很大,很难取得理想的效果。

我们将集体备课的时间定在每周三上午,同时与区里的活动时间保持一致。

(二)定地点

选择安静、不易被打扰的环境,一般安排在学校小会议室。有时根据情况,参加区里的网络备课。

(三)定主讲人

在备课组的合作发展中,备课组长起着组织和引领的作用。备课组合作得如何,备课组长是关键。集体备课需要明确规定备课组长在备课组中的作用和地位。每次备课的主讲人由备课组长决定,主讲人必须精心地做好准备工作。前期主讲人一般由骨干教师担任,后期主讲人则可逐渐过渡到参与教师,给每个备课组成员更多的展示自我机会。

(四)定内容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无法像语数学科那样将集体备课的内容进行确定,主题的开发和内容的选择一般由任课教师根据学生的兴趣和情况来确定。那么,我们如何使得大家在同一基点上有话可说、有据可依呢?我们根据综合实践活动的特点,将三到六年级的活动资源包分为四个单元,如:以课题研究为主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以社会考察为主的体验性学习活动,以社会参与为主的实践性学习活动,以实际应用为主的设计与制作类的学习活动。再将具体的模块分为几个阶段,老师们统一单元、统一阶段,并根据年段和学生特点采用不同的活动主题。

(五)定制度

任何人不得迟到、缺席,有特殊情况须向学科组长请假。备课时,不讲、不做与备课无关的话和事,备课组长做好考勤记录和《集体备课活动记录》。

三、“同上一阶段”集体备课的基本程序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集体备课和其它的集体备课一样,都有基本程序:选定内容,分头钻研——集体备课,形成预案——骨干示范,及时反思——全员展示,逐步提高——剖析整理,全面提升。

(一)选定课题,分头钻研

集体备课是发挥群体优势、提高备课质量的重要途径,也是落实教学常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必要措施。为此,提倡教研组集体备课,突出交流和研讨,强调以思维碰撞思维、以智慧点燃智慧、以情感沟通情感,通过“个人自备”“集体交流”“专人整理”“个性化修改与反思”这几个环节,反复锤炼,帮助教师确定恰当的主题活动方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教师发展。

开学初,备课组根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的领域,对不同年级的综合实践活动资源包的活动主题进行分类,大致了解本学期要落实哪些目标,课程标准对这些目标的阐述、要求是怎样的,为了落实这些目标,我们需要做哪些准备等。在具体备课时,针对某一阶段达到什么要求,落实哪些具体目标,体现标准中的哪些精神,具体怎么操作,可能会生成哪些问题,怎么对待等,有一个具体、详细的计划,让每个教师都心中有数。

另外,充分利用集体备课时间,积极组织交流讨论和参加区内教研活动。通过各个方面的学习和积累,备课组成员对课程标准的理解就更深刻了。如开展“以课题研究为主的研究性学习”——“同上一阶段”的集体备课:

1.集中选择。在每个研究的主题单元中,备课组会选择一个阶段作为集体备课的重点课例。重点课例选定的主要依据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纲要、区教研培训中心编排的各年级综合实践学业水平达成标准。几位老师根据“以课题研究为主的研究性学习”的特点,三到六年级分别选择的活动主题是《珍惜水资源》《校园的绿化》《环境污染调查》《谚语与生活》,虽然是不同的活动主题,但同为研究性学习的范畴。教师可根据它们的相同点,确立“以课题研究为主的研究性学习”集体备课的四个阶段:研究活动主题的确定和问题提出阶段、制定研究性学习方案阶段、课题探究的研究性学习实施阶段、课题探究的研究性学习的总结阶段,然后分阶段来开展集体备课。

