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教育改革大势谋办学特色发展

2014-06-06 10:44武汉市蔡甸区实验高中党总支书记校长王克俭
成才 2014年5期
关键词:蔡甸区武汉市学案

■武汉市蔡甸区实验高中党总支书记、校长 王克俭

迎教育改革大势谋办学特色发展

■武汉市蔡甸区实验高中党总支书记、校长 王克俭

乔木和小草,哪个更重要?答案是两者一样重要。现今的社会既需要乔木,也需要小草,它们都是不可替代的。教育的关键就在于,要让乔木长成最好的乔木,小草长成最好的小草!

——题记

众所周知,普通高中的生源状况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甚至决定学校的高考升学率。在分数至上和升学第一的质量观的误导下,人们往往会不考虑生源实际,单纯地以高考分数和升学率来评判学校和教师,从而导致优质生源高度集中,形成学校间恶性竞争和两极分化的局面。不少薄弱高中也盲从这种大众化的价值取向,跟在名牌优势学校后面亦步亦趋,抢优质生源而不得,比高考升学却居下,结果迷失了自我,陷入了困境。普通高中千校一面的办学模式和同质化的发展道路,已无法适应社会对优质教育的需求,甚至成了当地教育事业发展的“软肋”。因此,普通高中要发展并满足社会对优质教育的需求,就必须转变办学思路,找寻学校发展的突破口。

武汉市蔡甸区实验高中积极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精神,一手抓教育质量,一手抓办学特色,积极实施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在改革中寻求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以特色创新来实现学校办学的发展突破。

学校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提出了“适性教育”的办学理念,其内涵是坚持面向全体,关注差异,有目的、有计划地研究学生,尊重学生个性,发现学生的优势,挖掘学生潜力,培养学生特长,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与此同时,学校从校情出发,针对实际,明确提出了“争创学校办学有特色、教师教学有特点、学生学习有特长的市级示范高中”的办学目标和“培养品德高尚、身心健康、个性鲜明、知识宽厚的合格公民”的培养目标。

当前,学校在“适性教育”办学理念的引领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各项工作有序开展,成绩斐然,学校因此获得了武汉市“教师队伍建设年”教师工作先进单位、武汉市实施加强中小学班主任队伍建设工程先进单位、武汉市“构建高效课堂”标杆学校、武汉市企事业单位职工民主管理工作五星级单位、武汉市教育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武汉市师德建设十佳集体等荣誉称号。

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通的教师队伍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近年来,学校加强了师德建设,认真开展了“爱心铸师魂,奉献伴人生”演讲比赛和“教师人生价值大讨论”等活动。通过学习与讨论,把“爱岗敬业、团结平等、务实求真”作为教师核心价值观,提出了“爱生情怀、渊博学识、娴熟教艺、高尚人品”的教师新形象标准;强化了校本研修,制定了《蔡甸区实验高中教师职务聘任竞争上岗实施方案》《蔡甸区实验高中班主任工作考核量化评估方案》等系列规章制度,建立和推行目标责任制,把考核结果作为续聘、解聘、岗位变动、职称晋升、津贴分配、评优选模等的重要依据,逐步形成了重实绩、重贡献,并向优秀教师和关键岗位倾斜的分配激励机制。目前,学校共有全国优秀教师1名,省级优秀教师2名,市级功勋班主任2人,市十佳班主任2人,市级优秀教师8名,武汉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名,武汉市劳动模范1名,区名师1名,市区学科带头人14名,市区优秀青年教师15名,还有蔡甸区十大杰出青年1名,区魅力教师4名。

根据学校的办学思路和发展规划,基于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学校高度重视校本培训,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培训,以及健全教师业务档案等各项工作,并有目的、有计划地完善建构学校各岗位先锋力量及骨干力量。在课内比教学活动中,每年学校都开展骨干教师示范课、青年教师优质课评选等赛课活动。学校实施了培养教师的“翱翔工程”和“青蓝工程”,按照岗前培训、实践经验培训、理论培训及课题攻关的“四培训法”培养青年教师,为青年教师的成长搭建起锻炼自我、展示自我的舞台,让他们继承和发扬优秀教师的工作经验和业务精髓,提高自身的专业基本功和科研能力,增强团队合作意识和应对工作挑战的个人竞争力。经过多年的精心打造,学校已拥有一支“师德优良、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一支“示范引领、凝心聚力”的市区校三级骨干教师队伍,一支“甘于奉献,勇于工作”的专业化干部队伍。一批青年干部走上领导岗位,他们勇于实践,大胆创新,在各自的工作中均取得了可喜成绩。