2.分头钻研。每位教师可根据所安排的具体阶段(如研究活动主题确立和问题提出阶段),提前一周确定活动主题,设计出整个主题活动方案,然后根据其中的第一阶段写出活动详案,并且列出自己的困惑和疑问。主讲人要在集体备课前确定课例的活动背景、活动目标、学生活动过程、教师指导重点,理清活动思路,设计具体的活动环节,确定学生活动实施方案及活动评价方案,预测活动中可能出现的教学生成,整理需要给学生补充的资料。这样,集体备课时才能言之有物,才能更全面、更科学地完成集体备课的各项内容。

集体备课中主讲人是关键,备课组要求每次活动的主讲人都要精心准备,用心书写发言稿,发言稿要求形成文本。

(二)集体备课,形成预案

主讲人在集体备课时要详细介绍所开展活动主题的活动背景,介绍具体阶段活动目标、学生主要活动、教师指导重点。主讲人要根据所开展的活动主题提出几个自己困惑的问题,与大家讨论。这几个问题就是这次集体备课大家讨论的话题。问题的提出不能太随意,要精心设计,既要和本学期的活动总目标以及本年段活动的分层目标相呼应。组内老师根据本年段学生的水平达成标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年段目标,从大的方面着眼进行研讨。如以课题研究为主的研究性学习第一阶段就可以紧紧围绕以下问题进行研讨:学生的问题意识在不同年级应达到一个什么标准?每个主题活动都需要对问题进行归类吗?

交流研讨一般从两方面展开:一方面由主备人介绍自己的活动主题构思,围绕讨论提纲谈自己对活动主题某一阶段的理解和设计思路,其他组员进行修改、补充、删减、矫正,主备人执笔,初步形成活动过程预案;另一方面就学生活动的指导难点或困惑进行深入讨论,形成有效实施策略。最后,备课组长作小结,在集体备课记录本上对本次教研活动作详细记录。

预案形成后,备课组的其他成员则根据自己所开展的“以课题为主的研究性学习”选择一个活动主题完成相应阶段的预案。在相互听课的过程中,不断修订自己的活动方案,以范例指路,“同阶段”共研讨,分阶段依次深入实施。

(三)骨干示范,及时反思

集体备课活动的落实,还需要分管领导或备课组长安排骨干教师上示范课,按集体备课的教案执教。骨干教师可根据本人和班级的实际,适当调整活动设计,以求达到最佳效果。在教学结束后,及时交流教学情况,反馈活动效果,对活动中出现的新问题进行探讨、反思,提出改进措施,为本组其他教师组织课堂教学做准备。全体教师可根据示范课,个人备写主题活动方案。

(四)全员展示,逐步提高

骨干示范课结束后,教师根据备写的活动方案依次组织课堂活动。第二位教师讲课后,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全体教师继续组织第二次评课。对教师在课堂中对学生活动过程的指导,对学生活动生成问题的处理,学生对活动过程的接受程度、学习兴趣、参与程度进行评价分析。再次根据听评课情况修改活动方案,第三名教师在本班级组织课堂教学,再反思,讲课后再评课、修改。这样,不同的活动主题“同一阶段”的教学内容在全组形成了“讲——评——改——再讲——再评——再改”的循环过程。在不断的修改中,组内所有教师做到全员展示,逐步提高。

(五)剖析整理,全面提升

一轮讲课结束后,教师的教案异彩纷呈,各具特点:有成功的地方,也有处理不当的地方。集中优点,整理打印出“同一阶段”优秀教案,每位教师人手一份。教师还要针对活动过程中发生的现象作生成性分析,就方案实施过程中的成功与不足进行反思,并记录下来,写反思随笔。下一次集中时,把在实施方案反映出来的重点问题提出来,供以后借鉴,以便改进活动过程。

(作者单位:武汉市武昌区中南路小学)

责任编辑 王爱民

猜你喜欢
主讲人备课组研究性
备课组长的定位
实践,让研究性学习课堂精彩起来
浅谈当前党课教学的面临问题与完善建议
学写简单的研究性报告
由一道测试题所引发的思考
《开讲啦》做正能量的传播者
浅谈“研究性”阅读教学
关于备课组建设的思考
新课程下,关于学习型备课组建设的几点思考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