学校积极推进教科研工作,由教科室牵头,重点抓课题研究、论文撰写、校刊编写等工作,以科研促进课改,课题研究与课改同行,建立了以科研课题为依托,培训、教研、科研相结合的三位一体的工作模式,并以树立新课程观为突破口,构建适合新课程改革要求的课堂实践研究。

在教科研工作的引领下,学校各部门职能逐渐由简单化管理、被动式服务向“精细计划、责任到人;完善制度、科学管理;引领课改、科研教学;活动育人,加强指导;自觉学习,优质服务”转变。良好的教学环境和秩序、严格的教学管理和制度、优秀的教学成绩都依赖于细致的教学质量分析和总结,为此,学校认真抓好高中学分管理和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做好评教评分工作,开好期中、期未总结大会,系统总结阶段教学工作得失,以促进学校整体工作的良性发展。

教学改革是推进学校中心工作——教学工作的不竭动力。在推动课程改革的进程中,学校注重加强课改的教学管理和研究。学校教研组长、骨干教师每学年都会举办针对高一新生的学法指导讲座和新课程培训,注重对学生参与课改的具体指导,并阶段性地集中时间对各班学习小组的组长进行培训,明确组长具体职责,指导组长如何引导组员更好地完成承担的研究任务。学校也会对优秀小组进行表彰,以达到激励学生的目的。

学生活动方面,学校注重立足学生兴趣、面向学生全面发展。学校在高一年级开展“军事夏令营”活动,在高二年级开展“阳光少年社会实践活动”,在高一高二年级开设“社团兴趣活动课”,并在活动中充分调动教学资源,挖掘教师特长,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开阔学生的思维,丰富学生的知识面和技能,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学校本着“过去工作有积淀,现在工作有成效,将来工作有参照”的出发点,按照“标准、规范、系统、科学”的原则,积极推动“导学案”高效课堂工程建设。教师在导学案编写的过程中力争做到编写的学案与实际上课内容一致,而且便于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操作。导学案的编写基于学生基础,针对学生特征设计和选择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能充分突出学生的问题、困惑、感受、思考、见解、兴趣、经验等。导学案反映出各教研组探索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思路与成果。通过导学案工程,教师结合赛课等研讨活动的开展,推进了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创新。

在“导学案工程”的实施中,教师也对相关的课程资源进行了汇总和梳理,如课标、教材、教学计划、教学设计、课例、教学应用课件、教学素材、练习、试题、学科知识与方法、学业评价等内容。学校通过规划、动员、培训、管理,有序推进了“导学案工程”及相关教学资源建设,有力地推动了教学工作的全员参与、集思广益、求同存异、资源共享、同步实施、科学评价。

艺术特色是我校办学的一个亮点。学校美术特色近几年来正步入发展的快车道,具有美术教师队伍成熟、设施完备等有利条件。学校采取与高校联合进行专业教学的模式,向外借力,向内挖潜,使得近年来学校特色教育颇见成效。近四年艺体生考入大学的达300余人,其中,有30余人考入中国传媒、华科大、华师大、四川音乐学院、武汉体育学院等重点名校。音乐、体育竞赛成绩花繁果硕,学校代表蔡甸区参加市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和青少年篮球比赛均取得优异成绩;学校还荣获了武汉市校园艺术节优秀节目展演一等奖、武汉市大家唱大家跳合唱一等奖。2011年,市教育局正式授牌我校为“体育艺术特色高中”。经过多年的积累,学校逐渐形成了以课堂教学为主体,以主题教育活动、社会实践活动、课外社团活动和学校艺术节四大活动为基础的艺术教育特色。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在蔡甸实验高中这块神奇的土地上,不管是乔木,还是小草都有属于自己的位置,茁壮成长;每一个有梦想的学子,都有展示自我的舞台,都能找到自信,实现理想。

云程有路志为梯,勤勉涵养成名校。承载着蔡甸人才强区的教育梦想,驾驭着新课改的强劲东风,实高人必将不负众望,再创辉煌。

责任编辑 廖林

猜你喜欢
蔡甸区武汉市学案
武汉市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武汉市中小学优秀自制教具评选活动成功举办
应用三螺旋理论进行蔡甸区域经济发展分析
乡愁导学案
武汉市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蔡甸区沉湖湿地保护与修复工程措施探讨
对蔡甸区生态畜牧业发展的思考
“比例尺(一)”导学案
全国文明村——武汉市蔡甸区星光村巡礼
导学案不能沦落为“习题单”:以“中位数和众数”的导学案为例